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我们与历史的距离再读《大江东去》> 正文

我们与历史的距离再读《大江东去》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1-06-09 10:37

本文摘要:【摘 要】阿耐擅长在描写个人深刻的生命体验时关注其与特定历史语境的联系,不是以解构历史为目的,相反,她秉持着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尤其在重新读《大江东去》时更能深刻地感受到,她打破了读者对网络文学的刻板印象,以个人视角来拉近与历史的距离,

  【摘 要】阿耐擅长在描写个人深刻的生命体验时关注其与特定历史语境的联系,不是以解构历史为目的,相反,她秉持着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尤其在重新读《大江东去》时更能深刻地感受到,她打破了读者对网络文学的刻板印象,以个人视角来拉近与历史的距离,从而在书写与历史长河一样无法停顿的人时,试图重新进入历史。

  【关键词】阿耐;《大江大河》;历史意识

南方文坛

  阿耐来自温润如春的江南地区,她的故事也自此地辐射而出。加之其企业高管的经验身份,她的作品多擅长在经济背景中联系社会现实,观照人的成长价值,刻画了一系列在过往与当下历史场域中挣扎、奋进、幸福抑或迷失的众生群相。天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江浙一带的风景总是充满诗情画意。

  而自宋代以来所奠定的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中心不断南移的结构,使得此处的经济一直处于较为领先的局面。生长于斯的人随之拥有了积极进取、柔中带刚的性格,他们的故事也总是融合着经济发展的历史。改革开放后,在风云激荡的历史中孕育出一批批作家,他们将目光聚焦于此,在一个个故事里展现被时代的洪流所裹挟着的鲜活的人,他们的向往与选择,他们的卑微与热烈。也是借改革开放之光,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孕育了网络文学。不同于一众以玄幻穿越,仙魔重生等立足于网络文学界的创作者们,阿耐甚至打破了文艺界对网络文学的刻板印象。

  她擅长不同规模和题材的叙事,无论是原生家庭带来的难以逾越的伤口(《都挺好》2012),还是都市女性的独立追求与悲喜交织(《欢乐颂》2016),其作品文风成熟,情节精彩。在描写个人深刻的生命体验时,她最关心的仍是与特定历史语境的联系,而不是以解构历史为目的。相反,她秉持着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以个人视角来拉近与历史的距离,从而在书写与历史长河一样无法停顿的人时,试图重新进入历史。她的长篇小说《大江东去》(2009)正体现了这种特色,并斩获中共中央宣传部第十一届“五个一工程奖”,成为我国第一部获此殊荣的长篇网络小说,也是网络文学作品首次进入国家级文艺奖项序列。

  一、从“大江东去”说起

  小说题目所渗透的历史意识不言自明,它取自东坡先生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不同于诗人被贬谪黄州时期的反思,小说《大江东去》是阿耐亲历时代变革之后试图厘清精神何以贫瘠的反思。相同的是,作品皆意蕴恢宏,充满大开大阖的气魄,是人面对永恒的宇宙自然和邈远的历史长河,对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反思与追问。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东坡先生将为如画江山而前赴后继的英雄豪杰们置于滚滚历史的宏观格局中加以观照的喟叹。他深感生命的局限性,江山千古而生命有终,历史的节点造就了英雄之后,历史与英雄皆一去不复返。人生如梦的达观似乎可以消解现实与理想的鸿沟,在对人生的审美体验中重构生命的价值和尊严。阿耐运用东坡词的这一视角进行了历史回顾,在反思的基础上追求的是一种历史的重现和记忆的强化。

  梁永安先生在《我们的文学课》中曾讲到:“中国人的追忆条件不太好,集体思维致使我们有时对自身的内在体会过于粗疏。”阿耐在查阅资料过的程中深有体会并感到警觉:“我也翻阅《人民日报》,我需要重大事件的时间记录。可惜,我很难从网络上查到想要的资料,如此庞大包容的网络,却对才刚过去不久的历史留有巨大的死角,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1]时间赋予人的精神生命,所以记忆即生命的构成要素,是我们获得真实存在的方式,尤其历史记忆更是如此。当丧失或者拒绝记忆,人的生命将发生断层。当集体思维重复性过强,只会导致自我趋同化严重。而在梳理历史记忆的同时,是可以建立并实现个体的清晰性和自由感的。这是阿耐《大江东去》的初衷。

  《大江东去》的历史意识浸润在叙事背景之中,以编年体的叙事结构铺陈,以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春节为关键元素推进,以复调的方式达到过去与当下的对话效果,从伦理与人性的角度积极响应历史语境,构成了一百五十余万字的篇幅。基于此,内在的丰厚感和力度感使小说具有极强的张力。谈到作品人物的塑造时,阿耐说:“改革是因各阶层人们对尊严生活的需求。这种需求可能是自发的,也可能是自觉的。

