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目的:分析针刺联合艾灸治疗崩漏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纳入2017年3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例崩漏患者,给予针刺联合艾灸治疗,比较前后治疗效果。结果:有效。结论:针刺联合艾灸治疗崩漏的临床作用显著,可改善患者症状,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
摘要:目的:分析针刺联合艾灸治疗崩漏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纳入2017年3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例崩漏患者,给予针刺联合艾灸治疗,比较前后治疗效果。结果:有效。结论:针刺联合艾灸治疗崩漏的临床作用显著,可改善患者症状,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刺;艾灸;崩漏;临床作用
崩漏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之一,经血非时易下为崩中,淋漓不尽谓之漏下,两者常交替出现为主证的月经病[1]。西医的功能失调行子宫出血即属于此范畴,正常月经周期、持续时间有规律性和自限性。中医认为崩漏的发病原因为脾虚、肾虚、血热和血瘀,脾虚血失统摄,甚则虚而下陷,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发为崩漏;阴虚阳搏谓之崩;素体阳盛血热或阴虚内热;或七情内伤,肝郁化热;或内蕴湿热之邪,热伤冲任,迫血妄行,发为崩漏;七情内伤,气滞血瘀;或热灼、寒凝、虚滞致瘀;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净而合阴阳,内生瘀血;或崩漏日久,离经之血为瘀,瘀阻冲任、子宫,血不归经而妄行,遂成崩漏。中医治疗崩漏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本文旨在讨论针刺联合艾灸治疗崩漏的临床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崩漏患者1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医妇科学》中崩漏病症诊断标准[2],临床表现为面色惨白,四肢冰凉,浑身乏力,语短声气,舌瘦小,脉微细,自述出血不止,颜色暗红,大量血块等症状。患者年龄范围在18~55岁,平均年龄(45.324.29)岁,病程1-11个月,平均(6.351.49)个月。排除标准:(1)合并宫颈癌及异位妊娠,盆腔少量积液,无宫腔内感染者;(2)全身性疾病及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出血症者[3]。
1.2方法
患者之前均采用西医治疗,给以雌激素及孕酮类药物口服,米非司酮每日1次,每次20mg,止血不佳者进行刮宫。入我院中医科门诊,给予针刺联合艾灸治疗,具体方法如下:首次治疗患者取仰卧位,两手掌面向下,自然半屈状态,操作时,先针后灸,常规消毒后取关元、双侧子宫穴,双侧照海穴、双侧太溪穴,常规消毒后,用3.5毫针针刺,沿掌骨水平方向刺入皮肤后,缓慢进针1.5-2寸,行针,苍龟探穴,得气后,平补平泻手法,使针感直达病灶处(或会阴),有放射感,引起宫缩,留针20min后起针,根据病情采用补法或泻法,手持艾条重灸断红穴和隐白穴2小时。
再次复诊取关元穴,使针感直达胞宫,行补法,小腹部局部有热感,辅以归来穴,大赫穴使针感造成子宫收缩,加速残余内膜脱落。用1cm*1cm短艾柱隔物灸断红穴,灸至9壮,热感深透手掌。隐白穴采用天灸,即发泡灸,3mm*2mm麦粒,点燃置于隐白穴,烫至无法忍受取下,3壮为度。当即强力止血,血量减少大半,第二天出血量在3毫升之内,第三天血止。嘱咐患者回家仍然坚持手持艾条,距离5厘米以上,艾灸断红穴与隐白穴,每次每血5分钟,微微发红发热,连续坚持一周为一疗程,待血止后,灸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血海,阴陵泉,三阴交,太冲。坚持一月。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疗效标准划分为痊愈、好转和无效三大标准[4]。痊愈:经期出血不超过1周,月经周期正常,基础体温由单相变为双相,经血量恢复正常,3个月内未复发。好转:经期出血不超过10日,月经周期间歇性正常紊乱,月经量减少1/3-2/3,月经正常周期不能维持3个月;无效:经量、经期、周期仍未恢复正常,改善效果不大。
2讨论
中医最早关于“崩漏”出现于《素问·阴阳别论》中,记载“阴虚阳搏谓之崩”。西医崩漏被诊断为子宫异常出血,主要是月经失调,是临床常见妇科疾病之一,认为和患者的肝脾肾机体器官组织有关,西医认为当机体受内部和外界各种因素,诸如精神紧张,代谢紊乱[5],过度运动酗酒等影响时,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下达调节命令,使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调节或靶细胞效应异常而引起月经失调,其一是应激因素干扰,导致子宫内膜撤退性出血或者是受单一雌激素刺激,且无孕酮对抗,发生雌激素突破性出血。
