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经济论文》 商品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机理、嵌入障碍与优化策略> 正文

商品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机理、嵌入障碍与优化策略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2-07-09 09:33

本文摘要:内容摘要:畅通国内大循环需要着力打通国民经济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诸环节,作为流通经济重要业态形式的商品市场,上接供给下联需求,有助于配置国内外市场资源,提高供给效率,增强需求动能,促进消费提质扩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阵地。但商品市场要嵌入以国内

  内容摘要:畅通国内大循环需要着力打通国民经济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诸环节,作为流通经济重要业态形式的商品市场,上接供给下联需求,有助于配置国内外市场资源,提高供给效率,增强需求动能,促进消费提质扩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阵地。但商品市场要嵌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中尚面临供应链双重挤压效应、数字经济转型阵痛、转型升级后劲乏力、生态圈建设不足等诸多挑战,应抓住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发展机遇,从政策精准度、市场联动发展、数字供应链建设、市场主体赋能和商业生态圈等方面发力,提高商品流通效率,实现供需精准匹配,在推动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

  关键词:商品市场;国内大循环;市场流通;双循环

商品市场

  问题的提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全面部署,这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是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推动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尤其是畅通国内大循环,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从研究的普遍观点看,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充分发挥我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着力打通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2020 年 9 月,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高效流通体系能够在更大范围把生产和消费联系起来,扩大交易范围,推动分工深化,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财富创造。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都离不开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因此,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有助于实现商品和要素的有效配置,促进市场效率的提升,对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尤为重要。

  国内大循环是商品、资金以及各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形成大循环,其中尤以商品流通大循环为重点。商品市场作为商品流通的一种重要业态形式,不仅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在推动供给侧改革和市场经济建设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在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商品市场既能充分配置国内商品资源,又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实现外引内链,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协调发展。商务部等部门于 2021 年 5 月发布的《商品市场优化升级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5)》中指出“要培育一批商品经营特色突出、产业链供应链服务功能强大、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全国商品市场示范基地,旨在加快形成更加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十九届五中全会理念的贯彻和“十四五”规划的实施,商品市场的作用将会进一步凸显,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功能将进一步提升,成为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主体。商品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机理分析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我国商品市场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过程,基本形成了目前数量稳定、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运营比较规范的立体式市场体系。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商品市场影响着经济运行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在降本增效、搞活流通、提高效率、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作用明显。与此同时,商品市场作为流通体系和经济运行的关键环节,在应急保障、消费供给、带动就业、促进区域发展、降低流通成本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大大提升了生活质量,增加了人民生活福祉并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商品市场的发展完全符合国内大循环的理念,天然成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力量,在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有效配置资源,畅通市场大循环马克思在关于生产与流通关系的论述中指出,生产决定流通,流通反作用于生产。同样的,在现代化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流通和生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具有同等意义。自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以来,我国商品市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市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数字化建设卓有成效,商品市场不断实现转型升级,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高商品和要素流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成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阵地。

  首先,商品市场上链生产,下接消费,是形成商品产业链的主要力量,对于配置全国经济资源和促进国内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商品市场与上游的生产商、供应商、批发商,与下游的分销商、零售商,以及与金融、物流等服务商有密切的关系,形成了产业链和供应链生态圈,能够极大地降低交易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其次,商品市场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供给侧看,商品市场可通过信息搜集、共享、统计等平台性功能,及时矫正生产环节要素配置中存在的扭曲现象,进而实现按需有效供给;再次,不同类型的商品市场活跃了地方经济,带动当地及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有效衔接地方和国内循环,实现了建一个市场、带动一个产业、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局面;最后,商品市场吸纳了大量城镇人员和农村转移劳动人口就业,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平稳转型。

  (二)提高供给效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多元化发展,经济结构正不断优化升级,商贸流通业与工农业正呈现出联动发展的态势,没有现代化流通就没有现代化大生产。而商品市场承接了工农业的销售、采购、物流、信息反馈等功能,为生产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极大提高国内大循环的供给效率。在工业领域,各种类型商品市场的专业化发展极大地提升了工业生产效率,尤其是生产性服务功能逐步凸显。

  一方面,商品市场通过采购、分销、物流等功能不断拓展工业分工体系,同时通过信息反馈和增值服务不断协调生产,实现供需有效匹配;另一方面,随着现代流通业的发展,商品市场通过物流、仓储、渠道优化等生产性服务对工业发展和效率提升产生积极的外溢效应,有利于工业企业更加关注生产环节,发挥自身优势,最终提高工业效率和竞争力。在农业领域,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不断促进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也是连接我国农户“小生产”和社会“大市场”的枢纽,可有效解决农产品的时间和空间问题,对于农产品产销衔接、保障生活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等具有重要作用。而生产资料市场可有效保障农业生产并提高生产效率。

