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管中窥豹:论《寄黄几复》展现黄庭坚诗风> 正文

管中窥豹:论《寄黄几复》展现黄庭坚诗风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1-05-15 10:59

本文摘要:【摘 要】 文章论述了黄庭坚创作《寄黄几复》的背景,分析《寄黄几复》的内容,梳理该诗所蕴含的文学造诣。这篇文章展现了黄庭坚成熟期的诗风特点:清新淡雅、和谐风趣、返璞归真,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与艺术魅力。 【关键词】 黄庭坚;《寄黄几复》;诗风 一、

  【摘 要】 文章论述了黄庭坚创作《寄黄几复》的背景,分析《寄黄几复》的内容,梳理该诗所蕴含的文学造诣。这篇文章展现了黄庭坚成熟期的诗风特点:清新淡雅、和谐风趣、返璞归真,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与艺术魅力。

  【关键词】 黄庭坚;《寄黄几复》;诗风

诗歌文化

  一、《寄黄几复》创作背景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是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黄几复,名介,豫章西山人,是黄庭坚少年相交的同乡好友。黄几复为知四会县时,两人分别于天南海北,身为好友的黄庭坚遥想好友,写下了《寄黄几复》。黄庭坚还有《拟古乐府(长相思)寄黄几复》《再留几复》《留几复饮》《赠别几复》《至乐词寄黄几复》《读书呈几复》《几复读庄子戏赠》等诗,都表达了黄庭坚对好友黄几复的思念,其中所展现的独特的作诗方法和诗美风范,为我们洞悉黄庭坚的诗风提供了绝佳视角。

  诗歌文化论文:浅谈现代诗歌意象的视觉化表达

  二、《寄黄几复》内容赏析

  寄黄几复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苦瘴溪藤。首联主要描写了诗人与好友离别之后的相思之情。“我居北海君南海”化用《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惟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一南一北,从地理角度突出了诗人与好友分居两地,诗中两个“海”字的运用,给人带来一种处于天涯海角的流浪漂泊之感。“寄雁传书谢不能”化用《汉书·苏武传》鸿雁传书的典故,表达游子思乡怀念之情和羁旅伤感,而此处运用鸿雁托书被谢绝,描述了与好友相隔之远,大雁都难以到达,描述出两人难以联系的境况,思念之情溢于言表。颔联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对友人的思念,加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桃李春风一杯酒”化用白居易的《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两人在沐浴春风时欣赏到桃李满园的美景,共饮美酒,表达了昔日相聚时的欣喜之情。“江湖夜雨十年灯”化用温庭筠的《菩萨蛮·雨晴夜合》“雨晴夜合玲珑,万枝香袅红丝拂”,营造了诗人和好友离别之后流落天涯,身处孤灯夜雨的萧索凄凉的气氛。颔联“桃李春风”对“江湖夜雨”“一”对“十”“酒”对“灯”,以乐景衬哀情,将诗人与好友相聚之时的乐趣和与好友离别之后身处萧条的环境相比较,犹如从天堂沦落地狱,把仕途失意、相思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颈联和尾联,从“持家”“治病”“读书”这三个方面表现了黄几复的生活处境与才能。“持家但有四立壁”描绘出好友为官清廉的品质,正如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写到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单瓢屡空,晏去也”。这句话也描 写出他为官清廉、安然自得的生活。“治病不蕲三折肱”化用《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其经历多次折断手臂的痛苦,成为一名好的医生,说明其阅历和实践的重要性。

  诗中并不是说明黄几复会治病救人,而是借用这个典故来说明黄几复是一个治国安民的贤才,从侧面流露出了诗人对好友的怀才不遇感到惋惜。尾联前半句“想见读书头已白”,诗人猜测好友头发鬓白依然坚持读书、刻苦研究文学,赞美了好友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正如《论语》中写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也将好友好学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后半句“隔溪猿苦瘴溪藤”,描绘了好友所处的环境之恶劣,一幅萧条之景浮于脑海:好友的不平之鸣、怀才不遇尽显其中。

  三、《寄黄几复》蕴含的文学造诣

  (一)题材选取独具匠心

  黄庭坚在诗词的选材上面具有很高的要求:不仅注重题材的新颖,还大胆吸收前人诗歌的精髓,融化前人成句入诗。这种特点在《赠别几复》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前人所创作的送别诗的题材并不新颖,都会出现“送”这个字,而此诗,却不是“送”字开始,而是用到了一个“赠”字。在《赠别几复》这首诗的尾联中写到“契阔愁思已知处,西山影落暮江青”,其中“西山”一词,让人遥想到杜甫《野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二)意境凝而不散

  一首诗在不同人的眼里审美意境是不同的。黄庭坚对诗中美好意境的追求超越了同时代的绝大多数诗人,他注重学习唐代杜甫的诗歌,但并没有蹈袭模拟,而是只继承了他所认为的精华部分。如《拟古乐府长相思寄黄几复》中“江南江北春水长,中有一人遥相望”流露出的思念,让人联想到杜甫的《月夜依舍弟》中的“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局说家已不存,已无亲人,令人惨不忍睹。两首诗同样是相思,却展现出两个大不相同的意境,诗人用平淡质朴的语言,在诗中寄寓了深厚的感情,所描绘的相思之情跃然纸上,耐人寻味。

  四、《寄黄几复》引出的黄庭坚诗风

  (一)清新淡雅黄庭坚在1085年之前的诗歌创作,主要以婉约、清新淡雅为主。在《再留几复》中的“鄙心须澡雪,莲藕在淤泥”,清新淡雅、不受世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异曲同工之妙。黄庭坚正是借鉴了莲花的高雅,将婉约、清新淡雅的风格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二)和谐风趣随着时间的推移,积贫积弱的社会进入了一个内忧外患的阶段,黄庭坚在这个时期(1085-1093)的诗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受苏轼“乌台诗案”的影响,他的诗风由婉约、清新淡雅向和谐风趣、脱离绝俗转变。如《阻水戏呈几复二首(其二)》:月明遥夜见秋高,桂影依稀数兔豪。散发行歌野田上,一樽可慰百年劳。黄庭坚为了避免再受到牵连,为了保全自己,在诗的创作风格上便庄于和谐,并为了脱离官场,远离喧嚣而转变格。从侧面展现出为统治者对贤才之人不重用而感到惋惜,以及对身居高位之人的不作为感到无比痛恨。

  (三)返璞归真

  随着黄庭坚的年龄和阅历的不断增加,晚年(1094-1105)的黄庭坚渐渐地克服了风格中不够自然、生硬、奇险等缺点,并体现出返璞归真的倾向。这在《寄黄几复》中很好地体现了出来,正如诗中所写到“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苦瘴溪藤”。这不仅体现出黄诗老成的境界,还将诗人那种向往平淡而质朴的田园生活展现出来,恰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惬意和欢欣,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山 林隐居生活的向往,也带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意味。黄庭坚的返璞归真,是回归平淡而质朴、精巧而灵敛;而陶渊明的返璞归真,则是回归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寄黄几复》作为黄庭坚七律诗的代表作之一,该诗通过独具匠心的题材选取,融入真挚的感情,结合奇峭的声律,塑造了凝而不散的意境,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地展现了黄庭坚成熟期的诗风特点:清新淡雅、和谐风趣、返璞归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与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傅璇琮,等.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作者:文俊垚 彭 飞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6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