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莫言文学潜文本外译策略刍议兼与汉学家叶果夫商榷> 正文

莫言文学潜文本外译策略刍议兼与汉学家叶果夫商榷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1-07-26 10:44

本文摘要:摘要:莫言小说带动了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东欧及中亚地区的阅读和研究热潮,其作品中的文学潜文本是现实主义作品中的新文学现象,常常表现出情感超载或言犹未尽的效果。 这类文学潜文本是作家精心设计,具有复调叙事的功能。 在莫言作品外译过程中,潜文本的

  摘要:莫言小说带动了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东欧及中亚地区的阅读和研究热潮,其作品中的文学潜文本是现实主义作品中的新文学现象,常常表现出情感超载或言犹未尽的效果‍‌‍‍‌‍‌‍‍‍‌‍‍‌‍‍‍‌‍‍‌‍‍‍‌‍‍‍‍‌‍‌‍‌‍‌‍‍‌‍‍‍‍‍‍‍‍‍‌‍‍‌‍‍‌‍‌‍‌‍。 这类文学潜文本是作家精心设计,具有复调叙事的功能‍‌‍‍‌‍‌‍‍‍‌‍‍‌‍‍‍‌‍‍‌‍‍‍‌‍‍‍‍‌‍‌‍‌‍‌‍‍‌‍‍‍‍‍‍‍‍‍‌‍‍‌‍‍‌‍‌‍‌‍。 在莫言作品外译过程中,潜文本的传达效果参差不齐,影响译作质量和文化传播‍‌‍‍‌‍‌‍‍‍‌‍‍‌‍‍‍‌‍‍‌‍‍‍‌‍‍‍‍‌‍‌‍‌‍‌‍‍‌‍‍‍‍‍‍‍‍‍‌‍‍‌‍‍‌‍‌‍‌‍。 文章以莫言主要译者汉学家叶果夫的三个译本为客体,阐述莫言文学潜文本外译的策略问题。

  关键词:莫言; 叶果夫; 潜文本; 外译

莫言文学

  中国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作品,长久以来一直受到俄语读者青睐,是东欧及中亚地区东方学研究、语言文学研究、翻译研究以及文艺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近年来一批中国现当代作家的作品陆续进入俄语读者的大众视野,譬如,托罗普采夫对王蒙小说《杂色》的翻译、李福清对冯骥才小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的翻译、谢曼诺夫对张洁小说《沉重的翅膀》的翻译等。 就译者的学术身份而言,他们多为著名的俄罗斯汉学家,秉承了长久以来俄罗斯汉学译研结合的良好传统,既是作品的翻译者,同时也是作品的研究者。 ①

  莫言于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其《酒国》《丰乳肥臀》《生死疲劳》等作品也被译介至俄罗斯,引起学界和读者群体的广泛关注。 莫言这三部代表作的俄译本译者是俄罗斯汉学家叶果夫②。 叶果夫的译本在俄罗斯影响较大,首印数和加印次数媲美畅销书,其影响力还来源于其较高的翻译质量。 叶果夫在翻译《丰乳肥臀》《生死疲劳》等作品时,充分研读并理解莫言小说中的时代背景与文化蕴含,对于作品中根植于民族性格中的信仰、风俗都有相当程度的把握; 对于莫言小说鲜明的语言特点,即大量成语、诗词、俗语、引用语和歇后语的使用,叶果夫在译本中将之较好地再现。 帕谢奇尼克③在评价叶果夫的《酒国》俄译本时,提出了这样的设问:是否可以将篇幅如此浩大、内容如此复杂的汉语作品译成俄语? ④又答道:译者叶果夫通过在译本中加入大量的注释,以尽量消除中俄两国读者间的文化差异,翻译的质量可以说是非常高。 ⑤

