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 要:执法人员因为工作特殊性,身心易遭受阴影甚至伤害,为预防执法人员自杀, 及时抚平其心理创伤,使其了解生命意义以便更好地服务民众、抵 御 外 界 诱 惑,需 加 强 对 执 法人员的生命教育。从现有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出发,执法人员生命教育课程内容
摘 要:执法人员因为工作特殊性,身心易遭受阴影甚至伤害,为预防执法人员自杀, 及时抚平其心理创伤,使其了解生命意义以便更好地服务民众、抵 御 外 界 诱 惑,需 加 强 对 执 法人员的生命教育。从现有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出发,执法人员生命教育课程内容应包含临 终关怀、悲伤辅导、生死管理、生命伦理及家庭经营与理财观念等方面。
关键词:生命教育;执法人员;生死管理;临终关怀
引 言
生死学 (LifeandDeathStudies)是一门跨学科的学问,国际书目检索中 正式的名称 为 “死亡学”(Thanatology)或 “死亡教育学”(DeathEducation),1903年由法国生物学家Elie Metchnikoff所创,1912年传入美国,20世纪60年代以后以 “生死教育”为名发扬光大。自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倡导以 人为 本,尊 重、关心、理 解、信 任每一个人。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开展 “生命教育”的伊始。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 针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先后出台了 “8号文 件”① 和 “16号文件”② ,作出了全面性战略部署,号 召 要把 “生命 教 育”作 为思想 道德 建设 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有效地实施 “生命教育”活动,并将 “生命教育”纳入全民素质教育 中。2009年,学者范玉成 总结推 出 生 命教 育 八大系 统③ ,并 创立 中 国 (吸 引 力)推 广 中 心。 2010年4月21日,在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典礼暨优质教育的内涵及创设条件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就如何开展生命教育和优质教育发表了精彩演讲。
在我国台湾地区,“生命教育”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受到重视,成为本、专科学校的通 识课程。台湾南华大学于1997年首创硕士层级课程,成立生死学研 究 所,2000年 “生 命科 学”正式成为 “台湾大学”新开设科系。一时之间,蔚为风气,形成学术风潮,引起教育界 注意与重视。
各大学研究所亦纷纷响应开设相关课程,甚至连高中、初中、小学亦均有开授 “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变成热门显学。 “生命教育”在台湾地区至今已推行二十余 年,各级学校均希望能培养出具有完整人格的学子,无论是课本学问、情 绪 管 理、操 守 品 德,均能兼顾发展,不能有所偏废。学问愈高并不等同于对社会贡献越大,有的反而会因品 德操守瑕疵、情绪管理失当,对社会形成更大的威胁。这也是 “生命教育”持续多年来为社 会各界、各级学校所重视的重要原因。
执法人员①因工作性质随时有可能直面 “死亡议题”,当其面临 “死亡”、接触 “死亡”、 处理 “死亡”案 件 时,如何应对以及抚平心理创 伤、进行咨商辅导等,均 需 具 备 “生 命 教 育”基本学养。虽针对执法人员设立的 “心理咨商”辅导机制已具有多年历史,也取得了不 错的成效,但若能从 “生命教育”的角度切入,视野将更为宽广,更能触及问题核心,有利 于培养出更具 “感性化”“理性化”“同理心”“挚爱心”的一线执法人员。
