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注:本文是在 《经济问题探索》 发表的优秀论文,《经济问题探索》经济理论刊物。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较注重宏观经济问题研究,关注当今国内外经济热点,立足我国现实,致力于发表具有较高理论水平文章。 摘要:我国自1982年宪法首次确立审计制度和1983年
注:本文是在《经济问题探索》发表的优秀论文,《经济问题探索》经济理论刊物。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较注重宏观经济问题研究,关注当今国内外经济热点,立足我国现实,致力于发表具有较高理论水平文章。
摘要:我国自1982年宪法首次确立审计制度和1983年国家审计署成立以来,我国审计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别是新世纪以来的审计风暴,使我国审计机关从幕后推到前台,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体制。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日益复杂化,我国审计环境也日益复杂,造成审计风险加大,因此,如何增强风险意识,提高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是每个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都要重视的问题,本文在详细分析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审计风险控制的对策。
关键词:审计风险;控制;审计质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国际市场竞争的国内化、国内市场竞争的国际化已成为我国市场环境的真实写照,造成各种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这就增加了内部审计事项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从而增加审计难度,使审计人员对事实真相难以做出准确判断。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的复杂程度增加,使得审计风险的不断加大。因此,研究如何增强风险意识、准确把握其特征、努力适应复杂快变的审计环境、提高审计质量、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010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颁布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审计准则,是在广泛的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必将对我国提高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产生重大影响。
一、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审计环境也变得日益复杂,一些敏感事项涉及人事关系复杂,舞弊手段隐蔽,审计人员取证难度较大,从而面临审计风险。审计风险已不再是一个只适用于西方国家的概念,它已经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明确地摆到了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的面前。因此,要想控制审计风险,我们必须找出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控制审计风险。
(一)审计人员本身能力所限
审计过程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职业经验,既要判断客观被审计资料的真实性、公允性,又要判断主观审计行为、方法的适当性、有效性。因此审计人员综合素质越高,审计风险就越小,反之审计人员综合素质越低,审计风险就越大。但是由于市场环境的错综复杂,审计人员不能够完全的辨别由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况且现实中情况复杂多变,经验不一定能够完全把握,审计经验也会有误断的时候。使得审计所能完成任务的能力难以达到社会的全部期望,或者使社会与审计职业界对审计的内容和要求不一致,造成审计风险的产生。
(二)未严格遵循审计程序
在审计工作中,未制定详细的审计工作方案,造成审计存在覆盖间隙、遗漏问题和其他问题,审计方案的不全面使得审计实施过程中分工衔接不好,造成一些本应审计的事项未审计范围,从而增大审计风险。同时还存在对审计中个别审计项目的取证不合法或不合规,对审计工作的深度不够,对会计报表的异常项目也未引起足够重视,对资产抵押、票据贴现等的审计工作做得不够细致,从而影响评价资产质量、运营状态的准确度。
(三)缺乏独立性
目前我国审计机关缺乏独立性,造成审计机关经常处于两难的境地,一方面要审计被审计单位,查处其违法违纪的行为;另一方面又要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法与权、法与利、法与理、法与情之间的矛盾时常困扰着审计人员,经常出现“以权压审”的现象,造成审计人员不能保持独立审计行为。同时,对审计人员实行双重管理的机制,审计人员的升迁都由本级政府管理,造成审计人员由于“政府偏好”而不能够正常的升迁,也使得审计督力度较大的审计机构的负责人也时有因“政府偏好”而被调离,甚至还发生被降职、免职的情况。以上原因使得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不能够保持独立性而影响审计结果,最终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二、加强审计风险控制的对策
2010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颁布实施,从各方面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提出了要求,这必将对提高我国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笔者针对上述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提出以下审计风险控制的完善建议。
(一)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审计风险的控制的高低,因此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是控制审计风险重要手段。首先要加强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加大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以网络和案例培训为重点,不断健全以面授培训体系与网络培训体系相结合,以师资体系、教材体系和考试评价体系相配套,建立健全具有审计系统特色的干部职业教育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审计实务导师制,加大对审计干部培训工作的指导。同时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审计人员不学习就退步,审计人员要不断更新知识,以提高分析、判断和预测经济活动的能力。其次要形成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审计人员要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项审计业务,严格遵守《注册会计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以及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与实务公告进行审计,严格遵守审计署制定的“八不准”审计纪律,以确保业务质量。第三培养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要用怀疑的眼光去对待每项审计业务,以提高审计人员在复杂的审计中灵活、有效地控制各种风险诱发的能力。
(二)严格执行审计程序
严格执行审计程序是控制审计风险的关键,因此要严格按照国家审计准则及其他相关审计规则,按照审计工作方案的要求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并且对每个阶段都要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在审计准备阶段要根据审计项目的要求及被审计单位的情况,组建审计小组,并根据相关审计准备来制定好科学的工作计划;在实施阶段审计人员应合理合法地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规范审计工作底稿。在报告阶段需要认真分析复核,确保做到准确无误,客观公正。同时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制定的审计程序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在进行控制测试时,应对业务流程如投资与融资、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等流程要进行详细测试,并针对每个流程的控制措施和薄弱环节进行分析评价。在进行实质性测试时,要增加抽取的样本量,加大对控制薄弱环节的审计程序,对会计资料进行大量的核对、分析、抽查凭证等。确保做大审计程序的严格执行,以从总体上把握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
(三)强化政府审计的独立性
没有独立性,客观公正的审计监督便无从谈起,审计作用的发挥则属奢望。国家审计准则规定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时,应当保持应有的审计独立性,遇有可能损害审计独立性情形的,应当向审计机关报告,审计人员要不屈从于外部压力,不歪曲事实,不隐瞒审计发现的问题,以保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强化我国审计的独立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强化审计机关的垂直领导,改革目前双重领导体制为中央审计机关一元化垂直领导体制,将审计机关的人事安排由上级管理,这样就避免同级政府对同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干预,以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其次将审计经费单独列入国家预算,经费不独立、得不到保障,审计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和制约。要保证审计机关依法独立审计本级政府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就要从体制上理顺审计机关与财政部门的关系,切实保障审计机关履行职责必须的经费。笔者认为中央和地方审计机关的经费应该统一列入财政预算并实行单列,由财政部限期直接拨付给审计署,再由审计署根据各级人大核准的数额逐级拨付给地方各级审计机关,这样就可以确保各级审计机关经费上的独立。只有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完全的保持独立性,才能进行客观公正的审计监督,避免审计风险的发生。
总之审计风险是作为审计界的一个新课题,有着相当的难度,因此需要我们审计人员不断的加强对审计风险的研究,以防范审计风险的发生。同时要在国家审计准则的指导下,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才能对审计风险进行识别和判断,同时严格执行审计工作程序,规范审计行为,保持审计的独立性,努力提高审计质量,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防范审计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渠慎词.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对策[J].会计之友,2009,7
[2]陈明娟.审计风险控制原则与对策[J].中国内部审计,2009,3
[3]中国审计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1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