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国有六成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广东省作为我国最主要的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近年稻谷总产量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比例保持在76%以上,而梅州市作为广东省第三大粮食产区,其水稻产业的高效发展对提高广东粮食自给率
摘要: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国有六成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广东省作为我国最主要的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近年稻谷总产量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比例保持在76%以上,而梅州市作为广东省第三大粮食产区,其水稻产业的高效发展对提高广东粮食自给率具有重要意义。得益于梅州地区得天独厚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客都稻米米粒细长,晶莹剔透,米饭油光润泽,入口软滑,有弹性,非常适合南方人口感,梅州“客都稻米”2017年被正式批准为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梅州市在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的过程中,通过全力打造客都米品牌,带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通过查阅中国、广东和梅州历年统计年鉴资料,梅州市种子监督管理站历年水稻种植数据,并结合4个丝苗米产业园牵头实施主体单位的水稻生产调研数据,深入分析梅州市客都米产业发展现状,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梅州市客都米产业进一步发展及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客都米;梅州;产业现状;对策建议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全国有六成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1-2]。水稻生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作为我国最主要的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广东省近年稻谷总产量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比例保持在76%以上[3-4]。据统计,2019年广东省水稻播种面积179.37万hm2,水稻总产量1707.05万t[4],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8位[5]。
梅州市地处广东省东北部,属粤北稻作区,以双季稻为主,是广东省第三大粮食产区[6]。梅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气候区的过渡地带,年均降雨日为150d左右,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400~1800mm之间,年平均气温20.6~21.4℃;全年≥10℃积温为6850~7598℃,无霜期300~350d,年均日照时数为1714.6~2010.5h;土地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特别是优质水稻的种植。2017年,梅州“客都稻米”被正式批准为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7],保护区范围为梅州市辖下的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共五县一市二区[8]。
得益于梅州地区得天独厚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客都稻米”颗粒均匀、细长、粒小、晶莹剔透,直链淀粉低、胶稠度较高。米饭油光润泽,入口软滑、有弹性、香甜可口,煲饭、煲粥均可,适合南方人口感[8]。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稻米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外观靓、闻着香、食味佳的优质米需求量越来越大。为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中央一号文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优质稻米。同年,广东省积极响应号召,开始大力打造具有本土血缘的优质米品牌——广东丝苗米,并于2018年成立了广东丝苗米产业联盟,以助推广东省水稻产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
“客都稻米”从本质上与广东丝苗米一脉相承,因此梅州市在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的过程中,通过全力打造“客都米”品牌产品,带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经过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层层抓落实,优化结构调整,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做好各项惠农扶农政策,梅州客都米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进展,目前已建成蕉岭县丝苗米产业园、兴宁市丝苗米产业园、梅州市丝苗米产业园、五华县丝苗米产业园4个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有6个品牌——梅州市稻丰实业有限公司的金良稻丰客家丝苗米、金良稻丰496山水情,梅州市建丰粮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客家良稻长寿米,梅州市金宝树农业有限公司的良辰福稻客都丝苗米,梅州市绿粮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古邑丝苗香米,兴宁市润丰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味多来丝苗米获广东丝苗米认定。
