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学前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全面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后脱贫时代的到来,四川省农村学前教育持续介入脱贫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四川省学前教育的发展和学前教育持续介入扶贫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持续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支持、多途径提升农村
摘要:学前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全面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后脱贫时代的到来,四川省农村学前教育持续介入脱贫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四川省学前教育的发展和学前教育持续介入扶贫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持续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支持、多途径提升农村幼儿教师质量、强化农村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普及与应用、构建农村家园共育的有效模式以及大力支持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等措施,可以有效促进四川省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持续介入脱贫的实施。
关键词:人力资本;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内生力
一、后脱贫时代四川省农村学前教育持续介入脱贫的有利条件
(一)政府推进学前教育介入脱贫的政策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事业,我国学前教育取得长足发展。由于底子薄、发展不平衡,学前教育仍是教育体系的短板。为补齐学前教育短板,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四川省委把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作为全面提高农村居民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举措来抓。
结合四川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实际情况,先后发布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四川省教育脱贫攻坚(2017-2020年)实施方案》《四川省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四川省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致力于农村学前教育供给侧改革和发展。针对民族地区,还印发了《四川省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助力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因地制宜实施“一村一幼”计划,努力破除语言障碍,通语通智,扶贫攻坚。一系列学前教育脱贫攻坚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充分保障了2020年四川省学前教育的发展和介入脱贫的成效。
(二)乡村振兴战略为学前教育持续介入脱贫提供新的契机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科学有序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四川省委根据四川省乡村振兴发展需要,制定了《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明确提出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推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和应用能力建设等,对农村学前教育的城乡融合机制发展与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强调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三留守”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伴童计划”,并扩大其覆盖面,有重点精确地拓宽了四川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解决路径;强调高质量推进精准扶贫,从实施、攻克与巩固三点进行深入阐述,有层次、有重点、全面地指导农村学前教育介入脱贫工作的展开。
(三)学前教育事业人才培养的持续重视
在“全面二孩”政策下,我国幼儿数量迅速增长,学前教育相关事业随之繁荣,幼儿园改革不断深化,为保障学前教育质量和水平,政府实施并采取了一系列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计划和举措。在四川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初具规模的情况下,各市高职、本科院校对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并逐步扩大本科招生规模,增加经费,完善教学设施,专业课程设置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由职业性人才培养向综合性人才培养转变。学前教育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增加,丰富和完善了学前教育学历层次和体系。同时,民族地区“一村一幼”计划辅导员的选培也在思想道德素质、幼教热爱程度、身体健康状况、基本双语教学和相关专业素养等方面进行了升级考核。面向时代发展新要求培养本省优质、稳定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实现学前教育人才资源合理配置,为农村学前教育持续介入脱贫提供有力保障。
二、制约四川省农村学前教育持续介入脱贫的现实问题
(一)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不足受经济发展和地域限制,四川省大多数农村及偏远地区青壮年为维持家庭生计,大部分选择外出打工,随之产生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这些儿童大多接受祖辈抚养或是委托亲戚抚养,父母启蒙老师的角色严重缺失。截至2018年8月底,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人,四川省农村留守儿童规模最大,为76.5万,占了总数的11%[1]。
农村经济与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家长常年外出打工,家庭教育存在空白,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缺乏良好的启蒙环境,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的认知和发展受到一定阻碍。“代际抚养”模式中的监护人主要是祖辈,其思想观念相对陈旧,多以确保人身安全和促进身体健康发育为主要抚养目的,忽视德智体美全方面教育与引导。对于四川农村非留守儿童,由于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加之农村单一的娱乐方式对家长产生强大吸引,导致家长对幼儿教育的关心与投入不够。家长对学前教育阶段的教育认识不足,教育意识淡薄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学前教育持续介入脱贫工作的展开。