  一 莫言文学潜文本的跨文化传达

  尽管如此,对比阅读莫言原著与俄译本,叶果夫对几部小说的阐释和传达仍难称完美。 这其中,莫言的文学潜文本是阐释与传达中的主要障碍。

  莫言的文学潜文本表现为特定文本片段之下出现一个或多个含义分层,具有相应语言能力和文化背景知识的读者才能将这种隐藏含义解读出来,进而识别出其中的情感和信息。 ⑥在莫言的小说中,潜文本时常是重要情感信息或历史文化信息的载体,用于传达作者不愿直说或刻意隐晦的信息。 在某些直观场景中,潜文本传达的隐藏含义的重要程度甚至超过字面意义,形成隐性叙事对显性叙事的超越和压制,这一点在小说《生死疲劳》的叙事建构中尤为明显。 譬如:

  肖洛霍夫让葛利高里不知不觉中跌倒在地,我怎么办? 我难道也让蓝解放跌倒在地吗? 肖洛霍夫让葛利高里内心一片空白,我怎么办? 我难道也让蓝解放内心一片空白吗? 肖洛霍夫让葛利高里抬头看到一轮耀眼的黑色太阳,我怎么办? 我难道也让蓝解放看到一轮耀眼的黑色太阳吗? 即便我不让蓝解放跌倒在地,而是让他大头朝下,倒立在地上……⑦

  该片段本是描写蓝解放得知继妻庞春苗死于车祸后的心理状态,但叙事人既是叙事主体,同时又是叙事客体,蓝解放的心情如何则处于次要位置。 在片段中,莫言交替使用了重复手法和互文手法构建潜文本。 重复的语言单位共有三个:“肖洛霍夫让葛利高里”“我怎么办? 我难道也”“即便我不让”。 前两个重复单位在逻辑上是递进关系,第三个重复单位与前二者是转折关系。 作家使用交替重复的语言单位以及彼此间复杂的逻辑关系,在字面下精妙地搭建起自嘲的情感含义。 此外,片段中出现了对肖洛霍夫小说《静静的顿河》中,葛利高里得知爱人死讯场景的互文。 莫言将先贤的笔法作为参照物,称自己是“拙劣的模仿”,进一步加强了自嘲的情感含义。

  可见,对莫言文学潜文本的解读需要跳出文字表层,进入语境、文化和人类共情的深处。 就潜文本解读的共情方面而言,人的情感经验是全人类通用的,原则上可以推断,在词汇语义中也存在全人类通用的情感含义,⑧读者所处的群体以及所使用的母语并不会造成可见的解读障碍。 如上文例子中,莫言传达出的尖锐的自嘲情感,叶果夫在译本中使用相同的重复和互文手法予以再现,传达出的自嘲依旧尖刻。 另一方面,潜文本阐释和传达的障碍主要存在于文化历史层面。 如阿诺德⑨所说,潜文本作为一种言外之意,是在整个作品的宏观语境中实现的,与其相关的不是片段,而是作品的情节、主题和思想,因此在单个的话语层级上无法阐释潜文本的含义。 ⑩在解读莫言的潜文本时,读者往往需要具有与作者类似的社会文化背景,并需要对作品时代背景有一定程度了解。 对于在汉语文化圈之外的国家居民而言,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匹配,不仅可能造成阅读中的语义不解或误解,还可能造成深层潜文本含义的忽视。 即便如叶果夫这样的资深汉学家,也会出现遗漏。 例如:

  胡天贵的嘴开合着,无声地表达着他的愤怒。 他拍胸脯,指天,点地,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但什么意思都有。 ?

  片段出自《丰乳肥臀》的一个经典场景——雪集。 雪集不成文的规矩是不可开口说话,卖买双方只能无声比划。 胡天贵在草鞋摊子上与摊主讲价,认为鞋匠的草鞋质量不讲良心。 在莫言和中国读者交流第一交际情景中,中国读者很容易理解“拍胸脯,指天,点地”三个动作的含义——天地良心。 而在叶果夫与俄语读者交流的第二交际情景中,由于俄语读者可能欠缺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储备,缺乏对象征性事物、形象的了解,需要译者采取某些翻译补偿手段,来弥补这种联系性的缺失,进而达到与中国读者同样的心理效果。 遗憾的是在叶果夫的译本中,由于某些原因译者忽视这个潜文本信息,使得第一交际情景的信息传译并不完整,进而影响到第二交际情景的信息完整性。

