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技术传播视角下解析阅读认知机制和技术写作规范的关系> 正文

技术传播视角下解析阅读认知机制和技术写作规范的关系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0-04-18 11:36

本文摘要:摘要:传统阅读研究中较少涉及职场文档,为了探究技术写作规范后的理据,梳理了中英阅读研究文献,从技术传播视角解释了阅读认知原理和技术写作之间的关系,分类归纳了信息易获取和易理解原则下技术写作常用规范以及规范后的用户认知原因。研究表明,技术写

  摘要:传统阅读研究中较少涉及职场文档,为了探究技术写作规范后的理据,梳理了中英阅读研究文献,从技术传播视角解释了阅读认知原理和技术写作之间的关系,分类归纳了信息“易获取”和“易理解”原则下技术写作常用规范以及规范后的用户认知原因。研究表明,技术写作规范大多可以从阅读认知因素中得到解释,技术写作人员对二者关系的了解有助于提高技术文档的质量。

  关键词:阅读认知;技术传播;技术写作;规范

上海翻译

  引言

  传统的阅读通常多指学习研究型或消遣型阅读,语言习得或教学相关的阅读活动是国内外阅读研究主要关注的领域。以“阅读认知”作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2019年之前文献进行检索,析出186篇中文文献。从计量可视化分析的数据显示了中外文献的学科分类和研究层次分布,大部分的文献来自教育(47.33%)、语言(32.67%)、分布在基础研究(55.56%)、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29.01%)、高等教育(4.94%),分布在职业指导(4.32%)和行业指导(2.47%)的研究非常少,这反映了职场文档在阅读学术研究处于受忽略的地位,技术文档鲜有被纳入国内学术研究的视角。技术文档的创作通常由技术开发人员或技术写作人员(Technicalwriter)来完成,技术写作(Tech-nicalWriting)是技术传播(TechnicalCommunica-tion)的主要形式。

  技术传播涉及科学技术和人文社科专业领域的信息,具有鲜明的交叉学科属性。[1]技术文档的呈现和使用方式便捷与否,用户阅读体验是否良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技术信息是否能被利用。因此,人因科学与技术传播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用户阅读认知特征长期是制定技术写作规范的重要考虑因素,早期的技术传播专业图书就设有专门章节介绍用户阅读认知特征,[2]国内近几年才有少数学者对技术文档规范研究开始关注,如王传英等。[3]为了让技术文档的开发写作人员更好地理解和遵循技术写作规范,减少技术信息组织的随意性,通过中英文献分析,解释了阅读认知原理和技术写作规范之间的因果关系,让规范的遵循者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提高对规范的遵循意愿。由于国内技术传播的相关文献比较匮乏,在此所介绍的技术写作规范主要基于英语语境,在中文语境的适用视角上可能存在局限,但所介绍的英文规范或可作为国内中文技术写作规范的参考。

  一、阅读认知原理和技术传播对阅读的研究

  (一)阅读处理模式和阅读认知原理

  根据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可以分为系统性获取知识的学习研究型阅读、为打发时间或因兴趣浏览的消遣型阅读和为完成其他任务选择性搜寻信息的应用型阅读。学习研究型一般属于深层次阅读,消遣型阅读和应用型阅读属于浅层次阅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阅读心理学家先后总结了三种阅读处理模式:

  1.表层结构模式(SurfaceStructureProcess-ing):也被称为“自下而上”模式,关注阅读的感知部分,阅读者从最小的文字单位辨识逐步扩大到词组直到获得语篇意义的过程。这种阅读模式是一种“认字识意”的低效阅读模式,阅读者被动地接受语言刺激做出阅读反应,对于整体语篇理解常常存在局限。[4]

  2.深层结构模式(Deepstructureprocessing):也被称为“自上而下”模式,关注阅读的思维部分,阅读者根据词汇知识、背景知识对语篇意义进行积极推测或构建;这种阅读模式下,阅读者主动地预测信息,抽取文本循环验证预测,这种模式常被不善于阅读但具备话题背景知识的阅读者使用。[5]

  3.交互作用模式(interactiveapproach):这是表层结构模式和深层结构模式处理模式的结合,阅读者交替地使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策略处理语言和非语言视觉信息,以达到理解的最大化目标。[6]在三种模式中,交互作用模式更好地解释了读者和文本互动的关系,Flower称实验证明在阅读文本时,读者会表现出如下认知特点[7]:(1)读者常常尽力将新信息嵌入熟悉的框架中;(2)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会对后面的信息创造一个语境或一套解释;(3)读者会将信息分类或分块以便于理解;(4)读者会以为有下划线或被高亮的信息比别的信息重要;(5)读者在理解文本时会进行信息的层级区分,先讲的比后面讲的记得牢。

