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尽管不少学者和专家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学实施建议,但能够被有效运用的少之又少。通过对近年来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教学实践,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从中职语文价值定位及其实现方面做一点思考。 《中国教师》 以启迪良知、传承文明、教育为先、教师为本为宗
摘要:尽管不少学者和专家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学实施建议,但能够被有效运用的少之又少。通过对近年来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教学实践,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从中职语文价值定位及其实现方面做一点思考。
《中国教师》以“启迪良知、传承文明、教育为先、教师为本”为宗旨,以“服务中国最大的知识群体、感悟教师全新的职业人生”为己任,集专业性与学术性、实践性与综合性为一体,以专业品位、文化风范为定位,打造中国教师的精神家园,展示当代教师的风采。杂志全方位反映教师生活,记录丰富生动的教学生涯;既有专家学者对教育的各种问题的分析、论述;又有众多一线校长、教师的经验交流。关注教师专业成长,集学术性与专业性、实践性与综合性于一体,以专业品位、文化风范为定位,以期与广大教师,与基础教育共同成长
一、中职语文教学现状与面临的困境
中职学校的语文课堂经常出现“学生不乐意学、老师不乐意教”的现象,处在一种教学双失的困境中,导致教与学的恶性循环。不少学者的论述中都提到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堪忧。分析其原因,一般认为有以下三种:
(一)重视程度不够,忽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中职教育受到就业市场的影响和制约。这导致包括语文在内的基础学科普遍受到轻视,语文等基础学科在整个中职教育体系中权重过小。再加上许多学校受生源的影响,学校基础课师资匮乏。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对教师来讲,教师自身也不重视,导致教学观念、创新驱动等不足;对学生来讲,学不学无所谓,思想上也不重视。
(二)学习劲头不足,生源质量堪忧
中等职业教育的对象和以往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中等职业教育的对象是初中阶段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入学严格遵循择优录取的原则,生源整体素质较高;受生源减少、招生规模扩大、注册入学等因素影响,现在中职生整体素质下滑,多数学生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和普通高中教育的落选者,其中不乏所谓的“问题学生”或“后进生”。
王革玲在《对中职语文教学困境的思考》一文中认为,学生们普遍学习准备不足,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欠佳,是导致中职语文教学陷入困境的直接原因。梁桂香在《中职语文教学改革试探》一文中认为,面对这样一个群体,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教师普遍感到学生比以前难教。以现有生源之现状要求中职生适应当前中职教学新大纲的要求,对师生而言均有相当大的难度。
(三)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式亟待改进
虽然现在网络发达,多媒体教学普及,但是,对中职语文教学来讲,不少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单一,学生提不起兴趣,老师也讲得没有兴致。在教学设计上也不灵活,教师不思考如何因材施教,只按照自己的想法,把内容灌输给学生。教师不能依据教学诸元素的需要而选择整合各种教学模式,低效、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没有使学生学会科学思维方式、提高学习兴趣,反而费时费力甚至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二、中职语文教学困境的关键点:价值定位与教学实施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当下中职语文教学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认识中职语文教学的价值;二是采用什么方法去实现这个价值,即教学实施问题。从近几年对中职语文教学改革讨论的热点来看,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这两个方面。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价值定位分析
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颁布实施,为中职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也让中职语文教学的价值定位明晰起来。从新大纲可以看出,语文的作用在中职教育中理应发挥得淋漓尽致,因为它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文化素养性,又强调 “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但实际上,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与新大纲的“美好愿望”有着较大距离。据楼春燕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几点思考》一文中调查分析,有23%的学生认为只是为完成任务,对语文课的喜欢程度一般;还有近30%的学生却根本就不喜欢语文课。这就是要思考的另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有效实现新大纲界定的中职语文教学的价值。
(二)有效性教学实施分析
中职语文教学的价值不能被有效实现原因包含很多方面,如教材内容、教学方式、生源基础等。在这些原因中,讨论教学方式改革成为研究的焦点。新大纲也对教学实施给出了建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索富有实效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加强人文修养,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从分析可以看出,无论哪种方式方法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提高教学效益是中职语文教学及教师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是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研究方向和着力点。
三、中职语文教学价值实现的对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在有效性教学的研究上,不少学者专家及从事中职语文教学的教师都给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比较研究,笔者认为新大纲设置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分析研究可知,在语文综合实践过程中,最难把握的问题,是如何让全体学生参与,取得实效。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增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
(一)准确定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生兴趣,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首要之举。
1.紧贴学生专业需求。中职教育不同于普教,其定位就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中职语文教育除了要坚持实现“人文化”“工具化”目标外,还需实现“专业化”目标,要结合专业差异,在语文教学中有目的地迁移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有意识地加强专业思想和专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中职新大纲明确提出要求,中职语文课程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贴近专业设计具有专业特色和背景的教学环节和内容,注重吸收教材中与学生专业学习相关的资源,融合专业课程教学,接轨职业培养目标,更容易使学生生发兴趣,愿学乐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创设适当情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教学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因此,创设情境被认为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而中职语文教学在创设情境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除多媒体教学设备外,各专业教学实验室、实训基地、社会实践基地,专业文化、企业文化、工业文化知识背景,都为职业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方便。教师可以整合各种专业教学的资源,创设职业情境。
