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医学论文》 探讨视障学生在人体解剖学时实验教学的问题_《中国医药导报》2013年12期> 正文

探讨视障学生在人体解剖学时实验教学的问题_《中国医药导报》2013年12期

所属分类:医学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4-07-04 16:23

本文摘要:注:本文摘自《中国医药导报》2013年12期;作者:刘希伟 [摘要]:针对视障学生对人体结构缺乏直观认识的特点,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学标本和模型,以触摸为导向,借助形象的语言描述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思维,利用人体自身的体表标志及其周围的

  注:本文摘自《中国医药导报》2013年12期;作者:刘希伟
  [摘要]:针对视障学生对人体结构缺乏直观认识的特点,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学标本和模型,以触摸为导向,借助形象的语言描述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思维,利用人体自身的体表标志及其周围的毗邻关系让学生记清重要的人体结构、神经血管走行以及与临床应用相关的知识点,有效提升实验课教学效果。
  [关键词]:视障;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
 
  随着医学教育的发展,视障学生通过接受高等医学教育、专业技能培训,不断体现自身价值并回报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本科层次的视障医学教育在全国仍属首创,如何让他们学好医学的最基础课程——人体解剖学,是解剖学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很显然,以往的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已不适应这一特殊的群体,必须从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入手,找出一套特色鲜明的、适合视障生学习的教学模式[1],有效提高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1精心设计语言语境、时时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
  视障生听觉非常敏锐,教师语调的微小变化可能会对视障生的心理造成不必要的伤害。首先,无论是讲课还是和他们聊天、谈心时语调不要太高、太急,尤其不要表现出不耐烦的感觉,虽然他们看不到,但内心对他人的不耐烦极为敏感,有可能因为老师的语调的变化伤害他们的自尊;此外,在教学讲解过程中尽量少用“看”字,多用“想”字,通过准确的语言描述、细致入微的解释,在师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纽带;再者,上课风格应选择大度和风趣幽默,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2]。尽量多用形象生动的比喻、绘声绘色,切忌模糊的语言,授课技巧要灵活多变,一定要把复杂的人体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讲的简单明了、易于记忆。同时,课间、课后的沟通和交流至关重要,对日常生活小事的关心和照顾可产生温暖如家的感觉,这也是教好和学好人体解剖学的重要前提。
 
  2在触摸和想象中引导学生建立空间思维
  人体解剖学是讲述人体正常组织器官形态结构、位置毗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能的科学,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视力正常的学生有着良好的视觉和细微的观察能力,在老师讲课的过程中,结合教材、多媒体课件、挂图、图谱、标本、模型等,掌握授课内容应该没有难度,但视障学生他们却丧失了这个能力,给他们学习这门课程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但是这些学生有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的知识积累,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藉此,可以设定他们最容易触摸和记忆的某一体表特征或某一器官位点为原点建立空间坐标,形成立体构象,再根据其前后左右的毗邻关系讲述人体结构,在对实体标本的触摸中形成真实的印象,进而了解人体组织器官结构与人体各种生物学功能之间的关系。对于视障学生,解剖学“标准姿势”,即“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平视前方,双足并拢,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的两侧,掌心向前站立”应牢记于心[3]。任课教师也要自始至终严格按照解剖学“标准姿势”的方位术语讲述人体器官的具体位置。
  视障学生虽然在视觉上有欠缺,但是他们具有良好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极其灵敏的触觉。对于人体解剖学这种形态学范畴的教学内容,视障学生只有对讲授的教学内容通过在实验上反复多次地触摸感觉才能对人体的结构和器官的形态在脑海里形成完整的印象。所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手把手地引导学生通过触摸标本和模型建立感性认识。对授课内容涉及到的标本和模型进行反复触摸(为了避免福尔马林固定标本人体的损害,笔者给视障学生使用的标本全部是人体塑化标本)。在给视障生准备实验模型时,笔者准备的大部分模型是与正常人体等大的,但有的模型为了更加清楚地显示器官的结构内容和层次,制作时需要放大(如:视器-眼球的放大模型、心脏放大模型等)。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模型与正常人体器官不是等大的,带教老师应向学生说明模型放大的比例并与正常结构做比较,以免学生产生错觉形成错误的印象,积累错误的知识。遇到这种情况,上课教师应该找一个方便视障学生参照的物体做参照物,比如正常人的心脏比本人的拳头稍大一点,学生就可以自行比较心脏模型与实体心脏的量化关系,在脑海里形成深刻印记。
 
