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经济论文》 金融集聚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研究基于中部地区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 正文

金融集聚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研究基于中部地区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2-03-19 11:35

本文摘要:内容提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金融集聚影响产业结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中部六省1997-2019年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对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各省金融

  内容提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金融集聚影响产业结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中部六省1997-2019年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对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各省金融集聚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中部地区金融集聚通过技术进步显著地促进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级化方向发展,但金融集聚的扩散效应不显著。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加强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利用中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强化金融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同时,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金融创新,发挥金融集聚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

  关键词:技术创新金融集聚产业结构升级空间杜宾模型中介效应

金融集聚论文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着力打造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内陆地区开放高地、巩固生态绿色发展格局,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基于此,中部地区要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一批中高端产业集群,建设现代产业新体系。近年来,中部地区的区域金融中心正逐渐建立,金融的快速发展对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中部地区的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展开研究,并对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影响的作用机制进行讨论,以期为促进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聚集,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区域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一、相关研究文献评述

  国内外学者普遍从金融中心和金融企业集群的角度,研究金融集聚现象,本文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的文献:

  1.金融集聚影响产业结构。

  杨义武、方大春(2013)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方法,分析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认为金融集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之间存在稳定均衡关系,而且金融集聚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但其推动作用具有时滞效应。王一乔等(2020)利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研究发现,东部、中部地区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边际影响在递减。于斌斌(2017)利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发现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空间外溢效应,受到产业发展阶段和城市规模限制。周艳明、高悦(2021)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在金融集聚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中发挥中介效应。

  2.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路径。

  金融集聚带来的外部性改善了产业结构。黎平海、王雪(2009)研究认为,金融集聚不仅有利于提高资金供给水平、优化配置效率,还缓解了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的融资约束。王一乔等(2020)研究表明:金融集聚可以促进地区技术创新活动,从而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余泳泽等(2013)认为,金融集聚对工业生产效率提升的空间外溢效应较为明显,当然这种提升会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龙云安等(2019)通过空间计量模型表明:对于成渝地区而言,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呈现显著的空间溢出,有利于促进地区产业集聚和产业协同发展。现有文献从不同角度研究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和经验基础。一方面,已有文献大多是基于沿海发达地区或者国家整体层面的研究分析,对中部地区金融集聚现象的关注较少;另一方面,现有经验研究在方法上主要采用静态模型。

  而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金融集聚对其的促进作用存在滞后效应,而且金融集聚是通过其空间的外部效应影响产业升级。因此,本文将以中部六省①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面板模型研究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关系,并分析中部地区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是否存在空间外部效应,验证其金融集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是否成立。

  二、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分析

  金融集聚是金融发展的一个阶段,其形成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可以促进基础设施的完善并建立信息共享体系,通过区域内金融资源的充分流动及资源配置优化,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金融集聚效应体现在:金融中心凭借其区域内丰富的金融资源、高效的金融市场加速信息的传递和扩散,加快要素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扩散效应是指金融中心会产生正外部性,对周边地区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同时吸引更多资源要素向集聚区聚拢,从而反向加速金融中心的形成过程。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一同发挥作用,在区域内形成便捷高效的融资机制,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保障。

  1.金融资源的聚集有利于拓宽投融资渠道,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金融集聚是金融机构、金融人才、金融信息不断进行地区选择的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集聚的动态过程中,劣质的金融资源逐渐被优质的金融资源所替代。近年来,科技金融“异军突起”,不断对传统金融的渠道、业务、产品进行拓展和迭代。

  以河南省为例,2011年河南省数字金融普惠指数为28.4,到2020年该指数迅速上升为340.81①。金融科技在中部地区发展速度较快。这种“新陈代谢”有利于提高金融效率,从而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金融效率的提高可以很大程度地缓解区域内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金融资源的流动性加强,全社会储蓄投资转换率提高,为产业结构优化提供资金保障。

  另外,金融集聚有助于技术创新。金融机构的集聚可以形成竞争合作的产业生态,搭建知识与技术流通的新型融资平台,形成系统的知识编码网络,产生规模经济的网格效应。而具有天然逐利性的资本会利用各种技术渠道,评价不同产业部门的投资风险和发展前景,筛选出高投资收益、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引导资金从低效率部门转移到高效率部门,改善由于逆向选择导致的产业结构失衡。

  2.金融中心会对周边城市产生辐射效应。金融机构、资源聚集的中心城市拥有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更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信息、更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吸引高水平人才加强区域内的知识集聚,高素质的劳动力存量会产生知识溢出和技术溢出,为周边地区输送人才和技术,形成开放共享的知识机制,从而促进周边地区金融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减少区域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同时,金融集聚有利于促进建立完善的市场信息网络、交易网络和人才网络,周边地区的企业更容易获得前瞻性的发展理念和时代化的信息技术,助力周边地区的产业转型和经济增长。

