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箕子与大卫韬光养晦之异同> 正文

箕子与大卫韬光养晦之异同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1-12-03 11:31

本文摘要:内容摘要:本人在学习中发现不少很有才气的人都不堪忍受生活中的磨难而寻短见,为了激发人的磨难考验意识和应对磨难智慧,我平时留意收集古今中外典籍中收录的名人韬光养晦的实例,结果发现有些很相似,于是写成此文。 本文将公元前十到十一世纪时中国商朝末年的箕子与

  内容摘要:本人在学习中发现不少很有才气的人都不堪忍受生活中的磨难而寻短见,为了激发人的磨难考验意识和应对磨难智慧,我平时留意收集古今中外典籍中收录的名人韬光养晦的实例,结果发现有些很相似,于是写成此文‍‌‍‍‌‍‌‍‍‍‌‍‍‌‍‍‍‌‍‍‌‍‍‍‌‍‍‍‍‌‍‌‍‌‍‌‍‍‌‍‍‍‍‍‍‍‍‍‌‍‍‌‍‍‌‍‌‍‌‍。 本文将公元前十到十一世纪时中国商朝末年的箕子与以色列国同时期的大卫的人生经历作了比较,他们之间有诸多相同和不同之处,他们的美德值得后人借鉴和效法‍‌‍‍‌‍‌‍‍‍‌‍‍‌‍‍‍‌‍‍‌‍‍‍‌‍‍‍‍‌‍‌‍‌‍‌‍‍‌‍‍‍‍‍‍‍‍‍‌‍‍‌‍‍‌‍‌‍‌‍。

  关键词:箕子 大卫 韬光养晦 忠君爱国

文学论文

  韬光养晦意为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中国文学史上最早运用韬光养晦之术的是司马迁《史记·宋微子世家》中记载的商纣王的叔父箕子。 希伯来文学中最早运用韬光养晦之术的是《圣经·撒母耳记上》中记载的被撒母耳膏作以色列王的大卫。 中外历史故事中确有惊人地相似之处。 本文拟就这两个风云人物韬光养晦之异同作一比较鉴赏,发现其积极意义以供借鉴。

  文学论文范例:网络文学发展困境研究述评

  一.年代大致相当——大约公元前十一至公元前十世纪

  箕子生活在商朝末商纣王执政时期和西周初期周武王当政时期,也就是大约公元前十一至公元前十世纪; 大卫(前1041-前970年)生活在同时代扫罗王当政的年代。

  二.命运何其相似——忠臣遇昏君,装疯以自保,终成一英王

  箕子与大卫的人生遭遇极其相似,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忠臣遇昏君

  箕子,名胥余,殷商末期贵族,是商纣王的叔父,文丁的儿子,帝乙的弟弟,官太师,因其封地于箕,故称箕子,他与微子、比干齐名,史称"殷末三仁"。

  箕子辅佐朝政时,见纣王进餐必用象牙箸,觉得纣王太奢侈,感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 ”

  果然后来商纣王暴虐无道,终日不理朝政,酗酒淫乐,挥霍无度。 纣王的叔父箕子,见纣王这般无道,苦心谏阻,但屡次劝谏纣王都不听。 最后周武王兴兵伐纣,牧野决战,纣王兵败自焚。 武王攻入商都朝歌,商朝倾覆。

  再说大卫。 撒母耳膏抹大卫为以色列王后,距离真正作王还有一段时间。 大卫做事精明勇敢,凡事顺遂。 他曾奉王命做过扫罗王的带刀侍卫,为扫罗王弹琴驱魔。 他曾用机弦甩石的办法杀死无人能敌的非利士大将歌利亚,回师的路上因众妇女歌舞唱和说“扫罗杀死千千,大卫杀死万万”而被扫罗王嫉妒,再三设计谋害他,并追杀他。 大卫辗转逃难,率领自己的难兄难弟曾在隐基底的山岭中藏身。 扫罗挑选3000精兵到那里搜索大卫。 扫罗进路旁羊圈的洞里大解,大卫及其随从正藏在此洞的深处。 大卫没有听从随从让他杀死扫罗的建议,他只是悄悄地割下了扫罗外袍的衣襟。 大卫还劝阻随从不容他们起来害扫罗。 当时大卫若任凭自己的随从杀了扫罗,转眼间便可由一个逃亡者变成君王,但大卫认为扫罗是现任君王,他绝不肯加害扫罗。 扫罗出洞之后,大卫也从洞里出去,呼叫扫罗说:“我主,我王! ”扫罗回头观看,大卫就屈身,脸伏于地下拜。

