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这篇道德教育职称论文发表了实践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现状,学校道德教育具有艺术的格调与品味。在学校道德教育中, 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与艺术表现, 幽默对学校道德教育的贡献毋庸讳言。论文介绍了从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等方面描述了道德教育的现状,
这篇道德教育职称论文发表了实践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现状,学校道德教育具有艺术的格调与品味。在学校道德教育中, 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与艺术表现, 幽默对学校道德教育的贡献毋庸讳言。论文介绍了从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等方面描述了道德教育的现状,提出了道德教育现存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关键词:教育类职称论文,道德教育;爱国主义;实践
1道德教育实践的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同志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直到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依然把提高人民道德水准放在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1.1道德教育实践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实施途径
道德教育即德育:“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为基础,通过选择的人类文化,特别是一定的道德观念、政治意识、处世准则、行为规范相互作用,经过自己的感受、判断、体验,从而生成道德品质。”[1]通过德育概念界定,不难看出道德教育不能单纯依靠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实施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活动。
如果只注重说教以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忽视道德教育的实践性,那将不能很好地实现道德教育,因此在道德教育中必须要将道德教育实践与书本中的理论知识系统、有机结合,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将道德教育实践与学生实际生活有机结合,从而实现道德教育实践的真实性。
1.2道德教育实践促进学生品德发展
品德要素主要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要素。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主要是通过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而所产生的一定的认识或情感,而道德行为更是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有道德意义的具体行动。如果不付诸行动,那么再好的道德教育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只有通过道德教育实践,产生自己的感悟,才能将道德从知识层面切实转化为自己的良好品德。使道德教育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而是更好地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规范。这种道德规范不是充满约束性的,而是学生主动、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从而实现道德教育实践的自发性。
2道德教育实践的现状
2.1学校德育目的主要集中在爱国主义方面,道德实践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
我国中学德育的总培养目标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共产主义者。”其中初中阶段的德育目标是:“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学习;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2]高中阶段的德育目标是:“热爱祖国,拥有报效祖国的精神,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初步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的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奋斗的理想志向和正确的人生观……”[2]这主要与我国长期以来强调爱国主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关,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学道德实践方面具有重要位置。从道德教育现状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道德教育实践主要集中在爱国主义方面,相比西方一些国家而言,缺少让学生学会爱自己等相关方面的教育。在今后的道德教育实践中,我们应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爱自己等相关教育有机结合,全面丰富道德教育实践体系。
2.2中学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较少,以老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
老师所讲授的知识主要来源于书本中的间接经验,在这些间接经验中,大部分的知识是经过时间、历史实践检验的,具有真实性,可靠性,但也有一小部分知识是被时代所淘汰的。因此学校、教师在讲授道德教育理论知识过程中,应予以辨别,将更多具有现实意义的道德教育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我国以应试教育为主,学校、教师、家长往往更加关心的是学生的分数,把应该活跃的德育课堂,变为了死板的理论知识课堂,课堂往往枯燥、乏味,使学生学习缺乏趣味性,并不能主动、积极地去接受相关知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往往只是机械地记忆到了头脑当中,并没有真正转化为实际行动,这样做既浪费了良好的学校资源,又没有使学生的道德实践水平得到良好提升。
3道德教育实践面临的问题
3.1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学校、教师、家长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不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实践
这既是一个现象,又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事实上,“道德教育决非仅靠直接的讲授就能奏效,道德教育课程应当认同更多的道德学习的方式和途径。”[2],道德教育学习的方式与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在学校中,教师可以开展相关主题班会;在生活中,家长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相关公益性活动,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道德教育水平。陆游曾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邓小平同志也曾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道德教育中,只有通过道德教育实践才能实现道德教育的目的,而道德教育实践也是检验道德教育成效的唯一标准。
3.2学生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参与度小
