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教育论文》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正文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6-06-01 17:24

本文摘要:这是发表在《政工学刊》上的一篇政工论文,伴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社会也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生存形态谱写着人类历史的新篇章。网络集通讯、学习、娱乐于一体的功用性决定了它必然全面介入现代学生的生活。如何有效利用网络,不被负面影响是本篇政工论文主要

  这是发表在《政工学刊》上的一篇政工论文,伴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社会也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生存形态谱写着人类历史的新篇章。网络集通讯、学习、娱乐于一体的功用性决定了它必然全面介入现代学生的生活。如何有效利用网络,不被负面影响是本篇政工论文主要论述的方向。《政工学刊》是政治工作论文投稿期刊,坚持在继承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创新,介绍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进行研究和总结。杂志1979年大连市创刊,是辽宁省政工论文发表期刊。荣获过海军优秀期刊奖。

政工学刊

  摘要: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作为一种栽体,在人们的生活、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作为中国社会网络化发展的前沿阵地,大学生就自然而然成为网络社会的先行者,并逐渐成为网络社会的主要群体。网络“信息污染”对大学生的思想观惫、价值取向、个性心理、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都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这种状况要求高校工作者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避免其不利,使大学教育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网络文化;信息污染;价值取向;传统道德

  伴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推广,网络已经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在人们生活的空间里,网络已经随处可见。伴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社会以其独有的特点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书写着自己独有的篇章。在这个充满自由和开放的网络社会中,充斥着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人,他们来自不同的民族和国家,有着截然不同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文化知识背景、专业特长乃至年龄、兴趣都有着极大地差异。所有这些人都可以在网络世界中自由穿行。他们既可以毫无限度地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也可以无拘无束地制造大量的信息,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传递或真或假的信息。所有这些行为都为网络世界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高等院校作为中国社会网络化发展的前沿阵地,大学生就自然而然成为网络社会的先行者,并逐渐成为网络社会的主要群体。他们通过网络可以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自由交往,也可以方便快捷地了解来自世界各地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其中包括当前最先进的科技知识、各具特色的文学艺术、形态各异的建筑风格等各个方面,从而增长了见识,提高了素质。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其两面性,网络也不例外,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伴随着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网络的“信息污染”现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网络“信息污染”使大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污染甚至伤害,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迷失了方向,心理紊乱与不适等等,从而影响其完善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甚至造成其道德品质的败坏。而要减少这一负面影响的发展,要求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在了解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的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地对待网络。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一)大学生的身心发育正处于不成熟向成熟期的转变

  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处在十七、八岁到二十二、三之间,身体各器官发育已经基本成熟,脑的结构也基本上与成人相似,脑的重量与容积也接近成人水平。所有这些因素都使他们迫切地想要像成人一样主宰自己的生活,管理自己的生活。伴随着与成人相近的生理心理特征,大学生的实际生理、心理并未达到完全成熟,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情绪不稳定、易波动、易疲劳、自制力及自律能力还相对较弱。

  互联网是这样评价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的:“大学阶段个体脑细胞内部结构不断分化,其功能更加精巧和复杂化,由于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大为增强,大脑兴奋性较强,因此大学生分析、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较强,也容易接受新事物。但由于脑的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功能也在不断完善,使得他们情绪不稳定,易波动,易疲劳,自制力较差。”这就决定了他们虽然思想活跃,分析、观察思考能力较强,也能够接受新鲜事物,但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缺乏坚强的意志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当走进网络这个自由开放,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多数学生便会不能自已。这其中,有些学生受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趋势步入网络世界并怀着通过网络展望世界、展望未来的美好愿望。但是,当面对错综复杂、亦真亦假的信息时,他们便失去了判断、分析和选择的能力,这里转转,那里瞅瞅,一不留神时间已经在点击鼠标,敲打键盘间悄悄流逝,从而忘记了自己上网的初衷,更有甚者甚至被网络宣传的垃圾、非法文化所吸引,走上了违法犯罪的路途。

