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新文科建设是新的时代背景下革新提升文科的全新战略,是对新时代人文社会科学提出的新要求,必将引起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深刻变革。地方文化研究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主动适应新文科建设理念,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文章分析了新文
摘要:新文科建设是新的时代背景下革新提升文科的全新战略,是对新时代人文社会科学提出的新要求,必将引起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深刻变革。地方文化研究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主动适应新文科建设理念,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文章分析了新文科的内涵和本质,梳理了传统地方文化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新文科视域下地方文化研究应坚持四个新遵循:以创新研究实现地方文化新增长、新累积;主动融入现代科学技术,催生新的文化样态;实现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和协同研究;明确问题意识和服务导向,满足新时代的新需求。
关键词:新文科;地方文化研究;新遵循
2019年4月29日,教育部、科技部等13个部门在天津联合召开“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标志着新文科建设正式在全国全面开始实施。新文科建设中的“文科”属于广义的概念,可以说包括与自然科学相对的所有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有学者认为“新商科”也包含在“新文科”范围之中[1]。地方文化也是一个宽泛综合概念。从目前地方文化研究的现状看,地方文化研究涉及一个地方的物质、制度、精神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全部问题。从新文科与地方文化的关系看,地方文化研究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组成部分。
新文科建设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文科为回应新的社会需求而进行的一场由内而外的全面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升,目标是实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全面更新升级。在全国全面开展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地方文化研究应该主动适应新文科建设理念,主动应变,积极求变,积极对接国家文化战略和地方文化建设需求,在继承中求创新,在交叉融合与协同研究中求发展,在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融合中革新研究方式,催生新的文化样态,在服务引领中实现地方文化研究的效能。
一、新文科的提出及其内涵
新文科是2017年美国希拉姆学院在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提出的,当时提出新文科的主导思想是要对传统文科实施学科重组和学科交叉,要把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文科课程的教学之中,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综合性交叉学习。可见,新文科最早提出是针对教育理念革新的。
2018年5月,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在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上做的“培养堪当大任的卓越拔尖人才”主题报告中指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势在必行,要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建设,推出‘卓越拔尖计划’2.0版”,新文科建设正式在我国提出。2018年10月,教育部、科技部等六部门决定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并在《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简称《意见》)中首次增加了哲学、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等人文学科,《意见》要求强化使命驱动,为形成“中国学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奠定基础,新文科建设内容正式在国家文件中出现。
2019年4月29日,教育部、科技部等13部门在天津联合召开“六卓越一拔尖” 计划2.0启动大会,新文科建设正式落地实施。陈宝生部长在启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文科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要把握好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新科技革命交叉融合,培养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家,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讲话》明确了新文科建设的最高目标和基本要求。从新文科提出到正式落地实施,都没有明确规定文科的范围,但是从教育部相关负责人的系列讲话与教育部的系列文件表述中不难发现新文科中的“文科”包含全部人文社会科学。首先从“四新”战略体系看,“新文科”是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相对而言的。
从《意见》中在原先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基础上新增加的学科看,新增学科不仅包括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等社会学科,还包括中国语言文学等典型的人文学科。可见“新文科”建设就是新的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哲学社会科学通常又叫人文社会科学。新文科建设不仅要明确新文科建设的范围,更要明确新文科建设“新”在哪里。
(一)新文科的创新之新
新文科的核心体现在“新”。此处的“新”并非简单的“新旧”之“新”,而是“创新”之“新”,“新文科”就是“创新的文科”。2019年11月23日,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徐青森在第二届理工科见长高校文科发展工作研讨会上的主旨发言中指出:“新文科的核心是创新的新,而不是新旧的新、新老的新”。陈跃红说:“眼下提倡的新文科,不是新旧之新,而是创新之新,是立足于新科技时代,为了未来创新型人才培养,对文科提出的新要求。”[2]葛红兵说:“我们召唤的‘新文科’是以创意革命为标志的,未来的新文科将以知识传承和文化传续为基础,但更以知识创新、文化创意为核心教育教学目标的新文科。”[3]通过新文科建设实现中国文化由过去的以传承传续为主转向创意创新为基本特质。
(二)新文科的服务之新
