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提倡茶文化精神是茶楼的生存之道_《北京纪事》2014年第1期> 正文

提倡茶文化精神是茶楼的生存之道_《北京纪事》2014年第1期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4-06-06 16:12

本文摘要:注:本文摘自《北京纪事》2014年第1期;作者:飘雪;锥光; 【摘要】:初到茗香茶楼,装修并不见豪华,但处处雅致、颇具匠心,设计上更有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的中式园林之风。地方虽不大,却总在转角处遇见惊喜,颇有洞天福地的意味。每一处设计都能看出这里的

  注:本文摘自《北京纪事》2014年第1期;作者:飘雪;锥光;
  【摘要】:初到茗香茶楼,装修并不见豪华,但处处雅致、颇具匠心,设计上更有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的中式园林之风。地方虽不大,却总在转角处遇见惊喜,颇有“洞天福地”的意味。每一处设计都能看出这里的老板典雅、朴素、宁静、维和的气度。古人“有若自然”的意境通过中式符号元素的结合,犹见古意。
  【关键词】:茶楼、生存之道、文化精神、总经理、洞天福地、设计、中式
 
  茶道就是一种体验
  茗香茶楼的老板王乾宇是一位笑容平和的谦谦君子,他说:“设计要以人为本,茶楼是品茶之地,环境不能压人,要能衬人,所以在装修之初我的定位就是不奢侈,要突出舒适和方便,装修用料简易,色彩以棕色为主。”
  王乾宇是北京人,虽学理工科出身,但从小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在开茶楼之前,对于茶,并未有很深的研究。他说:“开茶楼以前,对于茶,是谁送咱什么茶就喝什么茶,对于茶的好坏更是说不出哪好哪不好。”王乾宇开始关注于茶,是因为2000年左右的时候他有一段空闲时间,经常会到一家由两个小伙子开的茶楼喝茶放松,那茶楼里摆了很多书,环境清雅。在那里,王乾宇读到了茶学名家、《易经》学者陈香白的《中国茶文化》,书中对于茶文化的介绍吸引了他——陈香白提出中国茶道“七义一心”说,即中国茶道形成于盛唐,涵盖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导引七种义理,其核心思想是“和”。这一理论使王乾宇对于茶与茶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国茶文化能体现儒释道三家文化的精义,茶文化本身并不带有任何宗教色彩,但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内涵,包容、厚德、和谐的思想。习茶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让人受到了洗礼。喝茶使人静,静能生慧,可以反省自己,会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王乾宇说。
  茶仙卢仝的名作《七碗茶歌》中由一杯清茶创造出一片广阔的精神世界,让诗人润喉、除烦、泼墨挥毫,并生出羽化成仙的美境。将喝茶提高到了一种非凡的境界,专心地喝茶竟可以不记世俗,抛却名利。而这七碗茶的境界,王乾宇也体会过一次。一次冬天早上登香山时遭遇小雪,王乾宇在途中平台上的茶室停留换衣品茶。当时泡了一壶阿里山。“我裹着棉猴,坐在那里泡了七碗茶,窗外是一片银装素裹,山林寂静深远,屋里温暖如春,茶喝七碗刚刚好,感觉非常舒服。我才发现原来古人说的这些都是真实的体验。茶道就是一种体验。”恐怕正是这种体验,才让大文豪苏轼写出了妙笔生花的回环七绝诗:“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光唾碧衫;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茶道生活倡导者
  从2002年在北太平庄路25号开设第一家茗香茶楼以来,王乾宇先后开了数家连锁茶楼。因为合同到期、地址改建等等原因,最后留下了三家收入稳定、各具特色的茶楼。一家就是北太平庄这家老店,另两家一个在花园路,一个在工体。“茶馆这一行业的业态发展,在中国还在不断地探索中。1996年左右,台湾人在中国开设了一些茶艺馆,其实就是一种以技艺为主的茶馆形式,是单纯的泡茶手法、技法,对茶文化的思想境界并没有发扬、发展。我当时感觉很不好。茶道本身源于中国唐朝,现今在日本发展起来,在日本叫茶道,在韩国叫茶礼,我们中国人既然做茶文化,为什么连堂堂正正的茶道都不敢叫?从名字上就比别人矮半截。弘扬发展茶文化,就是一种茶道精神。所以我始终说要做一个茶道生活的倡导者。”
  每个去过茶馆的人都知道,在茶馆里喝茶真是太舒服了,那种放松、休闲的感觉,会让人待上一天。所以茶馆的经营就存在着客人流动率低、客源过于固定的问题。这就造成了很多茶馆利润很薄,很难做到收支平衡。再加上生活成本上升带来的物业成本、人员成本上升,如果不赋予其他的东西就难以为继。于是京城茶楼渐渐分成了四种——二荤子茶馆(连吃带喝的)、清茶馆(只喝茶的)、书茶馆(有票友演出的)和茶肆(公园、郊野中的)。对于此,王乾宇的经营理念是什么呢?他说:“真正要做茶馆,还是要做茶本身,以及茶所赋予的茶文化。从茶道的精神上,将茶需要赋予文化的含义,在现今的环境中做成文化和商务兼备的茶馆。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咖啡馆的精髓——节奏感比较快、流动性强,周转率就高。在茶馆的经营上要破除一杯茶喝到底的习惯,慢慢宣传一些茶文化的精髓。同时,在经营上可以适当做一些限制。喝茶本身是健康的,但是喝多了从养生角度来看是破气的,不健康的。所以喝茶也需要有节制。养生就是要养气,凡事都要有节制。茶馆里待着,太舒服了,慢慢人就有点闲散。这种闲散容易慢慢地让人没有进取心,斗志就会磨灭。所以要倡导这种价值观: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不少人在周末也喜欢来茶馆打牌休闲,这是一种放松,但是也不宜过长,玩也需要节制。这就是茶道生活,是张弛有道的。”
 
