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皇帝的孩子》中女性的自我实现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视角> 正文

《皇帝的孩子》中女性的自我实现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视角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1-12-10 10:41

本文摘要:【摘要】 克莱尔梅苏德在《皇帝的孩子》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和内心独白,展现了一些纽约知识分子所经历的伦理冲突、迷茫、失落、顿悟和重生。 结合弗洛伊德关于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理论,分析了书中两位女性玛丽娜和丹尼尔的心理成长过程:从最初受到超我诱惑时的迷茫

  【摘要】 克莱尔·梅苏德在《皇帝的孩子》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和内心独白,展现了一些纽约知识分子所经历的伦理冲突、迷茫、失落、顿悟和重生‍‌‍‍‌‍‌‍‍‍‌‍‍‌‍‍‍‌‍‍‌‍‍‍‌‍‍‍‍‌‍‌‍‌‍‌‍‍‌‍‍‍‍‍‍‍‍‍‌‍‍‌‍‍‌‍‌‍‌‍。 结合弗洛伊德关于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理论,分析了书中两位女性——玛丽娜和丹尼尔的心理成长过程:从最初受到超我诱惑时的迷茫,到自我与超我之间进行斗争,最终获得重生并实现真正的自我‍‌‍‍‌‍‌‍‍‍‌‍‍‌‍‍‍‌‍‍‌‍‍‍‌‍‍‍‍‌‍‌‍‌‍‌‍‍‌‍‍‍‍‍‍‍‍‍‌‍‍‌‍‍‌‍‌‍‌‍。 意在启示女性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念,追求精神层面的独立,进而实现自我价值‍‌‍‍‌‍‌‍‍‍‌‍‍‌‍‍‍‌‍‍‌‍‍‍‌‍‍‍‍‌‍‌‍‌‍‌‍‍‌‍‍‍‍‍‍‍‍‍‌‍‍‌‍‍‌‍‌‍‌‍。

  【关键词】 自我; 超我; 人格理论

心理学论文

  小说作者克莱尔·梅苏德是当前“斯特劳斯奖”的获得者,她开放多元的文化视角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得她的大部分作品内容都很深邃,而《皇帝的孩子》则是她最有名的小说。 作为一部新世纪文学作品,小说内容体现了梅苏德对年轻人心理状况的重视,书中描写了纽约精英—— “皇帝”默里和他的孩子们在处理家庭、爱情和友谊等人际关系时的迷茫、困惑以及失落等。 在追求财富地位的同时,他们还面临着道德和价值观方面的冲突。 该书反映了纽约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情况,同时也是美国社会的缩影。 本文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视角出发,探讨了小说中的女性人物——玛丽娜和丹尼尔与默里之间顺从和反抗的伦理冲突,并分别对其自我的形成进行了剖析。

  心理学论文范例: 达尔文在中国进行的心理学问卷调查和数据引用规则

  一、“人格三结构”理论及人物背景

  (一)“人格三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整个人格是由三个关键的系统组成的,即“本我、自我与超我”。 当三个系统相互连接并保持一致时,才称得上是健康的人格; 而当“本我、自我与超我”相矛盾时,就会产生人格缺陷,致使人们表现出一些奇怪或不道德的行为。

  (二)人物背景

  梅苏德在书名中使用了“皇帝”一词,用以比喻话语霸权,在小说中则指人物默里,这位从表面上看非常完美的人——知识渊博,心地善良,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而实际却恰恰相反,他是个彻底的伪善之人。 小说中的孩子们共同之处在于:一开始他们都视“皇帝”默里为偶像,在认清默里的真面目后,则试图摆脱他的控制,并在心理上获得成熟,人格变得完整。 梅苏德在小说中对妇女性别及其社会问题也赋予了关注。

  玛丽娜是默里女儿,她一边享受着这个身份带给她的殊荣,一边又因此而受到烦扰。 生活和经济中的束缚不能使她实现自我认同,找不到自己的性别角色,无法建立起积极的真自我意识。 “但是在顺从和依附状态下成长起来的玛丽娜只是拥有‘基因’和‘身体器官’的‘遗产人’,虽近而立之年却一无所成。 ”

