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孟子有一本战国时期《孟子》,主要记录了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并且周游列国说诸侯的一本书,《孟子》是四书之一,下面小编介绍的这篇文章主要是孟子思想的仁政学说。 【摘 要】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政治思想的又一集大成者,在他所作
孟子有一本战国时期《孟子》,主要记录了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并且周游列国说诸侯的一本书,《孟子》是四书之一,下面小编介绍的这篇文章主要是孟子思想的仁政学说。
【摘 要】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政治思想的又一集大成者,在他所作论述的政治思想体系中,仁政学说具有鲜明的个人政治观念。孟子从人本性善为突破口,主张在政治中施行仁政,提出自己的政治设想,这些有关仁政的政治理想,不仅对当时及以后众多朝代的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对于现今中国的社会发展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孟子;政治;仁政
作为传统儒学代表人物的孟子,虽然其学说深受孔子仁、礼思想的影响,但是他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孔子思想的范畴进行钻研,而是根据社会的发展现状提出新的命题,并进行有理有据的论证。“仁政”的发展在孟子处得到新的阐述,他从人的天性开始入手,对理想的政治环境进行自己的深入探讨。
一、性善论是孟子主张实行仁政的出发点
孟子提出人性的问题以前,春秋时期的孔子就已经对这一问题有过解释。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在孔子的理解中,人的天性相差无几,人性的差别之所以会产生重大的区别,是由于后天环境的侵扰所习染的,孔子注重的是人的社会实践,认为人的后天后动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而战国时期的孟子究于人性的问题,则主张性善论。
性善论是孟子仁政学说的基础。要想讨论清楚孟子政治思想中的仁政学说,必须对性善论作深入了解。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谓的不忍人之心就是人自出生以来,便天生地具有了恻隐之心、善恶之心、羞耻之心和是非之心等等,此种不忍人之心决定了人善的本性,而这种善的本性又经常性的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举止。社会生活中,人之所以能够称之为人,就在于人具有其善的本性。人性善,是人类社会的集团生活能够得以继续的基石,人也在此前提条件下进行经济、政治制度等的发展。
人的良知良能,孟子认为是先天具备的,后天的行为习惯只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修补和完善,对于人在社会群体中的行为处事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人之所不学而而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由此可以知道,以良知良能为基础的人性善的本能也就没有差别。
孟子通过人性本善的探索,将其研究成果运用到政治思想的论述中,主张由于生活群体中的个人因为良知良能的本性,统治者在治国方略中应该将仁政作为首要原则。而同样因为良知良能的本性,普通个人具有的不忍人之心,加上仁政的施行,国家的社会秩序、人伦纲常和社会战乱也会偃旗息鼓。
二、孟子施行仁政的具体设想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在孟子看来,一个国家是否能够长治久安,仁政的施行具有重大的决定作用,同样,一个国家能否将仁政视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原则,是决定国家得失成败的关键。正是因为孟子将仁政与治国紧密联系起来,他将夏、商、周三代以来的历史作出了总结,得出政治兴亡的因素在于身居高位的统治者及其集团是否可以将仁政当做头等大事进行权衡,进而认为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仁”对于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具有息息相关的重要作用,由此,孟子感叹“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孟子以不忍人之心为主轴,全面具体地提出自己仁政的政治思想。孟子所谓的“仁”,“大体上本于孔子的‘仁者、爱人’”,然而,他并没有一味的遵循孔子的仁学思想,孟子关于仁的理念,更侧重于人的道德自觉,正是“仁,人心也”。孟子将人的道德为中心,为治国方略做出了自己仁政的具体设想。
(一)制民之产
孟子提出制民之产的目的是希望百姓拥有固定的财产后,继而能够有恒心。“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为了达到使民众因有恒产而有恒心,孟子坚持认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恢复井田制。在孟子与上层统治者谈论周代的井田制时阐述了自己的制民之产的观点:“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众所周知,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的稳定与否直接决定了专制统治的稳定程度,尽管由于历史时代的局限性,在他所处的时代,井田制的实行不合时宜,但是必须肯定的是从孟子提出制民之产的仁政主张可以看出他对于社会的观察非常深入且细微。
小编推荐优秀文史期刊 《散文百家》
《散文百家》(月刊)创刊于1989年,是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办的美文精品集。名家大手笔,新手小作品,品味人生,感受生活。百家百味,百感交集。一篇篇精美的散文,汇聚成优美的文集,恰似一条条优美的小河,汇集成波澜起伏的大海。荣获中文核心期刊(1992)、华北地区优秀期刊;河北省十佳期刊。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3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