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农业论文》 高水平开放对我国奶业的冲击与应对措施> 正文

高水平开放对我国奶业的冲击与应对措施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1-03-26 10:31

本文摘要:摘要:加入WTO以来我国奶业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但由于资源禀赋等劣势,价差驱动型进口快速增加,国内奶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亟需进行战略性调整。应把提高国内奶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放在最优先位置,在WTO规则下用足用好国内支持和市场准入政策空间

  摘要:加入WTO以来我国奶业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但由于资源禀赋等劣势,价差驱动型进口快速增加,国内奶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亟需进行战略性调整。应把提高国内奶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放在最优先位置,在WTO规则下用足用好国内支持和市场准入政策空间,强化国产低温奶临近市场优势,提前布局乳酪和乳清增量市场,促进进口奶源多元化,提高奶业对外投资组织化程度和效率。

  关键词:奶业;高水平开放;自给率;对策

世界农业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奶类产品日益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全社会对奶类产品的消费需求趋于上升。加入WTO(简称入世)以来,我国奶类产品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奶类产品在多边和双边协定中均处于较高水平开放状态。譬如,我国乳制品平均关税仅为12.2%,比世界平均水平低43.4个百分点,而加拿大脱脂牛奶和全脂牛奶的进口关税分别达241%和292.5%,日本乳制品进口平均关税为95.1%[1]。但由于资源禀赋劣势等多种原因,高水平开放对我国奶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最直接的表现为我国奶业自给率不断下滑。本文分析了入世以来高水平开放对我国奶业的冲击,并提出相应应对措施。

  1高水平开放在不同阶段对我国奶业的冲击

  我国奶业先后经历了2001年入世的关税减让和签订中国-新西兰自贸协定(2008年)、中国-澳大利亚自贸协定(2015年)两轮开放,进口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推动了我国奶类产品进口量的快速增长。在入世后的最初几年,由于我国正处于奶类产品消费快速增长期,开放并未对国内生产造成明显冲击,进口被增量需求所消化,国内产量与进口量是同步增加的。但2008年后我国奶类产量增长陷入停滞,增量需求几乎完全被进口产品占领,导致我国奶类自给率从2008年的98.2%下降到2019年的68.7%。高水平开放导致我国奶类自给率迅速下降,并且随着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在不同阶段体现出不同的特征。

  1.1第一阶段(2001—2008年):已对我国奶业产生影响,但未形成明显挤出效应

  为履行入世承诺,该阶段我国迅速扩大了乳制品净进口量,促使我国乳制品人均消费量迅速增长,对国内生产还未形成挤出效应。入世之前,我国居民奶类消费的快速增长使得国内生产不能满足国内消费,奶类是我国唯一净进口的畜产品。1997—1999年3年奶类净进口74.9万t,相当于国内产量的9.66%,奶类贸易逆差1.59亿美元。根据我国入世谈判达成的关税减让进程表,入世后我国乳制品进口要实行关税减让,即从入世前的25%~50%下降到10%~15%,只有个别产品下降到20%。

  入世后,我国乳制品的净进口量从2001年的63.9万t扩大到2006年的142.7万t,增长了123.32%。但此期间国内需求的增长快于国内生产的增长,我国乳制品的人均消费量从1999年的6.65kg增长到2008年的24.8kg。入世带来的进口增加被快速增长的需求迅速消化,并没有对国内生产形成明显挤出效应。由于当时我国奶牛养殖模式以散户和小规模养殖为主,原料奶仍有成本优势,且国外乳企进入中国后存在水土不服,国内消费者仍偏好国产乳制品,这一阶段进口增长较快的主要是奶粉,用于还原调配液体奶,以弥补国内生产的不足。

  1.2第二阶段(2009—2019年):进口乳制品优势明显,对国内生产形成挤压

  在第二阶段中,履行双边自贸协定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进口复原乳对我国生鲜乳的替代,对国内原料奶产生挤出效应。我国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分别于2008年和2015年签订自贸协定。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是世界第一和第三大乳制品出口国,成本优势非常明显。自贸协定生效后,我国自其进口的乳制品关税逐步降至零,2019年自新西兰进口的乳制品关税已全部降至零,使其价格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随着我国乳制品消费市场的快速扩大,加之三聚氰胺等质量安全事件影响,我国消费者对国外乳制品偏好显著增强,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对我国乳制品的出口大幅增长,成为我国第一大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国。2019年我国自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进口的乳制品分别占我国乳制品进口总额的66.8%和7.5%,尤其是自新西兰进口的全脂奶粉在我国进口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的垄断地位,占到我国进口总额的89.7%,且近年来自新西兰进口的液态奶也增长迅速。

