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经济论文》 从专利分析管窥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以南方医科大学为例> 正文

从专利分析管窥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以南方医科大学为例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0-02-21 05:13

本文摘要:摘要文章通过专利产出分析探索高校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建设途径。基于Innography检索南方医科大学近30年专利,分析总体态势、有效专利、技术类别、专利受让、专利强度等,总结专利产出与转移转化的态势。提出南方医科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策略:关注已

  摘要文章通过专利产出分析探索高校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建设途径‍‌‍‍‌‍‌‍‍‍‌‍‍‌‍‍‍‌‍‍‌‍‍‍‌‍‍‍‍‌‍‌‍‌‍‌‍‍‌‍‍‍‍‍‍‍‍‍‌‍‍‌‍‍‌‍‌‍‌‍。基于Innography检索南方医科大学近30年专利,分析总体态势、有效专利、技术类别、专利受让、专利强度等,总结专利产出与转移转化的态势‍‌‍‍‌‍‌‍‍‍‌‍‍‌‍‍‍‌‍‍‌‍‍‍‌‍‍‍‍‌‍‌‍‌‍‌‍‍‌‍‍‍‍‍‍‍‍‍‌‍‍‌‍‍‌‍‌‍‌‍。提出南方医科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策略:关注已授权PCT专利,提高PCT国际申请授权率;建立专利布局与预警机制,重视高强度权利;提高有效专利占比,加大国际专利申请力度;推进高校知识产权贯标,加强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筹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助力高水平大学建设‍‌‍‍‌‍‌‍‍‍‌‍‍‌‍‍‍‌‍‍‌‍‍‍‌‍‍‍‍‌‍‌‍‌‍‌‍‍‌‍‍‍‍‍‍‍‍‍‌‍‍‌‍‍‌‍‌‍‌‍。在分析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成立沿革、专利信息服务是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主要形式的基础上,提出以专利信息服务为重点推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对标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专利信息分析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专利强度

专利知识产权

  0引言

  知识产权是人们就其所获得智力劳动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制止不正当竞争及科学发明、发现权等[1]。国内外知识产权研究的热点集中于专利权,专利分析、专利挖掘、专利导航、专利布局、专利预警以及专利转移转化等成为当前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内容。2017年12月2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制定印发《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办法》,提出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9项主要工作任务,按照建设运行、遴选确认、考核监督的流程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既是高校响应《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33251-2016),落实知识产权贯标的具体行动,也是提升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的指南。本文通过对南方医科大学专利产出的态势分析,探索高校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建设与发展的途径。

  1南方医科大学专利产出态势分析

  1.1数据来源

  专利数据主要来源于广东省专利大数据应用服务系统中的中国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以及Innography[2]。Innography专利检索系统包括美国、英国、中国、日本、韩国、法国、德国等10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专利1亿件以上。检索时间为2018年1月18日。

  1.2研究方法

  利用Innography的专利检索、高强度专利判断、专利申请趋势分析、专利权受让分析、发明人统计、批量专利数据导出等功能,绘制柱状图、饼状图、树状图、气泡图等,对检索结果进行详实的分析。

  1.3专利产出总体态势

  截至2017年底,南方医科大学专利申请共计1,584件,最早出现在1987年。专利申请较早,说明该校重视医学专利申请。但在2004年前的医学专利申请量较少,每年均不足10件。2004年随着学校整体退出军队序列移交广东办学,专利申请首次突破双位数,达14件。2005年开始,医学专利申请进入快速增长期,2016年申请量达到359件。专利申请以中国为主,达1,552件;国外专利申请32件,占专利申请总量2.02%。说明:1989、1990、1992、1994年没有专利申请。

  国外专利申请数量少,共32件。其中,《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所占比例最高,有24件,美国专利申请7件,澳大利亚专利申请1件。国外医学专利申请最早出现在1998年,共2件,其中PCT国际专利申请及澳大利亚专利申请各1件,可见南方医科大学较早开始注重国外市场的保护。随后十年间没有国外专利申请,2008年申请PCT专利1件,此后呈现出较快的增长状态。

