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十二五规划实施时期,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对我国对外贸易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实现协调和持续发展,对外贸易必须实现一系列的转变:由注重出口规模增长转向进出口并重;由以发达国家为主要贸易对象转向贸易对象的多元化;由以货物贸易为主转向货物贸易和服
摘要:“十二五”规划实施时期,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对我国对外贸易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实现协调和持续发展,对外贸易必须实现一系列的转变:由注重出口规模增长转向进出口并重;由以发达国家为主要贸易对象转向贸易对象的多元化;由以货物贸易为主转向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并重;由单一地打破贸易保护转变为通过多种方式减少贸易摩擦。
关键词:“十二五”规划 新形势 贸易转变 经济论文
一、“十二五”时期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从国内来看,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后,我国经济进入结构调整,方向转折阶段。从国际来看,危机后发达国家一方面开始新一轮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图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抢占制高点,继续垄断国际贸易中的高利润环节。
国内外的形势都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从外贸拉动转向内需、外贸协调拉动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抓住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以“大进大出”为特征的加工贸易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国加入 WTO后,外商在华投资迅速增加,大量外资企业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出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当前,外国产成品市场的萎缩和国际资源价格的高企将迫使我国进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阶段,“十二五”规划指出“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增强内需、结构调整、整体协调成为这一时期的目标。为了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外贸易必须改变出口产品数量大价值低、国际分工地位低下、结构不合理、贸易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稳步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水平。
(二)全球化将推动国际贸易进一步增长肇始于2007 年的美国金融危机拖累着全球贸易陷入近八十年的谷底,导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兴起,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严重冲击,但长期来看,全球化的脚步非但不会停滞,反而会更加深入地推进。首先,已有的全球化成果形成跨国公司增强竞争力的路径依赖。二战后,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大型经济组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寻找更有利的资源配置方式,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生产链条,细密的分工使各国间的经济依存度不断提升。后危机时期企业竞争更加激烈,跨国公司会更依赖于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工协作,而各种贸易保护措施从长期来看,损害了企业的效率和效益,损害了企业竞争力,因此,当前不断升级的贸易保护措施不可能持久。为了尽快走出危机,各国均加力引进跨国投资,促使后危机时期的跨国投资将日趋活跃,这有利于打破贸易保护的壁垒,促进全球化升级。此外,危机后区域内的贸易扩张也将削弱贸易保护的强度。
(三)发达国家加速创新,力图继续垄断国际贸易中的高利润环节为了尽快走出危机,发达国家不断在技术创新领域增加投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奥巴马政府强调新能源、干细胞、航天航空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日本把重点放在商业航天市场、信息技术应用新型汽车、低碳产业、医疗与护理、新能源(太阳能)等新兴产业,欧盟决定在 2013 年之前投资 1 050 亿欧元用于“绿色经济”的发展。作为有实力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如果不能在新一轮的创新竞赛中占有一席之地,将无法改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低端位置。
(四)“巨国效应”导致我国加工贸易利润愈亦趋薄,迫使我国转变对外贸易战略按照新贸易理论的观点,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假定两国资源等量,但国家规模一大一小,由于存在着规模经济,较大的国家将处于优势地位,这种优势称为“巨国效应”。作为世界大国,中国在享受“巨国效应”之利的同时,也承担了“巨国效应”的负面影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量占世界市场的份额较大,对该类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影响较大,由于我国企业常常竞相压价争单,结果出口越多,这种产品就越贬值,但是,在原材料市场上,情况则恰恰相反,我们进口的产品越多,这种产品就越涨价,尤其在能源产品和矿产资源方面,我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约束。1998—2003 年间,我国出口与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了 14.2%。因此,“巨国效应”掩盖的是我国出口企业极低的利润率和风险承受能力,国际市场稍有变化就会造成大量中小型企业的破产,不仅我国政府给予出口企业的种种优惠成了国外企业和消费者的补贴,而且导致我国贸易环境不断恶化,摩擦不断升级。
二、“十二五”时期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机遇(一)有利于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改善对外贸易结构当前,我国的对外贸易总体情况是“大”而“虚”,我国缺少原材料和资源产品的定价话语权,产成品成为各国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头号目标;没有先进的技术,只能承接低附加值的加工环节;没有先进的管理,只能靠剥削大量廉价劳动力创造的绝对剩余价值;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 ,只能依赖量的增长,靠多销才能获得薄利。改善出口产品结构,提升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这是我国对外贸易继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危机中遭受重创,迫于成本、融资、市场等问题,发达国家会将一些资金相对密集、技术含量较高的制造业,以及原来一些不可能转移的服务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我国由于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完备的产业体系、充足的劳动力供应以及相当数量的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储备,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尤其是对全球高端生产要素与产业活动的吸引力大幅上升。