由于考试、升学的压力,沉重的课业负担往往让学生累得喘不上气,他们已经几乎没有精力再去参加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一部分同学会认为参加德育活动会影响到学习,即使学校组织了活动,他们在没有选择余地的情况下,只是把道德教育活动当作一个任务,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极不情愿的配合,这就丧失了道德教育实践的价值和意义。学校应使学生真实感悟到道德教育的内涵,使道德教育不仅仅成为一个枯燥乏味的任务,而是一个提升自己道德认知水平的台阶。
3.3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形式化严重开展
中学德育实践活动的初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知、情、信、意、行的良好统一,逐渐内化为他们的良好品德。当今社会,孩子们在家中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极度缺乏动手能力。开展道德教育活动后,也存在着家长过度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及动手能力,帮助孩子进行道德实践活动的现象,或是根本不去进行道德教育实践,而是家长到有关系的单位或社区盖章了事。这些形式化的做法都违背了我们开展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初衷,对学生未来的人格发展造成了很大隐患。
3.4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个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一些学生认识不到这些活动的实践意义,认为这些道德实践活动缺乏吸引力,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导致这些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即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4道德实践活动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4.1道德教育实践应充分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
坚持主体性原则就是要在道德教育实践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要根据学生的现阶段的实际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既要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又要在教师正确引导下积极地能动地去掌握相关知识。皮亚杰曾说:如果儿童对他做的事情是有兴趣的,他就能够努力做到他的耐心极限。由此可以看出,道德实践活动是否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是活动成败的关键。
但是不能一味地迎合学生的需要去开展活动,活动的开展除了要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也应该重视知识理论层面对学生的要求,考虑教育本身所应有的价值引导的观点,更应该通过开展活动使学生不感兴趣的教育内容慢慢变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加大学生的参与度。在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同时,也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2道德教育应消除形式化影响
家长应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动手能力、处事能力。不对学校开展的道德教育活动进行干预,而是积极去配合学校,帮助孩子去完成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让孩子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在参与活动中提高孩子的道德水平。使道德实践活动真正成为一种发自主体内部、自内向外的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是一种真正的自我教育的活动。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应充分贯彻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和互动性原则。消除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形式化,使之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有效的活动。
4.3加强道德教育德育实践环境和条件建设的政策导向
应把道德教育实践纳入学校的课程计划,化作常规安排,还应把个人道德教育实践的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是否升学的考量之一。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的情况,我们不应只把分数看做一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样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标准,让学生意识到道德教育实践的重要性的同时,提升学生道德教育主体素养。此外,对于一些场地、经费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各种公益性实践场所的财政补贴,逐步扩大对中小学生免费开放的实践基地和项目范围。”[3]我们应倡导各级教育部门加大对道德教育实践的资金投入,加大政府对一些公益性道德教育实践场所的补贴。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教育实践环境氛围,从多角度、多方面为学生们提供良好的德育素材。
4.4切实提高教师的德育主体素养
学生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有赖于学校、家庭、教师等方面的共同开展,在德育开展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传授知识以及提高学生道德教育认识中发挥着家长及学校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传授知识的技巧往往比其他人员更为娴熟,能够用正确的方式将道德教育相关知识理念更为细致地传授给学生,可以让学生将这些知识内化从而形成自己的道德教育认识。并非所有经过固定学术课程训练并有娴熟的教学技巧的教师都能知道道德问题的本质、解决道德问题的方法和实施道德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教师应既为“经师”,又为“人师”。只有教师有了道德教育使命的意识,教师才有可能找到德育工作的意义,只有教师自己体会到了德育工作的意义,才能在道德教育实践中给学生以帮助、启发,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道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2]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徐志芳.中小学德育活动:问题与思考[J].中国德育,2017(8).
作者:李俏 单位: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推荐阅读:职业道德论文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国际准则
这篇职业道德论文建议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项目应进一步遵循会计国际教育准则的要求,借鉴IAESB等机构的准则与指南,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上获得改进,以进一步提升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质量,促进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的纵深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16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