  1.4有效专利分析

  南方医科大学726件有效专利的年代分布见图3。2006年前的有效专利不多,2006-2016年间数量明显逐年增长,未出现的年代如2000、2002、2004年没有有效专利。近期有效专利授权时间较短,处于维持状态的较多,2017年部分专利未公开,授权专利数量相对较少。从专利国别看,3份有效专利是国外专利,其余有效专利都是中国专利。

  1.5技术类别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发明创造的热点

  将1,584件专利申请按照国际专利分类号(IPC)统计分析生成热力图(见图4)。南方医科大学1,584件专利集中分布在以下领域:藻类、苔藓、真菌或植物或其派生物的提取与制备,如传统草药未确定结构的药物制剂(A61K36/00)、含有机有效成分的医药配制品(A61K31/00);外科器械、装置或方法,如止血带(A61B17/00);骨骼或关节非外科处理的矫形方法或器具(A61F5/00)以及护理器材(A61F5/00);利用吸附作用、吸收作用或类似现象,或利用离子交换,如色谱法将材料分离成各个组分来测试或分析材料(G01N30/00)。

  对“含有来自藻类、苔藓、真菌或植物或其派生物(A61K36/00)”“外科器械、装置或方法(A61B17/00)”这两个领域的专利分别进行文本聚类,通过分析专利的标题、摘要和权利要求项的文字后提取共性关键词,再按照共性关键词进行专利分组,以帮助判断主要研究的技术点。对A61K36/00领域筛选出的122件专利进行文本聚类,在A61K36/00技术领域,南方医科大学在中药成分、剂型、天然药、丹参、黄芩、黄芪、甘草等方面的专利较多。对筛选得到A61B17/00领域112件专利进行文本聚类,得到图6。在A61B17/00技术领域,南方医科大学在甲体、套管、横杆、连杆、椎弓根螺钉、穿刺等方面的专利较多。

  1.6专利受让分析

  根据检索式搜索广东省专利大数据应用服务系统数据,对南方医科大学专利数据进行受让分析,发现涉及专利转移的有31件。具体信息的查询结果显示,转出专利27件,转入专利4件。转出专利中,22件为发明专利,5件为实用新型专利。27件转出专利共有15个受让单位,受让单位主要是企业,可见近年该校对专利管理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比较重视。

  1.7专利强度分析

  影响专利强度(PatentStrength)的主要因素包括权利要求数量、引用与被引用次数、是否涉案、专利时间跨度、同族专利数量等。作为综合评判专利价值的指标,专利强度可以综合反映专利文献价值的大小[3]。通过专利强度分析可快速筛选核心专利和高价值专利,预判相关技术领域的研发重点。高强度专利的专利强度一般为50%~100%、中强度专利一般为30%~50%、低强度专利则<30%。南方医科大学专利强度≥50%的高强度专利78件,专利强度集中在50%~80%。将78件高强度专利进行文本聚类(textclustering)分析,可知高强度专利所涉研究重点为像素点、CT图像、磁共振、操作手段、影像空间等医疗用品相关制备技术等。

  有效高强度专利集中在2011年后。南方医科大学高强度专利出现时间较早,2001年和2002年各出现1件。2007年后高强度专利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近年申请的专利部分仍处于审查过程,价值还没完全体现出来,因而近年高强度专利略有下降。从高强度专利的国家分布看,均为中国专利‍‌‍‍‌‍‌‍‍‍‌‍‍‌‍‍‍‌‍‍‌‍‍‍‌‍‍‍‍‌‍‌‍‌‍‌‍‍‌‍‍‍‍‍‍‍‍‍‌‍‍‌‍‍‌‍‌‍‌‍。南方医科大学高强度专利发明人所在学科领域主要为一般图像数据处理或产生、高分子化合物的组合物、微生物或酶;繁殖、保藏或维持微生物;变异或遗传工程;培养基、用于诊断或治疗的仪器、器械等。从高强度专利的IPC分布来看,集中于以下技术领域:图像数据处理或产生(G01C,G06K,G09G,H04N,G06T11/00);图像增强或复原(G06T5/00);基于诊断目的的测量;人的辨识(A61B5/00),等等。

