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草是地球的皮肤,草原与耕地、森林一样,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我国天然草原面积近60亿亩,居世界第二,占世界草原面积的12.0%,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1.7%,其中约55.0%的草原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带,主要分布在西藏、内蒙古、新疆等省(自治区)的边境
草是地球的皮肤,草原与耕地、森林一样,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我国天然草原面积近60亿亩,居世界第二,占世界草原面积的12.0%,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1.7%,其中约55.0%的草原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带,主要分布在西藏、内蒙古、新疆等省(自治区)的边境和少数民族地区。该地区被视为传统的牧区,为数百万人提供生计。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对草原重利用、轻保护,重索取、轻投入,超载过牧加上气候变化影响,我国90%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一方面是草原极易受到旱灾、冻灾、鼠害、虫灾、火灾等各类灾害的干扰。
过去20年,我国草原牧区生态系统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大部分地区高温极端事件的发生频率增高,严重影响牧民生产生活。另一方面是过去由于乱开滥垦、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部分草原牧区的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根据《2016年全国草原监测报告》,2016年全国重点天然草原的平均牲畜超载率为12.4%,268个牧区半牧区县(旗、市)天然草原的平均牲畜超载率为15.5%,其中,牧区县16.6%,半牧区县12.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将山水林田湖草纳入一个生命共同体,故保护草原就是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保险是分散和转移风险的市场化工具。农业保险是新时代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18个一号文件均对其予以部署。2007~2020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从51.80亿元增加到814.93亿元,增长近15倍,平均年增速达17.13%,累计向4.12亿户次农户支付赔款3500亿元。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品种已有200多个,基本覆盖农、林、牧、渔各领域。
但草原保险仅在个别省份进行试点,尚未能复制推广。草原是农牧区赖以生存的重要生产资料,是牧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故探讨利用保险机制转移草原畜牧业生产风险以保障牧民生产生活、促进牧区生态平衡和经济社会发展显得尤为必要。2019年10月,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财金〔2019〕102号)提出要发展草原保险。
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就相继开办了草原保险,可为我国草原保险的试点推广及设计开发生态保护与生产风险转移高度融合的草原保险产品提供有价值的经验或启示。美国草原保险运行机制美国的草原保险主要是针对草场、牧场和饲料地的降雨指数保险(RainfallIndexInsurancePlanforPasture,Rangeland,andForage,简写为RIPRF)。美国农业部风险管理局(RMA)于2007年在6个州启动RI-PRF试点计划,旨在为畜牧业生产者因更频繁、更严重的干旱造成的饲草料损失提供风险保障。目前,RI-PRF已覆盖美国本土48个州,且在2017年其已有650百万英亩参保面积。
1.保险标的和保险责任
RI-PRF是一个区域保险计划,其保险标的是可用于饲喂牲畜的多年生牧草。RI-PRF采用有编号的网格系统,每个网格覆盖一个经纬度均是0.25度的区域,且有一个特殊数字编码作为网格ID以方便识别。网格是由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气候预测中心(NOAA-CPC)定义,而非根据州、县或其他地缘政治边界标记。RI-PRF仅为降雨量不足这个单一风险责任提供保险保障,同时保障是基于整个网格区域的降雨量,而非个别农场或牧场,或者一般区域内的具体气象站。
2.保障水平RI-PRF的保障水平取决于生产者选择的保障比例、生产率因子和指数区间,其中,保障比例为70%~90%,递增幅度为5%;生产率因子介于60%~150%,递增幅度为1%;指数区间是指有连续2个月的期间,如1月和2月、2月和3月、3月和4月、4月和5月、5月和6月、6月和7月、7月和8月、8月和9月、9月和10月、10月和11月、11月和12月,共11个。生产者最多可以选择6个不连续的区间,且每个区间可以选择不同的生产率因子和保障水平。投保人选择指数区间需要考虑诸如须授粉的牧草类型、位置、海拔、参保作物需要降雨量的时间期间等因素。
另外,投保人需在生产干草和用于放牧两个用途之间做出选择,且参保面积不能大于可保面积。RI-PRF仅为指数值的降低提供风险保障,其中指数值基于网格长期的历史平均降雨量和指数区间计算。NOAA-CPC可提供1948年至今每个网格ID在每个指数区间每日的降雨量数据。RI-PRF由经批准的保险提供商(AIP)管理。美国联邦政府根据保障水平提供保费补贴,保障水平越高则补贴水平越低,其中对最低保障水平(70%)补贴59%,对最高保障水平(90%)补贴51%。