  大卫敢于出洞呼叫扫罗,显示了他心地真诚纯洁,无所畏惧。 他脸伏于地向定意杀他的扫罗下拜,绝不是希图高官厚禄,唯一的原因只不过是扫罗仍是现任君王而已。

  在西弗和隐基底附近的哈基拉山,扫罗忘记了大卫在隐基底洞中未肯杀死他的恩情,又一次率领三千精兵来寻索大卫,安营在哈基拉山的道路上,大卫在山顶上望见扫罗睡卧的地方,夜间带人潜入扫罗的营里,扫罗正在沉睡。 大卫再一次放过扫罗未杀,只把他头旁的长枪和水瓶取了回来。 大卫回到自己的山顶上,高声呼喊扫罗和他的元帅,拿出枪和水瓶来说明自己实在无意加害扫罗。 扫罗又一次受到感动,带领他的军兵回去了。

  非利士人又来进攻以色列,结果这次以色列人被非利士人打得一败涂地。 扫罗的三个儿子尽皆战死,扫罗中箭,伤势甚重,扫罗不愿被那些未受割礼的非利士人凌辱刺杀,就自己伏在刀上死了。

  2.装疯以自保

  商纣王的叔父箕子屡次劝谏但商纣王不听,有人劝箕子离开纣王“为人臣者,谏不听而去”,意思是,你作为臣子,对君王尽到了劝谏的责任,国君不听你,你就应该离开他,不要再侍奉他了。 但箕子不这么认为,箕子说:“若去之,乃彰君之恶而自悦于民,吾不忍为也。 ”意思是我如果离开他,不事奉他,那是彰显国君的恶行,让老百姓喜悦自己。 箕子见成汤所创六百年江山即将断送在纣王手中,心痛如割,为了保命他只好装疯,披发佯狂,退隐鼓琴以自悲,每日里只管弹唱“箕子操”曲以发泄心中悲愤。 纣王见此,以为箕子真疯,就将他囚禁起来,贬为奴隶。

  大卫在逃避扫罗王追杀的过程中,曾铤而走险去投奔非利士人迦特王亚吉,因为亚吉的臣仆对亚吉说:“这不是以色列国王大卫吗? 那里的妇女跳舞唱和,不是指着他说‘扫罗杀死千千,大卫杀死万万吗? ’”大卫将这话放在心里,甚是惧怕迦特王亚吉找自己麻烦,就在众人面前改变了寻常的举动,在他们手下假装疯癫,在城门的门扇上胡写乱画,使唾沫流在胡子上。 亚吉对臣仆说:“你们看,这人是疯子。 为什么带他到我这里来呢? 我岂缺少疯子,你们带这人来在我面前疯癫吗? 这人岂可进我的家呢? ”结果大卫被亚吉驱逐出来,免于遭受杀身之祸。

  3.终成一英王

  纣王末年(公元前1124年)周武王兴兵伐纣。 牧野决战,纣王兵败自焚。 武王攻入商都朝歌,商朝覆灭。 在这商周易朝之际,箕子便趁乱逃往箕山(今山西东南部晋城市陵川县棋子山),在箕山(今棋子山)过起一段短暂的隐居生活。

  武王灭商建周后,求贤若渴,他曾访道太行,在陵川找到了箕子,恳切求教治国之道。 武王向箕子询问殷商亡国的原因,箕子不说话,因为他不愿意讲自己故国的坏话。 武王也意识到自己失言了,就向他询问怎样顺应天命来治理国家。 箕子于是便将夏禹传下的《洪范·九畴》(《尚书》收录了箕子的《洪范》)陈述给武王听,史称“箕子明夷”‍‌‍‍‌‍‌‍‍‍‌‍‍‌‍‍‍‌‍‍‌‍‍‍‌‍‍‍‍‌‍‌‍‌‍‌‍‍‌‍‍‍‍‍‍‍‍‍‌‍‍‌‍‍‌‍‌‍‌‍。 武王听后,十分钦佩,就想请箕子出山治理国事,重用箕子。 但箕子早对微子说过:“商其沦丧,我罔为臣仆”(《尚书·微子》),意思是:殷商如果灭亡了,我不会作新王朝的臣仆。 他不愿作周的顺民,因此不肯再出山,武王无奈只好放弃。

