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产品的不断创新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商业银行档案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如档案量快速增长、库房容量不足,档案销毁进度缓慢、腾挪空间有限,库房集约化程度不高、库房建设有待加强等。因此,商业银行要大力推进数字档案室建设,
摘要: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产品的不断创新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商业银行档案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如档案量快速增长、库房容量不足,档案销毁进度缓慢、腾挪空间有限,库房集约化程度不高、库房建设有待加强等。因此,商业银行要大力推进数字档案室建设,制定硬件改造和软件升级策略,建立多方协调配合机制,统筹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关键词:金融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战略
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产品的不断创新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商业银行档案工作面临新的挑战。笔者结合档案工作最新政策要求与工作实际,对商业银行档案管理作进一步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量快速增长,库房容量不足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金融需求,商业银行由单一功能向综合化、集约化、多功能的经营转型,各项业务快速发展,产品创新层出不穷,结算量规模日益壮大,带来了档案量的快速增长。其中,数量最多的是会计档案,其次是与国民经济热点相关的房金、个贷、信用卡等业务类档案。根据目前实施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凭证保存期限由15年变为30年,进一步增加了档案库房的存储压力,现有库房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档案存放需要。
档案管理论文范例:新时期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二)档案销毁进度缓慢,腾挪空间有限档案销毁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于鉴定环节。《机关档案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四十三条规定:“机关应当定期对已达到保管期限的档案进行鉴定处置。鉴定工作应在档案工作协调机制下进行,由办公厅(室)负责人主持,档案部门会同相关业务部门有关人员组成鉴定小组共同开展,必要时可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参与。”对于具有历史价值、需要永久保管或者未结清债权债务关系、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等不同期限的原始凭证、资料,必须经银行条线部门专业人员鉴定、清分后,才能销毁。
在银行实际工作中,档案销毁进度较为缓慢。一是会计凭证保管期限延长,相当于多占用15年的库房存储空间,延长了库房循环利用的周期;二是随着时间推移,熟悉30年前会计业务、柜面业务的销毁鉴定人员逐渐减少,给鉴定工作增加了难度;三是清分工作需要逐张、逐户人工核对,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四是如销毁的档案原件涉及诉讼的,可能存在诉讼风险。综上,档案销毁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三)库房集约化程度不高,库房建设有待加强商业银行档案库房管理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由一级机构统筹管理全辖库房,二、三级机构管理本级库房。国有商业银行辖属机构较多,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偏远地区库房建设不规范,不但空间利用率低,而且安全隐患大。特别是三级机构库房,基本为未经加固或加固后承重仍不达标的办公用房, 普遍面积较小,且多位于偏远地区,存在交通不便、保管条件差、安全设施不齐全等问题,改造所需资金投入和难度相对较大,档案库房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四)档案信息化有待深化,信息资源亟待整合
1.从技术层面来看,各条线信息资源未实现共享对于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形成的、需移交至档案部门的电子业务资料,银行各条线部门均有独立的业务系统进行管理,电子业务资料分散存储在各条线系统中,且每个系统都具有独立的数据库、操作平台和管理体系,各系统数据库之间互相不连通,也未统一纳入档案系统进行资源共享、集中管理,不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
2.从管理层面来看,多条线管理造成了资源浪费
出于查询、管理方便的需要,业务部门往往对本条线业务资料进行单独管理。使用人员在申请查阅时,由于各条线管理标准不统一,需按照各条线部门的不同要求分别提交申请,给查询部门带来了较大不便,对法律、审计等跨条线查询较多的部门而言尤甚。对于同一份档案资料,也存在被各条线部门重复调阅的情况,造成了档案部门的重复劳动。站在全行管理的角度看,上述两种情况都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
二、对策建议
(一)政策解读
2021年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新修订版)(以下简称《档案法》)新增“档案信息化建设”专章,对电子档案的合法要件、地位和作用、安全管理要求和信息化系统建设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将档案信息化纳入信息化发展规划,并对电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提出要求。档案信息化是档案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金融科技创新的持续深化,信息系统在银行的广泛应用为银行档案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机遇,银行档案信息化既是商业银行信息化的重要构成,也是档案事业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1.银行档案的特殊性决定了银行档案信息化的必要性银行档案不同于传统档案,具有规模性、综合性、专业性、社会性等特点。银行的经营管理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各个领域,作为记载其直接活动痕迹的银行档案,包含着大量经济、贸易、司法、财政等方面的信息,在制定宏观经济战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持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信息化价值远高于其他档案。银行档案经过信息化形成银行档案信息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利用价值,必须将银行档案工作纳入银行信息化整体规划。