  2南方医科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建设与发展

  《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办法》规定,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工作任务包括知识产权信息收集、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平台建设、知识产权重大事务和重大决策咨询、重大科研项目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知识产权培训与专业指导、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等。建设和发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是高校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是助力高水平大学、“双一流”建设和双创工作的重要举措。基于南方医科大学专利产出态势分析,本文提出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与发展的策略和途径。

  2.1关注已授权PCT专利,提高PCT国际申请授权率

  分析国外专利申请的状态,发现24件PCT国际专利申请未获得授权(PCT申请仅为多国同族的申请提供方便,未授权)。国外专利的审查过程往往都比较长,能够通过严格的审查而获得授权的,都是质量较高的专利,建议长期关注这些专利,结合技术领域的发展情况,积极缴纳相关维持费用,避免重要的专利提前失效。

  从南方医科大学申请的国外专利来看,24件PCT专利中的8件后续进入国家阶段,其中3件获得授权;其余16件PCT专利未进入国家阶段,可能的原因有申请人主动放弃、对PCT国际专利申请缺乏认知、经费紧张等[4]。有鉴于此,应充分利用学校查新站的优势,在PCT国际申请之前进行专利查新;借助激励政策获得经费支持;定期进行专利知识的普及教育;完善专利反馈机制,保证专利审查程序正常进行。

  2.2建立专利布局与预警机制,关注高强度权利

  Innography借助检索式的构造和检索字段的组合实现专利技术方案检索和竞争对手的专利分析,有助于企业对专利障碍进行预警,避免经济纠纷[5]。通过Innography平台数据制作专利诉讼案件列表、技术聚类图、专利技术生命周期和技术功效图等,为科学制定专利战略规划和专利布局提供借鉴[6]。南方医科大学专利布局与预警机制的建立,主要包括高强度专利的战略布局和竞争预警。要合理布局南方医科大学的医学专利,按照“大南医”理念,通过“合作申报、成果共享”的机制,成系列加强高强度专利后续衍生专利和外围专利的研发力度,形成有效保护高强度专利的合理专利布局,这也是为了防止专利侵权和专利流失而采取的合理预警措施。以南方医科大学一件高强度专利(CN101226196B)为例,该专利的名称是“一种检测Ⅱ型登革病毒NS1抗原的免疫诊断试剂盒”。

  该专利于2012年5月29授权,授权之后被引用9次,专利强度高达74%,引用该专利的机构主要有中山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成都医学院、广东药科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从侧面反映出该专利具有较大的深入研究价值和市场应用价值,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重要专利。建议定期对本校专利状态进行更新,关注专利强度的变更情况,优先维持高强度专利,及时挖掘出更多的高强度专利并给予保护。当然,基于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效益最大化原则与要求,对专利实行分级管理,加大力度关注高强度专利,适时放弃专利强度在10%以下的专利,重点跟踪和对口支持与服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以及重大科研项目,都是推进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的有效举措。

  2.3提高有效专利占比,加大国际专利申请力度

  截至2017年底,南方医科大学授权专利数量为931件,占比58.78%。现时有效专利数量为726件,有效专利比例为77.98%(有效专利比例=有效专利量/专利授权量,即726/931)。在南方医科大学全面展开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第二期工程和项目的同时,注意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力度,在专利管理中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继续实施专利申请的倾斜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加大激励力度以提升专利申请数量,同时注重专利质量的评估,引导和重视国际专利的申请。

  2.4推进高校知识产权贯标,加强知识产权转移转化

  我国高校近年来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的数量不断增长,但专利质量不高、转化效率较低的问题一直存在[7]。总体看,南方医科大学转入和转出的专利总量为31件,其中27件为转出专利。无论是转入还是转出,都是为了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虽然南方医科大学一直对专利管理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比较重视,但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的力度还需要加大。特别是对于一些重大科研项目,需要切实加强项目研究全过程的知识产权管理,培训专职专利信息服务人员、专利信息分析师和知识产权专员,打造全方位多方向服务的专利人才队伍,促进高校师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整合专利资源和商用数据库,加强专利数据挖掘和专利大数据推广应用的研究,为高校和重大专项提供包括专利分析、专利预警和专利布局的全方位专利信息服务。