  上述两种情形中,跨文化传译效果一成一败。 究其原因,则源自莫言在构建不同潜文本时运用的迥异手法。

  二 莫言的潜文本构建方式

  在莫言小说中,其文学潜文本所携带的信息分为两类。 第一类信息用于表现人物角色的情感状态和心理状态,称之为情感信息。 第二类信息是对于母语使用者而言众所周知的认知性信息,称之为规约信息。 ? 根据所携带的具体信息类型,莫言的潜文本可以分为情感潜文本和规约潜文本。 莫言在构建潜文本时,常常使用特殊的文本构建方式,也伴随着常规叙事手段和常规修辞手法的变形。 潜文本表现在文本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上,通常伴有各类较明显的特征。

  在构建情感潜文本时,莫言时常在文本片段中置入重复的语言单位,或使文本片段具有特殊的节奏和韵律,或制造蒙太奇式的连续画面切换感,有时还使用文字游戏。 其中,重复手法是莫言最常使用的情感潜文本构建手法‍‌‍‍‌‍‌‍‍‍‌‍‍‌‍‍‍‌‍‍‌‍‍‍‌‍‍‍‍‌‍‌‍‌‍‌‍‍‌‍‍‍‍‍‍‍‍‍‌‍‍‌‍‍‌‍‌‍‌‍。 重复的语言单位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发音和语调,重复的语言单位之间还存在相似的停顿和节奏感,为潜在情感的产生提供了足够空间。 譬如,在《丰乳肥臀》的序章中有这样的片段:

  它在努力昂头。 努力啊! 它的头昂起昂起猛然垂下,沉甸甸地悬挂着。 它的头昂起昂起落下落下终于昂起。 ?

  文本片段描写的是上官寿喜被派去请村东头的兽医,路过孙家时,瞥见孙大姑宰杀了自家所有的鸡,其中一只鸡仍旧垂死挣扎的场景。 片段中,可见的重复语言单位有三个:“努力”“昂起/昂头”“落下/垂下”。 三个重复语言单位在句子的逻辑结构上彼此交叉分布。 在总共47字的片段中,重复单位占去22字,占比近50%。 莫言使用频次颇高的重复手法,在字面下营造出惊惶恐怖的情感含义。 在俄译本中,叶果夫没有再现这种语言单位的重复,也没有采取其他策略进行补偿,致使译文体现出的情感只限于字面的诡异,惊惶恐怖的情感含义则未能传达。

  文本节奏韵律化是莫言构建情感潜文本的另一种重要方式。 它首先表现为文本局部的细碎化。 现代主义思潮的文本短小化碎片化手法反映的是世界格局剧变,以及由此而生的人类情感的不确定性、去中心化和解构趋向。 莫言构建潜文本手法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在文本短小化碎片化的基础上赋予其诗歌的美学特征,为现代主义的文本结构注入古典美。 小说《丰乳肥臀》中,局部文本片段向诗歌串流的现象比比皆是,鲜明的例子出现在第十三章:“各位乡党,大爷大娘大叔大婶大哥大嫂大兄弟大姊妹们,俺兄弟扒铁桥打了胜仗,好消息传遍了四面八方,七大姑八大姨都来祝贺,送来了嘉奖令二十多张……”?

  片段中多数分句结尾处都押韵,且每个分句的长度基本相当。 莫言使用押韵和对偶的手法,不仅使小说该片段出现类似于戏文的形式,使其具有了诗歌的韵律和美学特点,在字面下构建起一种激昂、兴奋的潜在情感。 遗憾的是,叶果夫的译文片段无论是在韵律还是在节奏上都不见原文的美学特征。 可以判断,译文的这一部分在传达潜在情感,实现作者交际意图方面是有所欠缺的。

