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互联网时代新闻评论的创新发展探索> 正文

互联网时代新闻评论的创新发展探索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1-09-25 10:55

本文摘要:摘要:随着互联网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变化,一些传统产业也面临着消失的危机。 其中,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在融媒体的冲击下,销售量和阅读量下降。 通过网络传播信息,成为当下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方

  摘要:随着互联网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变化,一些传统产业也面临着消失的危机‍‌‍‍‌‍‌‍‍‍‌‍‍‌‍‍‍‌‍‍‌‍‍‍‌‍‍‍‍‌‍‌‍‌‍‌‍‍‌‍‍‍‍‍‍‍‍‍‌‍‍‌‍‍‌‍‌‍‌‍。 其中,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在融媒体的冲击下,销售量和阅读量下降‍‌‍‍‌‍‌‍‍‍‌‍‍‌‍‍‍‌‍‍‌‍‍‍‌‍‍‍‍‌‍‌‍‌‍‌‍‍‌‍‍‍‍‍‍‍‍‍‌‍‍‌‍‍‌‍‌‍‌‍。 通过网络传播信息,成为当下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 在新时代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实现涅槃重生,成为传统媒体重要的研究课题。 而新闻评论作为新闻传播的重要内容,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以优秀新闻评论为例,探索融媒时代新闻评论的发展之道。

  关键词:新时代; 新闻评论; 个性化; 创新策略

新闻评论

  在新时代如何发挥自身优势,突破瓶颈,是摆在传统媒体面前的一道重要命题,而新闻评论作为传播社会正确价值观和引领社会舆论方向的重要载体,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抓好媒体融合发展的机遇,努力实现“1+1>2”的传播效果。 传统媒体要通过平台再造,内容创新等,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等共融互通,使传播效果最大化,从而发挥主流媒体强大的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新闻学评职知识: 电视新闻编辑写论文在哪些期刊发表

  一、新闻评论的主要特征

  1. 创作层面的个性化特征

  新闻评论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该特点在新闻传播方面具有两面性。 相对于消息、通讯等注重对事件、人物的报道,新闻评论更注重对事件的评论和看法,通过对某一观点的论述,揭示事件本质,引发人们沉思,进而引导舆论风向。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由于成长经历、眼界学识、思考角度等因素的不同,在同样的社会新闻面前,所展示出的观点也不尽相同。 而新闻评论写作具有很大的主观能动性,内容的核心就是主观对客观的认识,剖析作者的感悟和认知,故新闻评论具有个性化特征。

  新闻评论的个性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立论的个性化,针对不同的新闻类型,在新闻评论中,所展示的个性化与评论对象具有直接关系,时政类的新闻评论,论点明确、立意深远,论据充实、论证严密,而社会新闻、文化新闻,往往紧跟热点,更接近公众的阅读需求,易引起共鸣,同时,针对同一个内容,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形成不同个性。 [1]

  其次,语言风格的个性化,语言风格是作者的个性和感情通过文字反映出来,或是活泼的,或是压抑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文风是新闻评论的重要亮点。

  最后,新闻评论在结构上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征,标题不限于一成不变的平铺直“论”,加入反问、疑问语气,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更具独立的个性。

  2. 传播层面的普遍适用性特征

  评论是新闻的一种,是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层面,新闻评论与消息、通讯等体裁的作品一样,都是传播的载体,其根本在于信息和观点的输送,去影响更多人,引导公众了解新闻事件的本质,输出作者或团队的观点。 因此,新闻评论也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选题素材的普遍适用性。 新闻评论应围绕社会热点或重大、重要事件进行创作,越是大众关注的新闻事件,以其为基础创作的新闻评论,更容易获得大众的共鸣。 而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大众已经对新闻事件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在阅读新闻评论时,也会带着自己的主观观点,并与新闻评论所提出的观点或论点进行对照,产生论据的对比。 [2]

