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教育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之情景创设> 正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之情景创设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0-09-22 11:35

本文摘要:摘要:教学情景是指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环境或活动背景。适宜的教学情景不但可以提供生动的、丰富的学习材料,还可以提供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机会;既利于促进知识、技能与体验的链接,又有助于促进知识课内外的迁移;让学生在生动的应用活动情景中理解

  摘要:教学情景是指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环境或活动背景。适宜的教学情景不但可以提供生动的、丰富的学习材料,还可以提供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机会;既利于促进知识、技能与体验的链接,又有助于促进知识课内外的迁移;让学生在生动的应用活动情景中理解知识,使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理解、加工信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创设必要的情景,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数学课堂教学 情景创设

中学教学参考

  《数学课堂标准(实验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里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又能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简单地复制前人的生活经验,而是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理解和体验,从而形成具有学生自身特点的个性与素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巧妙、合理、科学地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或紧贴学生具体生活实际、或让学生亲手操作,最后达到多层次体验的完善结局。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点滴做法。

  一、创造情景,激发学生由“奇”到“趣”的情绪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一种情绪状态,有了兴趣可使人的细胞运动加快,精神紧张、精力集中、思维敏捷,感知力、理解力和记忆力都处于最佳状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创设必要的情境,可以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舍弃一些以浪费绝大多数学生智力资源为代价的、急功近利的教学行为,应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或创设新奇的悬念情境,或展示数学知识的非凡魅力;勇当组织学生高效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促进者,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努力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

  如 :在教学“求代数式的值”这一内容时,设置这样的情境:教师首先对学生提出“将你的年龄乘以5再加上14,再把结果乘以2,最后减去28;将最后的结果告诉我,我会在2秒中内说出你的年龄”,刚接触代数式的学生都会感到万分惊奇,认为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当他们的一个个问题都被解决时,他们又感到十分的震惊,认为老师是多么的了不起,而当我将代数式(5a+14)×2-28化简得到10a时,学生则会发出阵阵认可的赞叹—原来奥秘就在于此,同时也认识到把代数式化简后求值是多么的重要!

  再如:学生在判定三角形全等的SAS、ASA、AAS、SSS以及HL等方法后,教师若单纯以几个练习巩固了解,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过程中,缺乏创新的体验和动力,更无“温故而知新”的收获。教者可打破常规,一上课就给出这样一个问题:如图所示,给出8个等量关系式:①AB=AC,②DP=EP,③BP=PC,④∠ADC=∠AEB,⑤∠B=∠C,⑥∠DAP=∠EAP,⑦AD=AE,⑧BD=CE。问知道这8个关系式中的几个成立,则可推出另外的等式也成立?如何证明?问题给出后,再给学生们相互交流、讨论的空间,创设学生质疑提问,发表见解的机会。

  统计中你会发现,有的讨论组找出3个条件即可,有的讨论组找出2个条件即可,而讨论组之间的3个条件及2个条件又互相不 同,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会对自己的学习成果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时时需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多讲些生活中常见的、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创设有效的数学应用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可真实再现,也可轻松想象),在运用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的实用价值或现在的知识难以解决问题,从而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或感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同时也真正地体会到“获得必需的数学”的重要性。新课程强调进一步关注学生的经验,就是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科学世界紧密联系而不能脱节,教学情境越接近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学效果就越显著。

  例如在讲“已知△ABC内一点P,连接BP、CP,求证:∠BPC>A”一题时,我引用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在足球场上,足球队员带球进攻,总是尽力向球门AB冲近,你说为什么?

  学生对足球感兴趣,马上就有学生说:距离球门越近,射门就越有力,而且对球门AB的张角就越大,球就更容易射中。理由是:设球员接球时位于C,他尽力向球门冲近到D(如图2所示),延长CD到E,则∠ADE>∠ACE,∠BDE>∠BCE,所以∠ADE+∠BDE>∠ACE+∠BCE,即∠ADB>∠ACB。这样更容易射门得分。

  再如:在学了矩形的判定方法后,为了将枯燥乏味的平面几何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例:张老师请来了木匠师傅给他做一道木门,门框(矩形)做好了。张老师待木匠师傅回家后准备检测门框是否标准。请同学们猜想:张老师有检测的方法吗?会有哪些方法?依据是什么?有的学生说“张老师会用木匠师傅的曲尺检测是否有3个角都为直角,依据是三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行是矩形”;有的学生说“如果木匠师傅的曲尺不在,可用适当长的细绳检测:先测两组对边是否相等,以判断木门是否是平行四边形;若是,则再测其对角线是否相等,若对角线也相等,则木门是标准的。依据是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还有学生利用“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这条判定方法进行检测的。

  知识具有情景性,是在情景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学习情景的性质决定了所学知识在其他情景中再应用的可能性,只有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到的知识才可能被有效地再应用。当然,选用什么样的素材,创设怎样的教学情景应该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因此也就要受到教学目标的制约。

  三、 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悟“理”生“趣”

  动手操作是体验的一种外在手段,学生通过具体操作,既生动地获取了知识,又丰富了数学活动的经验,更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应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了创造潜能。再者,“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而这种发现又是通过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脑思考获取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探求新知识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材料,将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索对象,让学生付出一定的智力代价,全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主动探究,在这种探究过程中体验情感,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创意。

  例如:在探索三角行三边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先准备好去设分别为3cm,5cm、6cm,8cm、2cm、13cm的木棒,在课堂教学时分给学生,要求任取三根首尾连接,拼成三角形。在拼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有些小木棒能拼成三角形(如:3cm,5cm,6cm;5cm,6cm,8cm;……),而有些木棒无论怎样摆都不能拼成三角形(如:3cm、5cm、8cm;5cm、6cm、13cm;……),这说明了什么呢?实践带动了学生继续体验,学生通过探索、分析,找出规律(有时需教师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或作适当“牵引”),概括出:“三角形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中学教学论文投稿刊物:《中学教学参考》是专门研究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和考试的教学辅导类期刊。本刊积极倡导一纲多本的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为优秀的教学实验、教学实录等提供展现教师才智的舞台,探索高考中考命题规律,充分体现教与学、学与考的有机结合。

  当然,在具体的操作实践活动中,离不开教师作必要的指导、点拨。既要准备好操作中所需的器材,又要引导学生观察现象,记录、分析数据,思考成因,得出实践结论。

  好的情境创设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教师变得更具活力,让学生兴趣激昂地掌握知识。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我们要注意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生动性和科学性,还要考虑教学上的可行性,更应避免只是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新、奇、活而忽略了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们只有多总结生活经验、教学实践经验和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有更多的灵感,才能创设出更好的教学情境,服务于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目标。

  参考资料

  【1】《数学课程标准》学习资料

  【2】刘旭《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常教学一一听课说课上课》四川教育出版社

  【3】张奠宙、李士骑、李俊《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4】章士藻《中学数学教育学》江苏教育出版社

  作者:刘谋书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24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