  除重复手法、节奏韵律法之外,莫言还经常使用蒙太奇画面切换的手法。 用短小的段落、分句形成一幅幅独立的画面或直观情景,彼此之间的叙事连贯性和句法完整性被打破,却让文本由静态变为动态,并在画面的不断切换中植入潜在情感含义。 蒙太奇手法是为了在读者的意识和感觉中植入情感,? 蒙太奇手法一方面有助于在文本中产生精准和界限分明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激活读者的思维,使其自主地寻找埋藏在蒙太奇镜头之中的隐藏含义。 ? 例如小说《生死疲劳》中有如下片段:

  她感到脑子完全混乱了,眼前的一切:闪闪发光的桥梁、浊水翻滚的河流、密密麻麻的灌木、惊慌失措的燕子、呆若木鸡的妹妹们……杂乱的印象,纠缠在一起,像一团理不出头绪的乱麻。 ?

  片段描写的是大姐来弟被近旁爆炸的日军迫击炮弹震得天旋地转的情景。 莫言在此处使用蒙太奇手法堪称鲜明。 多个顿号使文本在局部出现了碎片化现象,同时构成蒙太奇的镜头感。 虽然叙事人来弟将自己和妹妹们的心理状态形容为“呆若木鸡”,但特殊的句法结构却给出了另一种解释,来弟实际上处于极度恐慌的情感状态。 茫然是显性描写的情感,恐惧则是隐性传达的潜在情感。 在俄译本中,叶果夫不仅原封不动再现了碎片化画面连续闪现的蒙太奇手法,还充分运用俄语作为屈折语,词形多变的优势,使多个分句结尾出现单词词尾押韵,营造出递进式的诗节韵律,加深该直观情景中的潜在恐慌含义,效果可谓超越了原文。

  在构建规约潜文本时,莫言使用的则是一套迥异的系统。 莫言的规约潜文本所包含的信息是客观存在的认知性信息,这类信息与中国历史文化直接相关,不以人的主观意志和情感为转移,是汉语为母语的读者耳熟能详,一望而知的信息。 在莫言的小说文本中,规约潜文本具有两种较为明显的表现形式。 第一种形式表现为信息模糊化处理,第二种形式表现为互文。

  信息模糊化处理手法一方面会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使读者自行判断潜文本所携带信息的全貌; 另一方面,信息模糊并不意味着读者可以任意解读其身份,因为莫言小说中的这类现象通常具有鲜明的指向性,用于表现受社会条件制约,作者不能直说或不打算直说的情形。 譬如:

  在那片空地上,垒土成台,台侧用苇席遮挡,两边悬挂红布,正中扯起横幅,上边自然有字,这种会场,凡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的,因此不必细说。 ?

  文本片段描述的是养猪现场会的情景。 正如小说所言,这种会场横幅上的字“但凡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的”,作家顺势便做了信息模糊化处理。 此处的信息模糊化属于作者不打算直说的情况,勾起读者脑海中相关历史文化信息,还表达出带有特殊意味的潜在情感。 在俄译本中,叶果夫做了相同的信息模糊化处理,由于中国会场布置方面与苏俄一脉相承,大多数具有相应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俄语读者可以在脑海中重建该直观情景,并会心地解读出其中的特殊含义。

  可见,莫言在作品中构建潜文本时,其交际目的是明晰的,即隐晦地传达潜藏的情感或信息; 其手法规律亦有迹可循,可总结为若干条创作规律。 在翻译莫言作品时,考量作者的交际目的,并依照规律采取相应策略,使潜文本在译文中以特定方式得以再现,是为可行。

  三 莫言文学潜文本的跨文化传译策略

  莫言作品中丰富的潜文本无疑给跨文化传播带来了挑战。 潜文本客观上具有潜在性,不易察觉; 主观上具有开放性,不同的信息储备、人生经历、阅读习惯和解读意愿会造成不同的潜文本阐释效果。 ? 面对这种挑战的,首当其冲便是翻译家,其次才是作为主要阅读群体的译文读者。 而译文读者对潜文本的挖掘和理解程度,取决于翻译家对潜文本的阐释是否成功。

