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 来自北方的自然之子迟子建,从初入文坛起,便一直对大自然有着执着的表现追求,并由此延伸到了对人与自然如何相处的思考,成了其人其作最显著的标签。 中篇小说新作《候鸟的勇敢》仍然如此,是迟子建对自然、生命和信仰的又一次讴歌。 基于此,本文从大自然、
【摘要】 来自北方的自然之子迟子建,从初入文坛起,便一直对大自然有着执着的表现追求,并由此延伸到了对人与自然如何相处的思考,成了其人其作最显著的标签。 中篇小说新作《候鸟的勇敢》仍然如此,是迟子建对自然、生命和信仰的又一次讴歌。 基于此,本文从大自然、人与动物、人与人这三个视角,对作品的生态意识进行了解读,以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 迟子建; 《候鸟的勇敢》; 生态意识
一、迟子建生态意识的缘起和发展
迟子建是当代中国文坛特立独行的一位,常年生活在祖国的东北边陲,并始终将创作植根于北国的沃土。 其创作中的生态审美意识并非是毫无来由的,而是有着一个清晰的发展过程。 20世纪80年代,迟子建初入文坛,当时的中国文坛可谓是精彩纷呈,“伤痕”“改革”“寻根”“先锋”等关键词,都昭示着中国当代文学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转型时期步入文坛的迟子建,不仅没有亦步亦趋,反而有着一份难得的清醒。 从《北极村童话》可以看出,迟子建更喜欢用质朴的笔触去描绘自然中的动物植物,日月星辰,江河湖水,这不仅是其表现的对象,更是其创作的精神之源,美好而神圣。
20世纪80年代,迟子建进入城市生活,在享受城市便捷生活的同时,她也敏锐地发现了城市和自然的矛盾。 她在《奇寒》中追问,工业化发展和大自然能够和谐共处? 当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时人们是否应该反思? 这种追问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改革开放初期,无疑是具有前瞻性的,也是发人深省的。
20世纪90年代,或许是迟子建感到了自己的人微言轻,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动物。 在《日落碗窑》中,那只小狗和主人一家相处的十分融洽,甚至成为家庭的一员。 《穿过云层的晴朗》中的猎犬,不见忠诚勇敢,而且善待弱者,让人们在它面前相形见绌。
21世纪以来,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加剧,迟子建也意识到,仅凭一人一己之力是难以改变现状的,只能通过虚构来构建起梦中的理想家园。 《额尔古纳河右岸》便是其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集中总结,希望和失望并存,让人感到伤感。 这次,迟子建则将对自然的关注扩展到了当代社会人与自然的相处,在《候鸟的勇敢》中,她将生态和世态交织在一起,实现了其生态审美意识的又一次深化和扩展。
二、《候鸟的勇敢》中的生态意识
(一)和谐美好的自然
自初入文坛以来,无论世事与环境如何变化,迟子建的内心中总是固守着一份对自然的感恩。 在其所有的作品中,都少不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挚爱。 《候鸟的勇敢》也不例外。 祖国的东北边陲有一个名为瓦城的小城,这座城市有一个候鸟保护区,能让候鸟驻足并繁衍生息,这里的自然环境可见一斑。 迟子建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她对这片土地的赞美。 她将春风比作热吻,心无旁骛、昼夜不息的亲吻着金瓮河,直到将寒冰融化。 与此同时,大地也改变了模样,渐渐脱去了灰扑扑的冬装,将嫩绿、深绿、草绿各种绿色穿在身上。 那些可爱的小草,禁不住要告诉人们自己要发芽了,向人们送去一缕缕的清香。 风儿是手指,树木和花草是琴弦,小河是演唱者,各色鸟叫虫鸣是伴奏,共同奏响了一首清新的奏鸣曲。 洗完澡之后,坐在木墩上,让暖风吹干自己的秀发,是多么惬意的享受。 诚如迟子建自己所言,自己是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如果离开了大自然,自己就不会书写了。 这位来自大兴安岭的女儿,对自然有着超乎常人的亲切、敏感和敬畏,书写大自然已经成了创作的“标配”。 从作品的后半部分来看,整个作品中不乏戏谑和反讽,如果不了解迟子建的读者,很有可能会认为这是迟子建的刻意为之,将这片土地描写的越美好,反衬的效果便越突出。 其实不然,虽然或许会起到这种效用,但是这种赞美却是发自内心的,甚至是不自觉的、下意识的。 自然已经成了迟子建血液和生命的一部分,更是其人其作最鲜明的标签。
(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候鸟
迟子建特殊的成长经历,让她对动物有着特殊的情感,而且在她看来,动物也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的生存状况是检验生态环境的重要标准,动物与大自然的相处也可以给人以启示和借鉴。 所以其多部作品中都出现了动物,这部作品更是以候鸟为命名。
候鸟是一种随季节不同而定时迁徙的鸟类。 春夏季在某个地区繁殖,秋季飞到较暖的地区越冬,第二年春再飞回原地。 瓦城和金瓮河成了候鸟的栖息地,充分说明了这里生态条件的优越性。 候鸟们来到这里安营扎寨,繁衍后代,冬天冷了它们飞走了,春夏暖了它们再飞回来,一切是都是符合天地万物规律的,也是动物们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这种和谐甚至还引发了人们的嫉妒和效仿,出现了冬季南下过冬,春夏再返乡的候鸟族。 在东北地区,流传着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始祖卵生、鸟生的神话。 这也是与东北独特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东北地区的很多森林、胡泊等,一直都是丹顶鹤、大雁固定的栖息地。
