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在国外开展较早,管理模式较成熟,我国近年来逐渐重视支持IIT的开展,但尚未形成成熟的体系。本文从管理理念、管理架构、管理战略与方法3个方面,综合比较与分析国内外IIT管理模式的不同,建议我国应建立适合IIT的项目评价机
[摘要]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在国外开展较早,管理模式较成熟,我国近年来逐渐重视支持IIT的开展,但尚未形成成熟的体系。本文从管理理念、管理架构、管理战略与方法3个方面,综合比较与分析国内外IIT管理模式的不同,建议我国应建立适合IIT的项目评价机制体系,进一步加强临床研究中心的建设,加速形成中心化、区域化的临床研究组织和网络构建;同时对于项目执行加强过程管理和项目监督,建立和完善相关专业人员的执业和考核晋升体系。
[关键词]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组织和管理;教育,医学
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是指“由研究人员提交申请或发起的临床研究”[1,2]。与药物临床研究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其目的是以学术或医疗保健管理等为主,并非以赢利为目的;IIT研究范围除药物外,也涉及医疗器械、诊断试剂或新技术应用等的各类治疗、诊断、预防、筛查。目前我国对于IIT非常重视,项目数逐年增加,各临床研究机构也陆续建立,但如何充分利用机构优势管理协同项目的开展,首先需要建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管理模式是从特定的管理理念出发,在管理过程中固化下来的一套操作系统,可以理解为管理理念、管理架构、管理战略与方法3个方面[3,4]。
医学论文投稿刊物:《白求恩医学杂志》(双月刊)创刊于2003年,本刊为综合性医药学术期刊,意在传播医药信息,交流学术成果,推荐教学、教改经验,以反映广大医、教、研人员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平战时后勤保障等方面的最新学术成就和工作经验为主,兼顾介绍国内外最新医药学术动态,促进医、教、研水平不断提高。
本研究从以上3个方面对国内外IIT项目开展和管理情况、相关政策及各国对临床研究采取的监管措施进行梳理和比较,对我国IIT管理模式建设提出建议,以期提升临床研究质量。IIT开展及管理总体情况国外临床研究起步早,体系发展比较成熟。在美国,IIT资金主要来源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助和私立基金会(疾病基金会)等民间机构资助。资助方向围绕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或国计民生问题以及探索性疾病研究。在欧洲管理体系中IIT属“非商业化”临床研究,药厂负责为项目提供药物,并在结果发表前参与审核,不承担申办者职责。在亚洲,日本政府出台临床试验激活五年计划等政策支持多中心研究开展,并通过行业协会促进机构间的合作。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病种多样、受试者群体庞大、临床资源丰富等特点,为临床研究的开展创造了资源优势[5,6]。近年来临床研究越来越受到我国学界和国家政府机构的重视和关注[7],国家、各省市政府部门、大学对于研究项目的开展予以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政策性的文件[8],发布了临床研究方面项目指南[9-11],支持IIT项目开展。同时注册临床研究项目激增,在国际临床试验平台上我国年注册项目数和增长趋势已逐渐超过了英国、日本等国。此外美国注册项目数较稳定,每年注册量8000项左右,远超其他国家。根据我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临床试验项目注册总数迅速增长,特别是组长单位为医院的项目逐渐占主导地位。
这对临床研究,特别是IIT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IIT管理理念国外在IIT项目实施和管理的实践中,以支持高水平临床研究实施为核心理念,基于患者风险充分考虑受试者的保护因素,开展项目的管理、支持、监査等工作,注重临床研究科研人才教育以及技术人才专业化培训。
我国目前对于临床研究,包括IIT项目的总体管理理念大多停留在以成果为导向的传统基础研究范式,遵循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中伦理和科学的原则管理,在医学科研领域“重基础,轻临床”的观念仍需进一步转变。在项目的成果产出管理与转化上,基于临床科研制定的中国临床指南不多,基于循证医学力度和范围仍不足。开展IIT项目有利于临床医生将临床诊疗工作获得的直接经验转化为系统的临床指南,而临床科研人员对此认识不足,缺乏引导,并未以发现临床问题、开展临床科研为导向开展临床工作[12]。IIT管理架构在国外,国家层面对于临床研究项目审查重视受试者的保护和项目的科学性,相关法律法规较为完善,不以注册为目的且结果不用于商业行为的IIT可以由学术机构或大学管理。