中医科治疗崩漏,患者多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子宫出血如崩或淋漓不尽,月经色淡质稀,精神倦怠,气短懒言以及脉缓弱等症状,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受到损害,子宫生殖功能受影响。西医治疗该病症多服用雌激素或孕酮类药物,必要情况下对患者刮宫,但治疗效果不理想,疗效不持久,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本组患者有效率高达70%,表明针刺联合艾灸相互协同作用,直接作用于患者穴位,优于普通针刺。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关元穴位于下焦,有培补元气,补益下焦之功,通于三阴,配合照海穴,太溪穴有补养气血,调理冲任之功效,同时引血下行。
其次,关元穴和子宫穴,大赫穴,行苍龟探穴手法,《金针赋》:"苍龟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医学入门》则指出:"苍龟探穴针法行针时以两指扳倒针头,一退三进,上钻剔一下,向下钻剔一下,向左钻剔一下,向右钻剔一下,先上而下,自左而右,如入土之龟",穴位动态反应疾病的变化,常在一定范围内有所变动,不拘泥于固定的解剖位置,沿着经络搜寻到最强的经气方向,更容易激发穴位自身的经气,候气速至是最后的关键环节,《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标幽赋》载:“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结合临床实践,针刺施治时可通过医生手下的沉紧感,患者自身的酸麻胀、类似神经反射放电感觉,反应判定是否得气,而医生与患者所体会的针下得气的性质及强度与最终疗效密切相关
[6],通过针刺使经气达到针所不能触及的肌肉深处,直达胞宫,使残留在宫腔的病灶,淤血,通过短暂的宫缩,进一步排出,加速子宫内膜的恢复。崩漏患者多数虚实并见,淤血排出后,复诊时,选择关元穴行补法,《难经》“关元与脐下肾间动气相关”,能够很好地补益肾阳,理气和血,辅以归来穴,大赫穴,除妇人血积脏冷、症瘕积聚。继续针刺隐白穴、断红穴等,通过平补平手法,发挥出应有的止血的目的。在针刺基础上,借助艾的药力与火的热力给机体以温热刺激,通过经络腧穴作用,温通气血,扶正祛邪,实现防病治病的目的。
艾灸治崩漏古既有之,隐白穴属于足太阴脾经之井穴,本身具有治疗急症的效果,为止崩之要穴,《伤寒杂病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云:“下利,手足逆冷,无脉者,灸之。”可见阳气下陷或欲脱之危证,皆可用灸法,以扶助虚脱之阳气,崩漏日久,气随血脱,真阳必损,脾不统血,溢出脉外,麦粒灸隐白穴,热感深透,强力收摄经血,断红为经外奇穴,9状为阳数,热透手掌,手掌为心包经之劳宫穴,补益君火,主摄血脉,提高止血疗效。又因为患者多气血两虚,需长期调养,以固根本。灸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补益戊土,以壮气血生化之源,灸血海,阴陵泉健脾摄血,灸三阴交,太冲益肝之藏血,补养冲任。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艾灸治疗崩漏的临床作用显著,可改善患者症状,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莉.以断红穴为主针刺结合艾灸治疗崩漏20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12):1130-1130.
[2]张丽丹,张鑫,庾珊,etal.针刺结合刺络放血治疗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7(1).
[3]郑琳,闫新瑞,岳明明.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针灸治疗崩漏穴位经络应用规律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7(07):147-151.
[4]李翠娥,黄波,张小飞.针刺康复理疗配合养肾健脾汤治疗崩漏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5(56):142-143.
[5]刘丽娟,季法会,于文杰,etal.百会灸和针刺结合治疗气不摄血型崩漏30例[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2):29-30.
[6]宋婷婷,王军,从“气至而有效”谈提高针刺疗效的关键因素[J].中国针灸.2019.02(23):29-30
针灸论文投稿刊物:《中华针灸电子》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yxlw/22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