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教育论文》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策略高中物理论文> 正文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策略高中物理论文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6-05-20 17:22

本文摘要: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好不好,关系到学生今后对物理的学习。本篇 高中物理文章 探讨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策略,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顺应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仔细观察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好不好,关系到学生今后对物理的学习。本篇高中物理文章探讨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策略,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顺应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仔细观察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并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是国家教育部主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所属杂志社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等物理教育教学类期刊。自1972年创刊以来,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刊宗旨,突出“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导向性”特色,发行量一直稳居同类期刊之首。为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促进中学物理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全面提高,经过调研和论证,本刊于2006年改版为国际大16开,栏目、内容和形式全面创新。国际刊号:ISSN 1002-218X国内刊号CN61-1033/G4国内邮发代号:52-31。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新课程的实施,从初中到高中,物理课的内容和要求都发生了质的跃变。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从单因素的简单逻辑思维到多因素的复杂逻辑思维的过渡等。减小初高中物理的台阶,使初高中物理内容有机地衔接起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顺利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是摆在高中物理教学面前的现实而紧迫的问题。那么,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呢?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科学合理衔接,消除认知误区。现行教材的知识编排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渐上升的。高中教师应高瞻远瞩,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如在初中物理教材中,速度的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时,教师应讲清楚这个定义是对于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而言的,由于物体在各个时刻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是相同的,因此,任意时刻的速度都等于整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对于物体作变速运动,物体在各个时刻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是不同的,这样定义出来的速度只能是平均速度。这样一来,就为高中物理学习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在认识上会形成许多误区。例如:许多学生认为摩擦力总是阻力,总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这时,教师应该给学生讲清楚摩擦力的方向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并不一定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例如:人在走路时,就是依靠人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人才能前进,这时静摩擦力方向和人的运动方向相同。同时,重视物理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有机衔接起来。

  二、循序渐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指出:“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一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生长点”逐步扩展和加深,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加深深度。如“受力分析”,在初中,是从日常生活实例引出力的概念,从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物体受力分析的。高一在讲授受力分析方法时,只讲隔离法和根据力的产生条件分析简单问题中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完牛顿第二定律后,作为该定律的应用,再讲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和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连接体问题时,介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思路。这样从较低的层次开始,经过三次重复、逐步提高,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物体的受力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这样,既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又提高了教学质量。三、培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能力。叶老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在高一阶段首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独立钻研教材,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的给予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分析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挖掘、提炼,对重要内容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养成遇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以及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有关书籍和资料的习惯。

  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要结合教材的讲述加以分析,使学生意识到这些知识在教材上阐述的是一清二楚,应该认真的阅读教材。要求学生能够逐步做到不论多忙,也要在课前先预习教材。培养学生养成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作业,及时归纳作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主动地整理所学知识,找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通过课堂提问和分析论述题,培养学生根据物理概念与规律分析解答物理问题、认识物理现象的习惯,师生对例题的分析、讨论、解答物理题,使学生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养成先分析再解题的习惯。

  四、及时肯定成绩,树立学生学习信心。美国一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赞美犹如阳光”,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便会成为其积极向上的原动力。作为高中物理教师,面对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应注意多表扬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例如:某一次作业完成得好,某一次考试成绩取得了进步等,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同时,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男、女学生在学习物理上有性别的差异、智力的差异,但差异在特色上而不在水平上。教师要帮助女同学排除心理障碍,启发她们的思维,创造动手、动脑的环境。现在中学生的自尊心很强,受到批评时自尊心很容易受伤害,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最好要少批评多鼓励,特别是后进生。后进生一般都有表现自己的愿望,我常在后进生身上寻找闪光点,创造条件通过各种方式给后进生予以表现的机会。

  三、弄清物理概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衔接教学中,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让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动量和冲量,动量和动能,冲量和功,机械能守恒与动量守恒等,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建立鲜明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经过自己充分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从直观的感知进入到抽象的深层理解,把它们准确、鲜明、深刻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重视思想建立,加强学法训练。

  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物理习题。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一开始就应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习题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等等,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

  教学中,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7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