  二是传播渠道的普遍适用性。 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新闻评论的载体也从纸质媒体转移到互联网,在诸多新闻网站、APP等都创办了相关栏目,以专家视点、评论员文章、读者点评或留言等方式,形成了新媒体平台的新闻评论传播。 相比于视频节目的独特属性,新闻评论在传播方式上并不需要太多创新,可以是文字类的评论文章,也可以是漫画类的“众生相”,随着短视频传播力度的加快,多样化的短视频、直播、街头采访等方式,体现出传播渠道的普遍适用性特点,更为新闻评论的多样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

  二、新闻评论传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新闻评论是最具有“战斗力”的新闻体裁,代表着一家媒体的态度和立场,可以说,新闻评论水平的高低,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媒体、办报人和新闻记者的综合水平。 但随着文化体制改革和新媒体的发展,报纸、电视和新媒体的竞争方式从新闻竞争转变为市场竞争,新闻传播不在于内容为“王”,而是娱乐性内容纷纷占据头条位置,新闻评论的发展空间愈加狭窄。

  1. 缺乏优秀的新闻评论人才

  新闻评论的创作,需要独特的视角、犀利的语言、平稳的语气,以及坚持不懈的创作力。 在一家媒体机构,能够进行新闻评论创作的人才数量极少,以青岛日报社为例,在“四报两网络两端”的全媒体环境中,专业从事新闻评论创作的评论员不足10人,能够坚持为报纸和新媒体平台长期撰稿评论的兼职人员,也少之又少。 新闻评论对人才的要求比较高,除了专业创作能力外,还要具备较强的政治素养和知识面,确保新闻评论的质量和定位准确。

  目前,媒体机构在人才培育方面存在较大的欠缺,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专业技能培训严重滞后,媒体缺少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专项业务能力提升。 新闻评论作为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年轻的记者编辑往往难以胜任,且媒体机构缺乏完善的培养制度,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大多擅长新闻采编工作,造成新闻评论人才的青黄不接,直接影响了创作和传播质量。 [4]

  2. 新媒体平台对评论栏目重视不足

  新媒体传播注重传播速度,新闻内容更加精炼,更加倾向于“短、平、快”,这与受众的浏览式阅读特点密切相关。 传统媒体时代的阅读更加精细,新闻采编人员需要精雕细琢,而在互联网时代,从PC端到移动端,媒体关注的是点击量,读者的阅读深度往往不足,因此媒体更加重视新闻标题和素材。 在新闻评论领域,这是一种需要精读的新闻体裁,大多数读者更倾向于浏览新闻的相关简短评论,对长篇大论的新闻评论并不青睐。 在这种浅阅读的环境下,新媒体对新闻评论栏目的重视程度有限,不仅大量评论为转载而来,甚至原创评论作品也少有精品,更有部分新媒体传播平台,尚未设置新闻评论栏目,缺乏整体的策划[5]。 此外,由于新闻评论创作难度较大、评论边界难以掌控、缺乏相关专业人才等原因,被管理人员当作性价比较低的新闻传播方式,各类新媒体平台更加专注于新闻转载、短视频创作和时政新闻发布。

  3. 新媒体新闻评论缺乏传播性

  所谓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来记录和传播信息的一种文体。 新闻评论则是基于新闻内容,通过阐述观点、选定立场,对新闻的某一个角度进行深刻分析或延伸,来推动新闻的更高质量传播。 但当前融媒体新闻评论的功能性太弱,往往是为了评论而评论,可评论的内容本身缺乏传播性,甚至还不如新闻事件本身精彩。 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一方面是源于新媒体的新闻评论定位不准确,新闻评论内容与媒体风格、主流信息不匹配; 另一方面则是缺少优秀创作团队,评论质量堪忧。 [6]

  三、融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传播策略

  在融媒体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新闻机构改变了原来的新闻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媒体经营业态等。 在新形势下,新闻评论传播就要适应传播环境和读者需求,从传播方式、传播内容、采编方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策略调整。

