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对于一个医生来说,重视医德修养,尊重职业道德,忠于职守,竭诚为病人诊治应该是有一个道德标准的。医者一身系着病人的安危,切忌粗心大意,敷衍塞责。探脉诊舌,问起始原因病因,忧患饮食之节,起居之度,或伤于毒,应尽察细毫,切不可花言巧语地口头应付
对于一个医生来说,重视医德修养,尊重职业道德,忠于职守,竭诚为病人诊治应该是有一个道德标准的。医者一身系着病人的安危,切忌粗心大意,敷衍塞责。探脉诊舌,问起始原因病因,忧患饮食之节,起居之度,或伤于毒,应尽察细毫,切不可花言巧语地口头应付,或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攻其一关,不顾其他,往往会导致旧病未除,新病复起的不良后果。
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情志,比治疗外感疾病要困难的多,如不察视仔细,问题问得巧妙,就得不到正确回答,有时很难把握真正病因,从而无法进行治疗。
历代名家都认为医学是仁术,对病者要关心、体贴,做到竭诚尽智,全力救治。孙思邈主张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他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分亲疏贵贱,把所有的病人都当做自己的至亲好友看待。当医生的应摒弃一切私心杂念,不问年龄老少、容貌美丑、聪明愚蠢、属何民族、性格特点,都要精诚诊治。
治病亦不分生熟亲疏,即使是有宿怨旧恨的人家,也绝不拒绝诊治。在此,有一个小故事为例: 元代朱震亨主动去贫病之家诊治,尤其照顾“困厄无告”的病人。相反,对于那些颐指气使,盛气凌人的豪贵,不仅不予逢迎,而且藐视。有一次“权贵人以微疾来招,危坐中庭,列三品仪卫左右。先生脉已,不言而出。呼下人追问之。先生曰:‘三月后当为鬼,犹有骄气耶?’”
治病贵速,一发千钧,凡病家有请,医家就应不顾艰险疲劳,立即出诊。孙思邈对于求治的患者,总是有求必应,做到了“勿避艰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
元代朱震亨更是不惮路途远近,有请必往。“四方以疾迎候者无虚日,先生无不即往。虽雨雪载途,亦不为止。他说:‘病者度刻如岁,而欲自逸耶?’”(病人熬过一刻胜于一年,痛苦不堪,我怎能图自己的安逸呢?)病家求药,不求其偿,不要报酬;其困厄无告者,不待其招,穷困病苦的人,只当奉送。
故历代医家择徒授艺,都要挑选心诚意专的人。即使是名医的子孙,也不一定都能克绍萁裘,继承家学。明代著名儿科医学家万全,共有十个儿子,没有一个能继承父业的。清代名医叶天士在临死之前,曾谆谆告诫他的儿子说:“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书万卷,而后可以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铒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清史稿·叶桂传》)这段话是非常令人深思的。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yxlw/2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