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教育论文》 期刊论文发表浅析大学生幸福观> 正文

期刊论文发表浅析大学生幸福观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5-05-05 10:57

本文摘要:摘要:目前我国大学生幸福观培养形成了共同运作的两个系统:思想教育系统和行政管理系统。其途径则包括思想政治课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理财教育、开展体验幸福实践活动、提供各种服务与资助等。幸福观培养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对

  摘要:目前我国大学生幸福观培养形成了共同运作的两个系统:思想教育系统和行政管理系统。其途径则包括思想政治课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理财教育、开展体验幸福实践活动、提供各种服务与资助等。幸福观培养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对幸福观培养的重视度不足;幸福观培养创新不足,形式比较单一;忽视对一些特殊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幸福观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 幸福观 思想政治教育

核心教育论文

  幸福是指人类所特有的一种主观情绪体验,是在需求与愿望得到满足或实现之后的强烈愉悦感。幸福观则是人们对什么是幸福以及如何追求幸福等问题的系统性观念。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不仅有利于他们正确认识幸福,积极应对困难与挫折,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而且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近年来,国内高校开展了对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与培养,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1 大学生幸福观培养的机制与途径

  幸福观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其中,高校为大学生幸福观培养提供成长环境与直接教育,承担重要责任。目前,大学生幸福观培养的机制已经初步建立起来,形成了共同运作的两个系统:思想教育系统和行政管理系统。其中思想教育系统主要是由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部构成的第一课堂发展体系与团委、学生会为主体构成的第二课堂发展体系组成;行政管理系统则形成了由学生资助、心理辅导、就业指导等部门组成的学生发展辅助支持体系。大学生幸福观培养工作主要是通过这两个体系共同发挥作用的。大学生幸福观培养的主要途径则包括以下四种方式:

  1.1 思想政治课堂教育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高校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培养也有赖于思政课堂教学的主阵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大学生幸福观培养的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教育工作者也自觉地将幸福观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发展,力图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幸福以及应该如何实现自我幸福。

  1.2 心理健康教育和理财教育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在学习、就业方面的压力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考验。国内高校纷纷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提高大学生对幸福的认知能力,化解他们心中的痛苦与困惑,培养其积极进取精神,从而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并体会到幸福。

  正确的理财教育能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近年来,一些高校开始把培养大学生的理财意识作为一项教学内容。如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高校都开设了针对全校学生的个人理财选修课。这类理财课不仅吸引了财经类专业的学生,也吸引了其他专业的同学。很多大学生都把理财当成进行人生规划、未来职业生涯设计和生活实践的必修课。理财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同时也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

  1.3 开展体验幸福实践活动

  幸福观培养既需要理论教育,更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和升华。高校通过贴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到愉悦感与成功感,从而促进其正确幸福观的养成。比较常见的措施包括:组织志愿者活动、学雷锋活动、道德建设月活动、感恩教育活动、义务劳动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们在奉献中感受到给予的幸福。

  1.4 提供各种服务与资助

  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大学生在校求学期间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需要支持与帮助。如果他们不能得到来学校方面的关怀和资助,显然会感觉到失望、痛苦和沮丧,这时就谈不上幸福感了。随着学生资助政策的不断发展,各高校的服务和资助工作形式越来越灵活多样,资助覆盖面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之中。很多学校还采取了各种相应的配套措施,强化学生资助的制度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建设、载体建设、窗口和亮点建设、文化建设等基础建设,开展“扶贫工程”和“励志工程”,对有困难学生同步提供物质支持与精神支持。

  2 幸福观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正逐步从刚性的“重管理”转向“关注学生需求与发展”的新模式,幸福观培养工作也取得很大的成绩。但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的有关思想认识与实践存在着滞后于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以人为本和以服务为中心的教育、管理、指导、服务相结合的学生工作格局没有真正形成,影响了更多学生工作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从而在幸福观培养方面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2.1 对幸福观培养的重视度不足

  目前,一些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仍然偏重于智育而忽视德育,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对幸福观培养重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也不充分,并且严重缺乏对大学生幸福观培养的研究,没有把好的做法与经验总结出来,也没有形成有价值的理论体系。

  2.2 幸福观培养创新不足,形式比较单一

  大学生幸福观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而且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形势的变化不断改革,与时俱进。但目前许多高校的幸福观培养仅局限于心理学领域,而没有与素质教育、社会转型等时代主题联系起来。在教育方式方面,主要偏重知识灌输,过分强调幸福观教育的理性与未来性,而忽略了大学生对幸福的感性认识及当下意义。

  2.3 忽视对一些特殊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幸福观培养

  所谓特殊群体主要是指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生理及心理缺陷学生、学业困难学生。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中一个数量很大的群体,与非经济困难学生对比,他们的学习和心理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些高校只注重对其进行经济援助,忽视心理教育和引导。这有可能导致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形成“等、靠、要”的思想。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有些问题没得到好的解决时,也不从自身找原因,不考虑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一味地怨天尤人。

  总而言之,国内高校大学生幸福观培养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初步形成了教育与培养体系,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办法加以解决。

  本文为湖北大学2013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高校学生工作与学生成长发展的关系研究——以大学生幸福观培养为切入点”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江畅.幸福之路:伦理学启示录[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2] 孙英.幸福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 孙金钰.幸福新论[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

  [4] 于晓权.马克思幸福观的哲学意蕴[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3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