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小分子多肽相较于大分子蛋白质而言具有利用率高、免疫原性低、合成成本低、毒性低的优良特点,其在化妆品领域具有较为突出的抗氧化、皮肤组织修复、抗细菌感染作用。对近几年由动植物提
摘要:小分子多肽相较于大分子蛋白质而言具有利用率高、免疫原性低、合成成本低、毒性低的优良特点,其在化妆品领域具有较为突出的抗氧化、皮肤组织修复、抗细菌感染作用。对近几年由动植物提取、人工合成、体外蛋白降解的小分子多肽在化妆品中的有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并结合具体研究文献,对小分子多肽在化妆品行业未来发展现状及方向进行了简单的讨论,以期为小分子多肽在化妆品行业应用价值研究工作开展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小分子多肽;化妆品;抗衰老
自然界中多数生物反应、化学反应过程,均由特定氨基酸序列调控。而通过对相互作用肽序列进行转录,可以诱导其产生活动稳定的小片段。将上述小片段应用在皮肤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外基质合成、色素沉着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用,为皮肤学、皮肤护理领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基于此,对小分子多肽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进行适当探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药学论文投稿刊物:《农药学学报》创刊于1999年,是由中国农业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农药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农药学各分支学科有创造性的最新研究成果与综合评述,是了解我国农药学研究动态的理想园地。
1小分子多肽概述
小分子多肽主要指小分子量氨基酸序列与人体经过多种方式结合的活性物质。由于小分子多肽对皮肤受体具有特异性,其可以在增强皮肤渗透性的同时,维持良好的性能稳定性。一般根据氨基酸残基数目多少,可以直接将小分子多肽称之为二肽、三肽等,而小分子多肽内氨基酸残基数量在2~50个左右[1]。
2小分子多肽在化妆品中的功能性
小分子多肽具有生物活性极强、安全性能高、活性多样、质量可控、透膜吸收性好、功效明确、序列明确的优良特点,其对正常成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皮肤成纤维细胞具有较为突出的促进作用。且其可以有效提高老化人表皮细胞、皮肤成纤维细胞存活率,激发皮肤组织活性,增加基质细胞活动。进而促进皮肤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糖胺聚糖、弹性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合成,保持皮肤弹性。在化妆品领域具有较为突出的应用价值。
3小分子多肽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综述
3.1由动植物提取的小分子多肽
由动植物提取的小分子多肽主要指从海洋软体动物、陆地动物、海洋植物、陆地植物中提取小分子多肽物质。如刘廷强等[2]在2016年,制备了人工饲养的赤子爱胜蚓制作的体外细胞模型。通过细胞复苏培养、传代培养,考察了蚯蚓小分子多肽提取物LMWPEE活性。并将其应用在正常成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EK中探究了其对正常成人皮肤纤维细胞HSF、HSF分泌I型前胶原蛋白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出,质量浓度为25mg/L的蚯蚓小分子多肽提取物,对正常成人皮肤纤维细胞活性促进作用呈现剂量———效应联系。
除源自动物的小分子多肽以外,源自植物的小分子多肽在化妆品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有关研究人员利用蛋白质水解法及葡聚糖凝胶渗透色谱法,直接从大米、甘薯、枸杞、黑豆、绿豆、麦胚、茶籽等天然植物中提取分离的活性生物多肽。如通过酶解法提取绿豆中的小分子多肽,并将其应用于皮肤表面。可得出绿豆小分子多肽不仅具有较强的抗皮肤氧化活性,而且具有良好的皮肤美白作用。此外,微生物多肽在化妆品行业也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微生物多肽主要指源自部分真菌,或者水生藻类的酶解产物,如螺旋藻小分子多肽等。
3.2人工合成的小分子多肽
从天然生物体中直接提取,或者蛋白酶水解获得的小分子多肽具有稳定性差、半衰期短、体外稳定性差、纯度不易提升等缺点,无法满足化妆品精密开发制造要求。在近几年发展进程中,随着相关研究人员对小分子多肽在化妆品研究进程的不断推进,化学合成肽库、生物合成分子肽库等人工合成小分子多肽方式也不断完善。其中化学合成肽库主要是以氨基酸为原料。利用固相合成、液相合成等化学合成的方式,进行肽链合成。同时加入部分非天然氨基酸,进行适当修饰处理,最终可以获得小分子多肽高纯度提取物。固态合成小分子多肽需要从羧基端逐步向氨基端进行,整体产品纯化难度较小。
如相关研究学者利用FMDC固相合成法,化学合成了多肽序列。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了纯化,获得了抗β2GP1神经递质抑制类胜肽。此类胜肽可以抑制SNARE接受体的合成及肌肤的二茶酚胺、乙酰胆(acetylcholine)过度释放。同时依据类肉毒素机理,局部阻断神经传递肌肉收缩讯息促使眼角、脸部、额头等部位肌肉放松,最终实现除皱、平复细纹的目的;而液相合成法主要利用混合缩合试剂,合成类似多肽物质。
