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立体化“晒家底”作为博物馆公共关系新常态> 正文

立体化“晒家底”作为博物馆公共关系新常态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0-10-17 10:25

本文摘要:公共博物馆是保存和再现人类社会成就和记忆的关键机制,其发展是时刻离不开普罗大众认可的。 当代社会条件下的博物馆公共关系活动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如近两年的博物馆文创、文博探索类节目等现象级事件产生的积极效应,进一步消除了公众与博物馆工作的情感距

  公共博物馆是“保存和再现人类社会成就和记忆的关键机制”,其发展是时刻离不开普罗大众认可的‍‌‍‍‌‍‌‍‍‍‌‍‍‌‍‍‍‌‍‍‌‍‍‍‌‍‍‍‍‌‍‌‍‌‍‌‍‍‌‍‍‍‍‍‍‍‍‍‌‍‍‌‍‍‌‍‌‍‌‍。 当代社会条件下的博物馆公共关系活动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如近两年的博物馆文创、文博探索类节目等“现象级事件”产生的积极效应,进一步消除了公众与博物馆工作的情感距离‍‌‍‍‌‍‌‍‍‍‌‍‍‌‍‍‍‌‍‍‌‍‍‍‌‍‍‍‍‌‍‌‍‌‍‌‍‍‌‍‍‍‍‍‍‍‍‍‌‍‍‌‍‍‌‍‌‍‌‍。 尤其是在现代化的都市生态中,以大型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为代表的城市公共文化机构因其能够呼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审美水平,使得这些场馆一方面作为“城市地标”和“衡量城市现代文明水平的坐标”而备受各方瞩目,另一方面,则对博物馆公共关系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博物馆

  为应对新的时代需求,在各主要博物馆的日常管理中,立体化“晒家底”的理念内涵和工作要求正在不断强化。 而且,这一“晒家底”的工作,越来越突破传统意义上围绕“镇馆之宝”开展的博物馆公共关系活动,进而深化到提升资产管理水平使博物馆提供公众服务更为便捷、优化来访信息和馆务咨询公开等诸多方面,是新常态化的立体、全方位的面向市民和主管单位的“晒家底”。

  博物馆论文范例:浅论自然博物馆生态文明教育

  立体化“晒馆藏文物家底”

  馆藏文物,是开展博物馆业务活动的基础。 特别是大型博物馆,其馆藏建设、征集、交换和展陈活动,往往直接构成其所在城市或地区的核心公共文化活动内容。 特别是作为“镇馆之宝”的馆藏文物,因其教育、研究、欣赏价值之高,对其妥为保管成为传统博物馆业务中的重中之重。 甚至在传统博物馆的管理理念中,“镇馆之宝”型的馆藏文物可以不面向公众陈展或以安排特殊时段不定期地展出。

  进入21世纪,随着展陈技术进步和网络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传统博物馆工作已实现全面现代化转型,尤其是当下,最大限度让出馆舍空间面向公众开放,日常“晒馆藏文物家底”已然成为潮流。 就这项工作而言,主要城市的大型博物馆走在了前列,也必须走在前列。 以上海博物馆为例,作为国内博物馆界的代表之一,上博馆藏文物近102万件,其中珍贵文物14万余件,文物收藏包括青铜、陶瓷、书画、雕塑、甲骨、符印、货币、玉器、家具、织绣、漆器、竹木牙角、少数民族文物等31个门类,尤以青铜、陶瓷、书画最为突出。

  上海博物馆现有十个艺术陈列专馆、四个文物捐赠专室和三个特别展览厅,“着力体现各艺术门类的完整发展历史,体系之完整、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上海博物馆的发展总目标是建设成为“世界顶级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 为了使上博丰富的馆藏有更多陈展空间,上海博物馆东馆项目正在建设过程中,东馆建成后,“不但能大大提升上海博物馆文物收藏的展出比例,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也能与周边的上海科技馆、东方艺术中心、上海图书馆东馆、世纪公园等文化设施形成集群效应”。

  具体而言,对于上海博物馆既有的馆藏文物,上博是如何“晒馆藏文物家底”的呢,当然,首先是利用实体馆舍空间推出传统博物馆业务中的一般陈列和特展,其次则是“花式”利用网络虚拟空间,如不断推出与线下陈展、特展配套的网展(近期为“无尽意——赵朴初书法艺术展”、“莱溪华宝”——常熟翁氏旧藏绘画珍品展花絮”、“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 专题视频(近期有“董其昌数字人文”、“江南文化艺术展”); 三维馆藏器物展(如“阿育王塔”、“丁丑进士石章”); 还利用电子化贺卡、屏保、海报等各种形式,想方设法面向公众推出自己的馆藏文物,尽一切可能使这些极具艺术鉴赏价值的文物不再有“深闺人未识”之感。

