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目前两色金鸡菊在新疆和田地区用于防治心血管疾
目前两色金鸡菊在新疆和田地区用于防治心血管疾病。本篇医学专业毕业论文探索金鸡菊属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两色金鸡菊的乙醇提取物具有降脂、降压、抗氧化的作用,总黄酮部位具有促进糖耐受能力的作用,所含奥卡宁葡萄糖苷及异奥卡宁葡萄糖苷成分与人凝血酶存在相互作用。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曾用名:郧阳医学院学报;同济医科大学郧阳医学院学报),本学报为公开发行的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教学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医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湖北医药学院学报》主要反映我院科研、教学、医疗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和新经验。内容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祖国医学、药学、临床病理(例)讨论、临床护理、新技术新方法介绍、短篇报道、文献综述等。
[摘要] 金鸡菊属植物约有100种,主要分布于美洲、非洲南部及夏威夷群岛等地,其中我国常见的该属植物有7种。金鸡菊属植物两色金鸡菊 Coreopsis tinctoria 为我国维吾尔族民间草药雪菊的基原植物,《中华本草》名曰蛇目菊,具有清热解毒、化湿止痢之功效。金鸡菊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类、苯丙素类、倍半萜类、聚炔类及甾醇类,具有抗炎等多种活性。该文综述了金鸡菊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并对其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属植物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金鸡菊属;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综述
近年来,金鸡菊属化学成分报道较多的植物主要包括两色金鸡菊 C. tinctoira ,剑叶金鸡菊 C. lanceolata , C. maritime Hood f., C. longipes Hook., C. basalis S.F. Blake., C. drummondii Torr. et Gray, C. senaria Blake et Sherff., C. parvifolia S.F.Blake, C.microlepis S.F.Blake & Sherff., C.pubescens Ell.等。该属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苯丙素类、倍半萜类、聚炔类及甾醇类等。药理活性主要为降脂、降压、降糖、抗氧化及抗炎作用等。
蛇目菊为菊科金鸡菊属植物两色金鸡菊 C. tinctoria Nutt.的干燥全草,又名痢疾草(《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味甘、性平,归肝、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化湿止痢之功效,主治目赤肿疼、湿热痢、痢疾等。原产于北美,后引种我国,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尤其在我国新疆和田地区有大面积的栽培,是维吾尔族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民间称为“雪菊”。为促进金鸡菊属植物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本文对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
1 化学成分
金鸡菊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随后却少见报道,因此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尚不系统。迄今为止,已从该属26种植物中分离得到79个化合物,其中以黄酮类、苯丙素类、倍半萜类及聚炔类化合物为主,此外还含有常见的甾醇类化合物。
1.1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成分为金鸡菊属植物中次生代谢产物的主要类型,目前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共38个(图1,表1),其中黄酮8个(1~8)、黄酮醇8 个(9~16)、二氢黄酮3个(17~19)、二氢黄酮醇3个(20~22)、查尔酮11个(23~33)和橙酮5个(34~38)。
1.2 苯丙素类化合物 该属植物中共分离得到12个苯丙素类化合物(图1,表2),分别为丁香酚衍生物 (39,40)、松柏醇衍生物 (41~46)、龙脑苯丙酸酯类化合物 (47~49)及绿原酸 (50)。
1.3 倍半萜类化合物 已知从该属植物中共得到10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图1, 表3),分别为连状倍半萜橙花醇衍生物 (51~58)及环状倍半萜coreosenarione (59),parvifolin (60)。
1.4 炔类化合物 炔类(聚炔)成分在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中为结构比较新颖的一类,目前已有17个炔类化合物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图1,表4),主要为含有2或4个炔键的低聚炔类,按碳链长度可分为C17-(61~64),C14-(65~67),C13-(5)聚炔;此外还含有乙炔噻吩类衍生物(76,77)。
1.5 甾醇类化合物 从 C. mutica var. mutica 中分离得到了2个甾醇类化合物,分别豆甾醇和 β-谷甾醇[13]。
图1 金鸡菊属植物中化学成分的结构式
Fig.1 Structures of constituents from Coreopsis plants
表1 金鸡菊属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
Table 1 Flavonoids from Coreopsis plants
续表1表2 金鸡菊属植物中苯丙素类化合物
Table 2 Phenylpropanoids from Coreopsis plants
表3 金鸡菊属植物中倍半萜类化合物
Table 3 Sesquiterpenoids from Coreopsis plants
表4 金鸡菊属植物中炔类化合物
Table 4 Acetylenes from Coreopsis plants
2 药理作用