  (三)增强需求动能,促进消费提质扩容作为通往消费的重要渠道,商品市场的发展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消费水平,不断释放流通业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极大增强国内大循环的需求动能,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如农产品批发市场保障并丰富了居民生活的“菜篮子”“米袋子”和“果盘子”,工业消费品批发市场满足了城乡居民日常生活品的需求,建材家居市场和汽车市场不断发展,为百姓“住”和“行”的需求以及消费的升级创造了市场条件。

  一方面,商品市场通过供求平衡提高消费水平。商品市场规模的扩大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极大提高了流通效率,进而不断增加国内消费总量。商品市场在掌握市场需求和挖掘消费潜力的前提下,使供给端不断生产和加大研发力度,激发消费增量,进而拉动国内外市场需求,提高消费水平;另一方面,商品市场通过集中、批量采购等模式实现了采购成本的降低。同时,通过自身转型升级和数字化建设不断实现流通效率最大化,进而降低流通成本,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此外,商品市场也是就业大户,吸纳了社会大量就业人员,有助于增加相关居民收入,进而促进消费。商品市场嵌入国内大循环面临的挑战近几年来,我国商品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风险加大,尤其是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且数量更多、涉及面更广、时间更长,这对商品市场的发展和创新,尤其是在嵌入国内大循环上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一)国际经济形势严峻,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仍然存在当前,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反全球化思潮引发全球贸易摩擦升级,并进一步蔓延至金融、科技领域,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严重冲击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加剧和中美贸易谈判的反复波折,给我国贸易乃至经济增长特别是预期产生了很大影响,使我国国际经贸环境日趋严峻。虽然全年进出口贸易规模创历史新高,但增速明显回落,严重影响了我国商品市场尤其是以外贸出口为主的市场发展。此外,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疫情时有零星出现,且造成的供应链和产业链中断,仍处于不断恢复状态,再加上部分国家疫情形式依然严峻,使商品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倒逼市场实现转型升级。

  (二)供应链两端带来双重挤压效应商品市场链接生产端和消费端,上下游的压力将会通过供应链传导至核心环节的商品市场。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除了面对自身的问题外,商品市场还要承受来自供应链两端的双重挤压。从上游看,既有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土地成本、租金上涨、融资成本上涨等因素带来的挑战,又有制度变迁、环保调整带来的影响。如中国生丝产量增长速度放缓,致使茧丝价格上涨,丝绸成本升高,市场交易量骤减;木材与木制品等企业的绿色转型使家居家装行业进行重大环保变革;无煤化政策使企业不得不使用其他能源,加大企业负担。从下游看,消费升级和市场疲软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消费群体结构更偏向于年轻化,新的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更向多样化、个性化和高端化发展。他们对互联网的认知和接受程度非常高,偏爱消费过程中的便利、体验、甚至社交属性。此外,国内市场将近饱和,市场竞争加剧;国际市场也不乐观,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正在逐渐消失,环境保护、安全和技术标准等形形色色的新贸易壁垒不断增加,面临着更多新的挑战。

  (三)数字经济发展带来转型阵痛,转型升级后劲乏力数字经济的发展将打破时空阻隔,使全球化进一步深化,世界联结成为更大的市场,数字经济正悄悄改变着世界的各角落,也给商品市场发展带来更多的竞争和转型的阵痛。一方面,商品市场面临向数字经济转型的阵痛。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够提供优于传统企业的商品和服务,但我国商品市场发展总体水平落后,这使传统商品市场面临转型阵痛;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去中介化的特征将削弱商品市场功能。下游销售商可以直接越过中间商到生产商订货,供应链不断缩短,资源整合效率更高。上游生产商也可以通过数字经济直接与消费者对话,直播带货、网红带货等交易方式不断迭代更新,这些将极大的削弱商品市场的份额。基于数字经济的发展 ,我国商品市场转型升级已经持续开展一段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专业市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投入,市场环境有明显的改善。但大部分市场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重技术轻管理、重设施轻运营、重收益轻培育等问题,尤其是在“软基础设施”上转型升级不足。

  (四)商业生态圈建设不足一是政策配套不足。一方面政策不够精细化,无法实现对商品市场的精准对接;另一方面前期规划不足,导致市场布局不够科学,拓展空间有限。市场及周边道路成为常态堵点,增加了商户经营成本,影响了交易效率;二是上下游合作不紧密。在联营为主的发展模式背景下,大部分商品市场不关心上下游的发展,无法形成利益共同体,导致在经济波动中更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风险的冲击;三是生态位定位不清。许多商品市场在省市级和国家产业布局中定位不清,无法与产业规划、城市定位、商贸中心建设等战略进行有效对接,导致功能与布局不匹配,被锁定在低端发展环节,成长空间受限;四是以发展导向的治理缺失。商品市场治理能效有限,导致监管不到位和治理错位。大多数市场在转型升级中往往注重问题导向的治理,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应实现基于兼顾各方利益基础的长期发展。

