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这篇医药教学论文发表了“中药学·泻下药――大黄”的教学设计及实施,在临床上大黄是一种泻下药,如何让学生掌握大黄的作用和现代机制研究呢?论文进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分析。
这篇医药教学论文发表了“中药学·泻下药――大黄”的教学设计及实施,在临床上大黄是一种泻下药,如何让学生掌握大黄的作用和现代机制研究呢?论文进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分析。
关键词:医药教学论文,教学设计
中药学是中医药学校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从专业基础课过渡到专业课的重要桥梁,对于联系基础理论与临床课起重要作用。但是中药学在具体授课时,基本上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普遍反映比较枯燥[1]。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作用,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中药的功效和临床应用,提高学生临床“辨证选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至关重要[2]。
笔者对泻下药――大黄的教学内容和过程围绕“主导-主体”这一教学模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教学设计,施之于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3]。
1 教学内容分析
中药学作为连接基础和临床的一门桥梁课程,要求学习者重点掌握中药的性能、功效、临床应用规律。本教学单元主要讲授泻下药――大黄。大黄是泻下药章节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功效比较多,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炮制方法多样,给学习者带来一定的学习难度。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植物形态的图片和中药饮片标本,先让学习者对大黄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同时结合目前临床中含有大黄的中成药,如三黄片、牛黄解毒片、黄连上清丸等经常被使用的药物,引起学习者的共鸣,有助于掌握大黄的性能和功用。通过复习总论中炮制章节的内容,加深其不同炮制品种功用的理解。对于大黄作用的现代机制研究,可设置特定问题,让学习者学会如何通过网络和图书馆找到答案,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自学能力,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 学习者特征分析
2.1 知识基础分析
中药学的教学任务一般在大学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的知识,具备了中医思维的基本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药学中药物所治疾病的病因病机,为掌握药物功效和辨证选药奠定了基础。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各论第三章的重点药物,前面通过《中药学》总论的讲授,学习者掌握了中药的基本理论;通过各论前两章内容的学习,了解了章节结构。通过学习泻下药的章节概述,基本掌握了泻下药的共性,包括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使用注意等内容。学习者可以通过这些共性首先推导大黄的某些性能和功用,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大黄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使用的一味中药,学习者对其有一定的认知,学习兴趣较大,从而可以顺利地完成教学工作。
2.2 学习者心理分析
回顾既往中医临床专业的教学情况,发现学生在学习心理上一般存在以下三种情况:①一部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较强,学习热情高涨,比如笔者所在院校有一个“扁鹊医学社”,这个社团的学生非常热爱中医,课下自学中医经典著作,在社团内部经常会组织一些学术讲座或内部交流的活动,因此参加这个社团的学生思维很活跃,上课时的专注力比较集中,善于思考问题,能主动发表自己对教材难点的意见和建议。②一部分学生虽然热情也较高,但是容易死读书,对于有些问题不能融会贯通,不能举一反三。③还有一部分学生可能觉得中医理论很抽象,本身就不感兴趣,再加上学生都有一定的惰性,只要不是硬性规定的任务就不主动完成,所以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热情都会有所降低。 虽然学生的学习心理不同,但是中药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如便秘是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大黄是常用的泻下药,学生及其家人也多有使用大黄类泻下药的体会,教学内容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会比较高。尤其,学生在学习完中医诊断的知识后,辨证选药的求知欲很强,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选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大黄治疗便秘的特点、适用大黄的人群以及长期使用大黄的副作用。
2.3 学习能力分析
现代大学生多具备一定的网络信息查询能力,上网是每个学生都津津乐道的事情,尤其当前手机网络的热潮,学生在课上用手机上网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投其所好,根据学习内容就大黄的作用机制设计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课上实时查询,既解决了学生上课玩手机的问题,又培养了学生使用网络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余时间,还可让学生到图书馆查阅古籍或现代书籍,总结大黄的临床应用,撰写读书笔记,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学习的能力。
3 教学目标
3.1 知识目标
掌握大黄的药性、功效、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内容;熟悉大黄的来源;了解大黄的现代研究概况。
3.2 技能目标
认识大黄的中药饮片,能够运用所学中医诊断知识分析大黄所治疾病的病因病机,具有辨证选药的能力;结合长期使用大黄会导致继发性便秘、慢性结肠炎、结肠黑变病等副作用,培养学生合理安全用药的意识[6-7];通过查询大黄现代研究概况,锻炼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
3.3 情感目标