  超我,作为大多数人心中的道德标准,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有着巨大的影响。 默里就像她的超我,引诱着她成为追随者,从而忽视了现实生存的独立意识,无法反思自我存在和内在性,迷失于他者的评价之中。 与玛丽娜相比,丹尼尔虽然没有生来就拥有的优越条件,但成年的她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不需要在经济上依赖他人。 即便如此,丹尼尔在工作中也一直在妥协,她代表了大多数的女性——放弃抵抗,被迫适应纽约的文化和制度环境。 默里作为一个表面上看非常优秀的精英,对社会阅历尚欠的丹尼尔的诱惑无疑是很大的,在受到超我的诱惑后,她盲目地将感情给予心中所塑造的理想形象,从而丧失了真正的自我。

  二、“自我”与“超我”之争

  玛丽娜和丹尼尔最初无法适当地表现自我,陷入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她们在超我的诱惑下,将默里视为生活中的偶像并受其支配。 而在重新考虑社会地位,意图寻求社会话语的过程中,她们也陷入了作为女性的尴尬境地。 由于个人意识和社会角色,真正的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分离,玛丽娜和丹尼尔失去了人格特征。 随着心理上的成熟以及生活上的遭遇,有关默里的理想形象崩塌,玛丽娜和丹尼尔陷入两难的境地,感到痛苦迷茫。 此时她们的自我开始觉醒,自我与超我之间的斗争便开始了。

  (一) 玛丽娜“自我”与“超我”之争

  玛丽娜对父亲的完全服从使她丧失了自主意识,一开始,默里如皇帝般掌控着她的生活。 然而,当她向默里展示自己所写的探讨家长和孩子关系的书—— 《皇帝的孩子没穿衣服》时,默里对她作品的否认与讽刺,让她第一次认清了父亲的残忍和伪善。 默里一方面认为她不可能完成,一方面觉着书毫无意义,她开始意识到在父亲的眼里,她的奋斗和成果都是无用的,此时玛丽娜和父亲的价值冲突达到了顶峰,这使她陷入了无所适从的认同危机中。

  玛丽娜在看清楚自己父亲的真实形象后,感到异常痛苦,身为默里的女儿,父亲在他的心中一直是完美的,充满敬仰的存在,以前的她奉父亲的话为真理,听从父亲的安排,忽然间父亲伪善、残忍的一面展露出来,这使得玛丽娜感到震惊并且无法接受。 从小就在父亲的光环下长大,并且由此获得人生的红利,但是现在却要改变生活方式,摆脱对父亲的依赖和服从,学会独立,这对玛丽娜来说是件艰难的事情。 自我和超我之间的斗争,使得玛丽娜陷入了迷茫痛苦的时期。

  (二) 丹尼尔“自我”与“超我”之争

  随着心理上的成熟以及对默里本质的认识,丹尼尔也陷入了两难的地步。 本想在纽约大展拳脚,然而残酷现实的打击使她开始怀疑自身能力,事业与爱情方面的挫折使她饱受折磨,深陷迷茫困境中。 一方面,丹尼尔清楚地知道她和默里之间恋情的不道德性,另一方面,她却无法控制自己从中摆脱。 作为默里的情人,丹尼尔羞耻难当,她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最好的朋友。 她甚至不清楚自己对默里的爱慕究竟是因为成熟男性给她带来的安全感,还是为了满足自己和优秀男人恋爱的虚荣心。 在认清默里的本质后,她开始怀疑自己的感情,但尽管受到了道德上的折磨,丹尼尔仍然试图说服自己与默里在一起,这种矛盾的心理使她频繁思考自己在这段感情中的角色。 超我和自我的斗争,使得丹尼尔无助且痛苦。