  商品市场有效畅通国内大循环的优化策略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供给还存在不适应消费升级的情况,消费潜力没有完全释放,产业升级也未到位,国内高效率大循环尚未实现。商品市场的发展关系着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资源配置效率,要紧紧抓住中央提出的新发展战略机遇和“十四五”规划精神,在政策落实、市场联动发展、数字供应链建设及商业生态圈建设等方面发力,有效应对供应链两端、数字经济、转型升级和生态圈建设等方面的挑战,促进商品市场由规模扩张向高质量、高效益发展,实现供需精准匹配,进而提高国内大循环效率。

  (一)提升政策精准度,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一方面要分类施策,提升政策精准度。要基于不同类型商品市场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分类施策,更好地满足多样化、细分化的市场需求。以传统商品市场改造和高端行业发展为着力点,通过试点推进、分类指导、政策扶持,采取规划调整、原地转型、关闭搬迁和业态转营等多种方式,推动商品市场转型升级。如对于家居市场重点是控制增量,调控存量;农副产品市场重点是赋能升级,适时搬迁;汽车市场重点是业种集聚,业态连锁化;针纺织市场重点是加快整体搬迁步伐;小商品市场重点是业种整合,业态升级,适时搬迁等;另一方面要出台配套措施,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在梳理商品市场发展面临的重点问题和瓶颈问题的基础上,采取动态调整和配套细化等措施,切实推进相关政策落地生根。

  (二)引导市场联动发展,嵌入国家发展战略要构建与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商品市场发展体系,发挥各市场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到新发展格局建设中。重点是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发挥平台集聚优势,引导市场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嵌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中,引导市场实现集群式联动发展,进而促进商品市场和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推动商品市场实现构建跨行业、跨地域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良好互动格局。此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是国家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大平台。要抓住大湾区发展机遇,构建服务于大湾区的商品市场体系,完善区域政策和空间布局,推动大湾区建设和商品市场的互动发展。要紧紧依托“一带一路”倡议,逐步构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现代化商品市场,链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

  (三)完善数字供应链建设,促进市场转型升级一是用供应链思维推动转型升级。商品市场转型升级不仅仅涉及到自身市场的升级,还要涉及上下游以及配套服务和政策的升级。因此,要加强上下游和国内外资源的互动发展,共同推动商品市场升级改造;二是推动供应链数字化。数字化供应链包括从原材料提供商、制造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物流和交付提供商到零售和分销渠道,各方之间发生的活动都可以进行数据访问、数据共享、协作和全网络范围的互动;三是制定供应链推动商品市场平台化发展政策。鼓励和推动市场向供应链上下游环节延伸,加快拓展供应链服务,夯实商品市场核心企业地位,提升产业链水平。支持上下游企业和商品市场加强产业协同和合作攻关,增强产业链韧性,带动供应链企业、商户、服务提供商和消费者实现一体化发展,发展以数字供应链创新为导向的新兴商业模式。

  (四)优化整合资源,推动商业生态圈建设一是在创新模式上,要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整合。引导专业商品市场积极向高端市场发展,培养、调动以及整合人员、资金、设备、信息和知识储备等各创新要素,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完善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加速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供应链精准对接,并向价值链两端延伸。二是在带头引领上,要充分利用行业资源优势,带动所在行业的发展,实现产业集聚。发挥渠道资源、上下游合作资源、金融资源以及营销资源等叠加效应,从传统的交易服务向线上线下融合、内贸外贸一体化、品牌共同成长发展,实现产业集聚,共同打造产业生态圈。三是在平台构建上,要延伸服务链,重构生态链。引导商品市场扩展综合服务,延伸服务链,通过剥离传统的要素和业态,注入新的业态和要素,带动会展、物流、金融、国际贸易、旅游、培训教育、艺术设计、酒店餐饮、咨询服务等行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国际交易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集聚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设计咨询中心等。

  参考文献:

  1.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J]. 当代党员,2021(10)

  2. 董志勇,李成明 . 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历史溯源、逻辑阐释与政策导向 [J].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0,24(5)

  3.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N]. 人民日报,2020-9-10,第 1 版

  4. 王雪峰 . 我国商品市场转型升级演进、现状及趋势 [J]. 商业经济研究,2019(19)

  选自期刊:商业经济研究 2022 年 13 期

  作者信息:孙开钊 1 博士 赵慧娟 2 通讯作者 副教授(1、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北京 100024;2、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北京 100102)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30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