(二)有利于我国企业实施跨国购并,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外贸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如果我们始终秉持“造船不如买船”的信条,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作为经济和贸易发展的主要方式,就只能获得成熟期甚至成熟后期的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非但不会缩小,反而会越拉越大。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在承接中吸收和改良,另一方面必须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增强创新能力的一条捷径是跨国购并,本次危机后,大部分发达国家的企业市场价值大幅缩水,一些企业为了维持运转不得不将技术、品牌、渠道等一些优质资产低价出售,这为外汇储备丰裕、企业筹资较易的我国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三、“十二五”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应实现的转变我国贸易部副部长钟山在 2010 年 11 月 7 日举行的“中国与世界———变革世界的中国策”峰会上指出“粗放经营、以量取胜、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是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二五”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必须转变发展方向,实现协调持续发展。
(一)由注重出口增长转向进出口并重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对外贸易政策深受经济学家 D·H·罗伯特逊和巴拉萨等提出的出口导致经济增长学说的影响,亚洲四小龙的示范效应更使我们深信“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我国实施了多种优惠和鼓励出口的政策,出口规模和贸易顺差不断增加。但是,随着经济学研究的深入和统计计量方法的改进,理论界不断对出口对一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提出质疑。多项实证研究也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有些支持 ELG 假说,认为出口扩张促进了经济增长,有些则支持 GLE 假说,认为一国的经济增长促进了出口的增加,还有一些研究认为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目前,更普遍的观点认为“经济增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对于我们这样的人口经济大国而言,过分依赖出口拉动是不能持久的,必须消费、投资、出口三者并重,相互平衡;在对外贸易中,也不能偏重于出口规模的扩大,而应进出口并重。
进口商品主要为原材料、能源产品以及中间产品,消费品的进口比重很低,因此,进口主要是为满足我国庞大的制造业所需要的资源和技术,大量的进口商品经过加工后转化为出口,对国内消费品的挤出效应小,对经济增长具有可持续的拉动作用。
因此,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必需树立进出口并重的思想,合理利用我国庞大的外汇储备,发挥进口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二)贸易对象向多元化发展
自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不断提高,地位持续攀升。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08 年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货物贸易出口中所占比重达38%。近年来我国出口商品市场的多元化趋势一直在加强,集中度有所递减,但2008 年出口商品中,亚欧北美洲市场与非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市场份额的比例仍为 9∶1。从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情况来看,贸易顺差主要存在于中美、中欧之间,而与多个发展中国家存在着贸易逆差,这是因为我国从发展中国家大量进口原材料和能源类产品,由于原材料和能源产品的价格不断上涨,导致我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我国应充分认识发展中国家在未来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及早开拓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不仅出口价格低廉的消费品,还应扩大机电产品、自有品牌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树立中国品牌,建立国际销售网络,掌握一定的销售终端。此外,还应通过直接投资、外包加工等形式加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联系,实现出口商品市场的多元化。
(三)实现货物和服务贸易并重
当前,国际服务贸易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重要力量,1980—2009 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为年均 7.9%,超过同期世界货物贸易出口增长率。2008 年金融危机后,发展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有效手段和促进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2009 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 1 286 亿美元,同比下降 12.2%,进口 1 582 亿美元,同比增长 0.1%,出口和进口分别位居世界第五位和第四位。但是,服务业总体上供给不足,服务水平低,国际竞争力不强。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偏低,长期以来占比不足一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与发达国家相比更是差距显著。为了进一步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我国应继续利用政府磋商与协调渠道展开与各国政府间就重大贸易问题的谈判和磋商,为服务贸易企业开展海外投资和服务出口创造良好的环境。我国将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提升服务业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为广大外商投资企业营造更加优化的投资环境,特别是要在符合世贸规则的条件下,营造更加开放透明的法律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稳定有序的经营环境。
(四)通过多种方式减少贸易摩擦当前,在国际市场上,我国面临着严重的贸易保护措施,这些是新崛起的国际贸易大国都曾面对过的问题,对此,我们应当一方面采取政府、行业协会、企业联动的模式,深入了解各种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掌握各种国际公约和主要贸易国的相关法律,学会应对贸易制裁的正确方法,有针对性地打破贸易壁垒;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减少贸易摩擦。
其一,通过成立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等多种形式,达成不同程度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互惠互利,消除贸易壁垒。
其二,合理减少贸易顺差 。
当前我国巨额的贸易顺差成为发达国家对我国采取频繁贸易保护措施的借口,贸易顺差是我国大量加工贸易的必然结果,在短期内不可能大幅减少,但是,巨额顺差不仅带来贸易摩擦,恶化贸易环境,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产生了多种不利影响,尤其是大量顺差带来的人民币增发不利于当前对高通胀的控制,因此,我们应采取多种措施合理减少贸易顺差。一方面,我国应调整产业政策,加强对中间投入品进口的引导,提高进口中间投入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避免大量重复投资带来的产出扩张。另一方面,鼓励企业“走出去”,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我们不可能停留在低技术含量的加工环节,而应该主动提升我国生产加工环节的科技含量,而将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和工序采取外包、“三来一补”等形式转移到其他更具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这样既可以实现产业升级,还可以缓解中国贸易顺差。
小编推荐核心经济期刊 科学技术类期刊 科学学研究
科学技术类期刊 科学学研究杂志1983年创刊,杂志的主办单位是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主管的单位是中国科学院,目前是一本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论文发表范围涵盖科学学、科技政策、科技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理论见解和研究水平的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和典型案例,核心经济类期刊征稿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1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