  三、女性“自我”的崛起

  小说中,梅苏德围绕着反思和伦理拷问,从人性角度探索精神创伤和重生,记叙了玛丽娜和丹尼尔遭受的心理创伤和精神重建。 在遭遇了一场重大灾难之后,玛丽娜和丹尼尔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她们开始反思自身,思考自由和生命的意义,并追求真实的自我。

  (一) 玛丽娜“自我”的崛起

  玛丽娜在认清父亲默里的真实面貌时,虽然最初她并不能接受,但是内心已经开始否认父亲的权威了,她决定摆脱对父亲的依赖。 由于《箴言》的流产,西利孤身一人离开了纽约。 此时的玛丽娜失去了父亲和丈夫,再也没有人可以依靠。 但迷失方向是成长的一部分,这一事件并不是一场灾难,而是一个机会,之后的玛丽娜继续拿起笔进行创作,通过写书来摆脱父亲的束缚,并在此过程中既看清父亲也认清自己,意识到要走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新书的出版使玛丽娜重获信心,让她意识到这个社会的真实,并赋予她勇气重新开始,写作成了玛丽娜实现自己人生梦想和意义的一个途径。 在创作的过程中,玛丽娜不仅拥有了话语权,而且能够搭建展示自身价值的舞台,赢得精神上的独立。 在经历了盲目服从和迷失自我之后,玛丽娜最终养成了健康的人格,体会到了真正的自由,在自我和超我的斗争中,自我赢得了胜利。

  (二) 丹尼尔“自我”的崛起

  在经历一场重大灾难之后,丹尼尔意识到了自己在默里心中一文不值,她选择结束这段违背道德的恋情,这致使她在爱情和精神方面的支撑瓦解崩塌。 在经历了痛苦的精神折磨后,丹尼尔变得抑郁低沉,丧失了对未来生活的希望,甚至想通过自杀了结自己的生命‍‌‍‍‌‍‌‍‍‍‌‍‍‌‍‍‍‌‍‍‌‍‍‍‌‍‍‍‍‌‍‌‍‌‍‌‍‍‌‍‍‍‍‍‍‍‍‍‌‍‍‌‍‍‌‍‌‍‌‍。

  后来一直照顾她的母亲使丹尼尔逐渐清醒过来,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生活以及未来,她意识到伪善者默里只是一个生命中的过客,她需要做的是追寻本心,将此前的一切都一笔抹消,开启一段全新的生活,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爱她的母亲。 丹尼尔试着和母亲一起去旅游散心,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她的生活开始朝着正常的轨道进行。 此时的丹尼尔已经变得充满理性,在找到生活中自己的定位后,她怀着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回到纽约继续工作。 随着这些经历,丹尼尔的人格变得成熟,获得了精神上的独立,并且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

  四、结语

  《皇帝的孩子》中的两位女性人物——玛丽娜和丹尼尔的人格与自我发展过程,都是围绕着男性人物默里展开的。 在心理成长过程中,自我试图保护玛丽娜和丹尼尔免受伤害,而人格中过度的超我使得她们陷入了迷茫失落的境地,自我与超我职能的不一致使得她们产生了内心上的斗争与煎熬。

  一开始,玛丽娜和丹尼尔的人生意义来源于身边的男性,她们身为名牌大学毕业的知识分子,却无法从自身找到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寻找性别角色的失败使得她们陷入痛苦困惑的境地。 面对动荡的社会和破碎的生活,玛丽娜和丹尼尔不得不为了自己而奋斗,她们开始意识到女性要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从而彻底摆脱对男性的依附,找准角色定位。 玛丽娜和丹尼尔获得了重生的机会,在反思道德和人性的同时,自我最终取得胜利,她们开始追寻有意义的人生,并且获得了精神上的独立以及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梁亚敏.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在英美文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语文建设,2016,(30):69-70.

  [2]曾桂娥,江春媛.论《皇帝的孩子》中的青年身份建构[J].当代外国文学,2013,34(03):70-80.

  [3]Messud, Claire. The Emperor’s Children [M].New York: Vintage,2007.

  作者简介:骆天一,女,汉族, 河南商丘人,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语言哲学、文学。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9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