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发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正文

传统文化论文发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5-10-20 16:21

本文摘要:国家文化安全根源于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文化,是随着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冲突而出现的,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与冲突是国家文化安全形成的前提条件,下面小编介绍一篇关于国家文化的优秀论文。 摘要:国家文化安全问题,是一个涉及国家文化主权、民族凝聚

  国家文化安全根源于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文化,是随着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冲突而出现的,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与冲突是国家文化安全形成的前提条件,下面小编介绍一篇关于国家文化的优秀论文。

  摘要:国家文化安全问题,是一个涉及国家文化主权、民族凝聚力、综合国力以及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对国家文化主权和民族文化认同产生了事实性的挑战。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要内外兼修,既要增强文化创新能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又要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文化安全 挑战 战略举措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精神支撑。作为整个国家安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安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中国学者胡惠林指出:“国家文化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生存的系统运行和持续发展状态及文化利益处于不受威胁的状态。”[1]他认为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包括国家的文化立法权,文化管理权,文化制度和意识形态选择权,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独立自主权等[2]。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对国家文化主权和民族文化认同产生了事实性的挑战。因此,维护国家文化主权的独立性,保障国家文化安全,是我们在战略机遇期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国家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进程的加快,文化在国际间交流、融合、碰撞也在广泛而深入地展开,文化软实力强大的国家凭借文化资本优势,文化产品竞争优势和文化经营管理优势大举进入国际文化市场,占据了大部分文化市场份额,对文化实力相对弱小的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形成了强劲的压力和冲击。同时,这些强势文化产品还承载着文化输出国的观念意识和价值取向,甚至是意识形态的内容,对文化输入国的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念产生巨大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就是保障国家文化主权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就是维护国家个性化的文化传统和本国主流文化价值体系。进入新世纪,中国在文化安全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针对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西方一些国家对我国进行政治文化渗透。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文化价值、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等诸多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明显分歧。苏东剧变后,中国不仅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和文化颠覆的主要目标之一,一些政治势力为实现其“西化,分化”中国的目的,也将文化作为输出其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因此,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及其维护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政权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扩张的压力。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也为西方政治文化的输出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一些西方国家利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高效传播性、渗透性,对我国的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进行误读和歪曲,扩大分歧,挑起事端,甚至威胁到我国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通过其几乎覆盖全世界的新闻生产与传媒网络,不间断地向包括中国在内的非西方国家传播西方文明的价值观、时尚和风俗习惯,在有形无形中利用西方文明特别是西方消费主义文化改造非西方国家,对非西方国家社会的各个层面造成广泛而深入的影响。西方国家还利用互联网及各种传媒手段,作为和平演变的工具,力图促进中国的所谓“自由民主化进程”。

  第二,西方文化产业大国尤其是美国借文化贸易输出其民主思想和价值观念。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贸易中处于强势地位,他们利用开拓国外文化市场作为其向发展中国家灌输思想,移植观念的重要渠道。因为在他们看来,“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发现一种办法:既进口世界的产品和技术,又能够把国外的思想阻止在边界”[3]。美国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高技术手段为后盾,在大众传播媒介的支持下,不仅使文化产品成为日常的社会消费品,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美国空前扩张的态势。在国际文化贸易中,出于弱势文化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往往在文化经济时代的国际格局中再次成为文化资源的廉价出口国和文化产品的高价进口国。美国通过输出文化产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行美国的价值观,维护美国的霸权,这是多年来美国一贯奉行的基本政策。1995年7月25日,美国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帮办魏德曼在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上就中美关系作证时说:“贸易不只是创造财富的手段,还是美国思想和理想借以渗透到所有中国人意识中的渠道;从长期来看,它为美国的意识形态产业(诸如电影、激光唱盘、软件、电视)和使国际交流更为便利的产品(诸如传真机和互联网络计算机)开辟市场,这些有可能使中国的人权状况得到改善,从而发挥我们所有直接的和与政府之间的努力加起来一样大的促进作用”[4]。

  第三,我国文化资源在国际文化市场全球化的压力下面临流失和被异国开发的危机。世界各国为迎接信息时代的来临,正大规模地将包括文化遗产在内的文化资源转换成数字化形态,由于科学技术的落后,发展中国家缺乏对本国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只有依赖于国际资本和技术实现其文化遗产数字化。与此同时,随着国外对中国文化资源了解的加深,中国文化资源被异国开发利用的可能性在逐步加大,中国的文化元素越来越多地成为国外文化产品的生产原料。对中国文化资源的开发关系到国际信息技术集团和国际文化传媒集团对中国文化产品市场的占有,这对我国就构成了文化资源安全问题。美国大片《花木兰》和《功夫熊猫》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中国的文化资源已经经国际传媒资本之手转化为文化产品,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界的强大竞争对手。如果任由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任由中国文化资源被国外广泛地利用,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必将进一步减弱,我们引以为豪的所谓文化资源优势必将逐步丧失。

  国家文化安全问题,是一个涉及国家文化主权、民族凝聚力、综合国力以及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强调社会主义文化的民族特色对社会主义文化安全的重要性。他指出:“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在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侵蚀腐化。”[5]369邓小平强调,“绝不允许把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技术某些管理经验,变成了崇拜资本主义外国,受资本主腐蚀,丧失社会主义中国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5]262。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冲突、渗透和碰撞。发达国家凭借技术和经济优势在文化交流中处于强势,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文化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如果不从国家政治独立、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对文化安全问题保持警惕,就会瓦解中华民族的内在凝聚力,造成中国深层次的“文化弱势”,削弱中国的综合国力。因此,提高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保障国家文化文权的独立性,构建面向21世纪的中国文化安全战略,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举措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要内外兼修,既要增强文化创新能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又要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第一,增强文化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就要大力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扎扎实实地把我们自己的文化建设好,这是防止内在文化分裂和抵御任何外来文化霸权的最好办法。首先,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指导中国文化建设,用新的文化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建设,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能力。其次,要增强文化创新能力,正确处理“中”与“西”,“社”与“资”,“古代”与“现代”,“全球化”与“本土化”,“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既要从中国文化建设的实际出发,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又要具有世界眼光,积极吸取和借鉴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做到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小编推荐优秀文学期刊 《中华遗产

  《中华遗产》(月刊)杂志于2004年创刊,最初由中华书局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协办,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基金会、中国民俗摄影协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支持的中国第一份全面、系统、深入的遗产行业类杂志。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4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