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经济论文》 政府采购事业经济类核心论文发表须知> 正文

政府采购事业经济类核心论文发表须知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4-10-10 16:48

本文摘要: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形势,如何以科学发糕的式,加火政府采购改革力度,拉动内需,刺激消费.通过优先采购国货和积极推进中小业发展,来抵抗金融危机的岌岌可危的形势,那么我们如何促动国民消费呢。 下面小编推荐一本优秀的经济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是经济理论

  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形势,如何以科学发糕的式,加火政府采购改革力度,拉动内需,刺激消费.通过优先采购国货和积极推进中小业发展,来抵抗金融危机的岌岌可危的形势,那么我们如何促动国民消费呢。下面小编推荐一本优秀的经济期刊《经济问题探索》是经济理论刊物。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较注重宏观经济问题研究,关注当今国内外经济热点,立足我国现实,致力于发表具有较高理论水平文章。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力求体现“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和“权威性”四大特色。

  (一)关于树立国货意识,优先购买国货的问题。

  在目前国家扩大内需、刺激经济的大背景下,政府采购有必要强调优先购买国货的问题。利用政府采购手段扶持国内产业,特别是支持中小企业、民族工业和技术创新,发展国内经济是国际通行做法,也是我国政府采购重要的政策取向。政府采购法》第十条规定,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但是在解决优先购买国货的问题上,我们认为有几方面问题要注意:

  一是要树立国货意识,各级党政机关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同时也是政策的执行者,要从自身做起,发挥示范效应和导向作用。在采购方面确需进口时,应提出充分理由,并通过严格审批,还需承担责任。二是国内企业要树立品牌意识 ,着力在提高国内产品质量、提高科技含量上下功夫,让大家能够使得放心、用得踏实。

  三是借鉴税法中有关涉外企业税收征管政策,尽快界定清楚什么是国货产品、进 口产品,标准是什么,否则在政府采购实际操作中易因概念模糊不清,导致专家在论证和评审环节中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不一致而引发供应商的质疑和投诉。

  (二)关于进一步扩大采购规模和范围的问题。

  政府采购在扩大内需过程中大有可为,有些专家认为,如果把政府采购仅仅局限于各地方政府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那政府采购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更谈不上发挥扩大内需的作用。因此,必须建立全面、完整的政府大采购的认识和理念,所谓大采购概念下的政府采购,就是突破以往对象和范围的限制,应包括政府财政资金采购的货物、工程和服务。可以在以城市基础建设为点,幅射提升低收入的城乡居民收入,为扩展面的经济战略中释放更大的政策功能。包括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和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通过有效增加对钢材、水泥和建筑材料等方面的政府需求,解决和填补通路的城市空白点,同时为相关产业提供更多的商机,促进再就业,以及对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实施政府采购扶持政策,为农民增收提供更多的动力。

  此外,还要通过政府采购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把教育、卫生、就业、环保、养老、治安、文化和救灾防范风险储备等涉及到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公共服务和民生工程建设项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扩大规模,充分体现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但通过政府采购来刺激内需,绝不意味着政府可以随意采购,放松行政支出控制,政府采购贯彻节能减排的政策目标是不能变更的,因此,在扩大内需政策实施过程中,要特别加强对政府采购行为的监管,健全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发挥政府采购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关于解决地方政府采购执行机构设置不规范的问题。

  目前,政府采购面临着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的 “大考验”,尽快建立、完善适应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公共采购管理体制,让公共权力在 “阳光”下运行,为公共投资的落实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已刻不容缓。

  我国现行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分为监管层面和执行层面,在监管层面已经形成了由中央到地方的上下统一的监管体系,但在执行层面则表现得比较混乱。据了解,全国各地集中采购机构的隶属关系共有九种之多,且人员属性多种多样,职能定位模糊不清,有的是企业性质、有的是事业单位、有的为公务员待遇,集中采购机构既没有上下级之间的对应联系,没有协调也没有业务指导和沟通交流,各级政府采购执行机构成为“孤岛”各自为战。这在世界各国是少见的,可以说这是在当时的大环境下,适合当时的自身条件的情况下,博采众长建立起来的。

