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浅谈梨园戏演员在本行当表演中的三点把握> 正文

浅谈梨园戏演员在本行当表演中的三点把握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1-05-17 10:33

本文摘要:【摘 要】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各种艺术形式逐渐发展成熟,其艺术表现力也逐渐增强,行当分工更加细致。梨园戏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并且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及完整表演体系的艺术形式,对于演员的表演技术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梨园戏的表演特色鲜明,注重人物内

  【摘 要】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各种艺术形式逐渐发展成熟,其艺术表现力也逐渐增强,行当分工更加细致。梨园戏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并且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及完整表演体系的艺术形式,对于演员的表演技术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梨园戏的表演特色鲜明,注重人物内心情感的体验表达,每个表演都力求有的放矢,其目的性和针对性更为明确,使观众在欣赏的同时产生共鸣并引发深思。作为梨园戏演员,笔者通过学习实践,分享几点粗浅的感受。

  【关键词】梨园戏;演员;表演

戏剧表演文化

  梨园戏最早源于福建早期的南戏,是宋元南戏的遗响,也是当前我国古南戏仅存的两个剧种之一。梨园戏保留了很多“宋元旧篇”中的南戏剧目及舞台风貌,也正是因为如此,梨园戏也被称为是古南戏“活化石”。梨园戏经过漫长的发展时期,直到建国后也开始使用“布景”,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梨园戏也逐渐开始和当地百戏、杂剧等进行结合,形成别具一格的风格。但其在发展变革中同样十分重视维系新、旧剧间的传统血脉,注重对传统南戏的传承。目前,梨园戏的呈现方式主要以三个流派为主,角色行当方面仍是对南戏中七个行当的承袭,即生、旦、净、末、丑、外、贴。在表演艺术方面,梨园戏仍是以唱念表演为主,结合传统的舞台艺术,逐渐形成文戏演出之路。

  在梨园戏的表现形式中,虽然也会涉及一定的武戏唱段,但其主要呈现形式仍是以武戏文做或暗场处理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及艺术的逐渐成熟,梨园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形式,即“十八步科母”,其主要是以生、旦为主,具备一定的规范性和可塑性,其表演仍是以生活中的动作为主要来源,通过对生活中的动作进行提炼、组合,然后以戏剧的方式进行表现。

  演员评职知识:国家二级演员评审条件要求

  在梨园戏的表演中,每一个角色的表演、动作、身段、步法、眼神、手势等等各招各势都有严格的规范与要求,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一句曲一步科”“白完科也完”。这也就对梨园戏演员自身的专业素养、表演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梨园戏演员在本行当表演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本文就梨园戏演员在本行当表演中要把握的要点进行简要分析。

  一、梨园戏演员对本剧种艺术价值的把握

  (一)剧种价值

  梨园戏素有“古南戏遗响”“宋元南戏活化石”和“天下第一团”之称。分为上路、下南和小梨园三个流派。小梨园又称“七子班”“戏仔”,剧目多以表现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为主,文辞典雅,表演细腻含蓄;上路和下南合称为大梨园,上路大多表现忠孝节义题材,表演风格古朴淳厚,有底蕴,大雅近拙,保留了许多宋元南戏的表演特征;下南则以演绎土生土长的群众的生活为主,有浓烈的闽南地区生活气息,表演生动、活泼,粗犷,接地气,剧目大多体现“仁、义、礼、智、信”,也有部分剧目讽刺和揭露了社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二)剧种情感

  自十四岁学习梨园戏表演以来,通过三十余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梨园戏有着从陌生到喜爱的情感变化,这种情感的变化只有浸在梨园戏里的人才能理解。这种情感并不意味着你可以由此产生多少利益,带来多少物质收获,而是意味着每当梨园戏的大幕一拉开,你在台上能够拥有独特的体验,能够感受到那份八百年梨园戏人一代一代传承的结晶!记得每次的排练学习,老师傅们就像父母一样,手把手耐心地牵引着我们成长,不怨不弃!他们怀有诚挚的情感,唯恐落下什么似的,想方设法、毫无保留地把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贵遗产无私地“馈赠”于我们。这时,你还有什么理由推卸这份责任与担当?!唯有感恩与坚守。我爱梨园戏,就像爱自己的家人一样!

  二、梨园戏演员对剧种语言及本行当声腔的把握

  梨园戏的唱腔及念白,均以闽南方言来演绎,确切地说是以现今泉州的语言为标准。

  (一)唱腔

  戏曲唱腔是舞台表演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也正是梨园戏大部分男演员的短板所在。每每听到其他剧种的艺术家们唱高音,他们的自卑之感油然而生。梨园戏的男声均用大嗓演唱,一方面是由于南方人的本嗓条件及发声位置、声腔而造成约束,另一方面是因为梨园戏音乐只有降E、F、降A、降B四个调门。在中国戏曲学院求学期间,通过声乐老师的讲解,我对科学发声有了新的认识。以前我老错误地认为唱高音就是使足劲用力大声吼唱,其实不然。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人的声带和丝弦乐器发声原理的共通之处,发越高的音,声越要细,否则高音就上不去了,特别是到了真假声交界的位置,对气息和声带控制的要求更高。