一、执法人员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梅可望博士②多次在有关警察教育与警察职业培训的专题演讲中提到:作为一名称职的 警察,应具备3个 “Q”,即IQ、EQ、MQ。IQ 指智慧商数,包括知识与智能,多作 “智能 修炼”,始能认识 社 会,洞 澈 人 心,在执行高度复杂与危险的警察勤务时,方 能 得 心 应 手。 EQ 指情绪商数,对任何工作压力须作有效因应,并具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平 心静气 地 完成任务。MQ 指道德商数,在待人处事方面,坚守伦理道德,重自我克制,始能抗拒一切 外在诱惑,受他 人 尊 敬。执法人员因其工作特殊性,身心易遭受阴影甚至伤害,因 此IQ、 EQ、MQ3个 “Q”缺一不可。
(一)执法人员易遭受心理创伤
执法人员在工作中常面临压力,有时甚至需直面死亡问题。因为职业特性,他们常近距 离地感受着社会阴暗角落处的悲伤、黑暗中的尔虞我诈、各种无情的死亡,他 们 总 是 在 目 睹、接手处理甚至有时需亲身历经各种不法交易,如赌场上的巨额输赢、声色场所里的一掷 千金、地下商品的猖獗无序、毒品市场的巨量交易、贪渎人员收受的庞大赃款,还有各种不 法偷渡、走私、盗采、滥垦、仿冒等,凡此种种可能都会使其社会价值观被扭曲,现实面貌与当初理想的不相符,极易令其发生动摇,产生 “为何而战?为谁而战?”的疑惑。
(二)执法人员自杀率偏高
据美国负责追踪和试图防止警察自杀的蓝色协助组织 (BlueH.E.L.P.)统 计,近 年 来,美国警察自杀人数持续走高,2016年 有143人,2017年 有168人,2018年 有172人, 2019年至少有228人①,为历年统计人数最高,且全美各地警察自杀人数已连续4年多于殉 职②的警察人数。蓝色协助组织表示,一个人的心理障碍是经年累积的结果,现在可能不 会 产生影响,但这种障碍会随着执法队伍的经历而加重,因此必须引起重视。[1]
(三)心理创伤需要及时抚平
接触死亡、处理死亡、甚至面临死亡是每一个执法人员无可逃避的职业可能宿命。心理 创伤可能因性别、工作 性 质、婚 姻 状况、有无 子 女、年 龄、年 资、阶 级、学 历、身 体 状 况、 宗教信仰等基本背景变项不同而有差异,但 无论 差 异多 少,心 理 上 的 创伤均需要 实时抚平, 以利下次勤务工作的派遣,为民继续提供优质服务。因警察工作之特质,其需经常接触突发 重大事件,如在 “流行感”“口蹄疫”“禽流感”与现今爆发的 “新冠肺炎疫情”等防疫工作 中,现场执法人员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多重压力,若不适当疏导,易造成心理伤害,产生不稳 定人格等问题。
(四)警匪枪战需要心理辅导
早期歹徒使用的攻击武器大部分为武士刀、开山刀,随着时代发展,配备各类型枪支的 歹徒越来越多。在吸毒贩毒、卖淫嫖娼、职业赌博等各种犯罪场所和交易中,一般都有配备 枪支的保镖队伍。枪支作为杀伤力巨大的攻击武器,易对执法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 响。[2]在诸般犯罪现场中,亦 以枪战最 具 杀伤 力、最 具 社会 震 撼力、现 场 最为 血 腥,将 不 同 程度地对执勤警察产生心理压力,需要事前、事后均给予全面的心理评估与辅导。
(五)服务民众需了解生命意义
执法人员在执行任务中因具有干涉或取缔某种行为的性质,因而难免会影响涉事民众的 自由与权益,如未具同理心或爱心、了解公务员应具有的公仆性质而粗暴执法,便有可能常 遭致民众诟病,认为其服务态度不佳。虽然有各种行政考核与处分机制,可是仍难免出现暴 力执法,影响国家机关形象。如 能对执法 人 员长 期 有效 地 实 施 “生 命 教 育”,使 其了 解生命 的价值与意义,发自内心地认同应在有限的生命旅途中尽可能地发光、发热,相信比有形规 范更具意义。
目前,正值民意高涨时代,执法人员在执行公权力之际,常遭某些恶质民众刻 意栽赃、抹黑,甚至陷害,此些外在因素都在影响着公务员的服务情绪。此时执法人员需以 “生命教育”自我惕励,体会生命意 义,学 会 抵 抗 压 力、做好自我情绪管理,才 能 保 持 热 心 不变,服务态度始终如一。执法人员站在政府第一线,代表着各级政府的形象,所以,实质 上更需照顾弱势群体,苦民所苦,忧民所忧,处处用心。
(六)抗拒外界诱惑需要生命体悟