3.理赔机制RI-PRF的预期网格指数:采用长期的网格历史降雨量数据计算,其代表了某一网格在指数区间内NOAA-CPC从1948年至参保前2年的平均降雨量。RI-PRF的最终网格指数:采用NOAA-CPC的降雨量数据,网格以百分比表示,100%代表75年期间的平均降水量,低于100%表示降水量低于平均水平,而高于100%表示高于平均水平。
最终网格指数由指数区间内的降雨量数据决定。RI-PRF的触发网格指数等于预期网格指数乘以保障水平。RI-PRF的理赔条件是最终网格指数小于触发网格指数。当且仅当最终网格指数低于触发网格指数时,生产者可获得赔款。损失是基于某一网格内的年降雨量是否偏离同一网格同一时期的历史标准降雨量进行计算。赔偿金取决于实际指数低于历史平均水平的程度。保险赔款=赔付计算因子×每单位保单保障。
其中,赔付计算因子=(触发网格指数-最终网格指数)/触发网格指数;每单位保单保障=每英亩保障×参保面积(英亩)×分配比例×可保比例;每英亩保障=县域基础值×保障水平×生产率因子。保险价值分配比例是指投保人需要将保险价值按比例在其所选择的指数区间予以分配。中国草原保险发展概况现阶段,我国在内蒙古、四川、西藏等省(自治区)试点草原保险。内蒙古2021年在8个盟市13个旗县区探索开展政策性草原保险试点,保险标的为按照草原奖补政策有关规定划定的禁牧区草原和草畜平衡区草原。
保险责任涉及旱灾、火灾、病虫鼠害、沙尘暴灾害4个方面。保险金额分为3类:温性草甸草原40元/亩,其中,旱灾20元/亩、火灾4元/亩、病虫鼠害12元/亩、沙尘暴灾害4元/亩;温性草原(典型草原)30元/亩,其中,旱灾15元/亩、火灾3元/亩、病虫鼠害9元/亩、沙尘暴灾害3元/亩;温性荒漠草原20元/亩,其中,旱灾10元/亩、火灾2元/亩、病虫鼠害6元/亩、沙尘暴灾害2元/亩。保险期间因保险责任而异,旱灾保险期间以牧草生长期为主,期限6个月,保险期间为4月1日至9月30日止;火灾保险期间以春季和秋季防火期为主,保险期间为1个年度;病虫鼠害、沙尘暴灾害的保险期间均为1个年度。
保险费率为5%,保险费用由财政补贴80%,由投保草原承包经营者或使用者负担20%。据测算,2021年内蒙古草原保险投保面积3797.88万亩,其中禁牧区120.00万亩、草蓄平衡区3677.88万亩;保费收入5003.05万元,财政补贴4002.44万元,其中自治区级2501.53万元、盟市级1000.61万元、旗县级500.31万元。
四川省2015年由中航安盟在阿坝州红原县等地试办政策性天然草原保险。保险标的是用于生产干草的生长正常的冬春草场。保险责任覆盖火灾、雹灾、旱灾、洪水等灾害。保险金额为15元/亩;保险费率为8%;保险费用为1.2元/亩,其中红原县财政补贴1.0元,牧民自缴0.2元。在保险期间,因火灾、雹灾直接造成保险标的损失且全损面积达到承保面积5%(含)以上,因旱灾、洪水直接造成保险标的损失且全损面积达到承保面积10%(含)以上,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赔偿金额=每亩保险金额×全损面积×(1-免赔率)。
西藏2019年由中国人寿财险西藏分公司试点牧草产量保险,其是国内首款以牧草产量为保险标的的保险产品,旨在为因暴雨、洪水、旱灾、雪灾、病虫草鼠害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牧草减产提供风险保障。参保对象是西藏农投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的玉米青饲料,涉及达孜区雪乡农户370户、曲水县达嘎乡农户500余户。保险费用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涉农企业、农户)自缴、保险公司优惠、农业农村部金融支农创新试点项目补贴3部分构成,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或农户自缴保费10%,农业农村部金融支农创新试点项目补贴90%。投保面积约3800亩。
对中国发展草原保险的建议
1.拓宽中央财政农业保险补贴标的范围
目前我国的草原保险仅在少数省份的个别地区进行试点,且仅有地方财政给予有限支持,严重制约该保险产品的复制推广,故应进一步拓宽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范围,将草原险种纳入补贴。
2.设置差异化保险合约
美国草原保险根据生产者生产实际和保险产品特性共设置11个指数区间,且保障比例介于70%~90%。因此,美国草原保险保障水平、保险期限的灵活性、适配性可供中国借鉴,在现有的草原保险产品中增加动态性,如设置不同长度的保险期限、从高到低的保障比例,差异化定价,以充分满足不同生产者的异质性保险需求。
3.试行草原指数保险
传统的损失补偿型保险产品可能不适合对草原标的提供风险保障,目前美国及其他国家的草原保险产品均是以指数保险为主,如草原区域产量指数保险、草原天气指数保险、草原植被指数(卫星指数)保险等。因此,我国可借鉴美国草原降雨量指数保险的定灾、定损方式,将受灾程度指数化,并以该指数为基础设计赔付触发机制及相关保险合约内容。
4.强化科技应用
科学设计草原保险合约需要多类别、多维度、多尺度的信息数据,故要推广应用3S、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草原监测评价工作,全面摸清草原生态情况和资源底数,对草原健康、退化及其程度、面积、分布,以及草原生态服务功能等进行定量定性评价;结合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建立分类型、分区域、分层级的草原风险普查数据库。通过科技赋能,缓解现阶段草原保险经营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充分”问题;通过构建“线上+线下”的网络服务体系,提高农牧户草原保险服务的可得性和及时性。
作者:柴智慧张斯媛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29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