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这篇经济师职称论文发表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停滞常态化的原因和特征,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停滞常态化不是偶然的,而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和剩余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具有客观必然性。进入21世纪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停滞的周期性逐渐谈话,论文探讨了停滞化的几个
这篇经济师职称论文发表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停滞常态化的原因和特征,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停滞常态化不是偶然的,而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和剩余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具有客观必然性。进入21世纪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停滞的周期性逐渐谈话,论文探讨了停滞化的几个原因。
关键词:经济师职称论文,西方经济
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停滞常态化的表现
1.经济持续下行,失业率居高不下,复苏和新的繁荣遥遥无期,经济实力衰落明显。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挽救遭受重创的经济,包括出巨资援助大银行和大公司;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将利率降到接近于零的水平;实施再工业化政策,鼓励海外投资回流本土;加大基础设施、环境保护、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等,然而政策实施的成效甚微。金融危机导致严重失业,最近几年情况虽然有好转,但欧元区失业率仍在11%左右徘徊。目前西方国家投资疲弱,消费不振,出口乏力,通货紧缩严重,经济增速低迷。2010年以来,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1%,欧元区不到1%,日本徘徊在1%左右。因多年经济增速低迷,美国经济总量已从战后初期占世界45%下降到现在不足25%。
2.产业结构严重失衡,服务业难以支撑经济繁荣。在西方国家,服务业已经占到整个三次产业增加值的75%以上,吸纳了社会大量的就业人口。传统制造业则高度萎缩,高科技产业独木难以成林,既无力扩大内需,也难以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包括研发、设计、金融、保险、咨询在内的服务活动是为物质生产活动服务的,它依存于物质资料生产,它的存在价值就在于为制造业提供必要的服务,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根据劳动价值论,物质生产活动是价值的源泉,服务劳动是不创造价值的,服务劳动依附于物质生产活动,服务劳动一旦脱离了物质生产活动的支撑,就失去了服务对象和存在的基础,孤立的服务劳动是不足以支撑一个社会的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西方国家目前经济衰退,失业越来越严重,制造业的衰退是一个重要原因。
3.政府债务负担不断加重,公共开支难以为继。西方国家加工制造业的衰退弱化了经济增长,政府扩大财政收入失去了经济来源。政府向资本家征税以维持福利制度,资本家就借对外直接投资之名,将资本和相应的收入转移他国,以达到避税目的,这使政府税源进一步减少。产业空心化和制造业衰落以及资本家逃税行为使政府通过增大公共开支来支持福利制度变得非常困难,被迫举债以维持公共开支,结果使债务雪球越滚越大。美国自2008年爆发次贷危机以来,联邦政府一直处于举新债还旧债的状态。2014年底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已达18万亿美元之巨,首次超过美国年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规模,负债率超过100%。在经济持续衰退的背景下,巨额债务这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会掉下来。
4.福利制度难以为继,中产阶级分化,阶级对抗加剧。随着去工业化和经济衰退的加剧,福利保障越来越缺乏足够的财力做支撑,福利水平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社会保障能力的下降使得西方国家一直以来存在的劳资矛盾和冲突不断激化,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政治动荡不断加剧。现在,美国最富有的1%家庭拥有近全社会40%的财富,而底层80%的家庭只拥有全国16%的财富。随着中产阶级的没落和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平衡作用的消失,西方社会形成了1%最富有人群与99%的低收入人群的严重对立,这种状况仿佛回到了财富占有极端不平等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社会的阶级结构重新表现为穷人和富人两大集团的对立。
二、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停滞常态化的原因
推动资本主义陷入停滞常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基本经济制度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核心是私有制与雇佣劳动制度,私人资本在市场经济中占据支配地位。私人资本的本性是追求最大利润,它构成了私人资本从事所有经济活动的唯一动机和目标。私人资本对任何限制和约束其谋求私人利益最大化行为的制度安排本能地予以抵制,拒绝承担任何以牺牲私人资本利益為代价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反对政府基于维护社会利益而对私人资本利益进行的干预和调控。一旦政府对私人资本利益进行干预和限制,就必然遭到资本家的抵制,他们要么用手投票,通过选举政治把自己的代理人推到国家立法机构,让这些代理人维护自己的利益;要么用脚投票,将产业转移到别的国家,最终将失业问题甩给政府。可以说,只要私有制存在,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矛盾就得不到根本解决。
二是新技术、新机器加快排挤劳动。在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下,一方面,雇佣劳动者在产业资本的支配下从事资本主义生产,产业资本与产业工人的结合成为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得以运转的根本条件,另一方面,产业资本为了获取超额剩余价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必然要不断采用新技术,购置新机器,不断改进经营与管理,以便提高劳动生产率,其结果是机器排挤工人,造成产业工人大量失业。至此,我们面对着的是一个严重的悖论:资本只有与劳动结合在一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能得以运行,同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生存和发展又迫使资本与劳动相分离。其实资本与劳动关系的这一悖论恰恰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性,这一特性可以称为劳资关系悖论。这一悖论在工业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存在和发展,必然导致工业资本主义走向衰落并陷入危机:即越来越多的劳动者被资本主导的新技术、新机器所排挤,越来越多的传统加工制造行业被淘汰,产业空心化越来越严重,与此同时,金融业不断膨胀,金融资本逐渐取代产业资本占据支配地位,大机器生产体系的衰败最终让工业资本主义陷入严重的危机,直至经济停滞成为常态。
三是经济过度金融化。自上世纪70年代起,西方国家普遍走上放松金融管制和金融自由化的道路,各国金融机构开始突破原有的专业分工界限,综合经营各种金融业务,取消银行和非银行存款机构间的利率限制差距,取消外汇管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度,金融市场相互开放,金融工具不断创新,传统信贷业务逐年减少,债券业务却迅速增长,融资方式出现证券化趋势。金融自由化使经济过度金融化,在过度金融化条件下,金融资本凭借对资金供给的控制而支配实体经济成为金融寡头,贪婪的金融寡头进而脱离实体经济,通过形形色色的金融衍生工具在国内外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呼风唤雨,巧取豪夺,使财富以惊人的速度膨胀,其结果是虚拟经济的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发展严重脱节,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爆发,经济陷入全面衰退。
推荐阅读:《经济视野》(月刊)创刊于2012年,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家统计局主管、中国信息报社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经济、综合类国家级大型期刊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17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