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这篇金融类论文发表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原因,农村金融经过不断的改革,如今体系发展日益完善,但是随着利率市场的不断推进,农村金融机构在业务拓展方面带来了较大的冲击,论文加大产品创新力度等方面, 为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稳健经营、优化农村金
这篇金融类论文发表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原因,农村金融经过不断的改革,如今体系发展日益完善,但是随着利率市场的不断推进,农村金融机构在业务拓展方面带来了较大的冲击,论文加大产品创新力度等方面, 为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稳健经营、优化农村金融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金融类论文投稿,农村金融; 金融普惠; 台州模式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党的十九大要求的三大攻坚战之首, 首当其冲的是防控金融风险, 而深化地方金融改革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步骤, 也是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一、台州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截至2017年末, 台州市实现生产总值4, 388亿元, 首次突破4, 000亿元大关, 中小企业贡献的生产总值超过80%, 中小企业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9%。截至2017年末, 台州市农村金融机构发放贷款余额1, 110亿元, 占台州市各金融机构发放贷款余额的17.3%;吸收存款余额1, 693亿元, 占台州市各金融机构吸收存款余额的22.2%, 台州市农村金融机构存贷款比例65.1%, 积极支持了当地中小经济, 促进了当地经济良好发展。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 农村金融体系日益扩展, 除了农村信用社、农业合作银行外, 主要新增了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 金融体制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农村金融改革颇有成效。但随着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等快速发展, 对农村金融机构的体制、产品创新、业务拓展等方面带来了较大冲击;同时, 由于农村金融机构的先天定位, 风险控制问题突出、农村金融供给机制亟待提高和农村金融环境不佳等困境。
(一) 农村金融机构缺乏资金来源。
农村金融机构受制于市场定位, 只能在当地拓展业务, 缺乏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目前, 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加大机构下沉力度, 业务延伸到农村, 与当地农村金融争夺资源;同时, 农村金融机构因品牌知名度较低, 尤其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例如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 在设立开始阶段, 存款吸收难度较大。此外, 农村金融机构因规模较小、评级偏低、缺乏专业人员, 加入银行间交易市场、债券交易市场难度大, 导致无法通过发行债券 (即使有发行债券资格, 因评级较低, 发行成本较高) 、发行同业存单等主动负债方式吸收资金。
(二) 风险控制问题突出。
农村金融机构由于其自身实力有限, 抵御风险能力较弱, 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台州地区民营经济发达, 资金需求旺盛, 由于大量中小企业和涉农贷款因缺乏有效的抵押物, 采用信用或担保方式, 导致贷款逾期后处置贷款难度较大, 给农村金融机构带来较大的经营负担。截至2017年末,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率1.49%, 村镇银行不良贷款率1.46%, 比台州市平均不良贷款率0.97%均高出不少。
(三) 农村金融贷款形式比较单一、期限短。
出于自身的经营风险和坏账率的考虑, 同时也受限于缺乏对农户的风险状况有效的识别手段, 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产品主要围绕存贷款业务、汇兑业务等展开, 信贷产品集中在农户抵质押贷款、担保贷款和小额信用贷款, 且“惜贷”现象普遍存在。从中国人民银行台州中心支行提供的数据来看, 超过65%的贷款为短期贷款, 若剔除个人消费贷款后, 短期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例超过75%。从担保方式看, 以抵质押贷款为主, 担保方式次之, 信用方式寥寥无几。此外, 贷款在还款方式上缺乏灵活性, 以按季结息和利随本清为主。在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背影下, 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等大中型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 例如贷款业务还款方式推出灵活还款、按月计息、还款无缝对接等, 农村金融机构受限于人才、技术等原因, 缺乏创新, 产品类型较为单一。
(四) 农村金融环境不佳。
良好的金融环境对促进经济建设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反之则阻碍经济的发展。目前, 金融相关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在农村的宣传力度不够, 农村贷款户在这些方面的意识还有待提高, 整体金融信用环境不佳, 进而导致涉农贷款风险偏高, 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无法得到保障。农户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 只能转向民间金融机构。然而, 民间借贷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和规范, 其利率要比金融机构高, 并且贷款期限和可持续性也无法得到保证, 这些不但使农民面临较高的经营成本和交易成本, 而且也会对农村金融发展带来隐患。
二、影响台州农村金融发展的原因
(一) 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
农户向金融机构提出贷款申请时, 农户充分了解自己的资产实力、经营状况以及可能面临的经营风险, 属于信息的优势方;而金融机构却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掌握不同经营范围农户的真实状况, 属于信息的劣势方。这种信息的不均匀分配, 会导致一系列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方面的问题。此外, 市场环境的日新月异, 可能导致农户擅自改变资金的用途, 将其转投一些高风险的项目, 为了控制风险, 减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发生的概率, 金融机构会降低发放贷款的意愿。