部分国家建立并发展形成较成熟的以大学、医疗集团等为核心的区域性、中心化的学术型临床研究管理机构,规范项目支持与管理。大学作为管理的机构,承担IIT项目审核、统计分析、项目支持、人员培训、数据管理等功能。其中有一部分是政府导向促进大学为核心的临床科研网络的建设。美国为推进临床与转化科学发展,布局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机构,在大学设立临床研究中心,每个中心拥有特色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和足够的临床资源,如NIH依托范德堡大学建立临床与转化科学基金(CTSA)联盟的总协调中心。
另一部分是以需求为导向,在学校/医学院自发成立临床研究中心或机构办,以大学的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等方法学学科为核心,来负责IIT的技术支持和管理。以医疗集团为核心的区域管理架构中,集团在战略和实施层面上给予成员单位资助,促进医疗机构之间的资源流动,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并延伸到临床研究管理支撑功能,对于研究的开展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的管理目前主要由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管理,到2017年机构已超600家[13],机构管理实行行政许可准入制,即须通过国家资格认定并定期复查[14]。IIT管理主要参考药物临床试验相关政策法规,有一定的条件和具体措施,但暂无特定的法规和指南,也仍存在人力、技术等问题,缺乏统一标准[15]。从管理部门或机构角度而言,我国IIT管理还比较分散,医院主要以药物临床试验管理流程进行管理,管理责任部门由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或科研管理部门承担,以GCP为基础开展伦理审查等工作。
目前国内部分医院已专设临床研究管理机构/中心,建立IIT运行管理制度和流程的内部规范,如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等。机构/中心对IIT项目进行设计指导、统计分析等技术支持,而系统的全流程管理和质量控制较少。近年来我国也有大学探索成立IIT管理机构,如北京大学在2008年成立的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于2017年成立的临床研究中心等,其功能较国外对应机构相对完善,能够支持IIT项目开展,但建设总量还不多,推广度还显不足。而我国医疗集团大多以区域联合诊疗为主要合作内容,临床科研合作较少。
IIT管理战略与方法国外的管理战略与方法:(1)通过国家导向发布重大研究项目,支持大型临床与转化研究的开展。(2)通过立法、指南等方式形成保障机制,简化IIT的注册、立项流程。(3)以大学/科研机构为核心加强临床资源整合,在IIT的立项、审批、研究设计指导、执行等多方面给予技术支持,组织协调学科交叉团队,合作开展研究工作。
(4)在临床数据资源共享中,美英等国均以政府为主导,建设临床数据试验共享平台,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5)国外临床研究机构已建立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研究团队[16],人才培养中医学生的专业学位课程培养以理论授课为主,结合案例分析和研究实践;而对于已经进入工作岗位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培训的重点更侧重于伦理与法规、技能培训等临床研究实践应用。
我国的管理战略与方法:(1)国家层面已出台了政策性指导文件,各地方也开始重视临床研究项目申报,但总量较基础科研项目相差甚远。(2)政策法规从立项、执行、监管、数据共享上,可参考药物临床试验指导原则,但缺乏针对IIT的法规指导。(3)在提升研究质量方面,IIT的质量管理与新药临床试验、基础研究存在差异,不能仅靠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的监管审核、数据监查等工作[17]。此外,大学/研究机构/医疗集团等组织的区域医疗整合优势也未充分发挥,尚未形成区域性IIT服务支持和监管架构。
