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 要: 从生态学原理的角度,对梅山文化在外宣翻译中的生态话语进行分析,为梅山文化旅游宣传话语提供生态范式和生态理性。本文以生态话语理论为基础,探讨梅山文化翻译的文本特点和翻译策略,以期在对外交流中体现积极的生态保护理念和意识,建构区域旅游新
摘 要: 从生态学原理的角度,对梅山文化在外宣翻译中的生态话语进行分析,为梅山文化旅游宣传话语提供生态范式和生态理性。本文以生态话语理论为基础,探讨梅山文化翻译的文本特点和翻译策略,以期在对外交流中体现积极的生态保护理念和意识,建构区域旅游新发展格局及推进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梅山文化;外宣翻译;生态话语分析
生态文明思想指出了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概念。旅游翻译是一种跨语际、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基于大梅山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发展,梅山文化旅游的生态话语分析具有传承和传播民间艺术文化的重要使命。着眼于生态问题,对梅山文化旅游文本进行生态话语分析,来阐述话语如何构建人与生态系统的关系,揭示话语背后的意识形态与生态观念,进一步促进梅山文化资源和推进跨文化交流,为梅山文化对外宣传提供重要借鉴意义。
生态论文范例:典型生态拦截措施水质净化效果研究
一、梅山文化
随着湘中地区梅山地域文化的研究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梅山文化品牌开发、形象定位和民俗文化研究,使得区域旅游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有力实现蚩尤故里天下梅山战略目标。梅山文化是湘中古代物质文化遗存,是一种充满情感魅力、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异域文化,体现了人们对美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例如,梅山炭花舞、花瑶服饰绣绘、梅山武术、舞龙舞狮、双峰剪纸、滩头年画、梅山傩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紫鹊界梯田、梅山龙宫等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国家风景名胜区。梅山文化因其独特的地域风格,特殊的文化现象和悠久的历史而孕育了多姿的民族风俗,是当地民俗文化的瑰宝。梅山文化对外宣传在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生态话语分析
生态话语分析通过生态学框架下的话语分析来揭示语言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态语言学的发展推动了生态话语分析的发展。生态话语分析着眼于语言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关注生态问题,旨在通过话语分析解释话语如何构建人类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揭示话语背后的生态理念和意识形态[1]。
翻译作为梅山文化宣传的重要手段,宣传文本的生态意义极大地影响着梅山文化的生态意识和生态平衡。生态语篇分析包括对生态语篇的分析和语篇的生态分析。生态语篇分析是以系统功能语言学和生态语言学的关系为基础的,不仅分析生态语篇,而且分析任何对生态系统有潜在影响的因素。本文以在胡庚申的生态翻译学理论和韩礼德的生态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生态语篇分析模式,从生态意识的新视角为语篇生态话语分析提供了可行性的话语分析框架,并阐释语言对生态系统研究范式中的建构模式。
生态话语分析探讨了语言与生态的关系与互动,揭示了语言对各种生态关系的影响。从生态学原理的角度来看,强调译文不仅注重翻译过程的细节,而且强调翻译时语言要体现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倡在翻译过程中对生态语篇进行分析,分析对生态系统产生潜在影响时语篇如何进行话语转换。为提高梅山文化的对外传播能力,梅山文化旅游英译不仅需要准确再现原语的语言表达意图,同时需兼顾文化、环境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在生态和谐的理念基础上,顺应生态文明建设潮流,体现生态文明与生态环境保护、地域文化传承与乡风文明,构建一个美丽的娄底形象。
三、梅山文化翻译的生态话语分析
立足生态话语分析的视角,挖掘原语的民俗性和地域性特征,深入分析语言生态模式、生态范式和生态理性。关注语言本体在社会环境因素下的影响,促进对梅山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探索可行性的民俗文化翻译策略和方法,更好的传播梅山文化的人文情怀、风俗习惯等文化信息。
梅山民俗文化涉及领域广阔,涵盖民间神话故事、歌谣曲艺、寓言谚语等。从生态话语分析的角度来研究梅山民俗文化旅游文本的汉英翻译较其他研究具有独特优势和探索空间,在中外文化交流和传播时,需借助文化认知和文化认同在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特色,通过生态话语的多样性来促进生态社会和人类文化的发展[2]。梅山文化文本翻译承担着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载体,多模态载体也可以在梅山文化文本中充分发挥作用。为准确地传达梅山民俗文化的魅力和文化内涵,通过民俗考察与体验的方式获取文化背景知识,采用文化补偿、适度归化等翻译方法策略,辅助使用脚注、注释,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载体呈现民俗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内涵,来实现民俗文化的语际转换[3]。
以生态语言的意识形态观、社会符号观和话语建构论为理论视角,探讨梅山文化文本英译的基本策略和常用方法,以及物性系统、及物性过程和态度资源为基础,充分解说文本的蓄意隐喻,挖掘文化深度和维度,对梅山文化外宣翻译进行了生态性话语对比分析,以期使旅游语篇传达积极的生态思想,进而促进中外游客的生态意识和生态保护行为。传播梅山民俗文化,展示梅山风俗文化或多模态文化样式,展示手段、内容最终的转化依靠翻译这一最直接有效的媒介,帮助不同文化、语言的读者感受梅山民俗的魅力,促进跨文化的理解和交流。在翻译过程中需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并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趋势。
梅山民俗文化景区的宣传翻译应建构文本背后对读者、游客的的生态思维、生态意识,以及读者、游客对景区的生态保护意义。可从以下生态场所观、及物传递系统、生态鉴赏系统三方面的话语分析得以运用,从生态场所观的角度来看(个体或群体对居住场所的物理特征和社会特性及场所内外的生命体所产生的情感联结、认知体验和意识行为产生影响);及物传递系统(包括六个方面: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生态鉴赏系统(采用特定鉴赏手段,正面综合评价鉴赏对象的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真正丰富和美化生态系统),探索旅游文本如何通过语言表达实现生态意义和生态保护意识,促进读者、游客的生态保护意识以及行为的养成发展[4]。
梅山文化作为一个文化体系,古老的民间绝艺、风俗习惯、渊源典故和方言谣谚,开始出现断传或消散的趋势,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对梅山文化的保护、研究和开发刻不容缓。梅山民俗文化如何在翻译过程中精准传达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首先,译者需要有民族文化责任感、文化自主意识和文化认同感,准确流畅地传播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资源。立体、全面地传播梅山民俗文化精髓。其次,话语具有意识形态的功能,语言表达具有意识形态的力量。在民俗文化向外界传播的过程中,要根据生态和社会环境,以及对生态环境的适应与选择,在话语系统中进行有意义潜在的选择来实现跨文化交际。
四、结束语
基于生态话语分析,研究梅山文化如何影响人类和生态环境,探索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话语分析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关系,生态话语分析关注生态与环境问题的语言表征所构建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观念。对生态话语的分析有助于揭示梅山文化生态话语背后的生态观念和意识形态,并深刻解释生态话语如何建构人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苗兴伟.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生态话语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19.1
[2]万正发.梅山民俗文化翻译的可接受性分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院报,2020,11
[3]张晶露. 生态翻译学下的梅山文化外宣翻译策略探究[J].科研管理,2020.4
[4]崔金萍.旅游宣传话语的生态意义分析-以《玉龙雪山景区简介》为例[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1.1
作者:张晶露,吴岚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6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