有2个品牌——梅州市建丰粮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秀才郎、广东兆华种业有限公司的百姓丝苗米获首届广东国际名米(籼稻)金奖。这些平台和品牌为“客都米”产业的打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此,我们通过查阅中国、广东和梅州历年统计年鉴资料,梅州市种子监督管理站历年水稻种植数据,结合4个丝苗米产业园牵头实施主体单位的水稻生产调研,深入分析梅州市客都米产业发展现状,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梅州市客都米产业进一步发展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1梅州市水稻生产现状
1.1种植面积与产量水稻是梅州市的主要粮食作物,梅州水稻种植以双季稻为主。近5年来,梅州市水稻播种面积维持在16万hm2左右,稻谷总产量在98万t左右[6],无论是播种面积还是总产均居广东省第3位。
1.2品种面积构成2019年,梅州市水稻种植总面积15.96万hm2,其中,早稻面积7.82万hm2,晚稻面积8.14万hm2。在2019年水稻种植面积中,杂交稻种植面积较大,早晚季面积为13.72万hm2,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85.93%;常规稻种植面积较小,早晚季面积为1.6万hm2,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10.04%;此外,还种植有部分特用稻,面积为0.64万hm2,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4.03%(基础数据来源于梅州市种子监督管理站)。
当前种植面积分布中以杂交稻为主的特点十分明显。梅州市人多地少,为保障粮食安全,在水稻种植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方面更为重视产量的提升,在品种选育及推广过程中对品种的产量和外观尤为重视,对品种面积的构成产生了较大影响[9]。近年,随着“客都米”品牌的打造,引进水稻品种的稻米品质有所提高,但绝大部分农户长期以来形成的水稻品种种植观念仍未扭转,再加之适宜梅州地区种植的特优质丝苗米品种也较缺乏,以致目前品种面积的构成仍以杂交稻为主,较之以前未有明显改观[10]。
1.3品种结构梅州市水稻种植品种呈多样化复杂状态,且以杂交稻品种为主。2019年梅州市水稻种植品种共181个,其中杂交稻品种151个、占83.43%,常规稻品种30个、占16.57%(基础数据来源于梅州市种子监督管理站)。品种多元化是梅州市“客都米”品牌打造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原因是梅州市生态条件较复杂,使用者对品种选择多样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同时调运的种源渠道多。水稻品种的多样化与复杂化有利于水稻品种的丰富与水稻品种之间的比较,但由于不同品种之间存在稻米的形态和品质差异,使小批量的种植品种加工存在一定的问题,生产批量不足也容易陷入稻米加工障碍和出售价格缺乏竞争力的困境。
2梅州市客都米产业发展现状
2.1梅州市“客都稻米”种植品种与面积
2019年,梅州市种植的水稻品种中符合“客都稻米”内在品质指标[8](长宽比≥3.5,垩白粒率≤20%,垩白度≤5%,直链淀粉含量15.0%~19.0%,胶稠度50~90mm)的品种共有11个(品种品质指标数据来源于国家水稻数据中心,http://www.ricedata.cn/variety/),包括:常规稻3个,分别为美香占2号、象牙香和客乡一号;杂交稻8个,分别为泰丰优208、泰丰优55、软华优1179、广8优165、广8优169、广8优2156、广8优2168和广8优金占。11个品种早晚季种植面积共1.84万hm2,占梅州市当年水稻种植总面积(15.96万hm2)的11.53%。其中,常规稻种植面积为0.76万hm2,杂交稻种植面积为1.08万hm2,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为美香占2号。
2.2客都米主要依托企业水稻生产现状
2.2.1梅州市建丰粮业发展有限公司
该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集农业种植,现代农业科技开发,粮食收储,农产品初加工,粮油、食品、饲料、农产品、农副产品、日用品批发、零售为一体的有限责任公司,也是蕉岭县丝苗米产业园的牵头实施主体单位。2020年,建丰粮业经流转自有的水稻耕地使用面积约10hm2、水稻播种面积200hm2,与农户签订的订单水稻耕地面积约1333hm2、播种面积2666hm2。
主栽品种主要以拥有蕉岭本地血缘的优质丝苗米品种客都寿乡1号为主,美香占2号、象牙香占为辅,其中客都寿乡1号为丝苗米产业园实施单位共同于2019年签约购买,并于2020年开始大面积种植。建丰粮业已建立完善的现代化粮食生产加工、仓储体系,年处理稻谷能力达5万t,年加工大米能力达2.5万t,公司基地种植的所有稻谷均用于大米加工后出售。公司还组建了专业的农业机械化社会服务团队,实现了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开发了蕉岭丝苗米大数据平台,实现了产业信息即时共享。公司旗下有“客家良稻”“秀才郎”等省内外著名大米商标,产品主要通过零售、超市和网上等渠道销售。
2.2.2梅州市绿粮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主要经营水稻种植与销售、粮食收购和储藏、大米加工和销售等业务,是兴宁市丝苗米产业园的牵头实施主体单位。2020年,绿粮农业经流转自有的水稻耕地使用面积约133hm2、水稻播种面积266hm2,主栽品种主要有美香占、19香、象牙香占、桂野丰、泰丰优208等,其中19香和桂野丰是2020开始试种的丝苗米新品种,其余都是已种植多年的老品种。目前,绿粮农业已建立较完善的现代化粮食生产加工、仓储体系,年处理稻谷能力达3万t,年加工大米能力达1.5万t,公司基地种植的所有稻谷均用于自身大米加工后出售。公司旗下有“古邑丝苗”“绿粮宝”“米自然”等著名大米商标和“古邑客窖”白酒商标,产品主要通过零售、超市和网上等渠道销售。
3客都米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品牌凝练不够,认知度不高,尚未形成品牌价值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效应逐渐成为企业赢得更大市场和提升企业经营效益的关键支撑[11]。“客都稻米”虽已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但因“客都稻米”主要是强调区域,而无地域标志和历史渊源的具体水稻品种,以致梅州市内粮食加工企业在塑造“客都米”品牌时不知以何品种为抓手,造成至今尚未形成一个行业认可的核心标志产品。再加上“客都米”品牌打造才刚刚起步,“客都米”的品牌形象尚未完全树立,品牌价值也还尚未形成,整个“客都米”产业相对还处于起步阶段。再者,因“客都米”品牌宣传力度不够,致使绝大部分的一线水稻种植户对于“客都米”的概念还很模糊,整个品牌在梅州水稻生产行业的认知度还较低。