执法人员的工作因为具取缔、干涉性质,少数民众怕遭处罚,可能将设法以声色金钱诱 惑,以求逃脱法律制裁。而少数执法人员常面对各种的利益诱惑,久而久之便容易发生职业 信仰动摇。如能不定期由心理咨商老师进行辅导,或者由各机关主官经常耳提面命,相信可 以极大程度地避免发生违纪或违法案件。风纪 士气 的 维 护,在 执法 机 关应列为 首务。 “生命 教育”的基石是扎根于思想政治教育,执法人员若 “了悟生死”,自无不当贪念,人品自高; 若了解 “生命的意义及价值”,自然能形成 “牺牲奉献” “无私无我”的正确执法观念,树立 “民胞物与”“公正廉明”的清新形象。这样的执法人员将勇于向暴力宣战,拒绝任何不当诱 惑,向徇私枉法说 “不”。生命教育的实施是打造优质执法机关的最佳快捷方式。
二、执法人员的生命教育课程内容
生命教育课程内容众多,什么才是执法人员生命教育所需的内容,见仁见智。就生命教 育的发 展 来 看,大约有以下几种。 (1)宗教取向的生命教育。从宗教角度来探讨解释生、 老、病、死与各种自然、超自然现象,以期解除困惑,获得美好人生。 (2)生理健康取向的 生命教育。注重了解人体生理结构,重视健康增进、疾病预防,强调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 谐共存。(3)生涯取向的生命教育。协助教育对象了解自身的特质与工作世界,期望个人特 质能与工作世界作最佳适配,进而规划自己的人生,开发潜能,贡献社会。
(4)生活教育取 向的生命教育。重视人际相处、社会能力锻炼、自我生活的料理、生活习惯的培养以及生活 的调适等。(5)生死学取向的生命教育。让教育对象体认死亡的意义、本质,以及学习如何 充实地生活与有尊严地死亡。 Baumeister认为: “每一个生命体都有不同的成长必要需求以及想要需求,这是与生 俱 来的动机。”[3]
因此,笔者认同生命教育课程须就不同的职业、年龄进行课程规划。课程是否 具有必要性、适当性与可行性,常是教材内容的选择与课程实施取得成效的关键。因此,担 任生命教育课程的教师除参考学界各位专家学者的观点外,亦应考虑实际教学中的诸多因素 而对课程内容作弹性调整。从现有理论与执法人员的实际工作出发,笔者认为,执法人员的 生命教育课程内容应包含临终关怀、悲伤辅导、生死管理、生命伦理及家庭经营与理财观念 等方面。
(一)临终关怀
一线执法人员常接触死亡,在目睹他 人 死亡 剎 那,若能发挥临终关怀的人道主义精神, 有效地安慰即将往生者或家属,可能无形中会获得民众的终生感激与永远支持。如各种大型 的天灾人祸,往往死 亡 人 数 甚 多,死 状 惨 不 忍 睹,有部分第一线人员的心理可能会受到创 伤,甚至失去工作信心,此时若有具备临终关怀知识与精神的执法人员在场,便可第一时间 对其进行心理创伤辅导,帮助其平复情绪,以便下次甚至立即投入灾害抢救工作中。又如在实战现场或射击训练时,面对受伤濒死同仁的临终时刻,及 时、正 确、有效地做好临终关 怀,甚至死亡准备 (火葬、交代遗言、预 立 遗 嘱 等),不仅是对同事的帮助,更 是 对 自 己 的 安慰。临终关怀教育中对 “生死关怀”的正确看法,可以帮助减弱死者最后生命中与死者家 属余下生命中的苦痛,是极具效用与意义的。
(二)悲伤辅导
发生重大伤害时,如何对受伤者进行悲伤辅导亦是一门现实课题。除 专业 指导老 师外, 若当事人自己曾接受悲伤辅导专业训练,相信可以更快地摆脱创伤阴影,恢复正常生活。生 死一瞬间,因外力介入而导致的死亡随时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 “悲 伤辅导”学 术理 论推广 运用实刻不容缓。警察机关虽然有配备相关心理老师,亦有经常性的讲习训练,但此类 “悲 伤辅导”课程,除少数担任辅导员并负责讲习训练的警察外,绝大多数警察均不知有此理 论,殊为可惜。所以,亟有必要将此 “悲伤辅导”理论迅速引进警界推广运用。警界若能常 年开设 “悲伤辅导”课程,或在入职培训时将其列入必修课程,让每一位警察均有机会接受 此种极不一样的心理辅导教育,则将使得他们的 “危机处理”能力与日后可能进行的 “失落 与悲伤”心理治疗效果大幅提升。
(三)生死管理
“生死管 理”即 将 “生 死”问 题 引 导 纳 入 “管 理”理 念,旨 在 将 与 人 类 “生” “老” “病”“死”相关行业纳入 “组织管理”,以造福人类生命过程中的各种需要。在此 之前,医 疗、照护、保险、福利、辅 导、社工 等方 面,早已有 专门 科 系进 行教 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唯独生死礼仪问题,尚未深入进行管理学术与实务探讨,犹有发展空间。人类无法逃脱于天 地之间,且生死无常,亦无从控制,随时接受死亡的预先安排与规划成为了每一个人生命旅 程中最重要的管理问题。“预立遗嘱”正是 死 亡管 理 最 好的 预 先安 排与规划 之一,值得作 为 “生死管理”的重要议题进 行探 讨。