  茶道中的属地文化
  北京不属于产茶区,在经营茶馆中,在地域上北京的茶馆没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但是北京又是文化之都,茶文化的根基其实很深。
  从装修来看,尽管茗香茶楼三家各有各的特点,但是从风格来说,都是以文化为主体的。王乾宇说:“文化是人的风俗习惯,是内在的、不可能改变的。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特征,北京更是如此。从一开始创办茗香茶楼,我就没有打算把它做成会所性质的,我的定位就是谈天说地、商务休闲之地。所以我经营的茶楼主要想做的就是传统文化、商务文化的传播与分享,探索茶道应该给人带来什么,倡导的是一种茶道精神的生活方式。随着网络的普及,人和人之间越来越远,宅男宅女越来越多,面对面的交流少了,人的思想意识就走向了畏缩,这是值得人们担忧的。这时候普及茶道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倡导正确的生活方式,从小圈子做起,慢慢向外围扩展。品茶、交流可以改变人的交流方式,扩展人的视野,接触更多的人和事。北京人工作、生活的压力都很大,容易产生焦虑感。学会品茶,用茶道精神来看待工作、生活,会让人在激情中多一份淡定,多一份包容心、豁达心。品茶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正确的品茶、喝茶,会让人增长智慧,情绪就不会焦虑,压力也会放松。慢慢可以调节人的情绪、提高生命的质量。所以我一直在探索中寻找适合北京人的茶馆经营模式。有很多人喜欢把茶馆当作一个道场、修行之地,我认为是不对的。北京的茶馆应该是一个信息集散地,是文化传播和分享的场所。我希望我所经营的茶楼慢慢形成一种既符合现代特征,又有文化底蕴的运作模式。”
  王乾宇是一个爱玩的人,他秉承着北京人“玩就要玩得精”的特征,探索着他的人生,他的茶楼。在朋友看来,人生阅历丰富的王乾宇是一个大师般的人物,他的人生理想充满着智慧。王乾宇也深谙佛学,是凤凰网“华人佛教”的特聘主持人。
 
  【杂志信息】:
  《北京纪事》由北京市文联主办。1994年4月由原《北国风》改刊名为《北京纪事》,主要内容为纪实文学。当时的主编陈世崇老师曾在卷首语中写道:我们希望读者能读到有趣的文字,我们也希望自己能编有趣的文字。多年来,《北京纪事》始终沿袭这一平易近人的“宗旨”,贴近读者,成为读者的朋友,走向辉煌。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1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