  他的观点提示作者:每个阅读者都会根据各自的文本知识和背景知识对所阅读的信息做出解释,读者领会的不一定是作者之意,而是读者自身判断之意。Samuel描述了文本阅读中当读者翻阅了好几页却无法明白自己读了什么内容时,可能会采取的阅读行为,[4]如:(1)通过比较、关联新旧信息、或对所读信息重新排序等方法自己发现联结或强加联结来赋予所阅读信息以意义;(2)直接翻到末页或末章尝试寻找结论;(3)浏览文章、索引或目录来获取总览;(4)阅读各层级标题、章节话题或在某些句子下划线来获取重点或全文要意。这些描述说明了读者所具有的背景知识、所阅读内容的排版格式(导航、层级、强调、信息顺序)会影响读者的认知和行为。在阅读认知问题上,不同学科所关注的内容既有交集也有差异。张怀涛整理了不同学科视角对阅读的理解差异:信息科学认为阅读是启动文献信息交流的解码过程,是信源到信宿的传递与转换,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种感知文字符号的智力行为和心理过程,传播学认为阅读是传播活动中的信息处理运作,是提供线索让读者从构系中建构出合理解释的过程。[8]

  肖雪指出阅读认知的信息学、情报学色彩逐渐浓郁,阅读研究开始从信息处理的视角关注阅读主体、阅读对象、阅读行为、阅读工具。[9]吴瑶研究发现数字媒介阅读对认知各层面的影响,如数字媒介阅读对读者的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提升效果最强,显著高于其对注意、感知、记忆、语言与想象层面的影响,对读者注意力的吸引、集中和维持具有增强作用,影响效果显著高于对记忆层面的影响。[10]这些文献反映出国内学术界对阅读研究逐步向以读者为中心的研究方向转变,视角呈现多学科化的趋势。不论哪门学科的阅读,哪种情境的阅读,不论选择哪款媒介,采取哪个阅读处理模式,阅读主体、阅读对象和阅读行为始终是阅读研究的核心要素,阅读主体的认知条件和特征对阅读对象的选择以及所采取的阅读行为都起着最直接的作用,影响着阅读目标的达成度。

  (二)技术传播对阅读的研究

  技术传播发展的基础是让技术亲民,让技术信息为大众服务的人文理念,技术写作通过视听说多维度来传播产品和服务资讯,帮助用户完成既定任务。Dombrowski收编了多位学者对技术传播人文特征的研究文献,解释了在信息生产和传播过程中人本认知、伦理因素、民族、性别差异等对技术传播的影响。

  [11]Hinds指出,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语言的使用者对于在交流中作者和读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度认识有很大的差别。[12]“读者负责制”思维的国家主要是高语境文化的亚洲国家如中、日、韩等国,信息表达严重依赖于语境,作者往往想当然地认为读者都对其所写的话题有一定的了解,并根据这样的认识前提来组织信息,省略许多“以为读者应该会了解的”解释,读者自己负责去揣测其中模糊和不确切信息的含义。“作者负责制”思维的国家主要是低语境的欧美国家,信息表达对语境的依赖程度低,作者通常把“读者对所谈话题了解的知识”最小化,而把“让读者读清楚”的责任最大化。

  技术写作规范秉承了“作者负责制”的价值观,技术写作者需要去分析阅读者(用户)的阅读能力、习惯、特点、意图等信息,在文本信息中尽可能通过各种语言修辞、编辑设计手段为读者提供全面的帮助。有实验表明,如果技术写作者没有按解决问题的思维来建立文档架构,文档用户就会做出自己的臆断。[4]要避免用户臆断的可能性,写作者就必须创建一个意义能通达的结构。Schriver研究表明多数人只有在认为阅读可带来某种益处或是在无法从其他更简单的途径获取到该益处时才选择阅读和继续阅读。

  [13]职场文档一般不具有娱乐性,阅读主体是因要完成某一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才来寻求信息,所以多处于被动阅读状态,缺乏研究学习型和消遣型阅读的主观动机和兴趣,他们期望所寻找的信息“易获取、易理解、易使用”。Wright曾经建议技术传播研究不仅应建立用户阅读理论,还应建立用户“不读”理论,[14]他的建议后来在Novick和Ward针对为什么用户不爱阅读用户手册的调查得到的回应,调查发现用户普遍不喜欢阅读手册,相对于纸质版用户手册,用户会更倾向于使用线上手册,不用的原因主要有:难以在手册里找到对应的检索词进行检索、手册导航不清、信息解释程度不够甚至无法理解等。[15]Field也指出文本特征会明显地影响用户的阅读意愿和理解质量的事实。

  [16]Coe在其专著中详细地介绍了技术传播中的人因机制,她有名的洋葱模型很好地剖析了技术传播中用户的阅读心理:用户处于洋葱最核心的位置,距离用户最远的是内容层,用户需要拨开好几个潜层(subtext)即媒介层、导航层、呈现层才能抵达内容层。

  用户通常信任内容提供方会选择合适的媒介,设计清楚直观的导航,创立支持性的呈现方式,让内容能够明晰通达地传递到用户。当用户接触新内容时,他们期待新内容的提供者能尊重理解他们世界中原有的组成元素。内容提供者被看作是受邀客人到访用户世界,用户希望内容提供者和所提供的内容都能顺应吻合这世界原有的习惯特征。[17]技术文档的内容要满足用户这样的期待需要借助技术写作规范才能有效实现。