此外,就“客都稻米”的认定标准而言,只要是在梅州市五县二区一市按既定规程种植和加工,内在品质指标(稻米长宽比≥3.5,垩白粒率≤20%,垩白度≤5%,直链淀粉含量15.0%~19.0%,胶稠度50~90mm)达到要求的稻米都可称之为“客都稻米”。由于梅州市尚无自主知识产权地域标志的优质水稻品种,再加近年种植品种能达到客都米标准且品质特优的水稻品种主要还是美香占2号、象牙香占等品种[12]。但美香占2号和象牙香占作为广东丝苗米的核心标志品种已深入人心,“客都米”品牌打造只能融入广东丝苗米品牌,导致“客都米”区域品牌价值难以形成。
农学论文投稿刊物:《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创刊于1984年,由中国农学会主办,由我国著名农业科学家、两院院士石元春教授担任主编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杂志以农业科研院、校副高以上中青年专家、学科带头人和博士、硕士为主要作者群,以省部级以上科研基金项目论文为重点,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半月刊,国内统一刊号为CNll一1984/S,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6850,邮发代号:2-772。
4客都米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4.1加强引导、宣传和政策扶持,加大落实各级惠农扶农政策“客都米”产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品种选择、栽培管理、加工储藏、品牌打造、市场销售、各级人才培养都离不开政府引导和扶持。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客都米”标志产品的打造力度,加大对“客都米”的宣传力度,加大对龙头企业的项目扶持力度,在政策、项目、人才培养和资金上给予保驾护航。此外,要认真落实各级种粮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国家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等惠农补贴政策,让广大种粮户和企业真正得到实惠,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提高企业参与“客都米”品牌打造的积极性。
4.2强化市场品牌开发,做大做强客都米产业品牌是产业的重要核心,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效益的重要筹码。因此,客都米产业要进一步发展,品牌打造、产品开发是当前的重中之重。一是要大力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创新经营机制,引导企业树立标准意识、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使其成为推进“客都米”产业化的“火车头”。二是要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加快发展优质稻米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优质米和有机米。三是加快客都稻米核心品种的甄选,选择一个具有本土标志的品种(如客都寿乡1号)作为核心品种进行重点宣传、推广和扩大种植规模,尽快塑造出“客都米”品牌的灵魂。四是大力实施品牌工程,重点打造1~2个全国知名的客都大米品牌,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新闻媒体和参加各种形式的展销活动,加强产品品牌宣传,扩大名牌效应,提升品牌价值,做大做强“客都米”产业。
4.3加快发展优质稻米产业化工程,强化市场品牌开发,提升客都米市场竞争力客都稻米产业化工程对提升梅州市稻米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实施客都稻米产业化工程涉及各级粮食部门、农业生产和技术推广部门、种子公司、科研单位、银行信贷、生产加工企业以及数量庞大的农户,因此,必须由各级政府部门协调。首先,要提升产业协会凝聚力,制定行业标准,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栽培管理、统一质量标准,实行统一品牌;其次,各级政府部门应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产业化企业发展,协助相关单位落实好生产基地、品种布局、科技服务、产供销等环节,尤其是要实行优质优价,保证稻农利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再者,需提高稻米加工档次,树立品牌意识,协助市场开拓,共同做好“客都米”的产业化。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于红燕,刘世义.我国水稻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9):7-9.YUHY,LIUSY.Developmentstatus,trendsandcountermeasuresofmycountry'sriceindustry[J].RuralEconomyandTechnology,2016,27(9):7-9.
[2]方福平,程式华.水稻科技与产业发展[J].农学学报,2018,8(1):92-98.FANGFP,CHENGSH.Ricetechnologyandindustrialdevelopment[J].JournalofAgronomy,2018,8(1):92-98.
[3]李逸勉,叶延琼,章家恩,李韵.广东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0):73-82.LIYM,YEYQ,ZHANGJE,LIY.AnalysisonthedevelopmentstatusandcountermeasuresofriceindustryinGuangdongProvince[J].ChineseAgriculturalScienceBulletin,2013,29(20):73-82.
[4]《广东统计年鉴》编委会.广东统计年鉴202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0."GuangdongStatisticalYearbook"EditorialBoard.GuangdongStatisticalYearbook2020[M].Beijing:ChinaStatisticsPress,2020.
作者:王福军1,2,3,巫志坚3,苏彬峰3,古子怀3,温作宏3,国彬2,4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nylw/26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