  1. 改变生产模式,建立新闻评论的融媒传播体系

  新闻评论作为传播社会正确价值观和引领社会舆论方向的重要载体,不仅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平台传播,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微博、客户端等平台进行新闻评论刊载。 但随着新时代自媒体账号的剧增,大量质量低下的新闻评论出现,传统媒体应加强对新闻评论的统筹管理,实现一篇评论的多媒体传播、多渠道发布的融媒体传播体系。

  传统主流媒体作为信息传播、舆论引导的重要载体,要改变报纸、广播、电视内部不同部门各自为战的内容生产模式,应建立融媒中心或“中央厨房”,[7]进行统筹规划,优化新闻素材筛选、采写、编排、审阅等环节,实现新闻评论在创作完成后通过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多种渠道进行传播; 同时,为了实现新闻评论的多样化,一事多评、观点罗列等方式,也可以引入新媒体传播中。

  2. 内容创新,实现差异化发展

  新闻评论是传递观点、价值观引领、舆论引导不可或缺的环节,但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新闻评论的影响力在逐渐降低,因此,新闻评论必须突破瓶颈,实现创新发展。

  传统媒体新闻评论过于严肃的语言特点,已不再适用当下新媒体传播,必须要在选材、语言、风格上下工夫,根据不同的媒体特点进行细分,以吸引受众的参与,达到传播的目的和效果。 一方面,继续保持原有传统媒体的语言风格,适用于风格较为严谨、严肃的时政类新闻; 另一方面,发挥网络语言的特点,更加轻松活泼,以贴近百姓生活的新闻事件为素材,以轻松愉悦的语言风格,简明扼要地将对新闻的态度阐述清楚,引起大众的共鸣与警醒,从而达到宣传目的。

  3. 评论前移,及时对社会事件发声

  卡帕曾说:“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 ”同样,作为新闻工作者,如果每天待在办公室,是写不出好的新闻评论的,要想写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评论,新闻工作者就必须具有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扑下身子,沉到一线。

  在全国关注武汉抗疫的过程中,中央媒体机构一批优秀记者深入一线采访报道,采写了《我是党员,我先上! 》《记者夜访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疫情不结束,我们不撤退”》等一批有分量的通讯,并采写《致敬! 逆行的“白衣天使”! 》《第一道防线、守住! 》等暖人报道,同时,实时评论《“党员必须先上,没有商量! ”》等也未曾掉队,新闻作品创作完成后,第一时间通过央视新闻栏目《今日谈》《人民论坛》等评论栏目,矩阵传播,及时发声,引导舆论氛围。 [8]

  只有深入一线,才能让新闻工作者写出一篇篇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评论作品。 因此,读者在阅读新闻评论时,才能感同身受远方发生的新闻事实,也能够准确地理解作者的观点,从而增强了论据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四、结语

  新闻评论既是反映人民心声的重要载体,也是引导舆论方向的重要支点,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在融媒时代,要重视对新闻评论的传播发展,要创新思维,整合资源,实现全媒体呈现和多渠道传播,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通过内容、风格、形式等多维度的改变,促进新闻评论向着多元化、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出融媒时代下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引领社会舆论风向。

  参考文献

  [1]范金刚.传统媒体评论如何在自媒体时代“突围”[J].采写编,2021(03):22-23.

  [2]马驭.网络时代新媒体新闻评论的引领与创新[J].视听界,2021(03):91-93.

  [3]丁远泓,文传琴,邹征玉.网络新闻评论的问题研究及其成因分析[J].新媒体研究,2021,7(06):36-40.

  [4]李再兴.浅谈电视新闻评论主体的多元化呈现[J].东西南北,2020(07):98-99.

  [5]文书明.浅谈新闻评论性节目的特点[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08):103.

  [6]陆薇.传统媒体新闻评论在网络空间的实践探索及其启示——以“新京报评论”为例[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4):38-41.

  [7]丁柏铨.论新闻“改文风”——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5):35-43+79.

  [8]游然.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网络新闻评论研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12):189-190.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8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