  Coe把认知过程描述为七个步骤:感知视觉数据—识字读词—理解语篇—关联背景知识—编码—检索信息—自我沟通或与他人交流。用户在每个认知步骤上得到良好心理体验和文本设计支持才会顺利走向下一个步骤。认知心理学家Gold-stein认为认知容量是一种身心资源,而且每个人的认知容量都是有限的[18]。

  这个观点解释了为什么职场被动性阅读用户不愿意消耗有限的认知资源去揣摩作者意图和分析文本要意,这种偏向于直接、明了、简便信息的省力心态是共性的,不论用户来自哪个国家都希望用低的认知负荷获取所需信息来完成自己的目标任务。用户的省力是建立在技术写作人员的费力代价基础上。技术写作人员需要进行细致的受众分析(audienceanalysis),借助简明语言(plainlan-guage)、遵循受控写作(controlledwriting)规范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期望。关于技术写作英语规范的图书有许多,不少图书经过多版更新,但这些图书在文档设计、选词、造句、格式、图表、数字表达、标点符号等都提出相似的规范,在技术写作界提供长期的参考价值。

  IBM团队撰写的风格指南认为优质技术文档规范应以“易获取”、“易理解”、“易使用”作为衡量标准[19],这些标准已被业界广为接受和采纳。国内华为公司产品手册中文写作规范和中兴通讯公司内训教材所列的规范基本上是英文规范的中文翻译版,显然,技术英语写作规范对技术汉语写作具有较高的参照性。将这些图书提及的共性规范归类在“易获取”和“易理解”两个标准下,列举阐述了它们后面的阅读认知因素。

  二、技术文档的“易获取”规范的阅读认知因素

  根据Coe的洋葱图,用户是否容易获取内容层的信息取决于之前的媒介层、导航层和呈现层是否层层通达,这意味着技术传播信息媒介的选择、导航的设计和呈现的方式应该是无障碍或低障碍,用户很容易看到、听到或触摸到。用户首先接触的是媒介层。单一选择线上或是线下,对于部分不习惯或不擅长线上(线下)阅读或通信障碍区域(携带实体文档不便)的用户就难以获取到所需内容,所以兼有线上线下的方式可以提高内容的被获取率。

  用户经过媒介层之后接触的是导航层,导航支持是否方便浏览决定了用户是否采取下一步的阅读行动,实体文档的导航提示应有目录、索引,线上内容的导航则应有超文本链接、搜索引擎或具体检索功能键等。经过导航层,用户到达呈现层,在这个层面上感受内容的呈现方式:如界(页)面布局、颜色搭配、图表设计、标题层级、信息行的长度、行间距和字间距、清单列表、留白比例、标序步骤、段落(音视频)长短、文字(音视频)格式等都会刺激用户的感知反应,阻碍或鼓励用户做出某些阅读行为的选择。

  三、技术文档的“易理解”规范的阅读认知因素

  技术文档的用户一般是带着实际目的而被动阅读,例如用户不清楚如何配置或如何使用某个产品,试图从产品使用指南中找到答案的情形。对于陌生主题的信息,用户倾向于只进行浅加工处理。[22]“易理解”的技术信息在语言措辞、内容设计、风格一致等三个要素上都会充分考虑到用户面对不熟悉领域产生的迷茫心理和浅层阅读意愿。基于这样的认知期望。

  四、结语

  信息时代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阅读内容趋于多学科交融,阅读方式趋于快餐式动态化的背景下,技术文档的开发既需要顺应时代和用户阅读习惯的变化,还需要依据所在组织的写作规范,确保在多人协作的团体工作中保持信息观感风格的一致。前述的文献分析表明常用的技术写作规范都可究其背后的用户阅读认知机制原因,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提示技术写作人员理性地利用媒介、导航、呈现等一系列元素撰写(简化)、设计、传达目标文档,从用户的角度充分实现信息的“易获取、易理解、易使用”标准,但对于国内技术写作人员更有挑战性的不仅是规范的了解和遵循,而是调整东方文化所习惯的“读者负责制”思维转变为“作者负责制”,才能真正地以用户为中心架构信息、传播业务资讯。

  参考文献:

  [1]张鸰.论美国技术传播学科的属性[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2,(01):103-107.

  [2]Samuel,M.S.TheTechnicalWritingProcess[M].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89

  [3]王传英.技术写作规范研究[J].上海翻译,2016,(02):64-70.

  [4]Gough,P.B.TheoreticalModalsandProcessesofReading.InJ.Kavanaugh&I.Mattingly(Eds.).Languagebyearandeye[M].Cambridge:MA:MITPress,1972:661-685

  [5]Goodman,K.S.Reading:APsycholinguisticGuessingGame[J].JournaloftheReadingSpecialist,1967(4):126-135.

  翻译类论文投稿刊物:《上海翻译》是学会会刊,也是中国外语类核心期刊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的源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办刊宗旨:探讨翻译理论,传播译事知识。总结翻译经验,切磋方法技巧。广纳微言精理,侧重应用翻译。把握学术方向,推动翻译事业。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2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