(二) 农户信用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 农村金融发展不足, 农户获取门槛高, 农业大户截流与垄断了金融资源, 低端农户往往难以通过政策途径获得金融产品和服务。对于初次获得金融服务的农户, 有可能存在着对金融服务的误解, 有些甚至将金融普惠性借贷服务误当成国家政策性福利, 并且也无法意识到违约会计入个人征信系统, 对再次贷款将造成重大影响, 最终导致农户贷款违约率较高, 失信问题较为普遍。同时,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普遍存在, 金融机构仅仅凭借自身的人力和精力无法从外部获取农户的真实信息,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金融机构为了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 往往会收回对农户的援助之手;另一方面, 为了解决生产资金短缺的问题, 农户为了能顺利获取贷款而想方设法, 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失真的情况也频频出现。
(三) 缺乏有效抵押物。
现阶段, 因农户担保缺失问题严峻, 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的授信业务的开展。农户的核心资产主要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等, 但往往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抵押物, 因为这些资产的价值评估受地域、使用年限等一系列的因素所限, 并且流动性也受到限制, 往往无法被金融机构所接受。农户缺乏有效抵押物, 将必然导致融资难的问题。
三、优化农村金融发展途径
(一) 加大政策支持, 扩大资金来源。
政府应进一步扩大财政补贴、综合运用赋税杠杆, 推动农村金融协调发展;应提高银行资本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比例, 执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利率的浮动可能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性和服务三农的积极性, 涉农贷款利率定价可更富有弹性;还贷期限可以结合农产品的成熟期有所浮动, 扩大涉农“信贷扶贫”投放。
(二) 完善农村金融大数据征信体系。
建立并完善农村金融征信体系, 是充分掌握农户的资信水平, 降低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有效途径。台州市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目前已经运行了四年, 在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 极大地提升了银行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效能。金融机构可以借助这个平台, 通力合作落实农户信息采集工作, 多方位了解农户的经济实力、经营风险、品行状况、风险偏好、消费状况、信用记录等综合信息, 以便在遵守成本效益的原则下, 准确判断出农户是否符合放款条件及恰当的放款金额, 以此降低信贷风险。
(三) 创新担保方式, 推广普惠金融产品。
通过建立担保体系, 创新提保方式,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达到风险化解的效果, 同时也是建立具有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的重要保证。
1、整村授信。
台州银行积极采取与村居合作, 整村抱团授信, 小额信用贷款批量覆盖, 面向“三农”群体发行的具有融资功能的借记卡———“村聚易贷·兴农卡”, 彻底解决了农户担保难进而融资困难的问题。截至2017年10月底, 台州13家银行充分发掘地域优势, 已与40多个集体经济薄弱村达成共建意向, 因地制宜地设计并推广支农金融服务与产品, 为广大农户解决资金问题。
2、量身定制。
浙江泰隆商业银行温岭支行将党建与金融充分融合, 推出“党员先锋贷”, 并结合当地经济特色, 量身定制创保贷、乐农贷等多种金融产品。椒江农合行凝心聚力践行普惠金融政策, 根据不同类型农户的贷款需求, 精心设计了“农村妇女创业小额贷”、“失土农民创业贷款”、“失海渔民创业贷款”等十余种支农产品, 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3、信保基金。
台州市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运行中心, 于2018年6月, 推出“农户贷款”担保产品, 将服务对象范围从小微企业延伸到农户个体, 该产品进一步拓宽了农户的担保途径, 是助力台州的乡村振兴战略, 促进普惠金融体系建设, 加强对“三农”群体金融服务的又一有力举措。
(四) “互联网+”深化三农普惠金融服务转型。
台州的各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小微金融服务提质升级工作要求, 不断延伸网点和服务, 将网点优先布置在金融空白或薄弱的农村地区, 浙江三门银座村镇银行深扎三门县的13个村居, 构建“金融便利店”, 为周边的农民提供日常消费金融服务, 极大地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满足率。台州银行为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从2014年开始推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客户服务移动工作站”, 实现“送上门、一站式”的金融服务。2016年台州银行推出“微信分行”、“网上分行”, 2017年2月浙江民泰商业银行推出“直销银行”, 这些都是建立“互联网+大数据+金融”的新金融模式, 这些集移动开户、信贷等众多功能为一体的移动平台, 真正意义上让更多、更偏远、更贫困的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普惠金融的红利, 解决了农户资金周转难题。
(五) 引入人才, 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农村金融机构与商业性金融机构专为高价值客户服务的特性不同, 农村市场本来就是经营规模、资金需求等情况各不相同, 风险大、利润薄、信用等级评价难度大, 金融机构信贷人员应充分挖掘客户的信用潜力, 减少排斥心理, 提高服务意识, 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明贤, 唐文婷.农村金融成长路径、农户金融参与和融资约束缓解[J].管理世界, 2017.4.[2]张贺.农村金融的功能效应与普惠金融发展——嬗变中的“道德”与制度正义[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5) .[3]洪晓成.普惠金融理论与我国农村金融扶贫问题调适[J].山东社会科学, 2016 (12) .[4]王曙光, 郭凯, 兰永海.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及其金融支持模式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1.[5]刘靓.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解决方案[D].西南财经大学, 2013.[6]刘宏博, 唐青生.云南沿边金融开放中的普惠金融发展研究[J].时代金融, 2014 (10X) .[7]陈思.普惠金融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排斥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 2013.[8]蒋妮娅, 罗帆, 蒋慧慧.“信用+小微金融服务”的台州样本[J].浙江经济, 2017 (14) .[9]苗宁.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安徽农业科学, 2012.
推荐阅读:《清华金融评论》以“顶天、立地、学术、政策”为办刊原则。以分析研究经济金融形势、解读评论经济金融政策、建言献策经济金融实践为办刊内容。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17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