  可以来自农村广阔天地,也可以来自高等学府。我国改革的特点是,在自觉尚未突破意识形态桎梏的时候,农村自觉发起的改革已经泼辣辣星火燎原。由此改革的进程,我设定四 个典型人物的先后出场,……但是面对现实社会的种种,他们本能地自觉地转向实用主义,甚至功利主义。转换中有人因为修养的缺位,因为认识的止步不前,而终至走向他们最初出发点的反面。”于是,以1978改革开放元年为起点,拉开了故事的序幕,并将审视对象彻底落实到鲜活且具体的历史个体身上。

  二、“无法停顿的人”

  宋运辉、雷东宝、杨巡以及梁思申等人的成长轨迹,充满艰巨性,包含着对此前的社会价值的某种批判和改变。充满不确定性,某种程度的迷茫恰恰可能打破社会对个人的规定性。于是,这其中每个人都充满着可能性,与之相应地正是改革开放砥砺前行的历史缩影,亦与中国飞速发展的社会状态构成了一种隐喻关系。阿耐并未刻意去呈现一种完美,如其所言《大江东去》的特色在于提取人物样本的全面,他们的瑕疵也清晰可见。

  然而在发生巨变的中国社会现实中,他们都具备着一个可以与历史发生共鸣的品质。从山沟里的小小少年到金州总厂的技术员再到东海项目的一把手,宋运辉的人生信条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除非死水一潭,否则人是不可能停顿的。父亲的成分问题使他蒙受不白之冤,也造成了他的身份焦虑,天资与努力是他自我成就的管钥。因此,他难以理解寻建祥等人为什么舍得浪费自己的生命,也瞧不上不思进取只专注于他的程开颜。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他更期待的是一种棋逢对手、势均力敌的关系。因此他与虞山卿保持着亦敌亦友的状态。在婚姻里也选择了变心再与梁思申终成眷属。

  姐姐宋运萍的自我牺牲永远是他心里柔软的地方,只是当他掌握了和光同尘的精髓,彻底理解了水书记的所作所为,成了一个典型的官僚时,那个强调“做事虽然辛苦,可学得的知识是自己的,做事的过程虽然累,可最终完成一件事的喜悦也 是自己的,即使眼前看不到钱的回报,可自己获得的喜悦和提升,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形象似乎逐渐模糊。权力对人性的遮蔽也影射了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道德成了这个时代迫切成立的命题。雷东宝坚信做什么都得抢在别人前头,“吃饭抢前头,吃屎掐尖头”。

  抢在前面,机会才多,不然跟人后面永远吃不到肉。小雷家是他半辈子的实践空间,他总是敢为人先,带着小雷家的人们从一无所有到成立雷霆公司,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的蓝图。他甚至誓死与小雷家荣辱与共。于是化险为夷的是他,承担责任的也是他。他像梅尔维尔《白鲸》里与大众互为地狱的英雄亚哈。宋运萍像是栓着雷东宝的一根风筝线,因此断了线的雷老虎似乎再也无所畏惧,与能力随之而来的权力让他产生了不自知的错觉与不断模糊的道德感。

  三、我们与历史的距离

  当被问及“是什么力量促使您产生这样的写作冲动,完成这样一部宏大的作品的?”时,阿耐回答:“我和我的同龄人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也被心中对美好生活的欲望驱使着,全身心地投入大家小家的建设,我们取得了骄人成绩。但是伫足回望,却也看到很多盲目,很多不足,很多遗憾。我们在建设中放弃了谁,剥夺了谁,遗忘了谁;我们的同路人有谁掉队,有谁失足,有谁超前。我们的物质生活进步清晰可见,而我们的精神世界却偏离崇高、尊严、真实,日益被物质侵蚀,为什么?我们,该如何走出下一步?我经历过,我正思考。我需要写出来,先给自己一个回答。”[1]

  文学论文投稿刊物:《南方文坛》(Southern Cultural Forum)创刊于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由广西文联主办主管,1996年底改版,并迅速在中国文坛崛起,被誉为“中国文坛的批评重镇”。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3-7772,国内统一刊号:CN:45-1049/I,邮发代号:48-87。

  改革巨变体现在物质的极度丰富与精神的极端匮乏之中。不可调和的二元对立结构使人处于空虚和无望的状态。然而历史和现实都一再表明,改革本身不是目的,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包括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谋求的也是人和社会的统一。身处于其中的阿耐是敏感且敏锐的,作为创作者的阿耐和作为企业高管的阿耐是呈‘互文性’的。因此,她既能置身其中有所感受,同时又能游离在外进行客观的表述。也正是基于此,阿耐让我们与历史的距离在网络文学中得以可能的呈现。他在得知获奖后提到:“不要让离我们最近的历史成为盲点。”可以得知,无论是传统的主流文学,还是新兴崛起的网络文学,当创作者主动审视并铭记与历史的距离,他归根到底是为了对当下历史的关怀和持守。

  【参考文献】

  [1]诸葛漪.网络小说《大江东去》首获“五个一工程奖”作者阿耐谈获奖感受和创作心得[N].解放日报,2009-10-27(12).

  [2]王德威.我们与鹤的距离——评迟子建《候鸟的勇敢》[J].当代文坛,2020(01).

  作者:李倩茹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7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