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 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越来越深入的影响,对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的解析提供了很多意义空间。 用访谈法进行调查,抽取工作和生活两个核心概念从时空社会学的视角进行解读。 结果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工 作-生活的关系呈现出边界逐渐清晰、二者相互独立且工作
摘 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越来越深入的影响,对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的解析提供了很多意义空间。 用访谈法进行调查,抽取工作和生活两个核心概念从时空社会学的视角进行解读。 结果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工 作-生活的关系呈现出边界逐渐清晰、二者相互独立且工作比重大于生活的特点;移动互联网的介入,构建了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生活”双主体的生活方式;同时延续了社会流动下的乡土人际关系,增强娱乐生活和消费 空间的力量感和控制感。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时空社会学
引 言 随着智能手机的低价化和便捷性使得个体接 触互联网的门槛大大降低,从城市到农村逐步进 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这其中就包括在城市务工 的 95 后农村流动人口———新生代农民工[1] 。 他 们经历了对传统乡村社会的“脱离”,以及市民化 过程中的城市生活体验,对闲暇生活产生了强烈 的需求[2] 。 但收入与消费的差距造成新生代农 民工无法复制一般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也不能 在城市的场域里继续使用农村的生活方式,移动 互联网的接入成为这一群体实现从乡土社会到现 代社会生活方式转变的落脚点。 以往研究发现移动互联网提高了新生代农民 工这一类城市边缘青年获取信息的可能性,为他 们提供了现代生活的模板和赋权型力量,从而影 响到生活方式的改变,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力量使 他们缩小了城乡之间由于社会经济地位的差距带来的知识技能沟壑[3] 。 但是不得不看到,绝大部 分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完成了对移动互联网的兴趣 接入,部分完成了物质接入及技能接入,但在内容 接入的过程中存在较严重的障碍,导致信息弱势 群体永远处于对信息强势群体的追赶过程之中, 两者的距离正在逐步拉大[4 ] 。
互联网论文范例:农民工及子女的身份认同焦虑
这使得移动互联网与其他结构性力量的合谋以及阶级、城乡等社 会不平等继续在网络世界中延续[5] 。 在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作为 城市的底层青年拥有怎样的生活方式既是自我生 产的过程,也是在以工作中心的、正统性的城市时 空秩序里被限制和形塑的过程。 他们对线上和线 下生活的不同理解、认知与体验,以及隐含在这些 不同之中的混乱和矛盾,必须放置在当前中国社 会转型背景下结构性限制与个体的能动性交会中 去理解,才可能从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主体的角度 来重审线上线下时空里的意义,进而将物理性时 空的存在理解为社会性的建构。 本研究试图从时空社会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出生成长于移动互 联网时代的 95 后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的分 析,基于家庭、休闲和网络为主的生活面向,从时 间性和空间性上予以解释和刻画,来探讨处在城 市秩序中的底层生活,以及使用手机上网与这一 秩序协商的过程。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对福州市马尾区飞毛腿工业园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个体访谈,访谈 7 名人员达到资料饱和,人均访谈时间约 40 分钟。
(二)研究方法