  2.5筹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助力高水平大学建设

  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布局并不理想。2008年“武汉·中国光谷”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挂牌成立[8]、2018年同济大学创新创业知识产权支持中心揭牌[9]。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发文遴选“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无疑是我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举措。南方医科大学教育部科技查新站初步启动了专利信息服务,在本科生、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信息素养教育中开设专利信息获取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电子资源培训也覆盖了专利信息检索内容。2017年南方医科大学新增文本挖掘工具DDA(原为ThomsonDataAnalyzer),DDA可对文本数据进行多角度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全景分析,从大量专利文献或科技文献中发现竞争情报和技术情报,进行行业趋势分析、技术追踪、竞争对手监视等,为开展专利信息服务,提供专利决策信息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培训科技查新人员专利检索、专利挖掘、专利导航、专利布局与专利分析等相关工具应用的知识和技能,努力按照《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办法》的要求建设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在现有文献资源基础上丰富知识产权相关文献资源、数据库和专利信息分析工具,为开展专利信息服务提供文献保障;引入具有本校优势学科专业背景的人员,以送出去培训、学习、交流的形式大力培养;努力在专利检索、专利分析、专利导航、专利布局和专利预警等方面加强学习和实践,扎实提高专利信息服务能力。

  3建设高水平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我国开展专利信息服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1992年有作者探讨知识产权保护中专利情报服务的到位问题[10],2001年湖南省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提供专利缴费监视提醒服务[11]。客观地看,从专利情报服务拓展到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以及国内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和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运维,其最主要的服务对象是企业和科研院所。专利事务所主要以专利代理的形式向高校提供专利信息服务。高校依托图书馆成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由图书馆利用其丰富的信息检索、科技查新的服务经验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

  2018年6月22日,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联盟成立,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22所高校图书馆的专家学者围绕“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准备工作经验”“讨论成立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联盟”“探讨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联盟工作内容及服务规范”三个主题进行研讨,开启了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的新篇章[12]。2019年3月1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教育部办公厅公布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名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23家高校入选。

  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成立以及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职能与任务的明确奠定了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基调,使高校图书馆成为学校知识产权创造、运维、管理与转移转化的重要信息服务机构。它和学校科研成果转化机构的本质性差异在于图书馆借助丰富的专利信息资源和强大的专利信息检索、数据挖掘、专利信息分析功能协同参与学校知识产权管理事务,为学校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提供精准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而学校科研成果转化机构只是日常承担专利申请和运维等任务,专利事务所主要针对高校专利申请和运维提供信息服务,都不涉及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和数据挖掘等服务,更不会面向全校师生开展知识产权知识培训。

  3.1专利信息服务是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主要形式

  无论是理工科高校还是医学高校、综合类高校还是农学高校,图书馆开展的专利信息服务是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主要形式。由于专利的检索与统计分析集中于专利文献信息,涉及的聚类知识点包括申请人、发明人、发明名称、权利要求、专利分类等,因而任何一个学校图书馆开展的专利信息服务都是高校专利信息服务乃至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一个缩影。这一点也可从42所“双一流”大学开展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得到印证。据调查,42所“双一流”大学中有4所开展了科技查新和查收查引业务;36所开展了培训讲座和信息素养教育;20所开展了科研产出统计分析、ESI学科动态分析、学科情报分析与服务;11所开展了专利分析报告、专利分析服务和专利动态等业务[13]。

  对照《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办法》,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要在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包括专利查新、知识产权素养教育、知识产权培训、知识产权情报分析、专利信息服务等方面。总体上看,知识产权素养教育多嵌入讲座、信息素养教育中,知识产权信息情报分析多嵌入学科情报分析与服务业务中。由于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意识不强,少有图书馆单独提出并开展该服务[13]。专利信息分析和专利信息服务是目前高校图书馆较普遍开展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依托高校开展专利信息检索和专利信息服务的丰富经验,在高校图书馆将专利信息服务延伸拓展而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这既是新时代高校科技查新工作内容的延伸和突破,也是高校图书馆支撑学校贯彻落实《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33251-2016)的重要举措。