2.档案管理的内部要求决定了银行档案信息化的必然性
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是《档案法》赋予各级档案机构的责任银行档案信息资源是银行档案在信息化条件下被赋予的全新形式,既是银行档案的重要源头,也是未来银行档案管理的主要对象,档案部门有责任也有义务对银行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做好银行信息资源的收集、归档、管理等工作,最终实现档案信息资源“一站式”的共享和利用。从银行实际情况来看,信息系统分头建设的情况仍将长期存在,因此,档案部门必须提高信息资源统筹能力,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与银行信息化建设同步发展。
《规定》对机关档案信息化建设进行了详细规定,构建了机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框架,主要内容如下。一是将数字档案室建设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形式,统筹开展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二是建立档案数字化常态化机制,重视真实性管理和全文识别工作;三是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要从制度、基础设施、应用系统、资源建设等方面着手,并通过存储、备份、转化、迁移等要求保障数字档案资源安全。
遵循上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思路和框架,结合商业银行档案管理的特点,构建商业银行档案信息化战略模型。以商业银行档案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为战略目标,以硬件改造和软件升级为战略实施手段,以人、财、物等资源投入为战略保障,全面推进金融科技战略的深化,加大片区库房和档案数字化建设力度,实现对电子档案数据资源的再挖掘,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完整性、真实性,从而实现对档案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实现档案库房利用率提升、档案工作价值贡献提高。
(二)战略目标档案信息化的战略目标是通过建设商业银行综合档案服务中心,在资源共享、信息获取、查询服务、数据挖潜等方面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利用价值最大化,将档案信息化融入到全行经营发展战略中,更好地服务于银行总体经营管理目标。
(三)战略实施
为了实现上述战略目标,商业银行要大力推进数字档案室建设,制定硬件改造和软件升级策略,建立多方协调配合机制,统筹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1.硬件改造策略
智能库房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无序存放、有序管理”,即建立现实库房与虚拟库房的映射关系,通过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档案库房的一体化管理。商业银行可以制定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库房建设策略,主要包括以下4方面内容。(1)智能引导。利用RFID标签技术,建立储位编号与档案编号的一一映射关系,储位管理系统中的RFID模块根据档案编号映射其储位编号,自动提示该档案所存放的物理位置,档案所在架体自动打开,并通过语音、灯光提示进行指引。
(2)虚拟库房。实时查看库房信息,以虚拟3D图形化的方式模拟实体库房环境,显示档案所在位置及门类、数量、状态等信息,方便档案人员对库房进行布局、操控。同时,可以在虚拟库房中对档案进行手动上下架、扫描上架等操作,实现虚拟列架与实物列架同步管理。(3)智能盘库。利用RFID手持盘点器、盘点车等智能设备,对档案柜进行扫描盘点,将上架的档案信息和层架定位信息进行绑定、更新,生成在架档案、遗失档案列表,快速显示档案状态。
(4)智能保护。
通过红外保护装置,自动感应架体内是否有物体或人员,实时发出预警信号;当实体档案非法出入库时,自动发出报警信息,确保实体档案安全。结合银行档案工作实际,在档案信息化的前提下,可以在二、三线地市分步骤、分片区建设片区中心智能库房,进一步提高库房的集约化水平。智能库房策略的实施,使实体档案和电子档案在空间上不必保持高度一致,档案部门可以通过虚拟库房、RFID等技术手段,搭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打破档案存储的空间壁垒,优化库房资源配置,节省租金成本。
实施库房智能化改造,还可以通过智能密集架提高单位存储容量,缓解库房存储压力。对档案查询部门而言,由于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已开放共享,只要档案管理部门打开相应的系统权限,各部门即可在权限内查询到对应的档案信息,无需进行繁琐的线下审批,也无需乘车到较远的库房查询;查询模式从“点对点”转变为“桌面对桌面”,在节省人力成本的同时,既提高了查询效率,又能够规避档案运输途中遗失、损毁等风险,实现便利性和安全性的统一。
综上,建设片区智能库房是可行的,特别是对房价高企、土地资源稀缺的经济发达地区而言,可以选择省、市片区交界处进行规划建设,成本相对较低,且能够满足临近地区的库房需求。以广东为例,可以分广州地区、粤东、粤西、粤北、珠三角5个片区进行规划,按片区进行集中管理,在各片区均建设1-2个中心库房,存放保管期限较长的实物档案,同时在二级机构保留辅助库房,对小而散、条件落后的三级机构库房进行腾退,上收档案及相关人员;对少部分面积较大、条件较好的三级机构库房,可作为片区中心库房的辅助库房,存放临时性、周转性档案。
在档案集中管理的同时,还可对档案人员实施集中管理。由一级机构向各片区派驻专职档案团队,专门负责该片区档案的收集、归档、编研、销毁等工作,细化岗位分工,统一操作流程,加强专业化管理;统筹调拨各片区档案运输车辆,满足实体档案的调阅需求。
为实现档案信息化战略目标,需充分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财务资源投入,将所需经费列入银行年度预算额度,提前进行统筹安排,确保档案信息化基础建设工作按质按量完成。此外,还要做好以下工作: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在新员工招聘时,招聘一定比例的信息技术、计算机专业人员,补充到档案队伍中;加强档案精细化管理,加大考核激励力度,加强监督检查和系统性指导;加强信息化建设设备投入,包括智能密集架、RFID设备、扫描仪等硬件,以及档案系统、数据库建设等软件研发费用。
参考文献:
[1]王广宇.管理3D:中国档案学透视与延展[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
[2]覃兆刿.企业档案的价值与管理规范[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3]丁光勋.数字时代档案学理论建设与功能研究[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
[4]王向明.商业银行档案管理[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6
作者:吕 翔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27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