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农村中职学校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课程资源,拓展学习渠道。可通过挖掘教材文本内涵,丰富教学内容;课前五分钟讲话,为师生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寻找契机,走出课堂,丰富学生人生体验;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中碰撞的那朵火花,它也许是优秀的课程资源;利用
摘要:农村中职学校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课程资源,拓展学习渠道。可通过挖掘教材文本内涵,丰富教学内容;课前五分钟讲话,为师生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寻找契机,走出课堂,丰富学生人生体验;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中碰撞的那朵火花,它也许是优秀的课程资源;利用实训实习等场景,开展语文教学。挖掘课内外课程资源,可以改变语文课堂面貌。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程资源挖掘寻找契机
何谓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的结构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1]除教科书之外,师生各自不同的经历、学习方式、生活经验、教学策略以及校内各种专用教室和校内各种活动等,都是非常宝贵的校内课程资源。而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革命传统、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就构成了主要的校外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形式多种多样,我们身边蕴藏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作为语文教师,尤其是农村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文学习过程中随时生成的各种话题、问题、拓展材料以及学生成果等,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课程资料”。语文教师应“积极利用与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开展各类活动,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一,挖掘教材文本内涵,丰富教学内容。
在中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文质兼美,内涵丰富。如果我们老师能够善于挖掘,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而且对突破教材重难点,对教师讲透课文也有很大帮助。我在教《故都的秋》这篇课文时,让学生课外查找北京秋天的景色。雄伟的八达岭长城,风光旖旎的什刹海,层林尽染的香山,气派豪华的颐和园,宏伟巍峨的故宫。当然还有天安门广场、国家歌剧院、鸟巢水立方等新北京的标志性建筑。我将学生们收集到的风光图片制作成幻灯片,并打上查找到这些图片的同学的名字。看到自己的名字和自己完成的作业成为历老师的课件,他们都非常意外和激动。
接下来我问“北京的秋天有这么多气势宏伟、色彩绚丽、风光旖旎的景观,作者写《故都的秋》为什么只写秋晨院落、秋槐落蕊、秋蝉残声、秋雨话凉等景物?”学生稍加讨论,就明白领会作者是为了表现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作者眼中故都秋天的景物,实际上是作家内心情感的反映,是“眼中之景”与“心中之情”的完美结合。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资源的开发中,他们就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使他们获得成就感,大大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拓宽学习内容,深入理解文本,进一步提高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对教师突破某些教学重难点也起到很好的作用,可谓一举多得。我在教《荷塘月色》的时候,也采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收集关于“荷”“月”的古诗词句,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古诗词接龙,这样,通过课外拓展,锻炼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多渠道阅读相关文章,开阔了眼界,使学生受到很大的熏陶。
二,课前五分钟讲话,是互相学习教学相长的良机。
萧伯纳说,你我各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我各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语文课堂的课前五分钟讲话就是彼此交换思想的阵地。它对学生广泛收集材料,提高学生胆量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大有益处,同时,它也提供了一个师生之间互相学习的平台。我执教的《一碗清汤荞麦面》一课,获得过市优质课一等奖,其实这也要得益于我的一位学生,她曾经在课前五分钟给我们讲的三星员工学习《一碗清汤荞麦面》的故事。
1997年,三星公司事业遭受挫折,亏损巨大。就在此时,会长李健熙号召本公司员工学习《一碗清汤荞麦面》这篇文章,员工们从这个故事中得到莫大鼓舞和感召。此后,三星集团走出低谷,品牌影响力逐年提高。2004年,在三星赢利104亿美元,创公司35年来的最好纪录,整个企业茁壮蓬勃的时候,李健熙再次组织全体员工学习《一碗清汤荞麦面》。
大家都知道,这篇小说的主旨主要通过母子三人和面馆夫妇两组人物的言行得到体现,于是,我在教学中讲完这个故事后,提问“三星公司两次组织员工学习这篇文章,分别学习谁,学习他们什么品质?”通过一个故事一个问题,这篇课文的重难点很快就能够得到突破,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一个班级里,有三五十个学生,每个学习途径不同,志趣爱好不同,因此收集的文章丰富多彩,而且有时候,学生更愿意听同学讲,所以,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得当,要求严格,语文课前五分钟讲话将会是一个很好的课程资源。相信我,你一定会从中得到很多惊喜!
三,寻找契机,走出课堂,丰富人生体验。
内陆地区的人对海有一种天生的向往,而生活在南方的人对雪也有一种天生的向往。从小学到中学的教材中,有很多关于雪的文章,可是很多南方人都没有见到雪。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可以通过旅游、到大型游乐场去认识雪,但对于广大的南方农村学生,这样的机会并不多。这就大大限制了学习这类文章的感性认识。有一年冬天,我们所在的地区下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雪。天地苍茫,银装素裹,江山妖娆,美不胜收。那天早上有我的语文课,于是我马上向学校申请,把学生带出室外,来到学校附近一个积雪更厚的小山丘。
学生们捧起雪,细细的端详,用脸摩挲亲抚,用舌头舔吻,或者站到更高处把雪扬向空中,堆雪人,团雪球,打雪仗,孩子们快乐的笑声时时响彻云霄。我教书将近三十年,从来没有看见一个班级的学生如此开心快乐激动过。这样的场景,老师要用多少的语言文字、多少张ppt才能换取?虽然事前我并没有布置作文要求,但那一周的周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记录了这次经历,而且比以往的文章都要写得好。我想,多年之后,我所教授的所有语文内容,他们可能不留一点印迹,但那天的两个小时,他们一定会用一生铭记!赏雪,玩雪,写雪,这难道不是最有意义的课程资源吗?“教师应积极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和学习渠道,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生活空间中学语文、用语文。”[2]说的不就是这个吗?
四,课堂教学中碰撞的那朵火花,是可遇不可求的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会经常挖掘到可贵的课程资源。《一碗清汤荞麦面》是大家熟知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母子三人在突然遭受厄运之后,四次在大年夜到北海亭面馆,“头碰头”吃荞麦面的故事,表现他们顽强不屈、奋发上进的精神,同时,也表现了面馆夫妇对人关爱、尊重、同情、鼓励的人性光辉与人间真情。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许多学生深受感动。我原本以为非常出色的完成了自己预设的各项教学目标,行将结束这节课的时候,一位学生突然提问:“既然日本人如此温情,富有同情心,为什么还会发动侵华战争?”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又似乎在等待老师作出回答。这个问题虽然与本文的主旨相差甚远,但就问题本身,的确有探讨的价值。于是我因势利导,要求学生就这个问题分组展开讨论。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课程资源
[2]杨公平.摭谈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J].现代语文.2005.5:58-5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汇编[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3):5.
语文论文投稿刊物:《现代语文》是山东省教育期刊,曲阜创刊出版,关注语言、文学及语文教学的最新发展,注重杂志的时代性、实用性和学术性,是国内语文教育期刊之一,以传播现代语文观念,为中学语文教学服务,为中学生语文生活服务为办刊宗旨。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22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