新文科建设是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及建设文化强国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一项重大工程,要以新文科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提升中国在国际文化领域的话语权,服务国家文化建设新使命和文化战略新需求是新文科的内涵之一,也是时代给文科提出的新要求、赋予的新使命。
新文科建设要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服务导向,要有服务中国由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迈进的担当意识,聚焦国家文化强国建设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破解文化强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新文科要用新知识的创造、生产和积累服务国家文化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铸魂培元,增强文化自信,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加精神动力。通过创新文化产品新样态,满足人民日益发展的文化消费新需求,带动文化产业、文化经济发展,提升文化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总比重。
(三)新文科的技术之新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科学技术是新文科提出的时代背景,新科学技术不断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生产模式、产业业态,也不断改变着人文社会科学的样态。面对新科学技术变革,人文社会科学应该主动应变、积极求变,积极推进新文科与新科学技术深度融合,赋予人文社会科学科技性,使人文社会学者具备数据素养、科技素养。利用新科学技术支撑新文科的创新和发展,以文科与新科学技术的融合催生新的知识积累、文化产品和文化样态。
徐新建认为:“文科之‘新’体现在整体的知识生产及教育传承相联系的观念、形态、内涵、范式及体制、交往等各个方面,创建主动融入并积极参与到智能化与互联网之中的新人文,实现全社会都掌握科技,全科技都彰显人文。”[4]新文科只有与新科学技术深度融合,才有可能介入新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新的社会问题,如基因工程、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新的道德、伦理、法律等问题,都属于全新的社会问题,需要文科介入。新文科要在发现、介入、解决新的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催生新的交叉学科,提升新文科回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问题的能力。高建平说:“当科学技术向人类提出新问题时,人类就会创造出新学问来回应这些问题。科技越发展,人文学者的责任就越重大,当科技发展到具有毁灭世界的力量时,就需要人文学科来控制住这种力量。”[5]
二、传统地方文化研究的局限
近年来,地方文化研究活跃,研究成果丰硕,但是地方文化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也比较明显,尤其是与新文科建设理念还存在明显的距离,不利于地方文化研究向纵深发展,不利于地方文化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三、新文科视域下地方文化研究的新遵循
在新文科建设视域下,地方文化研究要自觉摒弃传统研究中存在的局限,自觉新文科建设理念,努力适应新时代地方文化建设的新需求。
(一)以创新研究实现地方文化新增长、新累积
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党中央高度重视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习近平同志多次深刻阐述了创新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7]“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8]中华民族具有创新的基因和创新的传统,以创新为基本内涵的新文科建设就是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创新发展理念而实施的一项重大革新工程。地方文化研究应该积极适应新文科建设和党中央的创新发展理念,主动改变传统地方文化研究中存在的浅尝辄止式的文化调查、整理、研究和简单的文化传播承续、机械的文化“搬运”现象,要积极开拓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创新中实现地方文化的新增长和新累积。
文化论文投稿刊物:《探索与争鸣》(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杂志创刊于1985年,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主管,国内统一刊号:31-1208/C,国际标准刊号:1004-2229,国外发行代号4321MO,联合征定代号LD311208,邮发代号4-496。
在新文科视域下,地方文化研究首先应该以创新的视角、创新的理论、创新的方法对历代传承下来的地方文化资源进行创新性研究和阐发,赋予地方传统文化以新的内涵和时代价值,实现地方传统文化的新增值、新增长,给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精神助推力。作为地方文化研究者要善于发现、挖掘、积累、保存、沉淀新文化,要随时关注、跟进地方新产生的文化,要对在实践中创造的新文化及时进行凝练、汇集并逐步固化,在地方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文化累积层,为后代积累新的文化财富,实现地方文化的新增长,形成地方文化绵延发展之势。诚如陈凡、何俊所言:“新文科的建设首先应该直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知识生产上寻求知识的增量建设,而不是知识的存量重组。”[9]
总之,在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新文科理念必将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必将极大地促进传统人文社会科学全面革新升级。地方文化研究作为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深刻理解新文科建设的本质和内涵,主动践行新文科建设的新理念,主动应变,积极求变,努力适应新时代地方文化建设的新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凤亮.新文科:定义·定位·定向[J].探索与争鸣,2020(1):5.
[2]陈跃红.新文科:智能时代的人文处境与历史机遇[J].探索与争鸣,2020(1):11.
[3]葛红兵.创意本位的文科及其可能性[J].探索与争鸣,2020(1):14.
[4]徐新建.数智革命中的文科“死”与“生”[J].探索与争鸣,2020(1):23.
[5]高建平.科技新时代人文学科的使命[J].探索与争鸣,2020(1):22.
作者:周海霞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7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