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建筑论文》 公租房建筑外部环境使用评价研究> 正文

公租房建筑外部环境使用评价研究

所属分类:建筑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1-03-22 10:39

本文摘要:摘要:随着公租房的大力推广和建设,出现了诸多问题,而对公租房建设工作的多角度、多方位评价和反馈,可以推进和保障公租房建设大力稳步发展。上海作为第一批开展公租房建设的城市,对公租房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文章通过对上海馨逸公寓社区住户满意度调查

  摘要:随着公租房的大力推广和建设,出现了诸多问题,而对公租房建设工作的多角度、多方位评价和反馈,可以推进和保障公租房建设大力稳步发展。上海作为第一批开展公租房建设的城市,对公租房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文章通过对上海馨逸公寓社区住户满意度调查,从公租房建筑外部环境的角度切入,展现住户视角下上海公租房的应用现状,完善住户评价环节,希望能对未来上海公租房建设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公租房;建筑外部环境;使用评价;满意度分析;上海馨逸公寓社区

建筑学报

  1研究背景

  2010年起,我国公租房成为“四位一体”住宅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作为第一批积极响应的城市,公租房的建设与发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然而在大量建设并投入使用的关键时期,公租房也随之出现建设质量差、与居住需求不符的问题与矛盾。面对住户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生活方式及居住需求,需更加重视公租房的人居环境品质。同时,公租房作为住户的居住实体,除了建筑内居住环境以外,其建筑外部环境也是生活中 必不可少的部分之一。公租房的开发与规划,往往以经济性为首要衡量因素,建筑内居住空间有限,住户对建筑外部环境空间的依赖程度、使用频率相对其他住区而言较高。公租房建筑外部环境的营造会对住户的居住心理、居住体验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1]。

  公租房人居环境的调查与研究有助于提升住户居住品质和满意度,提升住户归属感,增加邻里交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我国关于公租房的研究建立在国内外优秀经验的基础上,但国内对公租房的评价多为对建成环境的评价,对住户主观感受的评价较为薄弱,有待进一步研究与补充。

  本文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上海馨逸公寓进行研究与调查,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采访等手段,调查住户对社区建筑外部环境的满意度评价,根据其空间使用情况与住户对人居环境品质的需求,了解上海公共租赁住宅的发展与应用现状,并为上海公租房建筑外部环境改善提出思考与建议。

  2调查概况

  上海地产馨逸公寓项目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宾南路36弄,紧邻上海南站。该项目获第九届上海市优秀住宅评选“上海市优秀保障性住房奖”,是上海市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汇集了各方优秀经验,其应用现状具有代表性,并且已投入使用了一个完整的租期,利于获得有效的调研样本、聚焦设计方面进行住户评价,以及减少区位因素影响对评价产生干扰。

  馨逸公寓社区建筑外部环境包括住户所居住社区的居住楼栋外的居住环境,主要为交通、景观绿化、广场庭院、公共设施等方面,是住户进行休闲娱乐、家庭生活、运动健身的公共空间。馨逸公寓社区采用人车分离的交通流线组织方式,车行道路环绕社区,楼栋组团空间主要用于地面停车,步行道路结合社区大面积的中轴景观绿化展开。社区整体环境整洁、美观。社区中心区域设置了一个主广场,作为社区内儿童活动、休闲健身的场地,同时设有3个小型景观节点,提供驻足交谈的空间。同时,社区西侧出入口设有漕河泾街道党建活动中心“馨空间”与社区健身房,住户可以选择性使用。

  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调研了21户住户,其中有效样本合计17户,通过上门入户采访、问卷调查、居住实态测绘、现场拍摄等方式,调查其对居住建筑外部环境的使用满意度评价[2-3],并针对实地调查中问卷和访谈两个部分的调查成果进行统计分析,从交通空间、游乐健身空间、景观绿化、景观节点空间、楼栋间组团空间以及公共设施这几个方面展开,了解与观察住户使用建筑外部环境空间的习惯与意向,收集住户对该空间的认可与改进意见,反映空间的应用现状。

