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经济论文》 区域联盟高校图书通用借书证利用率对策研究> 正文

区域联盟高校图书通用借书证利用率对策研究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1-08-09 10:21

本文摘要:摘要:江苏省高校通用借书证服务在江苏推广施行已经20多年,为上万人次提供借阅服务,但也确实存在很多明显弊端。文章通过对20042018年间通用借书证后台相关数据的分析,结合历史发展背景,深入了解并分析通用借书证施行现状,找出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

  摘要:江苏省高校通用借书证服务在江苏推广施行已经20多年,为上万人次提供借阅服务,但也确实存在很多明显弊端。文章通过对2004—2018年间通用借书证后台相关数据的分析,结合历史发展背景,深入了解并分析通用借书证施行现状,找出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字信息技术发展现状,从跨学科的视角提出了包括建立移动微端服务平台、共建全省联合目录、提供馆藏查询、加大宣传力度、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以提高通用借书证利用率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区域联盟;江苏高校;通用借书证;利用率;对策研究;JALIS

图书馆论文

  0引言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高等学校扩招之风初盛,大学规模日渐庞大,在校生人数剧增,大学生和科研机构人员对高质量文献资源的渴求也与日俱增。当时各高校普遍面临文献资源购置资金的不足,但文献资源又存在重复购置的问题。

  单一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与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需求之间形成一对矛盾体。当时江苏省文献资源共享体系的建成在理论上的确能够缓解上述矛盾。1995年2月江苏省教委下达苏教(1995)16号文件,制定了江苏省高校文献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纲要,并批准在江苏省普通高校范围内发放通用借书证。2002年通用借书证发放范围扩展到江苏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底,通用借书证服务基于汇文图书管理系统实现了电子化管理。通用借书证服务在江苏推广施行已经24年,为上万人次提供借阅服务,但也确实存在很多明显弊端。

  1通用借书证施行现状

  通用借书证是各个图书馆之间共享图书文献资源的一种实用模式,能够一证实现馆际实体书互借,这也是图书馆之间资源共享的一种简化形式。这种 模式的出现,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AllenKent等[1]学者提出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实质是“图书馆的全部或部分功能为许多图书馆所共享”,资源共享是图书馆的一种工作方式,伴随图书馆存在而存在,其实质是互惠。1957年9月6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五十七次会议通过了旨在加强图书馆之间的协调和协作,发展图书馆网,组织图书资源共享的重要规划《全国图书协调方案》[2]。

  江苏省的文献资源共享实践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5年,江苏省高等院校通用借书证(Lib-PassPort)开始使用,实施单位是江苏省高校图工委下设的读者工作委员会。持有江苏省高等院校通用借书证的读者,可以在江苏省内高等院校图书馆,按照所前往图书馆的规定,享受借阅、阅览服务。

  施行通用借书证至今20余年来,截至2018年12月底,江苏省共有156所高等院校、公共图书馆、科研机构参与通用借书证服务,各单位办证数量从1~5768张不等,全省共发放高校通用借书证87881张,累计总借书量15万余册。有学者研究认为,通用借书证为教学科研人员从不同图书馆借阅书籍提供了极大便利,使许多教学科研人员如愿以偿地借阅到急需的、而本校未收藏的文献资料[3]。但从2004—2018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1.1办证数与实用数相差悬殊

  2004年以来,平均每年的办证数量在5859张左右,而年均真正 有借还书使用记录的借书证数量只有1056张。办证数高于实用数5.5倍(关于实用数的解释:经笔者与通用证系统开发者沟通,对于实用数的理解应该是持通用证的用户注册并参与借还书的用户。由于当时的系统设计原因,无法统计出通用证持卡用户落地注册图书馆的数据情况,因此,存在着部分用户注册进馆阅览但未参与借还书的情况,这部分用户没有算在实用数中)。