  (二)大学生尚未明确大学生活的真谛.以错误的心态对待大学生活

  他们认为中学时期是辛苦学习的关键时期,考上大学就一步登天,一劳永逸,到了大学就可以玩中学不能玩的游戏,做中学时不能做的事情,甚至可以堂堂正正、轰轰烈烈地谈几场恋爱了。

  一方面,大学生具备更多的自主性,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可供自由支配。大学学习以自主学习为主,老师会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以便他们自己阅读书籍,查询资料.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老师通常也是以授课为主,对于学生的课后作业则不作太高要求。正因如此,大学生获得了大把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到网吧玩游戏,甚至是玩通宵,就像鱼儿有了水。在这种情况下,自制力弱的大学生往往容易迷失在“自由”中。

  另一方面,真正进入大学,并开始大学的学习生活时,他们却又发现大学里也存在很大压力,大学的学习方式改变了,由中学时期的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学习;学生中除了成绩之间的相互比较,还有各种特长之间较量等多方面、多层次的竞争,以及就业压力等等。所有这些压力一股脑抛向准备不足的新学生,使得部分学生措手不及,乃至于在竞争中选择了退却。为缓解压力,一部分大学生开始寻求网络的帮助,并发现网络对压力的缓解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网络里,无论何时,无论认识与否,随时随地都有人倾听你的诉苦;网络游戏很有趣、很刺激,也极具吸引力,会使你很有成就感,没有包袱,没有压力。于是对网络逐渐产生了依赖,直至形成“网瘾”。

  (三)大学生注重个性的张扬和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由于生活环境和地位的特殊,其心理状态和行为必然有其独特性,有着鲜明的个性。独生子女大学生渴望在大学中结交到真正的好朋友。但是,正如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上的一个调查所展示的,“独生子女因没有同胞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容易形成感情的‘自我中心’,在社会性行为方面,存在问题的比例高于非独生子女23%~40%。”这就导致了他们不愿主动与同学交往,常常把感情禁锢在个人的空间中。也正是抱着这种矛盾的心态,许多学生步入网络世界,寄希望于网络世界,在网络世界中追索现实社会无法企及的友谊和爱情。与此同时,网络也以其开放性使大学生渴望交流的愿望得到了极大满足。但是,伴随着这种满足度的增加,有研究表明,网络交往并没有真正教会其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与同学融洽地相处,相反使其更加封闭。正是这种对网络的强烈依赖性,使其社会疏离感倍增,不能与身边的老师、同学、父母以及朋友正常交往。

  二、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负面影响

  (一)使大学生的思想混乱,淡化了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意识

  西方发达国家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与发展,与我国相比要早得多,普及率也相对高出很多,而且,当今时代的网络通用语以英语为主。有调查表明, “如今在互联网上,英语的内容约占90%,其他世界上的不同语系只占10%。据对互联网上的输入、输出信息流量统计,中国仅占0.1%和0.05%,而美国的这两项指标都达到85%以上”正是基于上述诸多因素,绝大多数网络资源被欧美等发达国家所垄断和支配,并逐渐发展成为以其通用语言(英语)、官方思想(上帝观、个人主义、英雄主义等)为核心的,以电影、音像制品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凭借快捷并被广泛使用的互联网络形成全球传播体系,大肆地宣扬其腐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肆无忌惮地向他国青年学生传输政治、价值观念和道德思想,以削弱他国优良的文化道德传统和基础。

  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在文化产业中所具有的霸权地位,希望通过网络文化这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对他国人民进行思想文化阵地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同化,尤其是对青年一代的同化。青年学生因其自身的特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完全成熟,在西方文化、思想、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冲击下,很容易丧失自身的观点,从而陷入一种迷惘、冲突的境地,对祖国以及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正确的民族意识产生疑虑,并影响其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巩固。