1.访谈内容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由访谈者与受访者围绕 访谈主题进行,根据受访者的回答进行探究。 访 谈提纲主要包含四个问题:一是来福州工作是出 于什么原因? 二是城市生活与家乡生活存在哪些 的差异? 三是移动互联网对日常生活有什么影 响? 四是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说法是怎么理 解的?2.资料的整理 访谈结束后,将录音材料录入成电子文档。 共获得 2 万字的访谈资料。 编码与分析以扎根理 论的方法为基础,采用要素分析法对 7 份访谈材 料进行编码,通过三级概念的分析,共抽取出 73 类描述性概念后,进一步提取出 10 个更高一级的 归纳性概念,最终提炼出 2 个与生活方式有关的 范畴,即以工作为中心和以生活为中心。 对比两 个中心,从时空社会学的视角解读二者之间的 关系。
二、研究发现
(一) 三种身份分类下的时空性力量———从 时空混沌到时空分离 涂尔干认为,时间是一种集体共享的意识现象,空间是特定组织形式的投射形象。 时空作为表达它们依存关系的简略集合名词,蕴含着事 物演化秩序的排列和范围的意义[7] ,由此人们才 可能在时空中安排具有不同社会意义的事物。 也 就是说,社会时空里的各部分并不是等量同质的, 不同的身份定义依赖不同的时空场景,体现出情 境因素的约束和影响,时空在这里成为工作和生活场景里共同的变量。
在时空向度下,低流动性的传统乡村社会把 工作与生活交互在一起,难分彼此,呈现出混沌状 态下的“没有起始和终结”的时间无尽性和“任一 点都居中”的空间无界性[7] ,这种工作和生活边界 难分的模糊状态到了以工业文明为基础的城市格 局中被打破,在资本、信仰与秩序交融互动的基础 上,城市空间得以重构和划界[8] ,由此延伸出边界 相对清晰的上班状态和下班生活的时间分类。 消 解了“无尽性”和“无界性”的时空状态开始分离, 人们的生活从工作之中走向了工作之余,工作的 时间变得有始有终(有尽性),空间载荷着城市规 划的秩序形成了主次边界(有界性)。 但当城市 的时空秩序里赋予工作绝对的优先权时,个体常 常无法拥有对工作时间、地点等方面一定程度的 掌控,工作的力量大于生活的力量,以致于完整、 大量的时间倾注在被规训、界定的工作上,人的空 间活动半径由此固定在以工作为中心的同心圆 内,而剩下的时间和其他空间在没有约制之下就 容易变得零碎、不确定,即碎片化,人们在家庭领 域内进行非市场化的劳动或进行娱乐活动的诸多 生活场景就发生在这碎片之间。
三、移动互联网影响生活方式的其他效应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平台从线 下实体门店到 PC 端互联网,再到现阶段的移动 互联设备,作为青年一代的新生代农民工穿梭于 不同的空间场所,触点的碎片化程度也在不断 加深[18] ,置身于这些线上空间,以不同时间类型 利用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社区的感觉, 将这些空间的行为视作有别于线下的社会身份 象征,从而具有某种“感觉结构” ,而在这一“感 觉结构”中,新生代农民工找到的很可能是某种 归宿感、安全感甚至是一种存在的自在和认同, 并以此对抗着线下权力中心的控制和压迫[19] 。
但这样的空间是建立在开放基础上的私有空 间,既是物质的空间,也是领域的空间,这种划 分和界定说明了移动互联网具有半开放半隐私 的性质。 也就是说,线上的生活与线下的现实 并不是边界坚实、完全独立的两个时空世界,人 在线上的活动可以移植到线下,线下的活动也可 以迁移到线上。结 语 作为青年群体的新生代农民工正处于人生奋 斗的阶段,从传统乡村社会走向现代城市,没有太 多的资本积累,缺少与现实时空秩序平等对话的 资源和能力。 但庆幸的是,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 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是卷入程度较高的群体,得 益于该技术接入的低门槛、便捷性和隐私性等特 点,为处于底层位置的农民工谋得一方脱嵌天地。
然而,这些 95 后农民工却成为以非城非乡的“模 糊身份”依靠在互联网上的“漂浮一族” [20] ,他们 的未来在哪里? 他们的空间位置将归于何方? 当 移动互联网正不断生产和再生产一种关于个体与 社会之间带有强烈世界主义色彩的美好时空未来 时,依靠在这一时空意义之网的 95 后一代农民 工,会进入这种想象的世界主义吗? 这一切,值得 社会心理工作者再思考。
参考文献:
[1]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 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1,(3):63-76.
[2]田芳芳.新常态经济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方式及社会 融 入 问 题 研 究 [ J]. 经 济 研 究 导 刊, 2015, (26):71-72.
[3]宋瑾.移动互联网缩小知沟的可能性探析———以新生 代农民 工 的 微 信 应 用 为 例 [ J]. 传 媒, 2018, ( 5): 78-81.
[4]王逊.难以跨越的“数字鸿沟”———新生代农民工移动 互联网使用行为研究[J].前沿,2015,(4):107-109.
作者:林巧明1 ,杨宜音2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25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