  因怕武王再次来请,箕子在武王走后,便迅速率领殷商遗老故旧等一大批人,匆匆离开箕山向东方而去。 他们到了黄海边今胶州湾,便乘了木筏向东飘去。 几天后登上了一岛,因见山明水秀,芳草连天,一派明丽景象,便将那地方叫做朝鲜。 从此,箕子带领的五千余人在那里定居下来。 同去的有殷商贵族景如松、琴应、南宫修、康侯、等。

  相传箕子到朝鲜后便建筑房屋、开垦农田、养蚕织布、烧陶编竹,还施行八种简单的法律,来防止和解决人们的争执,并把围棋等故国的文化传播开来。

  后来当周武王知道箕子的踪迹后,便派人到朝鲜封箕子做朝鲜的国君,并邀请箕子回乡探望。 武王因而封他为朝鲜侯,不把他当臣下看待。 这时箕子52岁。

  再看大卫。 扫罗疑忌大卫,迫使大卫逃亡国外,十几次转移流离,又在扫罗统辖的地区辗转逃亡十几处,常年露宿在旷野、山区、树林、野岭之间。 衣食无着,居无定所,处处都是扫罗的军兵耳目,忧患危险随时都可以发生。 但大卫战胜了重重困难。 这一切苦难使得大卫在信心、品德、工作、生活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好的造就,为完成其后的使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扫罗的儿子约拿单爱大卫如同爱自己的姓名,他在大卫遭难时,曾鼎力救助大卫,与大卫是生死之交的诚挚朋友。 后来非利士人终于战败了以色列人,扫罗自杀而死,扫罗的儿子约拿单、亚比拿达、麦基舒亚也都阵亡。 大卫听到以色列战败,扫罗和约拿单死去的消息后,就“悲哀、哭号、禁食到晚上”。 并且作哀歌追思扫罗和约拿单。

  大卫带着跟随他的人来到希伯伦安家定居,犹大人来到希伯伦,在那里膏大卫作犹大家的王,后来以色列众支派的长老来到希伯伦见大卫,膏大卫作以色列的王。 大卫在耶路撒冷登基作以色列王的时候年30岁,在位40年。

  4.做歌哀悼先王

  箕子52岁时,被周武王封为朝鲜的国君,并被邀回乡探望。 后来箕子从朝鲜回到故国都城镐京,前去朝见周天子姬发。 在途经殷商故都朝歌遗址时,只见原来的宫室已经残破不堪,有些地方种上了庄稼。 心甚伤痛,欲哭而不可,欲泣则近于妇人,亡国之痛,涌上心头,只好以诗当哭,作《麦秀之歌》,其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 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 ”,悔恨商朝亡国。 这里“狡童”当指不听忠告的纣王,意为你那时不听我劝,如今落得这般天地。 朝歌殷民听见,皆动容流涕。 看来箕子应当是我国最早的爱国主义诗人。

  扫罗死后,大卫击杀亚玛力人回来,在洗革拉住了两天。 第三天,有一人从扫罗的营里出来,衣服撕裂,头蒙灰尘,到大卫面前伏地叩拜,把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的死讯报告大卫,大卫和跟随他的人就撕裂衣服,悲哀,哭号,禁食到晚上,大卫作哀歌,悼念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这歌名叫《弓歌》,歌中说:“以色列啊,你尊荣者在山上被杀。 大英雄何竟死亡! 不要在迦特报告,不要在亚实基伦街上传扬; 免得非利士的女子欢乐,免得未受割礼之人的女子矜夸。 基利波山哪,愿你那里没有雨露,愿你田地无土产可作供物! 因为英雄的盾牌,在那里被污丢弃。 扫罗的盾牌,彷佛未曾抹油。 约拿单的弓箭,非流敌人的血不退缩; 扫罗的刀剑,非剖勇士的油不收回。 扫罗和约拿单,活时相悦相爱,死时也不分离。 他们比鹰更快,比狮子还强。 以色列的女子啊,当为扫罗哭号! 他曾使你们穿朱红色的美衣,使你们衣服有黄金的妆饰。 英雄何竟在阵上仆倒! 约拿单何竟在山上被杀! 我兄约拿单哪,我为你悲伤! 我甚喜悦你! 你向我发的爱情奇妙非常,过于妇女的爱情。 英雄何竟仆倒! 战具何竟灭没! ”