加之东北地区有很多游猎民族,也生成了鸟类崇拜,敬佩鸟类万里迁徙,征服崇山峻岭的精神,甚至被赋予了一种神话色彩。 这部作品中候鸟的代表正是东方白鹤,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崇高的地位,象征着的高贵、圣洁和清雅。 东方白鹤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据迟子建在后记中记载,自己曾亲眼看到东方白鹤拔地而起,振翅欲飞的景象,将这个场面比喻为“像一个幽灵,像一团流浪的云”。 可见,在迟子建眼中,东北地区和这片土地上的动物们,不仅是能够和谐相处的,而且还带有了些许的身形色彩,暗合了迟子建和东北地区自古便有的鸟类崇拜的文化心理,这也是东北这片没落的土地上仅存的几分生机。
(三)和自然博弈的人类
前文中提到,进入新世纪后,人与自然的关系探讨,成了迟子建小说创作的新重点。 《候鸟的勇敢》看似是动物命名,其实从多个层面都指代了“人”。 具体而言,文中出现了三种人,都以不同的方式与自然进行着博弈。
首先是“候鸟”。 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奇寒。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出现了大量的以退休老年人为主的“候鸟族”,他们本身是东北人,后来在海南、云南等地购置了房产,秋冬季便南下过冬,春夏季再返回东北。 在迟子建看来,这类人既要有钱,又要有闲,才能像候鸟一样南北迁徙,只不过候鸟依靠的是自己的翅膀,这些人依靠的是火车和飞机。 对于这类人,迟子建基本是持肯定态度的,可以主动规避一些生存和生活上的不便,也可以算是人类向动物学习的结果。
其次是以邱德明、周铁牙、老葛等为代表的,靠着候鸟图利,破坏自然的人。 邱德明是当地的林业局局长,周铁牙是候鸟管护站的站长,老葛是森林检查站的工作人员,他们本应是候鸟和大自然保护的中坚力量,结果却恰恰相反。 周铁牙不仅不保护野鸭,而且在猎杀后孝敬局长周铁牙。 老葛则对盗伐树木和达子香的人长期视而不见,而且与周铁牙钩心斗角,尔虞我诈。 正所谓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后来小城里出现了一次流感,吃过野鸭子的两个人相继死去,被人们演变成吃了候鸟携带的病菌,活该和罪有应得。 然后候鸟的形象也变得高大起来,以前是怕冷又怕热的孬种,现在则成了神圣的光明使者,“它们的翅膀,是扶贫济困、匡扶正义的旗帜。 它们牺牲自己的肉身,以疾病为利剑,刺向人间恶的脓包,铲除不平”。 这种观念上的急剧变化,也反映出了小城人在生态意识上的局限性,以及对社会不公现象的不满、无奈和愤恨。
最后是爱护候鸟和大自然的人。 这类人以张黑脸和德秀师傅为代表。 张黑脸原本是一名森林防火员,在一次扑火中失联长达六天。 得救后的他变得沉默寡言,甚至有些愚钝,成了别人眼中的另类。 他向别人说是一只红腿白身黑翅的神鸟救了自己。 此后的他也变成了一个鸟痴,守护和照顾候鸟在他看来像是朝圣一般。
德秀师傅是娘娘庙的尼姑,在救助一只雨燕的过程中与张黑脸结识,两个苦命人惺惺相惜。 这一年,有一对东方白鹤,雄性白鹤被偷猎者损伤至骨折,被二人悉心照料。 冬季来临时,雌性白鹤来到这里,带着雄鹤艰难的飞走了。 这本是一个相对圆满的结局。 却不想张黑脸和德秀两人在深山拾柴中,发现了这对倒在雪地中的白鹤。 两人心如刀割,张黑脸把两只白鹤命名为自己和德秀,坚持要把他们埋葬。 他们没有工具,仅靠四只手,从中午挖到傍晚,直到鲜血直流。
抬着白鹤入坑时,双手的鲜血滴落到白羽上,仿佛是一朵朵盛开的梅花。 可更加令人痛心的是,两者人往回走时候,暴风雪忽至,没有任何光亮可以作为他们的路标……这样意味深长的结局,让人们分不清是喜是悲。 三种人的三种行为,都是人们与自然的博弈,“候鸟族”是自得其乐,伤害候鸟的人是两败俱伤,而保护候鸟和大自然的张黑脸和德秀却实现了人生的升华。 《候鸟的勇敢》后记中所写道:“无论是善良的还是作恶的,无论是贫穷的还是富有的,无论是衙门里还是庙宇中人,多处于精神迷途之中。 ”迷途本不可怕,重要的是尽快找到冲破迷途的出路,对候鸟,对人类,对自然,均是如此。
综上所述,一直以来,大自然都是迟子建不竭的表现对象,从单纯地描写自然,再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深化了作品的内涵,也促成了其艺术风格的形成。 由此获得的启示也是十分深刻的,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总要写人写事,而任何人和事都不可能脱离于自然而存在。 如果对自然有所关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所思考,那么作品内容和境界的构建也就越丰富、越深刻。 而且关爱自然,更是创作者社会责任感的直接体现,可以获得广大读者的共鸣。 这既是迟子建的成功之处,也值得更多创作者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迟子建.候鸟的勇敢[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
[2]阿来.我喜欢迟子建的小说,正因她笔下有辽阔自然[N].文汇报,2018-05-24.
[3]迟子建.《候鸟的勇敢》后记:渐行渐近的夕阳[J].收获,2018,(2).
作者:李瑞华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9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