  同样是集中采购机构,其运作方式和职能差别也很大,有的甚至干要为自身的生存而奔波忧虑。采购执行主体的多元化格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给执行操作和监督管理的规范化带来困难与障碍,试想这样的组织机构如何形成合力,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和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作用又怎么能得到有效发挥。因此,在当前热议发挥政府采购在扩大内需,实现其在宏观调控中政策功能作用的时候,重提优化完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统一集中采购机构的设置与隶属关系,解决政府采购机构隶属关系各异、规格、性质不统一的局面,提升从业人员政策水平和专业化程度的问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建议:

  首先在解决集中采购机构存在必要}生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在法律层面明确集中采购机构的地位及职能定位,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政府集中采购饥构,成为政府采购监督制衡饥制链条上的关键环节逐步建立起政府采购垂直管理体制,实现集中采购机构中央对地方上级对下级的统一协调和业务指导,形成全国统—规范的政府采购执行模式,切实发挥其在落实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是理顺并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的管理。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7年 5月31日,全国仅工程招标代理机构就达 4802家此外还有商务部管理的机电设备招标代理机构 ,发改委认定的中央投资项 目招标代理机构,财政部认定的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等并存的情况。因此,要强化对社会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工作的统一管理,规范招标代理行为,强化动态监管,加强招标代理行业和信用体系建设。

  三是不断加强对集采机构和招标代理机构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培养与教育,人员综合素质与采购执行能力的考核和提高工作。

  (四)关于加强采购人及评审专家的管理问题。

  现行法律制度下,采购人、评审专家是政府采购活动的重要当事人,法律赋予其很大的权力。采购人作为采购标的的需求者和评标委员会成员之一,拥有采购需求和标准的设定、审定以及参与评标决策的权力。

  评审专家作为采购结果的决策者,独立行使评标决策权。权力有了,那么义务呢?权利如何运用?责任怎样承担?但法律并未对相关权责进行约束。2003年以来,财政部先后出台了《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办法》和《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管理办法》,对规范采购人及评审专家的行为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随着政府采购制度的不断完善,特别是随着扩大内需、刺激经济政策措施的出台,政府采购的政策导向作用日益显现,对评审专家的需求也 日益增多,对采购人及评审专家的职业道德和政策水平、专业水平等综合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就显得有些滞后。

  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专家权责不对称,一些专家不专、对现行的政策理解水平不高、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评标能力不强;专家库数量不足、分类不合理,以至于专家抽取重复率高、随机抽取的专家常常不是专业对口,因专家问题直接引发供应商的质疑或者投诉不在少数。专家问题已成为维护政府采购公平正义,推进政府采购健康科学发展,有效发挥政策功能作用的突出问题。因此,在当今实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政府采购在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功能和作用方面,把加强采购人及专家队伍建设的问题摆上议事日程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上述问题,建议 :

  一是从法律和制度层面提速。政府采购是依据法定程序和方法进行的活动,其政策导向、示范作用的发挥、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以及采购事业的科学发展必须依托于国家法制化水平的提升和完善。要适应当前政府采购的发展需要,应尽快修订现行法律法规,细化有关方面的管理办法,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二是加强采购人及专家队伍建设,要明确各自的权力和责任,使其权力与责任对等。

  三是定期对专家队伍进行系统培训,包括职业道德培训政策性培训和技术性培训等,逐步实行专家持证上岗制度。

  四是对专家的评审过程和做出的采购结果进行全程监督建立权责相统一的评审制度,在给予专家独立评标权利的同时,也把风险和责任交给他们,设立专家工作档案,详细记载其参加政府采购评审的情况,每次评标结束后,要对其工作进行综合评定,特别是对发生有效质疑和投诉的采购项目要进行记录,建立考核及奖惩机制,实行动态的监督管理。

  五是充实专家队伍,对入库专家合理分类,保证专业对口、名副其实,确保有足够数量的专家可供随机抽取,以及确保采购项目与专家的业务相互匹配。通过对专家执业行为的监督管理和培训考核,全面提升专家队伍的法律意识、政策意识、责任意识和评标能力。

  当前采取的一系列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既是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政府采购制度不断完善与推进的过程,同时,对政府采购市场的和谐共赢、健康有序和规范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机遇期,因此,要充分利用和抓住这一机遇,通过政府集中采购行为,真正实现优先购买国货、支持自主创新、节能环保、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及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配置和更趋合理等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和导向作用,其大前提是必须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府采购执行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并配备强有力的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和大政方针政策的专业采购队伍,合理配置和运用好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使政府采购事业健康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1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