  翻译家在翻译中如何对待潜文本的潜在性和开放性,具体运用哪种翻译策略进行应对,实际上牵涉到翻译伦理问题。 翻译家需要审慎处理在翻译过程中,涉及翻译者、原作者和译文读者三方关系的准则。 换言之,在跨文化传译潜文本时,尽量保证作者交际意图得以实现,同时重现潜文本的微观宏观表征,确保译文读者能够领会原作者的交际意图,取得与原文读者相同或相似的阅读体验。

  在处理作者——译者关系时,翻译家同时对作者和原著负责。 在通常情况下,如莫言《酒国》的翻译案例中,叶果夫不直接面对莫言,只面对其作品文本以及其中包含的交际意图。 由此,翻译家对作家负责转变为对具体的作品负责‍‌‍‍‌‍‌‍‍‍‌‍‍‌‍‍‍‌‍‍‌‍‍‍‌‍‍‍‍‌‍‌‍‌‍‌‍‍‌‍‍‍‍‍‍‍‍‍‌‍‍‌‍‍‌‍‌‍‌‍。 翻译家全面理解作品,其中既包括作家直接表达的文字,也包括作家没有明说的话。 文本和潜文本都是作者的创作意图、交际意图所在,缺一不可,避免遗漏潜文本是翻译家的职责所在。

  另一方面,在处理译者——译文读者关系时,翻译家应尊重自己译作的读者,相信读者。 首先,译文读者享有知情权,他们有权知道原著中包含的所有信息,包括明显的和隐藏的。 翻译家在翻译潜文本时,采取适当方法和策略保证译文读者可以接收到所有信息,如果可能还要尽量再现潜文本的潜在性、开放性,以及文本外观特征。 其次,翻译家可以充分相信读者,相信他们具有足够的能力、智慧和解读意愿,可以独自识别出作品中含有的潜文本,并解读其含义。

  由此,我们可以将莫言文学潜文本的俄译基本准则归纳为三点,即:不漏译,不显译,不过分解读。 不漏译潜文本是一个理想化的完美状况,是所有文学翻译家力求的目标。 原则上而言,理解一位作者生涯中所有作品中所有潜文本是不可能的。 译者无法将自己信息储备扩充到与作者信息储备完全吻合的地步。 时代、地点、事件等诸多不可再现的条件,以及人脑神经结构、思维方式和记忆容量等生理限制,会阻止信息储备完全吻合的达成。

  相对的,通过仔细研究作者某一时期的生活状态、创作状态和心理状态,进而研究其当前时期内创作的一部或几部作品,找出其中所有存在的潜文本并加以阐释,是可能且可行的。 不显译潜文本则更多的存在于具体翻译操作方面,潜文本的潜在性是其本质属性,也是作家交际意图的组成部分,如非无法逾越的跨语言系统障碍,则不应违背。 不过分解读的原则与潜文本的开放性相关,译者的此时功能更多是提示性和引导性的,只在信息过于晦涩时为读者点亮一盏指路明灯。

  依照上述三点对叶果夫的译本进行审视,可以发现不少值得商榷之处。 在不漏译潜文本方面,如前文所述,除却一些外国人易忽略的规约潜文本外,叶果夫还忽视了总量不在少数的情感潜文本。 《丰乳肥臀》俄译本遗漏规约潜文本20处,情感潜文本24处; 《生死疲劳》俄译本遗漏规约潜文本16处,情感潜文本19处。 究其原因,除较紧张的翻译、校对、出版时间外,还在于俄汉两种语言在语言系统上存在巨大差异,尤其是莫言使用文本节奏韵律化和文字游戏手法构建的潜文本,在跨语言传达中十分考验译者的语言功底和文学素养。

  在不显译和不过分解读潜文本方面,叶果夫译本倾向于将莫言的潜文本深度展开,详细解说。 特别是包含民族习俗、历史事件、文学史实、人名地名的潜文本,叶果夫习惯于使用脚注进行详细注解。 《酒国》《丰乳肥臀》《生死疲劳》三部俄译本中都使用了大量脚注。