  3建筑外部环境评价分析

  3.1建筑外部环境总体评价

  调研要求住户分别对建筑外部环境各部分进行评分,分数从低到高依次为-3(非常不满意)、-2(不满意)、-1(不太满意)、0(一般)、+1(基本满意)、+2(满意)、+3(非常满意)。根据数据统计分析,得分最高的是景观绿化空间、交通空间,超过7成的住户对其评分在1分及以上,持满意态度;其次是休闲广场空间、景观节点与栋间组团空间,其评分集中在低分区域(-2分及以下),满意度较低;评价最低为公共设施,所有住户对公共设施评分为0分及以下,其中近3成住户评分较低(-2分及以下)。

  同时,笔者要求住户勾选建筑外部环境中最为满意及最不满意的部分,统计发现,住户对住区的绿化程度表示最为满意(14户),其次是安全性高(10户)、住区环境相对整洁(9户);住户最不满意的部分主要集中在住区内休憩设施不足(13户)和遮蔽空间缺乏(11户),其次,还有活动场地积水严重影响使用(9户)、地面非机动车停放混乱影响通行(8户)等。

  3.2建筑外部环境分项评价

  3.2.1交通空间

  馨逸公寓的交通组织采用人车分流的形式,机动车道在社区的外环,以尽端方式组织进入组团院落。而步行空间位于社区中心区域,整体步行空间蜿蜒曲折、四通八达,与景观节点串联,步行环境较为舒适、安全、宁静。同时,社区为住户提供地上、地下停车位,满足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放,机动车的地面停放区域在栋间组团空间内,非机动车地面停放区域集中在入口门厅附近。

  4总结与建议

  通过公租房建筑外部环境的使用评价调查研究,可以观察住户对建筑外部环境的使用现状,了解住户的使用需求和意向,为公租房的健康、宜居、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本次调查分析,针对公租房建筑外部环境,具体可总结以下几个方面建议:

  ①景观设计需考虑实用性。住区内部虽然绿地率高,整体环境美观、整洁,但在景观绿化的可亲近性、实用性方面有所欠缺,在公租房社区极其有限的土地面积下,是对公共空间的一种浪费。在公租房住区内,尤其应注重景观绿地空间的实用性,以丰富景观的观赏性。②活动空间设计需考虑层次性。馨逸公寓的公共活动空间设置较为集中,为住户集中提供了一个游乐健身所用的场地。但社区内缺少半公共空间和半私密空间的设计。尤其是公租房的公共活动空间应具有层次性,这样,对于住户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很大的提升。

  因此,需要关注公租房户外公共空间主次层级的划分、过渡层面的设计与思考。③应更多关注活动场所及公共设施的营造。馨逸公寓在公共设施的配置上,存在配置不足、形式单一的情况,加之公共设施的缺乏,大大降低了空间的活力。相较于一般商品房住区的住户,公租房住户对公共空间的依赖程度更高,对其活动的种类以及活动场所的需求量更大,且往往公租房住区的周边配套设施较少,住户很大程度依赖于社区内部的活动空间,因此,在设计时需给予更多关注。

  建筑论文投稿刊物:《建筑学报》(月刊)创刊于1954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发表建筑学专业的最新研究论文和优秀建筑作品,在国内建筑学领域享有权威性地位。

  ④避免交通空间侵占活动空间。馨逸住区的栋间公共空间作为人行和车行的聚集空间,缺乏活动空间的精细化设计,并且交通空间将栋间活动空间侵占,住户出于人身安全考虑,选择放弃在该空间活动。在人行空间和车行空间的设计中,还需要通过有效的设计手段,解决人行活动和交通空间之间的干扰与矛盾,在老人与孩童居多的公租房住区交通设计中,这一点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刘东卫,褚波,朱茜,等.设计方式转变下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公共租赁住房优秀设计方案汇编》与标准化设计[J].建筑学报,2012(5):6-12.

  [2]陈浮.城市人居环境与满意度评价研究[J].城市规划,2000(7):25-27+53.

  [3]张跃松.租赁型保障房居住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与评价:以北京市为例[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7,32(1):28-32+38.

  作者:诸梦杰ZHUMengjie周静敏ZHOUJingmin王舒媛WANGShuyuan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zlw/26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