  扫罗死去,大卫不但没有高兴,反而痛哭流涕。 这正反映出大卫伟大的一面。 深深为扫罗痛哭的人,正是那个扫罗到死时仍然痛恨和追杀多年的人; 大卫还撰写感人的哀歌追悼先王。

  扫罗曾使大卫饱受痛苦,不过在他和众子死后,大卫仍然为他们谱写哀歌。 大卫用荡气回肠的颂歌,哀悼扫罗和约拿单——以色列的尊荣者——的死亡。 在这首笔触雄浑的诗歌里,作者警告百姓,不要让非利士的众城知道扫罗王及其众子的死亡,免得他们欢乐。 基利波山是扫罗中了埋伏之处,要承受干旱和寸草不生之苦。 在那里,扫罗的盾牌被弃在地上,“仿佛未曾抹油”意思是,他的盾牌被弃掉,不再抹油用来打仗。 作者赞颂扫罗和约拿单的勇武并他们个人的美德‍‌‍‍‌‍‌‍‍‍‌‍‍‌‍‍‍‌‍‍‌‍‍‍‌‍‍‍‍‌‍‌‍‌‍‌‍‍‌‍‍‍‍‍‍‍‍‍‌‍‍‌‍‍‌‍‌‍‌‍。 他们死时在一起,好象活时一同生活一样,但这不应该把他们永恒的结局拉在一起。 大卫说约拿单对他的爱“过于妇女的爱情”,是比喻他与约拿单之间深切的弟兄之爱,彼此间忠信的友谊之深厚。 作者呼吁那些曾经受过扫罗作王的好处的人,要哭号。 诗歌结尾“英雄何竟仆倒”,以颂扬大卫的密友约拿单结束。

  大卫有充分的理由憎恨扫罗,他却不怨不怒,宁愿隐恶扬善,只欣赏扫罗的德政,而不计较扫罗对他的攻击。 把仇恨与伤害放在一边,尊重别人乃至仇敌的可称赞之处,实在需要很大的勇气。 这正是大卫作为爱国主义诗人的可贵之处。

  三.大卫与箕子命运不同之处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任何事物都是特定的这一个,即使是双胞胎也有细微的不同之处。 大卫和箕子的人生命运在相似之中也有相异之处,其不同之处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装疯的疆域不同

  箕子是在商纣王治理的商朝疆域内装疯; 而大卫是躲避扫罗王追杀,逃到以色列国境之外,在外族非利士地的迦特王亚吉手下装疯。

  2.装疯的表现方式不同

  箕子是披发佯狂,鼓琴自悲, 每天弹唱"箕子操"曲,被纣王囚禁起来贬为奴隶的; 而大卫装疯是在城门上胡写乱画,使唾沫流在胡子上,使得迦特王亚吉嫌恶他,让人赶他走而得以保命的。

  3.在不同的国土成为君王

  箕子是在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后,不愿做新王朝的臣仆,率领殷商5000遗民渡海来到朝鲜,建立了箕子朝鲜国而成为君王的; 而大卫是在扫罗及其儿子们战死后回到以色列本土被拥戴为君王的。

  4.二人所作诗歌长短不同,语气不同

  箕子的《麦秀之歌》只有短短18个字,充满了怨叹纣王,哀悼故国之情; 而大卫的《弓歌》长达9节269个字,充满了对英雄为国捐躯的哀悼和赞叹。

  总之,中国的箕子和以色列的大卫都有坎坷的人生经历,韬光养晦,历经磨难,终成伟业。 正如《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他们的美德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2000.4.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2]《尚书》.2004.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3](美)房龙著,李洪译《圣经故事》 2010.5.北京:作家出版社P145—160

  [4]陈国庆注《论语》2001.9.安徽人民出版社

  [5]网络:箕子的故事

  (作者:毕静枝 庞金城作者单位: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8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