  立体化“晒管理服务家底”

  从公共关系研究强调组织与公众有效、及时、对等的“双向沟通”视角出发,公众参观博物馆的活动本身,实质上是进入到了博物馆的管理服务生态中。 可以说,社会公众对博物馆服务的满意度直接反映博物馆的内控管理和对外服务水平,这不仅考验博物馆主管部门和博物馆领导集体的管理智慧,对员工的主动服务精神和相互补位能力,也是一项全面检测。

  当下,面向公众“晒管理服务家底”,越来越成为大型博物馆公共关系工作中的中心内容,与“晒馆藏文物家底”形成了“双核驱动”,形成全面提升博物馆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管理服务家底”其实指涉内控管理和对外服务两个工作方向,在博物馆部门设置时一般有专门的“前台”部门(如上海博物馆馆内设置了开放部、教育部、展览部等“前台”部门),这些部门是最接近公众的。

  但同时,我们需要注意,对于一般公众而言,博物馆的管理和服务绝对不是截然两分的,甚至当公众参观博物馆(包括实地参访和线上观展)时,对公众而言,博物馆的各项管理和服务是“浑然一体”的。 这就尤为需要博物馆全体员工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在面向公众时,一定需要注意发挥主动服务精神,形成随时相互补位的能力。

  有鉴于此,多“晒管理服务家底”,立体化向公众、员工介绍博物馆的各项管理和服务,特别是创新型的管理服务,就显得特别重要。 仍以上海博物馆为例,上博的立体化“晒管理服务家底”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首先,作为公共部门的预决算公开。 上海博物馆在目前的上海市级部门预决算框架下属于一级预算部门,在财政地位上与主管部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平行,高于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等其他上海文旅局主管的大型公共博物馆。 目前,上海博物馆自2015年起的预决算情况,全部在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予以公示,其公共财政收支情况的“家底”向全社会公开,有利于上博公共预算安排的规范化。

  其次,馆舍空间信息的最大程度公开。 上海博物馆通过官方网站、两微一端等信息化渠道,中英文双语公开“开放信息”、“服务项目”、“位置周边”、“馆内设施平面图”、“馆内餐饮设施信息”以及附属“上海博物馆艺术品公司”信息等“家底”,同时相当注重用户界面友好度。

  第三,开辟与公众及时沟通的新渠道。 能否及时与相关公众沟通,决定着组织公共关系的成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上海博物馆是全国公共博物馆中第一个形成临时闭馆决策并通过各类网络渠道及时对外发布信息,在博物馆界形成了风向标的作用,这与上博不断主动把握与公众及时沟通的新手段有直接关系。 同时,上博的“微言博意”官方公众号还适时推出了回顾当时决策过程的推送,为大型公共文化类场馆的应急管理研究提供了宝贵素材。 最近的上海博物馆还举办了“展览+文创+轻餐饮”的综合夜场活动,更是为观众提供了奇妙的经历。

  “晒家底”型公共关系新常态

  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往往是实践先于理论的,举例而言,“公共外交”、“融媒体”这些概念的出现和理论化工作,实际上就要大大晚于相关实践。 立体化“晒家底”作为博物馆公共关系工作,实际上已然在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实践中存在了较长时期。 就以馆舍空间最大化开放给文物和观众这一理念而言,上海博物馆已故老馆长马承源在领导创建上博位于上海人民广场新馆舍时,就得到了充分实践。 至今,上博的主要办公空间,仍设在馆舍地表以下的负一、二层。 在上博在浦东建设新馆的论证过程中,最大化将“馆藏文物家底”呈现给普通观众,将最真挚的“管理服务家底”贡献给上海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仍然是上海博物馆人代代传承的精神。

  从公共关系研究的角度来说,对“晒家底”型公共关系的新常态也要善于观察和总结规律。 在“才貌双全”的博物馆工作中,提炼其公共关系品格。 随着21世纪第三个十年的开启,我们有理由相信,立体化“晒家底”作为博物馆公共关系新常态将成为越来越多的大中小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共同选择,并以之“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作者:张鹏、曹晶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4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