在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前,要首先给学生创设情境。情境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设计真实的任务要求。在课堂中使用真实的任务,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教师主要充当学生学习的助手、专家。
由此对教师的要求就提高了,如何创设适当的课堂教学情境,则变成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考验与挑战。比如,现在一般常采用教学多媒体、音乐渲染、实物表演等方法来创设情境,或者直接将学生带入真实的现场来观摩教学,或者与学校环境甚至社会环境结合在一起,取得较好的效果。
3.依托校园特色。新大纲中明确要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生活”为载体,校园生活是学生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充分衔接校园生活,依托校园特色,增加学生兴趣。
一是与校园环境衔接。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师生规范、专业特色、校园标志等都应是学生熟悉和感到亲切的。在语文综合实践中,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中职语文教学取得好的效果。如对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进行释义讨论,对校园内的树木、楼房、绿地命名,题写诗文对联,甚至创写故事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文学才华。
二是与校园活动衔接。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年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打造的“一节三月两会”(“一节”指校园文化艺术节,“三月”指学雷锋活动月、读书月、技能竞赛月,“两会”指田径运动会、就业欢送晚会)品牌活动,以及四十余个学生社团活动,经常开展的文明礼仪知识竞赛、雅室大赛、广播操比赛、健美操大赛、红歌大合唱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也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在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晚会后,我让学生在班级内开展“我最喜爱的节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学生分组推荐最喜爱的节目,现场讨论演说理由,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二)灵活调控,认真组织活动过程
在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之后,灵活调控活动组织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些老师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时往往监控不够,在活动初始阶段,简单提出活动要求,在活动终期,注重活动汇报结果。至于活动具体开展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则不甚明了或是完全忽视,达不到预期的活动效果。因此,在活动中应重视以下两个方面:
1.合理分组,确保全员参与。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能使不同潜能的学生得到展示自我、促进相互发展的机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都应该积极参与,共同完成老师留给的任务。但实际上,很多时候都会有一部分学生袖手旁观,坐享其成,甚至无所事事。这就导致一部分学生分担的任务很多,不能按计划完成任务,而另一部分学生则闲着没事。造成整体计划不能按时完成,挫伤部分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使小组学习的整体成效受到影响。
在小组成员的搭配组合上,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注意根据任务的分配和学生的知识基础、性格特点、爱好特长、能力水平等作合理的安排。所以在小组建设上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照顾到学生的现有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水平,避免出现“被遗忘者”“被歧视者”和“无动于衷者”,确保全员参与,达成学习目标。二是注意合理安排小组人数,小组内的人数也不宜太多或太少,保证组内每个学生都有展示、交流、出彩的参与机会,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和进步。三是精心搭配小组成员,让不同特质的学生形成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四是明确组内成员分工,在每个小组内设一名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小组学习有序开展。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定期或不定期地互换角色,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要根据各小组的发展及时进行人员调整,使之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增强合作能力,避免时间长了出现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五是加强小组管理。教师要拟订系统性的活动方案,加强对活动过程的指导和监控,适当安排活动时间和内容,督促完成,防止小组突击完成任务和部分学生“搭便车”。
2.明确任务,提高活动组织效率。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组织过程中,明确的任务能有效提升活动过程调控的效率。教师给学生确定任务,使学生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活动任务中心展开学习活动,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积极主动地应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这种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完成教师设计的一系列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带着问题进行体验,学生渴望成功,存在主动性,参与积极性很高。学生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功,感悟收获。
(三)科学评价,注重多元和过程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最终效果如何,评价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评价得当,能大大激励学生热爱语文综合实践课堂,沉浸其中,提高其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热情,为以后的活动开展打好基础,从而不断提升语文教学效果,实现中职语文教学价值。
评价应是过程性的和多元化的。过程性的评价不是评价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考察其认知的增长程度,考察其心智的成熟度,因此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目标、任务达成度的评价,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参与协作学习的过程。所以,评价也是动态的,能够反映随时出现的学习者进步的标志。
评价要体现多元因素。在评价内容上,既要注重学习目标的检测,又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方法、参与程度、合作性、主动性、创造性等方面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宜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体现和突出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评价,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和兴趣。如教师根据各个小组作业完成、课堂纪律、分组研讨、展示交流、评价质疑等综合表现情况给每个小组量化打分,适时评选“星级小组”,学期末进行总结评比,并适当给予奖励。小组内根据每位组员的表现进行组内评价,表扬先进,鞭策后进。自我评价可让学生谈自己的表现,肯定成绩,反思不足,找出努力方向。评价中,教师则鼓励学生的进步,只要有一定进步,就给予充分的肯定。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作为基础学科的中职语文教学,其地位和权重虽在课程设置和安排中有所弱化,但是其价值并不能因此而削弱。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打造高效魅力课堂,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的应有价值。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1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