  在《酒国》俄译本中,446页有超过200个脚注; 在《丰乳肥臀》俄译本中,830页有约300个脚注; 在《生死疲劳》俄译本中,共有超过300个脚注。 脚注不仅数量多,单个注释的篇幅也偏大。 叶果夫坦承,对于《丰乳肥臀》中的历史场景和《酒国》的奇幻之旅,要使完全不了解中国现实的俄罗斯读者明白中国文化与社会的常识、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古今情况等,使用脚注对难翻译的地方如一些成语、歇后语、谚语、俗话、双关语等进行解释,是译者唯一的办法。 ? 总体上,叶果夫的潜文本翻译策略过于“用力”,试图让各层次的读者都能完整了解莫言作品字面上和字面之下的全貌,却可能低估了读者的能力和解读意愿。

  明确莫言文学潜文本跨文化传译的三条基本准则后,可以进一步推导潜文本外译的主要策略。 莫言潜文本的翻译策略与作家构建潜文本的手法具有直接相关性。 尤其是遭遇潜文本翻译困难时,解析其构建手法是选择具体翻译策略的先决条件。

  莫言的情感潜文本构建手法主要有重复手法、节奏韵律法、蒙太奇手法和文字游戏法。 在前三种情况中,译者在翻译重复手法、节奏韵律法、蒙太奇手法构建的情感潜文本时,其实可以“依葫芦画瓢”,在遵守译入语语言规则和言语规范的条件下,采取相同或类似的文本微观、宏观结构,唤醒人类情感中的共情之弦。 例如莫言最常使用的重复手法,当作家将名词、动词类的实词多次重复时,翻译操作主要在于处置重复单位的次数和相对位置,再现原著局部的微观特征。

  当作家使用虚词重复或者词语尾音重复时,时常标志着节奏韵律法的出现,这也是译者能遭遇的最为棘手的情况之一。 由于俄汉语言系统的差异,无法在保证语义传达、节奏相似、句尾押韵的同时,还传达相同的潜文本含义。 在这种情况下,最大的难点在于选词。 丰富的词汇储备、较高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有助于译者更快更好地找到匹配的词语。 当莫言的情感潜文本是由文字游戏手法构成时,译者的操作犹如抽丝剥茧,需要在文本微观结构、双关语的显性语义、其潜文本含义以及作者的交际意图之间找到平衡点,必要时还要有所取舍。

  莫言的规约潜文本构建手法主要有信息模糊化和互文手法。 在传达以信息模糊化构建的规约潜文本时,译者要面对的是字面之下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为避免读者信息储备不足造成的漏读,在传译中往往需要扩充信息,将部分隐性信息转变为显性信息。 然而上述操作会违背潜文本不显译的准则。 针对这种矛盾,译者可以采用的策略是,在跨文化传递信息与不显译潜文本之间谋求折中。 如果潜文本含义的不确定性是因为其所包含的信息过于宽泛,可适当地提示隐性信息可能涵盖的范围; 如果这种不确定性是作家刻意为之,是作家的交际意图所在,则可在译文中忠实地表现出这种不确定性。 21

  例如,叶果夫《生死疲劳》俄译本中有一处成功译例:“知道你看过《三国演义》之类的邪书,触景生情,卖弄学问,否则,凭这一句话,就可以打你个‘现行’! ”22“现行”指的是“现行反革命”。 莫言运用信息模糊化的手法制造了部分信息缺失,使读者需要主动激活自身信息储备,理解其中的规约信息。 叶果夫将“现行”译为активную контру,即“现反”,增加了一个“反”的概念作为提示,既再现了莫言的信息模糊化手法,又为俄语读者解读规约潜文本指出了方向。

  同时要注意的是,过多、篇幅过长的注释会影响莫言小说阅读的连贯性,削弱文学潜文本可能带给读者的情感和心理反应。 叶果夫曾自叙,《丰乳肥臀》俄译本里充足的注解在相当程度上把小说变成了一个中国风俗习惯的手册。 23他认为,限于篇幅和译作体例,《丰乳肥臀》俄译本无法对富含中国传统民俗和历史文化的因素进行详细的注解,也无法深度呈现中国独特的儒家思想和审美文化。