  此外,当金融集聚区的金融资源和人力资源饱和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接近甚至到达本地可承载的极限,区域内的发展空间变小、成本变高,此时金融中心周边城市的发展潜力显现出来,金融中心内的资源为了寻求较低的人力成本和宽松的发展环境,会逐步向周边城市扩散,地区间的发展差异会逐渐缩小。金融组织在空间上的集聚,可以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实现金融部门在产业、空间上对实体经济的辐射作用,促进区域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将通过动态面板以及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中部地区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作用及其空间辐射效应。

  三、金融集聚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模型

  构建控制变量包括:市场化水平,该指标的度量主要借鉴樊纲等(2016)的测算方法;开放水平,用进出口商品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测量(王永进等2010);固定资产投资,采取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与GDP比值的滞后一阶衡量;社会需求,采用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的滞后一阶衡量。本文选取1997-2019年中部六省的面板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各省统计年鉴、中经网统计数据库、WIND资讯等。

  四、金融集聚对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结果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由于本文选取六个省共2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免时间序列不平稳所造成的“伪回归”问题,因此首先进行LLC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置信水平下,回归方程中的所有序列均拒绝原假设,即所有序列中均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序列。

  (二)动态模型回归结果

  本文采用GMM方法估计方程(1),呈现了动态面板个体效应模型估计结果。为了进行对比,模型(1)汇报了静态模型的回归结果①。金融集聚程度的系数均为正且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这表明金融的集聚效应可以有效地促进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了验证该模型的稳健性,之后逐一加入控制变量,观察回归结果,发现解释变量FC在方程控制变量逐渐增多的情况下,对产业结构升级依然存在非常显著的推动作用。

  控制变量中,只有市场化水平(market)在方程中系数显著为负,这与预期的回归结果差异较大。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指标的缺失,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文中衡量市场化水平的指数有18个缺失值。为检验结果是否稳健,进一步利用纠偏最小二乘虚拟变量法,采用Blundell-Bond系统GMM估计量作为偏差校正的初始值,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相关变量以及考虑内生性问题之后,金融集聚对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稳定的促进作用。

  (三)空间计量回归结果

  1.空间相关性检验。在进行空间计量回归之前,首先进行莫兰检验,检验地区金融集聚之间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本文所设定的空间相关矩阵下,中部地区金融集聚具有空间相关性。因此,可以建立空间计量模型进一步分析金融集聚对产业升级的影响。

  2.直接效应分析。使用空间面板模型需要依据LM检验对模型进行选择,检验结果表明:空间滞后效应和空间误差效应同时存在,因此本文选择空间杜宾模型。空间自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地区间的产业升级存在空间依赖性。同时,考虑到空间相关的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也为正,进一步表明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向作用。

  3.空间溢出效应分析。本文进一步将空间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解释空间因素在金融集聚对产业升级在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作用。

  对于中部地区而言,金融集聚主要对本地区的产业升级起到作用,但对周边地区的外溢效应还不显著。这也从侧面说明中部地区的金融集聚效应有待提高,相对全国经济发达地区,金融发展缓慢。这与中部地区建设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战略定位并不相称。

  (四)金融集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路径检验

  技术进步在金融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中间起显著作用,同时相比于不加入技术进步项的回归结果,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都有所降低。这进一步表明金融集聚具有正向的集聚创新效应,技术创新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中介效应显著。金融集聚是金融产业的集聚,也是人才和知识的集聚。所以,金融集聚不仅可以为企业创新提供资金保障,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同时信息和人才的流动也直接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是我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采用区位熵分析法,量化中部六省的金融集聚程度,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二者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部六省金融集聚的态势已然形成,集聚程度逐年提高,而且区域性金融中心对于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且金融集聚主要是对本地区的产业升级起推动作用。因此,金融集聚可以通过其外部性,促进技术进步,提升企业效率,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1.强化金融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要加强区域金融中心建设,高标准、高水平建设一批双向开放平台,扩大金融发展规模,加快交通枢纽的发展,从而扩大金融辐射半径。充分利用金融集聚产生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金融创新。出台加大对于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的系列普惠政策,增强对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发挥金融集聚通过技术创新引领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义武,方大春.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变迁——来自长三角16个城市的经验研究[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3,28(06):55-65.

  [2]王一乔,赵鑫,杨守云.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非线性影响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20,39(05):135-143.

  [3]于斌斌.金融集聚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吗:空间溢出的视角——基于中国城市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7(02):12-23.

  [4]周艳明,高悦.金融集聚、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空间异质性研究——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1(02):162-165+175.

  [5]黎平海,王雪.基于金融集聚视角的产业结构升级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9,24(06):51-59+127-128.

  [6]余泳泽,宣烨,沈扬扬.金融集聚对工业效率提升的空间外溢效应[J].世界经济,2013,36(02):93-116.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29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