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地铁公益广告并不像商业广告那样只是简单地传达产品信息,这篇 广告论文 认为它是一种公共艺术教育形式,要关注社会,传达一定的思想观念,或是褒扬,或是批判,或是警醒,或是呼吁,要体现出社会责任感。我们要重视地铁公益广告,还要有效利用地铁公益广告
地铁公益广告并不像商业广告那样只是简单地传达产品信息,这篇广告论文认为它是一种公共艺术教育形式,要关注社会,传达一定的思想观念,或是褒扬,或是批判,或是警醒,或是呼吁,要体现出社会责任感。我们要重视地铁公益广告,还要有效利用地铁公益广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国广告》(月刊)创刊于1981年,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东方出版中心、上海百联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广告协会联合主办。杂志是研究中国广告现状和发展的专业刊物:致力于广告学、广告理论及广告相关科学的研究和探讨;研究各类广告的创意、设计、制作;交流国内外成功广告案例和优秀作品;报道国内外广告动态;介绍广告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
摘要:如今,中国很多城市迈入了轨道交通时代。地铁可有效缓解城市交通问题,也是城市精神文化的载体之一,地铁公益广告应运而生。公益广告是为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风尚服务的广告,能起到引导大众思想意识、使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作用。地铁公益广告肩负着提升城市品牌形象、推动城市文化传播的责任。但随着公众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人们对说教性和程式化的地铁公益广告设计不再感兴趣,对地铁公益广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时代,以贴近公众的角度,结合“区域文化+公益广告宣传主题定位”,创新出贴近公众日常生活、充满社会信任感、反映时代要求、充满活力的地铁公益广告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该文作者希望打造独特的城市轨道文化特征,树立文明城市形象,以提升市民素质,激发市民的归属感,传播文明、引领风尚。
关键词:社会责任;有效性;信任感;审美
一、社会责任感
公益广告的终极目标是使目标受众群体建立公益观念,进行公益活动,从而提高全民的道德意识,促进社会的进步。公益广告和商业广告有着明确的区别。首先,创作动机不同。商业广告的创作动机是外在强加的,要符合企业主的意志,要能够给企业带来营收,而公益广告一般出自创作者内心强大的社会责任意识,创作者本着个体良知,出于对社会和国家负责任的态度,围绕社会话题进行创作。其次,审美情趣不同。公益广告主题比较自由、灵活,在艺术表现上一般采用讽刺、褒奖、美丑对比等手法,商业广告主要用于推广商品、树立企业形象,所以往往采用褒奖的手法。因此,公益广告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其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要想使公益广告具有社会责任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情感呼吁层面下功夫。设计者只有从情感出发,才能真正打动大众,才能促使他们感受到转变观念的重要性。只有使人的内心产生共鸣的作品才是最美、最富有责任感的。抽象艺术大师康定斯基在《艺术中的精神》一书中强调:“只有发源于心灵的才是美的。”他的这一论述强调了意识的作用。综观时下的街头广告,专业的或者是符合审美效应的作品不多,这反映了设计者社会责任感有待增强。所以,公益广告并不是简单地以画面美观为最终目的,而要能起到激发受众社会责任感的作用。
二、有效性
所谓有效性,就是公益广告产生效果的概率,这个效果不是外在的客观因素附加的,而是这一作品所具有的基本功能与价值。有效的公益广告必须揭示一定的社会问题,能够让大众读懂广告内在的含义,并且达成共识、转化成行动。笔者把“发生行为”作为评判公益广告是否具有有效性的标准,而不是广义的广告设计中对于形式语言的夸张表现。当然,这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公益广告都能够立即产生社会效应,使受众行动,而是以建立公益观念为首要目的,此后需要时间验证。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坚持。人们耳熟能详的商业广告,如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的广告之所以能够根植于大众的内心,是由于长时间的广告效应提升了品牌形象。企业的良好形象一旦树立,销售额的提升便水到渠成。同样的道理,要想提升人们的整体素养,就需要长期的、有效的指引和感化,正所谓水滴石穿、厚积薄发,所以公益广告的有效性应该一如既往地保持下去。
三、信任感
公益广告的信任感不是受众对于广告画面上的形式、文案、故事情节的信任,而是对于公益广告信息在其心中形成的主观反映的信任感。公益广告之所以要建立信任感,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广告内容只有被目标受众主观上相信并接受,才有可能激起其内心的情感,从而改变其行为,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其二,当下有部分地铁公益广告存在虚假或者无病呻吟的倾向,长此以往,人们会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公益广告建立信任感的前提就是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公益广告只有真实,才能反映社会现象,才能取得理想的广告效果。真实性也直接影响受众对于公益广告的态度。部分受众不信任一些悬挂于街头巷尾的公益广告,因为他们深知有些内容是虚假的或者是夸张的。所以,公益广告设计者一定要合理运用比喻、夸张、隐喻、反衬等表现手法,切不可过于夸张或者缩小主题范围。当然,在社会生活中,有些公益主题已经达成共识,如吸烟有害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关爱弱势群体、保护动物、酒后禁止驾车等,设计者应该不断深化对这些主题的认识,从而引导大众的行动。对于还没有达成共识的话题或者以后可能出现的公益主题,设计者要慎重考虑大众对它的信任程度,最好在创作之前做好社会调查。
四、体现审美价值
审美是个体的基本社会能力,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曾提出用美育教育大众、唤醒大众。在21世纪,人们更加重视美的普及和美育的作用。审美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公益广告是一种大众化的实用艺术,其内容和艺术表现更具有外在的整合性,应该承担公共艺术教育的职责。公益广告应该让受众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感知并接受其思想观念。“一则好的公益广告,能否具有强烈而持久的艺术魅力和艺术感染力,往往不是取决于受众的多少和接受程度,而是取决于广告艺术的表现手段和心理技巧的恰当运用。一则好的公益广告,一定是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高度统一。”①具体而言,受众对于一则公益广告,通常目光只会停留几秒甚至更短的时间,所以公益广告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新颖、最有创造性、最容易记忆的形式将思想观念呈现出来。因此,公益广告创作十分讲究艺术手法。此外,公益广告应该做到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这是现代广告设计的基本要求。
公益广告应该是美的、艺术的。如果不能美化公共环境,这样的公益广告也是不合格的。地铁公益广告与其他户外公益广告有所区别。首先,地铁环境具有封闭性,封闭的环境下人们的视线会不自觉地向左右转移。据不完全统计,超过70%的人会关注地铁广告的更换。其次,地铁公益广告媒体形式具有多样性。通常,地铁中的广告有平面类的静态广告,而视频类的媒体广告传播效果更佳。最后,地铁公益广告的受众较为固定,要么是上班族,要么是学生群体。固定的广告受众群体多次浏览相应的广告,就会加深对于广告的印象。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14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