(二)农村幼儿教师力量薄弱“全面二孩”政策在全国实施后,我国出生率明显提高,适龄幼儿将在2021年达到峰值,随之带来的是学前幼儿与幼儿园之间的矛盾、学前幼儿与学前教育工作者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国学前幼儿教师和保育员缺口大,预计2021年将超过300万,四川省学前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学前教师相对缺乏,根据国家“两教一保”和1:7的师生配比标准,农村学前教师更是供不应求。虽然2020年底全国实现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是农村经济发展依然滞后,办学条件差,加之固有观念的影响,农村幼师输入量小,幼师留任教学欲望低;政府给予农村幼师编制名额有限,工资福利待遇低,农村幼师队伍不稳定;农村就职门槛较低,幼师整体专业素质较差;幼师自我要求不高,园长忽略教师提能,政府对农村幼师进修引导不够,农村幼师质量欠佳;性别配备不合理、“老龄化”现象等一系列问题暴露了农村幼教师资力量的薄弱,使当地农村学前教育持续介入脱贫产生阻力。
(三)教育信息化普及不足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但农村学前教育信息化普及明显不足。幼儿园硬软件配备不齐,偏远地区信号基站少,学前教育信息化所需数字化教育资源未能有效共享。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现代信息素养不高,电子设备运用能力不足,学前教育信息化所需教师质量未能有效匹配。幼师新型教学模式关注低,家校有关教学质量改进交流少,学前教育信息化农村自我转化内在动力不强等,使农村学前教育信息化普及滞后,持续介入脱贫难以取得更加有效进展。
(四)缺乏现代学前教育理念现代学前教育理念即明确幼儿主体地位,强调尊重幼儿天性、未成熟性,开展活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的教育活动理念。四川省农村学前教育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中,农村幼师、家长、社区普遍缺乏现代学前教育理念,使学前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受到束缚。农村现代学前教育理念缺乏表现为农村学前教育存在普遍的“小学化”倾向,学前教育质量差等现象,这与教师的专业素质较低、应付式教学、缺乏现代儿童观等因素存在很大关联。家长未能理解学前教育阶段和科学保教的重要性,受陈旧观念的影响大,存在急功近利思想,加之农村社会环境下人们对学前教育的不重视、对学前教师职业的误解等不利因素,致使农村学前教育事业长期处于边缘化,不利于加快农村学前教育持续脱贫进程。
(五)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滞后少数民族学前教育是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领域。由于地域偏远和历史原因,很多民族地区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处于艰难地带,虽然党和国家一直对于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扶贫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出台系列政策以及提供资金支持,但依旧存在教育资金投入不足,教师资源少,流失严重,民族教师比重低,民族地区特色文化教育缺乏等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特殊重点性问题,以及教育硬件设施供给不足,维修机制缺乏,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等农村普遍性问题。四川省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处于严重的滞后状态,学前教育持续脱贫扶贫工作依然面临难度大的问题。
三、促进后脱贫时代四川省农村学前教育持续介入脱贫的对策
(一)持续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支持
四川省应立足本省经济发展现状,落实“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精准扶贫”战略,细化对农村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的扶持。政府应继续注重幼儿学前教育的普惠性和公益性,明确自身职责,做好农村学前教育扶贫总体规划,建立专项扶贫小组摸底排查,制定学前教育精准扶贫梯度,统一标准,划档帮扶,有效展开项目跟进。
省财政厅、教育厅应持续增加农村学前教育投入,补齐农村学前教育短板;合理分配国家下拨给农村幼儿园在校舍改造、器材更新、学具投放、卫生保健、图书室建立等方面的资金,按需施策,将“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主动公开财务清单,通过各村委会的公示,实时传递信息,引导村民重视学前教育。政府还应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农村幼儿园,探索多元合作主体办园,提升农村幼儿园办园质量,增强农村家长信心,留住农村幼儿生源,为农村幼儿园改革发展创造动力。
(二)多途径提升农村幼儿教师质量
持续提升农村幼师质量,需多管齐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合理扩大编制数量,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吸引并留住幼教人才;定期组织幼师能力培训、教学质量考察、幼师资格认定,引导幼师主动交流经验,反思探讨教学理念,优化学前教师队伍;促进高校与农村幼儿园定向合作,城乡学前教育齐步走,引导高校与科学院所智慧下乡,扩大优势资源稳定输入。培养大批优秀男幼师,拓宽男幼师职业发展路径,提高男幼师职业幸福感,调整农村幼师性别结构。鼓励社会组织介入学前教育教师培养,重视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在学前教育教育队伍培养方面的作用。
(三)强化农村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普及与应用
现代社会,信息化普及已经成为社会主流形态,在农村学前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上,依靠“互联网+”的作用,能够起到推波助澜的功效。分析信息化普及对象,为幼儿课堂、幼儿教师以及幼儿家长三个主体。强化农村学前教育的“智能化课堂”,利用电子媒体传输发达地区平等的教育知识,补充农村幼儿教师职业技能性、知识性的缺陷,凭借互联网科技时效性优势,最大限度解决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强化农村学前教师新媒体线上培训,使其在农村学前教育教师职业技能专业性、师德建设上发挥积极作用。强化幼儿园与幼儿家长间的家校交流信息化,设置家长交流群、线上幼儿园家长园地,增强家校交流,使幼儿园工作得到家长的有力支持与反馈,增强对农村家长的现代学前教育观念输入,促进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开展。
(四)构建农村家园共育的有效模式
现代教育观念下,家园共育强调家长和幼儿园的有机结合。针对四川省农村地区偏僻的地理条件和落后的经济状况、思想观念,应着力农村学前教育精准扶贫家园共育工作在家庭、村落与村委服务中心之间的有机结合的模式,构建专门的地方性政府级、村级学前教育服务与监督机构,弥补农村地区学前教育体系网络构建的不足,促进学前教育精准扶贫开展。创新性组建学前教育知识传播、服务与监督小组,作为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沟通联络与监督点,促进家园交流有效沟通、教育思想有效传播,使幼儿园工作在多方动员、监督与支持下有效开展,并建立起长效合作机制。
学前教育论文范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幼儿歌曲的弹唱教学措施
针对留守儿童由祖辈抚养多且其教育意识淡薄的现状,倡导面对现实问题,提供个性化服务,对家长进行学前教育意识潜在输入,逐渐改善其传统的教育观念,设定每日放学一结、每周一结、每月园长一结,线上线下家园共育专栏等家园共育制度,组织祖辈家园开放日等家园活动,强化家长的责任意识和教育参与,同时促进农村教师自身教学总结、教学反思能力提升,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精准扶贫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民政部:全国现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人四川规模最大[EB/OL].http://www.bjnews.com.cn/news/2018/10/30/515937.html,2018-10-30/2020-03-23.
作者:代晓雯,高媛媛,刘飞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26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