  2004—2018年通用证的平均实用比例只有18%,有72%的通用证都处于闲置状态。而通用证利用率低的问题早在2002年就已经有学者发文关注过[4],然而16年过去,问题都还是老问题,办了证却不使用,通用证并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实际上就变成了一个“听上去很美”的摆设。

  1.2通用证实用比存在较大差异

  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也已经关注到办证数与实用数的差异问题,比如在申艺苑、常学泳和陈耘2010年关于通用借书证实用状况的分析中,曾经对各个高校的单位实用比例作了一个排名,当时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的实用比例最高,达到70.56%(注:在上述研究中,作者当时所统计单位使用比例最高的 是江苏省图工委,但由于图工委发证数为9,实用数为8,因此单位实用比例达到88.89%。由于发证数量太少,故本研究不以此条数据作为有效参考)。在通用借书证施行15年间,这一统计结果和申艺苑等人的统计结果有4项重合。其中,虽然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实用比例仍然占据第一位,但在过去9年里,该校办证总数量为721张,只比2010年的540张增加了181张。

  其他3家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中科院南京天文台以及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情况与排名第一的通信工程学院类似。而这些使用比例较高的单位,大部分都不是综合类院校,以军队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在这些单位中,基本上都缺少馆藏丰富的图书馆,甚至由于场所有限,根本无法设立图书馆。因此通用借书证的推行恰好为其科研人员提供了从临近图书馆借阅文献资料的便利。从这个数据上来说,应当对有使用通用借书证需求的“目标人群”进行区分,重点推行。

  2作为前互联网时代资源共享产物的通用借书证

  江苏省高校通用借书证于1995年正式推行。1995年5月,江苏省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协作正式建成。在当时的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文献购置不足与文献资源利用不足的矛盾。当时的互联网技术普及程度远远没有现在高,1994年中国互联网才正式诞生,1997年10月根据CNNIC的数据统计,上网计算机数只有29.9万台。人们对于共享的理解是陌生和狭窄的。

  但通用借书证的推出,通过一张卡片,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资源共享。图书资源共享走在计算机网络共享的前端,甚至有学者认为图书资源共享能够为江苏省计算机网络化创造良好条件。通用借书证虽然能够扩大读者借阅空间,使读者可以跨地域进行借还。但通用借书证最大的问题在于其并没有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阻碍,所有的跨地域借还行为仍然是一种物理实体的拓展,并没有触及共享的实质部分。这也是在通用借书证推行的这20年里,使用效率低下的原因。服务人员有限,必然要求资源共享是一种不需要太多人力资源的便利行为。

  前互联网时代的文献资源共享,实质上是某些馆藏文献资源丰富的高校馆占据主导权,具有自上而下特征的初级共享。这种共享无法激发普通成员馆的参与积极性,文献资源以从上至下的分享为主,短暂转让某些实体文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对于共享的理解越来越深入,这种初级共享有悖于互联网平等的共享理念——无差别的、即时、精准的资源获取。人们意识到真正的共享一定能够突破时空界限,让数字空间取代物理空间,并且不会增加额外的人力成本。共享一定是让事情变得简单,而不是复杂。既然通用借书证的产生和发展与互联网时代共生,那么就要在数字化浪潮中寻找破发点,充分发挥通用借书证的优势。

  3提高通用借书证利用率的几点思考

  3.1将通用借书证嵌入数字化平台,增加使用便利性

  移动互联环境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创新带来了新的契机,提高了信息资源共享的经济效益。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对象由显性的知识资源拓展到图书馆一切可用资源,包括图书馆的空间资源、图书馆各类型信息资源和图书馆关联的隐性知识资源(如学科馆员等)[5]。