  即使加上关税和增值税,我国原料奶价格已大幅高于进口还原乳价格,按生鲜乳折算率为8.387计算,2019年我国原料奶的收购价与进口奶粉还原乳的价差已经达到0.3~0.7元/kg。在价差驱动下,我国进口奶粉的数量不断增长,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了进口复原乳对我国生鲜乳的替代,并由于消费扩张增速的收窄,开始对国内原料奶产生挤出效应。我国原料奶价格与新西兰进口奶粉复原乳的价差巨大,每年自新西兰进口的大包粉均在年初就触发特殊保障措施,且触发时间不断提前。

  2019年12月24日,我国自新西兰在途进口奶粉就已用完了2020年以协定关税进口的原料奶粉额度,触发了特殊保障措施。以2019年为例,奶粉进口的特殊保障措施触发水平为162482t,而我国大包奶粉共进口了801436t,享受零关税的仅占20.3%,其余按10%最惠国关税水平征收。可以预见,到2024年特殊保障措施全部取消后,我国自新西兰进口的乳制品还会大幅增长,在乳制品市场增量空间逐步缩小的情况下,其价格优势必然会对国内生产形成挤压。

  1.3第三阶段(2020年以来):亟需积极应对,否则恐难达自给率目标

  根据对我国奶类需求和生产的双向预测,若不加以及时有效应对,未来我国奶类自给率恐将继续下降。现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从需求方面来看,到2025年,我国奶类需求将达到5652万t。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均乳制品消费水平逐渐提升。2019年我国奶类人均消费量为34.7kg,与跟我国饮食结构相似的东亚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量的峰值还远未到来。

  我国台湾和香港以及日本的人均奶类消费峰值分别为59.1、83.6、83.1kg/年。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食物营养所的研究,我国奶类的人均消费峰值预计为59kg/年。我国台湾、香港及日本在人均GDP达到15000美元时,人均年奶类消费量分别为56.0、50.5、78.7kg,比人均GDP为9000美元时的年消费分别增加了7.7、1.8、14.3kg。据此测算,人均GDP每增加1000美元,人均年奶类消费量分别增加1.28、0.30、2.38kg,平均为1.3kg。

  我国内地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也呈现类似的趋势。据农业农村部相关调研数据,2018年成都、武汉及南京的人均奶类消费量分别为46.1、50.7、54.2kg,其对应的人均GDP分别为14444、20589、23235美元。据此推算,人均GDP每增加1000美元,人均奶类消费量增长0.75~1.35kg[2]。

  2我国奶业应对高水平开放的对策

  面对价格倒挂导致的进口驱动力日益增强、国内需求增量空间逐渐收窄,我国奶业亟需进行战略性调整。应以维持适度自给率和稳定奶农生计为目标,实施强化本土优势的市场分层战略,促进国内外奶产品的合理分工和互补发展。

  2.1把提高国内奶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放在最优先位置

  根据中国奶业协会调研结果,在龙头乳企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带动下,国产乳制品的质量品质已接近先进国家标准,部分企业的内控标准已高于国际先进水平。但目前国内奶牛养殖的规模化已超越了规模经济的临界点,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空间已非常有限,难以单纯在“拼成本”上获得优势。各大乳企积极打造更高品质的产品,努力用高价格去覆盖高成本,把乳制品向保健品、礼品甚至奢侈品推广以提升产品价值。

  但高价格也带来消费抑制效应,影响行业的整体发展和国民营养健康水平的提升。因此,需要调整我国奶牛养殖的规模化战略,从超大规模向适度规模转型,从最优品质向质量、效益最大化目标调整。在合理确定基准质量标准和过程控制基础上,强化加工企业和养殖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生产、流通、检测、营销等全链条降成本,促进我国奶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提升。

  农艺师论文投稿刊物:《世界农业》(WorldAgriculture)杂志创刊于1979年,由中国农业出版社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国内统一刊号:11-1097/S,国际标准刊号:1002-4433,邮发代号:82-130,复合影响因子:1.030,综合影响因子:0.496。

  3结论

  综上所述,入世以来我国奶业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奶类产品在多边和双边协定中均处于较高的开放水平。入世初期,我国奶类产品进口主要满足增量需求,对国内生产未造成明显冲击。但由于资源禀赋劣势,我国原料奶生产成本已大幅超过主要出口国,国内外原料奶价差日益扩大,价差驱动型进口快速增加。随着国内需求增量空间逐渐收窄,国内奶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亟需进行战略性调整。应把提高国内奶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放在最优先位置,在WTO规则下用足用好国内支持和市场准入政策空间,强化国产低温奶临近市场优势,提前布局乳酪和乳清增量市场,促进进口奶源多元化,提高奶业对外投资组织化程度和效率。

  参考文献:

  [1].WorldTariffProfiles2020[M].WorldTrade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TradeCentreandUNCTAD,2020.

  [2]杨祯妮,程广燕,肖湘怡,等.国内外乳制品消费规律与启示[J].世界农业,2020(11):125-133.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国办发〔2018〕43号)[EB/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06/11/content_5297839.htm

  [4]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经济贸易协议[EB/OL].

  作者:陈兵1,程郁2,张军平3,刘泽禹1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nylw/26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