(4)临床研究数据共享方面,国家层面建立了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平台,规范、共享注册信息,但尚待进一步推进[18];已有医院基于科研课题需求,构建专科数据库及管理规范,但由于数据标准不统一等限制,仅提供本院内部共享渠道[19]。(5)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北京大学设立“临床研究方法学”专业,取得研究生学位点并开始招生,培养方法学人才;暨南大学设置临床试验管理专业,培养临床试验的管理人才。大学、医院举办学历后教育、技能培训方面相关内容的讲座,并开展关于伦理、技能培训、研究设计培训班[20],但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对专技人员,如临床协调员(CRC),由中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联盟起草发布行业规范,可扩展适用研究护士,但职业能力认证和能力测试的组织实施仍需进一步落实。
对我国IIT管理模式构建的建议从管理理念上,应遵循伦理性与科学性的原则,建立适合IIT的项目评价机制体系。以提升临床研究质量为核心,引导研究者从项目设计开始,注重项目科学性、可行性及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得到能够推广应用于临床的科研成果,提供直接经验指导临床实践,形成适合我国的临床指南。从管理架构上,国家政策层面应参考现有的药物临床试验的各类管理规定与办法,进一步明确政策法规对于IIT的适用范围及各层级管理机构与审批权限。
在区域层面,大学或医疗集团可以发挥学术、管理职能,建设学术型临床研究中心或管理部门,支持医院高水平IIT项目开展。医院层面,应建立功能健全的临床研究中心构架[21],基于学科优势和医院本身对于机构的发展规划,功能建设上有所侧重,比如除伦理审查、方案设计、统计学支持的功能外,可建立Ⅰ期病房、医院研究者培训部、原始资料管理室等支持IIT项目的进行;也可设置研究室,用于开展临床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学、生物信息学基础研究以及与临床科室相关的交叉学科研究。从管理战略与方法上,一是加强区域化、中心化管理组织结构方式。
加强实施单位与大学等学术机构的联动,区域内建设临床研究管理标准、质控标准、临床研究数据共享标准,促进管理的标准化体系建设,推动IIT管理政策和共识的制定。探索区域伦理的有效监管,成立中心伦理委员会,推广组长单位伦理审查互认。综合性大学临床研究中心协调附属医院间的临床资源,共享临床研究方法学资源,缓解医院中心初建阶段统计师、项目经理等人员的不足。医疗集团或管理部门在政策导向、管理培训、项目资助等方面应给予成员单位较大支持。二是加速开展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工作。
大学层面注重临床医学、方法学人才培养及学历后教育,从选修课开始逐步将临床研究方法学纳入培养计划中。医疗集团从临床研究中心建设战略、临床研究体系建设角度开展国际化的专题专项培训,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指导临床研究体系建设工作,吸收国外项目管理与平台建设的经验和先进技术。此外临床科研人员及CRC等专技人员职称、职务晋升也可根据资格认定、个人技能评估、成果贡献度等进行考量。
展望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IIT数量增长较快,虽然管理理念、管理架构、管理战略与方法3个方面均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但发展潜力巨大。相信未来几年会是IIT管理模式建设的高速发展期,随着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将更有利于IIT的开展,将有更多优秀的临床科研成果产出并真正应用于临床,造福患者。
[参考文献]
[1]SIVANANDAMAF,HONYK,YUENS,etal.Investigator-initiatedclinicaltrialsinMalaysiaandtheroleoftheClinicalResearchCentreoftheMinistryofHealth[J].MedJMalaysia,2010,65SupplA:138-142.
[2]BERGMANNL,BERNSB,DALGLEISHAG,etal.Investigatorinitiatedtrialsoftargetedoncologyagents:whyindependentresearchisatrisk?[J].AnnOncol,2010,21(8):1573-1578.
[3]唐千里.海关制度创新分析:以广州海关转运中心管理模式构建为例[D].广东:中山大学,2010:3-4.
[4]张勤国.理念、方法与实务——管理学结构体系的新构思[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0(4):103-107.
作者:孙喆1,谢丽1,胡婷婷1,沈恩璐1,吕文文1,渠田田1,杨佳泓2,钱碧云1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yxlw/23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