人 活 在世 上,总 会 积蓄 些 许财 物或积欠 些许债务,或还 有些许恩怨情仇一时无法厘清。所 谓 “生 不 带 来,死 不 带 去”,以上种种总得做些安排。与 其临终时,自己恍 恍 惚 惚,家 属 悲 悲 戚 戚,倒不如趁意识清醒、判 断 力 强 时,就 清 楚 地 安 排、交代。现在家庭人口简单,可与家人开诚布公地面对未知的死亡进行预先规划。只有打 破神秘禁忌,才能去除恐怖不安,避免身后的诸多问题。当 然,遗嘱也可选择用文字记录, 或录音表达。若缺少这些死 亡的事前 准 备,就 不能 称为 完 美的 “生死 管理”,更 谈不上 “死 而无憾”。“预立遗嘱”是对个体生命负责任的态度,亦是划下人生最完美的句点。
(四)生命伦理
生命伦理范围非常广泛,包含有缓和医疗、安宁病房、器官捐赠、殡葬礼仪等。缓和医 疗、安宁病房,是让生命减低病痛,有尊严地往生;器官捐赠,是舍己救人的大爱展现;殡 葬礼仪则是对亡者的追思怀念。生命伦理课程大多设于医学院,目的是使医学生直面人的生 命,具备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能够更好地提升病患的生命质量、处置医患关系。[3]实质上, 警察与医生的职业特性是极其相似的,他们的职责都是保护民众的生命安全,他们都需建立 起与民众的良好关系。针对警察进行的生命伦理教育,重点可放在生命意识教育、死亡意识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 谐 意识教 育 方面,使 之珍 惜生 命存 在、尊重 生命 个体;了 解死 亡, 进而明白生活;坚守职业誓 言,时刻保护 人 民群 众 的安 全 与 利 益;解 救人民于危 难之中时, 给予人民更多的尊重与关怀,促进警民和谐。
(五)家庭经营与理财观念
警察也是社会成员之一,社会上常发生的家庭婚姻问题与理财不当问题,同样也会发生 在警察身上。只是警察机关管理严格,行政处分较一般公务员更为严厉,有时甚至会记过或 作免职处理。但存在的问题并不会因为处分或调职而消失,对 受 家 庭 财务困扰的 警察来说, 只是雪上加霜而已。任何人都不可能天生具有处理这方面问题的经验,需要有人在其成长过 程中多多提醒、多加关怀,就不会因盲目摸索而胡乱碰壁。家庭财务处理不当的问题既影响 警察自身发展,也影响公务的执行,甚至政府的形象。因此,笔者建议在早期的学校教育时 期,就经常邀请学者专家进行施教、提 供 咨 询,在 职 期 间 更 应 多 安 排 “家庭经营与理财观 念”的课程。
法律论文投稿刊物:《人民司法》(旬刊)系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刊。该刊创始于1957年,61年来,在阐述最高人民法院贯彻、执行宪法和法律的各项司法政策、司法解释,总结审判工作经验,提炼裁判规则,研讨法律适用疑难问题,探索司法制度改革,报道大案要案,推进法院队伍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以其权威性、专业性、实用性在期刊界独树一帜。
三、结 语
美国著名哲学家苏吉达说:“在 我 们 醒来 之 后,睡 觉之 前 所发 生的一切,都 不是 我们所 能控制的!”人生的目的,在于了解生 活 的 意 义,发挥生命的价值。生 命 不 仅 要 求 “生 存”, 更要求 “尊严”“质量”与 “意义”。执法人员常赴案发现场,或与歹徒进行生死搏斗,看尽 人生悲欢离合,历经种种危难时刻,心灵情绪经常受到冲击,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身心创 伤后遗症,不知觉中或轻或重地影响公务执行。如果先前受过生命教育的适时导入,则会强 化心灵的力量,使之能够更从容地面对各种情况。执法人员一旦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便会自 然激励其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形塑自身优良形象,从根源上避免违纪违法。
作者:戴天岳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zflw/23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