2.1 降脂、降压 新疆石河子大学及维吾尔族自治区药物研究所的梁淑红、孙玉华等[23-24]对两色金鸡菊 C.tinctoria 的乙醇总提物及经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的各极性部位进行了降脂和降压作用的研究,结果发现乙醇总提物及各极性部位对高血脂模型小鼠均表现出降脂作用。其中氯仿部位对小鼠血清总胆固醇具有显著降低作用,乙酸乙酯部位对甘油三酯具有显著降低作用,且2个萃取部位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均有显著提高的作用。采用上述部位进行大鼠离体胸主动脉血管环张力实验,结果发现各部位均对基础状态的血管环无影响,而对氯化钾预收缩的血管环标本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舒张作用,其中氯仿部位的舒张作用最为显著。
2.2 糖耐受 葡萄牙里斯本大学药学院Dias 教授[25]利用链脲佐菌素建造的葡萄糖不耐受小鼠模型对两色金鸡菊的总黄酮部位进行了口服葡萄糖耐受试验,结果显示可显著提高小鼠的糖耐受能力,并进一步利用HPLC-MS技术对该有效部分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初步推测出其中13种成分,主要为黄烷类及查尔酮类。
2.3 抗炎 墨西哥学者Emma Maldonado等[26]对 C.mutica var. mutica 中龙脑香豆酸脂、龙脑阿魏酸酯及龙脑咖啡酸酯3种龙脑苯丙酸酯类化合物进行了抗炎药理活性的研究,并初步探讨了其作用机理和构-效关系。小鼠耳肿胀实验发现此3种化合物对小鼠耳肿胀均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药效与剂量呈正相关,给药剂量为1.0 mg/耳,抑制率分别为76.9%,79.4%,82.6%,其中龙脑阿魏酸酯与阳性对照吲哚美辛(indomethacin)的抑制率(87.6%)最为接近。此3种化合物为同系物,结构中唯一的差别在于C-3′的取代基不同,实验结果发现当C-3′为甲氧基取代时抗炎活性会增强,如为羟基取代时则不会出现活性增强现象。Zschocke S等[27]的研究结果表明龙脑阿魏酸酯具有抑制5-脂氧酶和环氧化酶的作用,阐述了龙脑阿魏酸酯抗炎作用的机制。
2.4 抗菌 山东大学李希红等[28]利用常压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剑叶金鸡菊 C.lanceolata 的根、茎叶、花的挥发油,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抗菌试验,并测其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发现3种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巨大芽孢杆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2.5 抗凝 新疆石河子大学的明婷等[29]以小鼠为实验动物对两色金鸡菊的提取物进行抗凝血实验。对实验小鼠进行灌胃给药7 d,用WX-9微循环显微镜观察小鼠耳廓血管口径,以剪尾法测定出血时间(BT),玻片法测定凝血时间(CT),体外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结果发现两色金鸡菊提取物具有抗凝血活性,并具有增强微循环的作用。
北京大学医学部刘一等[30]采用毛细管电泳法对两色金鸡菊中的同分异构体奥卡宁葡萄糖苷和异奥卡宁葡萄糖苷进行与人凝血酶相互作用的实验,结果发现二者均与人凝血酶发生了结合,提示所含成分与凝血酶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其抗凝血作用的途径之一。
2.6 抗氧化 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晏小欣等[31]对多花金鸡菊 C. basalis 黄色素进行了抗氧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多花金鸡菊黄色素对杏仁油具有抗氧化作用,有较强的清除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能力,并呈现剂量效应关系。
新疆石河子大学曹燕等[32]对两色金鸡菊提取物进行了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两色金鸡菊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及DPPH自由基的清楚能力,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考察两色金鸡菊提取物含量与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并同Vit C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两色金鸡菊提取物对·OH 自由基、O-·2自由基、DPPH 自由基均有较好的清除作用, 在0.2~1.0 g·L-1对各自由基的清除效率与两色金鸡菊提取物浓度有一定量效关系,当质量浓度达1.0 g·L-1,其中50%乙醇洗脱物对·OH自由基、O-·2自由基、DPPH 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86.19%,97.90%和71.85%,且清除能力与Vit C相当。
2.7 抗TMV 福建农林大学陈启建等[33]采用活性跟踪法从金鸡菊 C. drummondii 根中分离获得抗病毒活性物质,经MS和NMR分析,鉴定该物质为1-苯基-1,3,5-三庚炔,通过半叶枯斑法、叶圆盘法测定了该物质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0.2 g·L-1的该化合物对烟草花叶病毒(TMV)表现出较好的体外抑制侵染和增殖活性,其对TMV侵染和复制的抑制率分别为73.5%和84.3%;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对TMV外壳蛋白基因的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质量浓度在0.2 g·L-1时该化合物对TMV外壳蛋白基因表达的抑制率为79.8%。
3 展望
金鸡菊属植物多为民间用药, C. mutica var. mutica 的龙脑苯丙酸酯类成分具有抗炎活性;金鸡菊所含化合物1-苯基-1,3,5-三庚炔对TMV具有较显著地抑制侵染和增殖活性。但对于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尚缺乏系统研究,因此对该属植物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作用机理研究,对于抗炎和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药物的发现具有一定的前景,同时也促进我国金鸡菊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yxlw/9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