  通用借书证需要嵌入数字化平台,为信息用户提供便利的使用入口,便利性一定是用户能够产生使用动机的最直接动因。将通用借书证作为电子证嵌入微信支付宝等新媒体平台,增加使用便利性。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需要建立以移动图书馆为中介平台的资源和用户双向实时配置模式[6]。新兴的新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图书馆服务的变革,可以利用新技术将高校通用证证件移植开发到微信或是支付宝卡包等手机app终端上,进一步简化通用证申请办理流程,实现基于移动互联网模式的随时申请、随时开通的新一代通用借书证服务模式,增加用户申请和使用的便利性。

  3.2共建联合目录数据,方便用户快速查询书目,减少登录次数仍然从使用便利性出发,要尽可能减少读者反复登录的次数。从国外经验来看,共建联合目录非常必要。通用借书证的持有者有访问联合目录数据库的权限,这样读者在查找文献数据时,就不需要反复登入不同高校图书馆的页面,通过图书馆联盟提供的网页,可以一站式检索所有联盟馆的图书目录信息。

  3.3提高馆藏差异,增加通用借书证使用效率作为综合院校的图书馆,在院系开设和专业设置上都有重复,因此馆藏图书也有一定重复。如果各图书馆的优势藏书资源能够被突出,那么通用借书证的价值才能够被凸显出来。最早的大学图书馆联盟三角研究图书馆网络中,各个成员馆在收藏领域各有分工,各负责某一个或几个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如杜克大学图书馆主攻英联邦、非洲、东亚、拉美以及中东等地区的相关研究文献,其中尤以英联邦相关文献最为丰富[6]。如何提高馆藏差异,需要各个图书馆根据自身的发展定位从长计议。

  3.4加大传播力度,提高通用借书证品牌效应

  作为江苏高校图书馆联盟的重要实践,通用借书证并没有形成品牌,可辨识度低,读者对其优势认知不明。这一方面是由于缺乏对通用借书证的推广和传播,另一方面,通用借书证的颁发机构没有搭建与读者互动的平台,缺乏用户黏性。同时,这么多年的施行过程中,相关机构也没有对通用借书证的使用效果进行有效测评,没有有的放矢解决问题。

  3.5建立通用证AISAS理论模型,激发读者借阅动机

  AISAS模式是知名广告公司电通公司对美国广告学家E.S.刘易斯于1898年提出的消费者行为理论模型AIDMA模型的重构。如果把通用借书证的目标用户视为客户或者“消费者”,按照AISAS既有模式,就可以按图索骥构建通用证的AISAS模型。如何引起读者注意,让读者对通用证及其能够提供的服务产生兴趣,进而在联合目录中搜索所需文献,从而产生借阅行为,并最终分享给其他人。按照这一思路,对通用证的AISAS模型进行细化,就可以得出如图3所示的模型。

  3.6扩大服务对象,提高用户受益面

  目前,江苏高校通用证的发放只面向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教师、科研人员,发放对象受众面较小。需要进一步扩大通用证服务对象范围,在校本、专科生,对于已经毕业的校友群体也可以考虑开放。同时,响应国家号召“高校资源引流到公众”,将高校资源面向社会用户开放。

  图书馆论文范例: 信息时代医院图书馆数字阅读环境建设研究

  4结语

  高校通用借书证的推行,是有利于高校之间资源共享的一项有益举措,因此一定要以人为本,以利于读者使用为思考起点。在总结和反思过去20多年通用证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通用证的使用率,扬长避短,为更多读者提供便利。打通高校与高校之间文献信息各为其主的壁垒,加强高校之间的文献信息共建共享和服务交互,为高校师生提供文献信息保障力度,同时,可以考虑将部分高校资源面向社会开放。

  参考文献

  [1]喻丽.图书馆资源共享研究现状分析及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3):4-8.

  [2]王绍平,陈兆山,陈钟鸣,等.图书情报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

  [3]藏其梅.通用借书证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好形式[J].图书馆建设,1997(2):23.

  [4]封晓倩.提高和完善江苏省高校通用借书证的服务功能[J].江苏图书馆学报,2002(2):33-34.

  作者:孟勇1,李兰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27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