生物合成分子肽库主要利用DNA重组技术,通过重组DNA分子产生的工程菌,高效率、大规模合成不同类型的生物活性多肽。现阶段多肽物质的真核表达、多肽物质的原核表达是基因充足合成多肽技术的主要方式。如相关研究学者以蓝铜肽为依据,利用人体血浆中的三肽Gly-L-His-L-Lys(GHK)和二价铜离子较强的亲和力。合成了络合物铜胜肽(copperpeptide/GHK-Cu)。
人体血浆中的三肽Gly-L-His-L-Lys(GHK)的真核表达,可以充分激发铜(Copper)在维持身体机能中抗氧化能力、微增加血管生长能力中优势。同时激发葡萄糖聚胺(GAGs)效用,驱动皮肤自我修补;原核表达主要利用DNA重组技术,将棕榈小分子多肽提取物、乙酰四胜肽-5、乙酰基六肽-3等物质进行处理。研究表明,棕榈酰寡肽(棕榈酰三肽-1)、棕榈酰三肽-5可以通过抑制络氨酸酶活性,抑制皮肤组织氧化衰老。
3.3体外蛋白降解的小分子多肽
除了从天然动植物中直接提取的小分子多肽以外,从天然海洋生物或陆地生物中还可以获取富含蛋白的物质。顾名思义,体外蛋白降解的小分子多肽主要是在动植物生物体外,利用蛋白酶水解的方式,分离出的一些含量微小的肽。其需要在纯净环境中,将获得体外蛋白经过纯化、超滤,同时进行修饰处理。如潘静等[3]在2017年利用酶水解法,对海洋软体动物文蛤进行了研究,得出其具有较为突出的抗氧化活性。随后上述研究人员对海洋软体动物文蛤水解液中活性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得出文蛤水解液中多肽组分较复杂,且分子量大小、结构间具有较大的差异。在上述研究结论的支持下,相关研究学者进一步利用超滤法,选择适当孔径的超滤膜,对海洋软体动物文蛤活性肽进行了分离提纯。得出在文蛤活性多肽浓度为1.0mg/mL时,对皮肤表面氧自由基最大清除率为55.74%,可以有效抑制皮肤衰老[4]。除动物体外降解以外,植物、微生物体外也可以分解小分子多肽,如多肽皮肤抗菌素、绿豆植物激肽等。
4小分子多肽在化妆品中的发展历史及前景
小分子多肽在化妆品行业研究主要源于20世纪初期。1900年,Gulewitsch与Amiradzibi以牛肉为提取载体,对其提取物进行检测。得出牛肉提取物可以有效抑制氧自由基、金属离子导致的脂质过氧化反应;随后在1921年,Hopkins在酵母提取实验中,首次发现了谷胱甘肽[5]。谷胱甘肽是至今为止性能较为优良的小分子抗氧化剂。其不仅可以清除皮肤组织代谢中产生的过多的自由基,而且可以抑制皮肤组织代谢中过氧化物的形成;20世纪70-90年代,小分子多肽在化妆品行业的研究达到了空前繁荣。
美国科学家罗伦-皮卡特在1973年发现铜肽在化妆品行业具有突出的应用优势。将其添加到化妆品中,不仅可以刺激皮肤自行愈合,而且可以减少皮肤疤痕组织的生成;1986-1999年,ProCyte公司成立并开创了NEOVA品牌。NEOVA品牌首次将GHK.Cu应用于头发增设、皮肤氧自由基清除、人体组织修复等模块。随后有关研究学者对DNA、RNA、天然胶原蛋白等大分子物质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经研究得出,由于人体皮肤角质层具有独特的生理化学屏障。导致上述大分子物质仅可以发挥保湿作用,并不能透过表皮修复皮肤组织。这一发现为小分子多肽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在20世纪中后期一系列研究成果的支撑下,21世纪小分子多肽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成果斐然。如在2002年,Lipotec公司将研发的产品argireline(乙酰基六胜肽-3)申请了国际技术专利;同年Sederma公司推出了产品棕榈酰五胜肽-3,即PalmitoylPentapeptide-3。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含多肽化妆品年销售额不断增长。但是整体多肽化妆品类型较单一,在市场中也没有普及。再加上现阶段对小分子多肽研究大多处于实验室阶段,以小分子多肽为主要成分的化妆品研究也较少。
因此,在今后小分子多肽应用过程中,可以对其在化妆品行业的应用进行进一步开发应用。以文蛤活性肽为例,文蛤活性肽在现阶段主要作为医药产品添加成分应用,对其在皮肤自由基清除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全面。而文蛤活性肽在人类皮肤健康、营养方面具有着优良的效用,可添加在药妆中,通过与适当药剂配合,调节皮肤状态[6]。如文蛤活性肽Merl可以降低皮肤中黑色素含量,并抑制皮肤细胞内络氨酸酶活性,且无皮肤毒副作用,是一种优良的美白添加剂。
5结语
三肽、铜肽、棕榈酰三肽、谷光甘肽、棕榈酰四肽、棕榈酰五酞、乙酰基六肽-8/3等小分子在美白抗皱、防氧化、抗衰老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特殊功能的小分子多肽也成为化妆品行业研究热点,小分子多肽也为美白祛斑、为皮肤美容治疗领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因此,在后续化妆品研究过程中,相关人员应依托现有小分子多肽研究理论。在神经递质抑制类、承载类、信号类小分子多肽研发的基础上,从小分子多肽特殊功能入手,加强小分子多肽美容功能研制。充分发挥小分子多肽优良效果,为化妆品行业发展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李睿,吴宗好,陈卫东.小分子多肽的来源新进展[J].中南药学,2016,14(2):69-72.
[2]刘廷强,严泽民,侯冬梅,等.蚯蚓小分子多肽提取物对人皮肤细胞活性及胶原分泌的影响[J].日用化学工业,2016,46(3):168-172.
[3]潘静,徐惠,张小蒙,等.文蛤活性肽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科技资讯,2017,15(10):239-239.
[4]王佳,孙德群.小分子多肽类似物研究进展[J].药学学报,2015(8):931-944.
作者:何平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yxlw/23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