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教育论文》 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方法问题和改革> 正文

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方法问题和改革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8-06-06 10:52

本文摘要:这篇艺术教学论文投稿发表了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方法问题和改革,在环境艺术人才培养过程中, 要结合信息时代的整体背景, 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必要改造和创新, 当然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的基础能力至关重要。对于环境艺术专业本身来说, 其中所诠释的生态气息和人文理

  这篇艺术教学论文投稿发表了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方法问题和改革,在环境艺术人才培养过程中, 要结合信息时代的整体背景, 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必要改造和创新, 当然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的基础能力至关重要。对于环境艺术专业本身来说, 其中所诠释的生态气息和人文理念, 都是当前社会大众所广泛关注的重要内容。

艺术教学论文投稿

  关键词:艺术教学论文投稿,环境设计;教学方式;需求;评价

  在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至今,已经在百余所高等院校开设了专业课程,每年都为社会培养了艺术设计类人才万余名。从整体来看,社会要求高校培养的环境设计人才日趋成熟,主要呈现出系统性、预见性、特色性、适应性等特点。但是,在发展良好的背后,随着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开展得并不十分理想,其更多的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常常出现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不对接、理论与实践脱节等现实问题。加之环境设计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发展水平远没有西方发达国家成熟,导致自身与全球化浪潮的理念渐行渐远。从这一系列的现实问题不难发现,环境设计专业的创新已经是迫在眉睫,我们需要在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突破传统桎梏,不断创新,培养综合能力强的优秀人才。

  一、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美术基础薄弱。环境设计专业不仅存在于艺术类本科高校,很多高职类院校也开设了这一专业。与其他专业学习不同的是,环境设计专业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从实际上来看,美术功底强的学生,他们在选择日后的学习专业时更多的是考虑美术专业或广告设计专业等,而环境设计专业往往是那些美术功底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有的甚至是零基础,这就给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加之进入学校学习后,有些学生会因为基础层或者种种其他不适而选择逃避或者放弃所学,从而为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开展设置了障碍。

  2.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环境设计专业有着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室外设计、动漫等多个方向,且不同方向的教学往往有着一定的差异和侧重。然而,很多高校虽然已经将不同的专业分开,却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大同小异,并没有明显的不同,这就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是基本相同或者大多类似的,严重影响了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参与课堂活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习的盲目性,不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和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需求。

  3.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评价多借助考试的形式实现,这种评价相对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注重考试结果,既不够科学,也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是成绩评价的依据较单一,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无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察,同时这种考核方式重结果、轻过程,会引导学生忽视设计过程,只关注于最后方案的表达,久而久之,难以保证学习效果。

  二、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方法改革

  1.坚持以学生为本。时代的不断发展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所培育出的人才无法适应社会的高要求,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广大教师必须要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原则,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学习,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首先,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习技能和专业技巧。在学习、掌握专业基础技能时,教师要因材施教,科学引导学生,从学生的特长、兴趣等作为引导点,做到因材施教,真正从“知识”的绝对关注转向“学生”,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动力。其次,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专业基础技能,转变固有的学习观念,从自身的学习兴趣点切入,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自主学习。做到了这几点,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美术基础薄弱的劣势,逐步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水平。

  2.教学方法多元化。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相对枯燥,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必须立足现实,放眼未来,从目前可以利用的有效方法与手段入手,促进教学改革。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给学生带来了更加丰富、直观的专业知识,结合这一教学手段,能够实现更高层次的有效教学。一般而言,在相关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综合性原则。综合运用各种电化器具。在环境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课堂的客观需要出发,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每一个媒体的功效,将视听与思考、练习相结合,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注意力集中。

  其次,目的性原则。在环境设计专业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应该明白完成什么任务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做到有的放矢,以此来实现更大意义上的教学目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再次,最优化原则。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正确把握好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要在有限的硬件、软件条件下,以最优化原则为基础,以最少的时间、资金投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推进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是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环节,要想让学生的学习变成能力,缩短其进入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就业成功率。首先,校内实习基地。校内实习基地主要包括材料工艺室、微机室、模型制作室、摄影工作室、教师工作室等。

  其中,材料工艺室主要为学生提供板材、石材、管材、木材等材料,还包括一些隐蔽工程局部结构,诸如上下水改造工艺、吊顶工艺等,以便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施工工艺流程;微机室主要便于学生进行电脑效果图的制作技能以及其他电子设备的应用,满足学生更高层次的学习需求;模型制作室主要是便于教师在模型制作过程中掌握各种材料加工机器正确的使用和操作方法,呈现出现实三维物化的表现,让学生能够在制作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经验。

  其次,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是对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补充。在设立校外实习基地时,学校应根据培养计划为学生在校外设立多个富有专业特点的实习基地,如建筑公司、景观公司、室内设计公司等,这样可以更大意义上的为学生提供理想的实训机会。不止于此,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向实习公司申请顶岗实习,在实际的工作中锻炼自己、提升能力。

  4.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体系。健全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全方位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必须。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评价体系同样十分必要。首先,综合评价。该评价主要应从教师队伍、教材选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综合考评,使评价结论更符合实际。其次,多元化评价。任课教师可组成评分小组,对一些重要课程和实践项目可邀请校外专家、设计师和项目负责人参与评分,对学生的设计草图、方案汇报等纳入考核范围,同时将评价结果即时传达给学生,帮助学生发现不足,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构建实际可行的教学评价模式。

  三、结语

  环境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是一项持续的、系统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活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视其中普遍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对象、教学场地等条件,把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在一起,不断完善与改进,最终形成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方法初探[J].工业设计,2015,(6):99-100.

  [2]吴志坚.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文教资料,2009,(29):200-201.

  [3]张波.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大众文艺:理论,2009,(21):181-182.

  [4]程国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大众文艺:理论,2009,(20):181.

  作者:丁凯 单位:湖北美术学院

  推荐阅读:《城市环境设计》省级建筑论文发表期刊(月刊)创刊于2004年,由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主办。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16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