  老师根据我的嗓音问题,量身定制了一套教学方案:发高音时气不要吸得太足,全身放松,横膈膜顶住气息,尽量用头、口及鼻腔共鸣,用“摆钟原理”的感觉去唱……经过声乐老师的悉心教导,我所面对的高音问题还真有了改善!在传统剧目《朱寿昌》排练中,龚万里老师下了死命令,调门不许降。“卖饼”一折里有这样一个唱段:“我听伊怎说,真个惹我伤悲”,这里是全剧一个很重要的戏点,是讲述朱寿昌在听完魏孝买饼给年迈老母止饥的缘由后,联想到自己的母亲至今还生死未卜时的唱段。该曲定的是降A调,以前我在排练演出中,很少触及降B这个音,这一次刚好可以试着运用在声乐课上掌握的要领。我的实践中最终收获了良好的效果,很好地表达出人物的情感与当初的处境。

  在中国戏曲学院上课时,老师们经常说过,不能一味地炫高音,这容易造成听觉疲劳,“水满则溢”“弦不能绷得太紧了,会断的”……但是如果是剧情发展的需要,要有那个声音点的爆发,人物情感才能得到宣泄的话,即使是唱破了(念白亦同理),人物也是对了的。如何使理论联系实际,让两者互补互助,服务好角色,是我在这次《朱寿昌》排练中的收获,也是今后要继续思考的问题。同时,我也领悟到龚老师的良苦用心:不降调,对剧情的发展有很好的烘托作用,更重要的是锻炼了演员,一通百通,激励我们知难而上的信心。

  (二)念白“四两曲千斤白”,足见念白在戏曲表演当中的重要性,念白也是很考验演员功力的一项表演手段。演员通过声音语言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以及节奏的变化来叙事言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梨园戏的念白分为文读、白读和文武读三种。念诗词、文章等,一般用文读,日常生活的语言和俗语,都用白读,有时根据不同事物、不同意思的表达时,则用文武读来阐述。

  比如在《朱寿昌》的寿昌坐场中,“皇恩升授陇州府,且喜地方为民主。日日案上辩曲直,官若清廉民自富”,此段坐场诗要用文读处理,特别是最后“民自富”三个字要铿锵有力,一字一字念出来,表现对朝廷的“忠义”和壮志已酬的情绪。第六场“冷温亭”是全剧的高潮部分,表现朱寿昌与生母刘氏互相起疑后的试探询问。整段念白都是生活语言,均需要用白读呈现。刚排练时,我一 直找不到感觉,很浮躁,没念好。后来经过龚老师的指导,得到了很大的进步。“那你子儿呢”一字千金,“那你……你莫非就是寿昌生母刘氏!”当寿昌确认眼前这位年迈体弱、衣衫褴褛、满面沧桑的老妪就是自己日夜思念的生母时,泪流满面,双膝跪地,迸发出撕裂的“子不肖,不肖呀”,这句台词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使得台上台下形成共鸣,把全剧推至高潮。

  三、梨园戏演员对本行当程式动作运用的把握

  梨园戏有一套很严谨规范的科步动作------“十八步科母”。同一组科步动作在梨园戏不同流派、不同行当的表演中,有着不一样的效果,这种效果,完完全全地发自人物的内心,并从而外化出来。欢喜时可以做某个动作,愤怒、激动或兴奋时,用同样的动作也可以很好地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比如男生“十八步科母”中,具有代表性的动作为“加令跳”。小梨园的“陈三”在“投荔”一折中,“陈三”在接到五娘投递下来的荔枝手帕后,好不欢喜,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三脚花跳”,做出了这个动作;在新编梨园戏《董生与李氏》的“监守自盗”里,当董四畏在近距离地接触到李氏,第一次感受到女性“犹抱琵琶半遮脸”“欲迎还拒”的魅力后,脑洞顿开,欲望膨胀,此时的“加令跳”,是激动,是兴奋,与他之前的畏缩和迂腐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恰当地表达出董四畏对人性的渴望;又如《朱寿昌》第三场的“责李推”,寿昌在确定自己生母刘氏至今还流落在扬州一带,生死未卜时,深深的自责和对母亲的愧疚之情,也用“加令跳”来表达。上路流派古朴淳厚的表演风格,不同于小梨园那些小孩子们演得那样中规中矩。

  由于成年人丰富的生活阅历和长时间的演出实践积累,他们的表演比较朴实、圆润和自如。我在做这组科步动作时,尽量做到由慢到快,由轻及重,通过递进式推进,把寿昌迫切复杂的心情外化出来,最后做出了“弃官寻母”的决定,塑造出一个可信可亲可敬的古代大孝人物形象,同时也让观众对朱寿昌生母刘氏产生了强烈的期待,为剧情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艺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我还是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开阔视野,勤学善思,通过不断地学习积累,成为一名合格的梨园戏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廖淑云.浅谈梨园戏的彩旦表演——以吴幼清老师为例[J].戏剧之家,2020,(26).

  [2]郭霖.浅谈戏剧表演中演员对内部心里节奏的把握——以<>中周萍为例[J].东方藏品,2018,(11):143.

  [3]郑丽红.古韵幽浓情切——梨园戏旦角表演艺术特色研究[J].艺海,2014,(2):53-54.

  [4]赵毅晖.在传承规范中活学活用——浅谈对梨园戏压脚鼓的运用认识[J].戏剧之家,2017,(6):52.

  作者:陈琦昌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6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