  3.2以专利信息服务为重点推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

  专利竞争力体现高校的研发实力和创新水平,基于专利数量、专利价值、专利强度等指标开展高校专利分析和专利竞争力评价能够找出高校在专利产出与转移转化方面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投入,提高专利竞争力[14]‍‌‍‍‌‍‌‍‍‍‌‍‍‌‍‍‍‌‍‍‌‍‍‍‌‍‍‍‍‌‍‌‍‌‍‌‍‍‌‍‍‍‍‍‍‍‍‍‌‍‍‌‍‍‌‍‌‍‌‍。以专利信息分析为基础、专利情报服务平台为软硬资源支撑,专利情报产品的产出过程为主轴的专利情报服务有利于提升高校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益[15]。在构建高校科研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将专利产出、专利影响力纳入科研投入产出和科研影响力两个一级指标中,以期提升专利对高校科研创新的促进作用和导向作用[16]。

  客观地看,专利信息服务是当前国内高校图书馆继科技查新、学科服务之后开展的又一项高端信息服务,也是目前正在建设中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优化专利信息资源布局,开展专利信息检索和知识产权培训讲座,是当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的常规内容,但服务效果不理想[17]。因此,当务之急是推动专利信息服务向着服务内容多层、服务对象广泛、服务方式多元化方向发展[18]。“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中心”提出的建设目标已明确了高校专利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和实现途径,站在历史转型关键路口的高校图书馆应当抓住机会,乘势而上,把建设和发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作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以高效优质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助力高校“双一流”建设和双创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3对标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从第一批23家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共性来看,其中21家是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这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都有相应的人员和经费支持,建立起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在开展专利检索、专利信息分析、高价值专利分析和专利导航、专利预警和专利布局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高校在专利信息服务基础上,着力提高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依托丰富的专利信息资源和专业分析工具,以及全周期知识产权管理系统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与此同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团队接受了系统的知识产权信息培训,造就了专利分析师、专利代理人和知识产权专员。

  那些尚在建设或即将成立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要精心选定对标高校,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和专利信息资源建设,积极开展专利检索、专利信息分析、高价值专利分析和专利导航、专利预警和专利布局等业务,在知识产权培训、知识产权专员培训和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方面着力打造高水平团队,逐步提升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

  南方医科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要在合理配置优质专利信息资源和专业分析软件的基础上,加强相关人员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技能培训,面向学校优势学科及专业开展知识产权信息分析服务,同时制定科学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一支高质量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团队,助力学校知识产权管理和专利成果转移转化。

  目前“2018年广东省高校专利信息服务能力提升计划项目”正在实施,搭建“南方医科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组织人力在专利检索、专利信息分析、专利导航、专利布局和专利预警等方面开展实践和探索,可进一步提高中心的专利信息服务能力。在现有文献资源基础上进一步丰富知识产权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源、数据库和专利信息分析工具,为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提供文献保障。以送出去培训、交流和在岗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骨干馆员开展集中培训,确保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知识和技能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景明,吴永臻.竞争情报的知识产权制约[J].现代情报,1997,17(6):3-4.

  [2]周玉芳.基于Innography的无线电力传输专利情报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3(6):41-44.

  [3]余敏杰,田稷.海洋生物产业专利情报分析[J].情报杂志,2012,31(9):11-14.

  [4]田瑞.首都医科大学科技创新能力分析——基于Innography的首都医科大学专利分析[J].医学教育管理,2016,2(S2):151-155.

  [5]赵艳辉.利用Innography进行专利检索分析与预警[C]//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2015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六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2015:13.

  [6]张曙,张甫,许惠青,等.基于Innography平台的核心专利挖掘、竞争预警、战略布局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9):127-133.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21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