  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异国读者的阅读困难,阻隔了俄罗斯读者对小说情节、背景的了解和对作品思想的深度把握。 24作为文艺大国,俄罗斯严肃文学的读者一向具有较高的语言文学素养和艺术情操,在当今信息时代,选择相信读者的解读能力和解读意愿,是文学跨国交流中的自信表现。 文化隔阂从来不是文学传播的藩篱,20世纪苏俄文学在我国经久不衰的热潮便是明证‍‌‍‍‌‍‌‍‍‍‌‍‍‌‍‍‍‌‍‍‌‍‍‍‌‍‍‍‍‌‍‌‍‌‍‌‍‍‌‍‍‍‍‍‍‍‍‍‌‍‍‌‍‍‌‍‌‍‌‍。 反推之,叶果夫先生亦应在作者—译者—读者三角关系中,采取平视角度。

  文学论文范例:诗歌与中国乡土文学的比较探究

  语言与文学的发展向来是一面镜子,忠实反映文明的兴衰与文化的变迁。 使用特定语言的社会发生变革时,其人民的思维也会发生变化,作为思维载体的语言自然而然也会诞生新现象。 莫言的小说作品是新时代汉语言文学发展的硕果,莫言的文学潜文本亦是中国文学献给世界文学的新蕾。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于细微见知著,于文本中见世界,于潜文本中一窥古老文明欲说还休的部分。 如何将这部分的故事讲好,让世界听懂,是中国语言文字工作者与外国汉学家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注释:

  ①白杨、王志义、白璐:《中国当代文学的俄译与推广路径探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8期。

  ②原名伊戈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叶果罗夫(И. А. Егоров ),生于1953年,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中文文学专业毕业,精通汉语和英语。 叶果罗夫专注于翻译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曾译茅盾、余华、苏童、毕飞宇等人作品。 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叶果夫是俄罗斯第一位翻译莫言小说的学者。

  ③弗拉季斯拉夫·维塔利·帕谢奇尼克(В. В. Пасечник),当代俄罗斯评论家、作家、出版人。

  ④⑤转引自黄晓珊:《莫言作品在俄罗斯的译介与研究》,《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年第12期。 原文出自Пасечник В.:? Мо Янь: первое знакомство? ,? Впросы литературы? ,2013,№ 5.

  ⑥ 12 21 刘早:《潜文本的阐释与翻译研究》,武汉大学2018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页,第76页,第162页。

  ⑦ 18 2 2莫言:《生死疲劳》,浙江文艺出版2020年版,第551页,第242页,第267页。

  ⑧转引自刘早:《潜文本的阐释与翻译研究》,武汉大学2018年博士学位论文,第76页。 原文出自Канукова И. К.:? К вопросу о разграничении понятий чувство и эмоции? ,? Актуальные проблемы филологии и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ой лингвистики. Вып. VIII? ,Владикавказ,2006,стр. 101.

  ⑨伊琳娜·弗拉基米罗夫娜·阿诺德(И. В. Арнольд,1908-2010),苏俄著名语言学家,解码修辞学派奠基人。

  ⑩转引自刘早:《潜文本的阐释与翻译研究》,武汉大学2018年博士学位论文,第4页。 原文出自Арнольд И. В.:? Импликация как приём построения текста и предмет филологического изучения? ,? Семантика. Стилистика. Интертекстуальность:СБ. Статьей? ,СПБ.:Изд-во С. Петерб. Ун-та.,1999,стр. 77.

  11 13 14 17莫言:《丰乳肥臀》,浙江文艺出版2020年版第305页,第18页,第109页,第32页。

  15Эйзенштейн С. М.,Избр. Произведения:В 6 т. Т. 2,Москва:Искусство,1964,стр. 165.

  16Лотман Ю. М.,Об искусстве,СПБ.:Искусство-СПБ.,1998,стр. 80.

  19刘早:《当代俄国文学中的潜文本翻译问题》,《文艺争鸣》2020年第12期。

  作者:刘 早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7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