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坚定从事中医行业的信念,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同时结合一些减肥人群目前经常运用大黄的泻下作用,提醒学生采用科学的减肥方法,不能盲目地使用减肥产品,滥用泻下药。针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特点,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4 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多媒体网络教室,校园网,图书馆,药材原植物图片,药材饮片,学校药植园。
5 教学重点和难点
5.1 教学重点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执业资格的考试要求,将大黄的来源、性能、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5.2 教学难点
将大黄的临床应用及不同炮制品种的作用特点作为教学难点,主要是因为:①大黄的功用较多,而学生对大黄泻下的作用比较熟知,容易有定向思维,对其他功效不易理解掌握,如大黄功用中有一个治疗湿热泻痢的作用,大黄主要作用是泻下攻积,本来已经有泻痢的症状,还要用大黄的泻下攻积作用,学习者不容易理解。②大黄的炮制品种较多,经过不同方法炮制后作用特点有别,中医专业的学生以后大多从事临床工作,必须准确掌握各炮制品种的临床应用,才能做到合理、安全、有效用药。
6 教学策略
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中药饮片、植物图谱、原植物形态的观察,激发学生识药的兴趣;结合观看中药炮制、鉴别及制剂方面的视频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接触大黄的真伪鉴别、炮制、制剂的方法和要点,有利于加深对中药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的理解和掌握[8-9]。采用启发式和提问式的教学法,设计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结合中医理论,复习大黄所治疾病的病因病机,从而掌握大黄的临床适应证,培养辨证选药的思维。通过选择相应的病案,测试学生对大黄临床适应证的掌握程度,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纠正[10]。通过设计实验示教环节,同学们可以直观看到应用大黄及与芒硝配伍后动物排便时间缩短,排出大便颗粒增加等现象,有利于同学们对中药泻下功效的理解以及中药配伍疗效的直观感受;同时,通过对比新陈大黄的泻下作用,可纠正中药无限期放置贮存的误区[11]。
7 教学活动过程
7.1 课前预习
教师在讲完泻下药章节概述后,以问题为中心,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预习教材中大黄的相关内容[12]。预习问题:①学生分成小组收集含有大黄的中成药说明书,总结中成药的功效和适应证。②针对教材中涉及的疾病,回顾相应疾病的病因病机,理解大黄治疗相应疾病利用的是哪些功效。③回顾中医基础理论的知识,回答大黄为什么能治疗痢疾。④结合总论中关于炮制方面的知识,理解不同炮制品种的作用区别。⑤结合现代研究,理解大黄泻下的作用机制以及使用方法。每个小组均要撰写学习报告,以此作为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一起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减轻期末考试的压力[13]。
7.2 课堂讲授
①针对预习结果进行课堂讨论(15 min)。②利用药材饮片和植物图片导入教学内容,结合课前预习的问题讲述大黄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内容(33 min)。③总结大黄的重要知识点(2 min)。
7.3 课后作业
①课后自行到学校药植园观察大黄的植物形态。②让学生到图书馆或利用校园网以大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副作用)为关键词查阅相关材料,总结大黄的现代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③列举典型案例,以小组形式进行病案讨论。
8 教学评价和反思
中药学的知识点比较多,纵横均有联系,因此在教学中除了纵向讲解外,让学生记忆每味药的知识点,还要横向对比、归纳总结,为锻炼学生辨证选药的思维能力奠定基础[14]。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导向学习的能力,主要采用解决问题学习法(PBL教学法)以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思维,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让学生自己或是以小组的形式查阅资料,寻找答案,这样既能扩大学生知识面,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或到学校标本馆、药植园、安国药材基地及交易大厅等场地,辨识中药饮片形态及原植物形态;或通过一些相关知识的视频,中药谚语、典故等吸引学生注意力等[15-17]。同时将前期课程所学知识和中药功效、应用相联系,充分体现了中药学课程的桥梁作用。通过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课下与学生交流,查看学习报告或学生作业以及调查问卷的形式实现以上教学效果的评价。 本节教学内容紧紧围绕“主导-主体”这一教学模式,教师以布置任务、提出问题的方式,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问题为中心,结合教材内容阐述大黄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学生根据问题、查找资料,带着问题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18]。课后安排大黄现代研究概况的查阅,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小组的形式讨论病案,培养学生主动发表自己意见和建议的积极性,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辨证选药思维。这样的教学安排,改变了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求知欲,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尤其对于一些学习热情不高的学生,能起到督促和引导作用[19]。良好的教学设计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注意它的系统性、合理性、连续性、灵活性和艺术性,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根据教学反馈和学生特点的不同进行修改和完善,同时需要与学科其他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保证教学质量的一致性[20]。
推荐期刊:《中国妇幼卫生》原《中国医学文摘-卫生学分册》于2009年5月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更名为《中国妇幼卫生杂志》,本刊是妇幼卫生领域的一本全新的专业性学术期刊。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yxlw/7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