  (二)使大学生固有的民族传统美德受到挑战、冲击和影响

  有人曾就“在网络交往中,应遵守诚信”这一观点在网络世界中做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网民认为“在网络世界,遵守诚信做起来很困难”。由此可见,中华民族所尊崇的诚信原则在网络世界遭到严重挑战。这是因为,网络有着很强的隐蔽性,以“人一机一人”的方式进行沟通。人们可以我行我素,交流时不会因为言词的不妥感到难为情,也不用因为对别人进行了言语攻击而承担负责。再加上网络中行走着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人,人们或为了保护自己、或是为了报复别人,可以隐蔽真相和真心,并与他人自由平等地交谈各种话题。这样,大学生就渐渐学会欺骗,不再相信网络中人,也不再相信整个世界。诚信原则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渐渐被遗弃。

  (三)使大学生降低道德标准,产生一系列的不道德行为和违法行为

  由于网络的隐蔽性,特别是网络中行为主体的相对隐蔽性,使得网民可以在网络中自由穿梭,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而不用担心会被其他人知道。有关研究显示,当前,计算机犯罪猛增,但是由于电子证据具有易删除、易篡改、易丢失等特性,使得大约仅有1%的犯罪会被相关执法部门发现。正是由于网络的这些特点,网络上的不道德行为和网络违法犯罪行为逐渐增多。有人曾对北京五所高校的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状况做过一个调查,调查显示,有9. 8%的大学生有过浏览黄色网站的经历,有5.4%的大学生曾在网络中传播过不健康的信息。据不完全统计,浏览过黄色网站的青年学生中,60%的人是无意间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而这些青年学生中有90%以上存在着性犯罪行为或动机。

  除此之外,网络还容易使大学生变得冷漠,隔绝了网络游戏者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部分热衷上网的大学生甚至于不能很好地与周围的同学、朋友与家人正常交往。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宅在家里、宿舍里频繁地上网游戏,很少与周围的人聊天、沟通,也不进行适量的户外运动,伴随着人际关系的紧张,身体状况也愈来愈差。有些学生甚至于会得电脑手、颈椎病、近视以及肥胖等疾病。

  三、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的工作策略

  面对着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负面影响,正确的工作策略不应该是阻止学生上网,而是积极引导学生以一个正确态度和方法来面对并利用网络,避免其不利。并且使得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个性心理、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影响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使大学教育更上一层楼。

  首先,从学生自身素质人手,高校应该首先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自我保护的能力。传统的宣传和引导方法是通过设置德育课,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抵御不良思想的侵蚀。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易被学生接受。在新时代,教育者也应该学会与时俱进,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其进行品德教育和宣传,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判断和处理能力。所以,高校除了设置德育课对学生进行教育之外,还应该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组织学生参与网络话题的讨论,参加关于网络影响的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从而让学生学会上网,学会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同时,引导他们深刻认识沉溺网络的危害,并注重增强自律意识,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影响的能力。

  其次,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当务之急是培养一支既懂心理教育艺术又懂网络技术的辅导队伍和政工队伍。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高速公路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已经走进千家万户,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尤其是青年学生。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辅导员和政工人员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并逐步习惯通过及时了解网络信息、掌握网络资源,从而形成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因此,提高高校教育者的整体素质,尤其是网络技术素质,培养一支既懂心理教育艺术又懂网络技术的辅导队伍和政工队伍势在必行。

  最后,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据调查,部分大学生迷恋网络缘于学习成绩较差,厌倦了学习,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于是才会诉求于网吧,到网吧寻求心灵的放松。这就要求高校教育者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做起。通过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确定学习目标、完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成绩,从而建立对学习的信心,对自身能力的信心,对未来的信心。

  高校教育工作者还应当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在网络立法、执法、普法的工作中彰显自身的作用,充分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和信息优势,为相关部门的网络执法工作提供积极的支持,从而促进网络法规的完善和普及,进而在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过程中起到自己应有的作用。

  四、结语

  如果利用得当,它可以给学生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正如上文分析,一则由于网络客观环境不能得到完全的净化,二则由于学生不成熟的心智特征所限,网络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也会产生极大的危害。因此,高校工作者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避免其不利。不仅自身应该具备一定的网络技术素质,更应该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确定学习目标、完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成绩,从而建立对学习的信心,对自身能力的信心,对未来的信心。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8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