  3精选人体体表标志,准确掌握结构之间的毗邻关系
  视障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是为学好其他中西医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将来学习按摩推拿做好知识储备。传授的知识实用性越强,对学生的帮助越大。教师在授课时就应该告诉学生,实际上每个人的身体是最好的、可随时应用的活体标本;触摸最真实的自己,记住最明显、最有用的体表标志,熟悉最有立体感的人体标志。在此基础上,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触摸,寻找体表标志并与自身进行比对,可以有效地增加学生对人体表面结构的感性认识,对所学过知识的掌握大有帮助[4-5]。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授课内容先从外露区域的体表标志开始(如:上、下肢),根据体表标志划线或规划区域,在该区域内触摸到的结构,并说出内在结构的名称,学生很感兴趣。讲上肢骨时,先让学生摸到自己身体上肱骨的内、外上髁及尺骨鹰嘴,同时做前臂旋内动作,触摸到桡骨头就会轻而易举。讲肘关节时,先告诉学生,一旦肘关节伸直,肱骨内、外侧髁和尺骨鹰嘴三者将成一条直线;而当肘关节弯屈成90°时,此三者的连线构成一尖朝下的等腰三角形。然后让学生食指按住尺骨鹰嘴,拇指按肱骨内上髁,中指按肱骨外上髁,反复做前臂的屈伸动作,这三者的关系就迎刃而解了。这时再告诉学生当肘关节脱位时,由于尺骨鹰嘴的移位,三者的位置关系发生改变,患者患肢活动受限,需要及时准确复位。结合临床应用,学生会慢慢理解、体会、记忆,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为了更好地掌握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笔者通过适当分区让学生更易明确各组成部分的毗邻关系[6]。首先连接两侧肋弓最低点做一水平面,连接两侧髂结节作结节间平面,再由经腹股沟韧带中点作两个矢状面,将腹部划分为腹上区,左、右季肋区,脐区和左、右腹外侧区,腹下区,左右腹股沟区共9个区。然后将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中每一个器官或结构,在相应区域内的位置以及这些器官的形状、结构及毗邻关系,学生即使离开教材,相关的知识点也能在脑海中清晰地勾勒出来,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把握就会更加准确。
  如果在分区之前,顺便复习一下运动系统重要的体表标志:髂嵴、髂前上棘、肋弓、剑突、腹股沟韧带等,再让学生在自己的身体上触摸到这些体表标志,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结合临床应用突出有效性和实用性是视障学生解剖实验教学的中心任务
  在人体解剖学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到视障学生学习解剖学知识在以后工作中的应用性和实用性,授课知识的侧重点应有所改变,有的放矢。运动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权重增加,内脏学、感觉器简明扼要学时相对减少[8]。讲述运动系统时,应结合临床病例讲述不同部位关节损伤、运动扭伤、肌肉拉伤时患者的临床表现,让学生思考所损伤的结构(韧带、肌肉等)名称;在讲述内脏学时,可以根据容易发炎的器官(如阑尾、胆囊等)在体表上的体表投影,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摸一下阑尾在哪里,这时老师提示在右侧髂前上棘与脐做一个连线,中外三分之一处就是阑尾的体表投影,让他们反复触摸几次以增加记忆,告诉学生当阑尾炎发生时按压此处会有非常疼痛的感觉。而在讲述神经系统时,应以讲解周围神经系统为主,结合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让学生联想到以前学过的各部位椎骨的形态以及中轴骨的连接等,并复习在活体上对椎骨进行正确计数的方法。
 
  5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及重复实现对听觉的反复刺激
  视障学生对人体结构缺乏直观感觉的特点,需要反复多次的听觉刺激才能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点,为以后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每次课结束前,教师一定要对有相似性和共同点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将学过的知识系统化,以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9-10]。例如在讲完脉管系统后,考虑到视障生将来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应该让学生掌握正常人体体表可以触摸到脉搏的地方及相关动脉的名称——我们称之为人体的“动感地带”。先是采用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最后教师总结如下:①心尖搏动的位置(坐位时,正常心尖搏动一般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1.0cm处,搏动范围直径2.0~2.5cm,但是心尖的位置会因为体型、体位、年龄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可以上下浮动一个肋间隙);②腕部(前臂前面桡侧腕关节上5cm处,临床上计数脉搏的地方——桡动脉);③肘窝处(肱二头肌肌腱的内侧——肱动脉);④腋窝下(腋动脉);⑤颈部(颈总动脉:喉结旁1~2指);⑥面部(下颌骨下缘与咬肌前缘交界处——面动脉);⑦颧弓根部(外耳门前上方——颞浅动脉);⑧大腿根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1~2cm处——股动脉:);⑨腘窝内(腘动脉);⑩内踝后方(胫后动脉)以及足背(第一、第二跖骨之间足背动脉)。还要让学生知道这些“动感地带”除了可以计数脉搏外还可用于应急救治,在遇到大量出血时可以压迫该部位以达到止血的目的。对归纳总结的知识点,重复是必要的,但一定要注意多次重复过程中语言的一致性,这对于视障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至关重要;必要时建议学生录音,便于课后的复习。也可以借助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同学再仔细回忆,并按课堂归纳的要点,在自己的身体上准确触摸“动感地带”位置及涉及的人体结构,也可以让学生记录自己安静状态下和不同的运动量所引起的脉搏次数变化,并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其原因。藉此,枯燥的基础知识可以变得生动有趣,同学们学习解剖学知识的欲望会逐渐增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记忆。
 
  6基于问题的教学会使课堂更具吸引力
  视障学生视力的缺失给课堂互动带来了难题,而课堂互动可以实现理论、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由于学生比较少,所以讲述骨学时笔者尝试让学生人手一骨,慢慢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到老师所讲述的骨骼以及与该骨相关的那些结构名称;这些结构如果有明显体表标志,在助教的协助下一定设法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或同学身上摸到。对于那些不能亲手在体表触摸到的内脏则采用联系的方法,设定不同的问题[7],使学生对内脏器官建立空间立体定位。比如“为什么左右肺高矮不一样”、“为什么左右主支气管长短、粗细不一样”等,教师应提醒学生器官形态的不同除了有发生学的原因外还与其毗邻的组织器官有关,引导学生联想左右肺下面所毗邻的组织器官肝脏、胃的形态、功能等;这种以点带面、整体关联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根据毗邻关系进行综合记忆的思维意识,所学的解剖学知识也会显得更加系统连贯。这样的互动,非常适合视障学生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视障生的人体解剖学实验课程,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对教师所讲述的内容进行记录,便于以后对所学知识的复习;教师则在实验教学中对视障生进行多元化智能的培养[11],找出适合视障生学习的方法,减少因为视障给学生带来的学习障碍和心理压力,有效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空间思维;从知识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出发,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
 
  【杂志信息】: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创刊1980年,是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级医药卫生类科技核心期刊,每月上、中、下旬各出版一期,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刊号:CN11-5539/R,国际刊号ISSN1673—7210,邮发代号:80-372。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解放军医学图书馆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坚持“前沿性、权威性、科学性、指导性、实用性和服务性”的办刊方针;以“分析医药发展趋势,展示医药科研成果,报道医药临床进展,促进医药产业发展”为宗旨;广大医药工作者开阔视野、了解市场、学习经验、探讨问题、交流和提高业务学术水平的贴身参谋和得力助手,也是发表医药学术论文的阵地。欢迎订阅,欢迎投稿。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yxlw/1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