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 要:随着中国民航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中国民航运输总量持续增长,安全风险与日俱增;航空公司招飞规模快速持续扩大,对训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结合中国民航飞行员训练体系改革的总体思路,从飞行培训体系框架搭建、建立有效控制机制、训练标准和实
摘 要:随着中国民航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中国民航运输总量持续增长,安全风险与日俱增;航空公司招飞规模快速持续扩大,对训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结合中国民航飞行员训练体系改革的总体思路,从飞行培训体系框架搭建、建立有效控制机制、训练标准和实施管理、教育体系构思等方面,对飞行培训体系建设与优化提出了一些方法和建议,以建立现代化的、适应当前运行环境的飞行培训体系,保证飞行训练能更加高效、高质量地开展,保障民航运输的持续安全。
关键字:飞行培训;飞行培训体系
0 引言
随着民航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民航运输总量持续增长,安全风险与日俱增。同时航空公司招飞规模快速持续扩大,对训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保证飞行安全是民航业的首要目标,飞行员培训是保障飞行安全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中国民航的飞行训练体系正在向基于系统、绩效和数据驱动的方向发展[1],对于航空公司、飞行培训中心而言,如何引入国际先进的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建立科学、有效的飞行培训体系,不断提升飞行训练质量,提高飞行人员的综合能力,是落实飞行训练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
飞行设计论文: 飞机燃油系统全飞行剖面热边界模拟与温度预测
建立飞行培训体系,必须有明确和统一的训练标准、训练课程、训练实施方法、质量管理方法,但在实际训练的开展过程中,往往因为各种因素导致训练质量存在差异,例如训练的环境条件、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教员实施教学的方法、学员存在的疑惑是否能得到及时解决、训练质量部门是否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控等等。建立一个高效的训练管理体系,除了搭建合理的飞行培训体系构架外,还应注重对每个细节的管理,以及对学员做出客观的评价,并根据学员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最终达到提升训练效果和质量的目的。
1 飞行培训体系框架
按照《飞行训练中心合格审定规则》(CCAR-142)对飞行训练中心内部机构的要求,飞行训练中心必须要有足够的组织实施训练工作的机构和人员,以及要有独立于其他机构的训练质量控制机构或人员,同时需要制订《训练管理手册》,明确实施训练的控制和管理方法,以及训练质量的控制程序和方法。按照法规要求及实际开展飞行训练工作的需要,训练标准管理、训练教学实施、检查员、质量管理是开展飞行训练工作必须设置的4个职能,这4个职能是开展飞行训练工作的关键岗位,其工作开展情况直接影响到飞行培训体系运行的健康程度。训练标准管理部门是训练的组织部门,其主要职责是按照法规要求制订训练课程体系,明确训练要求、训练要素、评估方式、评估标准、学员达标要求、教员资质要求等。
训练标准的管理其实就是在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对训练机构训练政策的制订,以及对整个训练流程的明确,其目的是在保证训练满足法规所有要求的基础上,明确教学实施的规则,解决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怎么考的问题。同时在教学实施部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关注和研究课程内容的有效性、适宜性、科学性,以及教员的能力、表现、教学方法,学员的接受程度和学习障碍等等,从而不断地持续改进训练课程体系。
训练教学实施部门是训练的执行部门,其主要职责是按照训练标准管理部门制订的课程体系和训练标准具体实施训练,并对教员、学员进行管理。训练教学部分是飞行训练中心的核心,教员又是训练工作的核心,教员的表现及责任心将直接影响到训练的效果。因此,训练教学部门虽然在职责上较为单一,但却是较为重要的一个部门。随着航空业的发展,以及大量新技术在航空业内的应用,教员在知识储备、教学方法和技巧方面必须得到不断的学习和提升,有足够的知识深度和广度,应对具有不同学习和工作背景、不同资历的飞行学员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因此,从某些方面来说,训练教学部门对教员的管理更重要于对学员的管理。
飞行训练机构的检查员除了行使对学员进行考试/考核的职权外,还有对训练课程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课程实施的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的义务。检查员发现训练体系的任何环节存在问题,应立即向训练标准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进行反应,以保证训练体系的偏差能达到及时修复。质量管理部门是一个独立于训练标准管理和训练教学实施的监督部门,对训练中心负责人负责。质量管理部门是代表训练机构对整个训练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监察的范围和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训练体系符合性和有效性、训练标准实施情况、训练实施情况、各岗位履职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并监督相关部门完成整改,保持整个训练体系健康、高效运行[3]。
对于训练质量可采取四级管控的模式来进行管理:训练教学实施部门对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流程进行管理;训练标准管理部门对课程的充分性、有效性进行管理,同时对训练教学实施部门教学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员、质量管理部门对训练标准管理部门、训练教学实施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各主要职能岗位相辅相成,工作最根本的目标就是保证培训体系合法、合规、高效运行,同时保证训练质量持续处于高水平。
2 培训体系运行需关注的问题
2.1 建立有效的控制机制
在飞行培训体系中,训练标准管理、训练教学实施、检查员、质量管理4个岗位的职责较为清晰,都围绕培训的主线发挥着各自作用。而训练从组织到实施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会影响到体系的运转,或者说影响到训练的质量。
因此,在训练体系运行过程当中,必须要建立监督反馈机制、容错机制和纠正预防机制。建立监督反馈机制,是指对训练体系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要有独立于具体实施人员之外的人员来进行监督,在训练过程中一旦该环节产生偏差,监督人员立即预警,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以防止该偏差在后续训练过程中直接影响到训练质量。建立容错机制,是指当训练体系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时,后面的环节能够及时识别出前面环节出现的偏差,并对后续流程进行纠正,目的是使个别环节出现的细小偏差不会影响到整个训练体系运转的健康程度。
建立纠正预防机制,是指当发现偏差之后,必须对偏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产生偏差的根源,并制订科学有效的纠正和预防两方面的措施,从根源上进行整改,避免重复问题再次出现,并由专人对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这3种机制应贯穿在训练体系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或职能中,并且每个部门或职能都应定期开展自纠自查。查找偏差问题不能全部依赖于检查员、质量管理部门的检查和监督,只有通过多维度的管控和监督,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训练中心的偏差识别和修正能力。
2.2 训练标准的有效管理
在飞行训练体系当中,训练标准管理部门是课程体系的搭建者和管理者,训练标准工作的重点在于紧跟法律、法规、规章的步伐,对法规、规章进行解读,并制订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训练要素、学员/教员管理模式、考核方式等标准。训练标准管理工作可从以下几个问题展开构思,以优化和提升训练课程体系:
(1)如何保证教学内容、课件、教学资料的有效性和适宜性;(2)如何做到不同的教员授课,教员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授课的内容和标准统一;(3)如何持续提高教员的业务技能;(4)通过何种方法提高训练效率和质量;(5)如果提高学员的非技术技能;(6)如何形成闭环反馈机制,使课程能得到持续优化和提升;(7)如何解决训练周期与训练质量之间的矛盾。训练标准管理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可能远远超过以上几条,但总归是围绕着法规、规章、训练质量来开展的。一旦法规、规章更新或是新技术推广应用,训练标准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更新,以保证训练与运行不出现脱节,训练能更好地服务于实际运行。
对于课程设置方面,训练标准职能应当将“基于核心胜任能力”融入到整个课程体系中,从单一传递知识的训练转变为提升学员整体能力的训练,注重学员技术性和非技术性能力的培养,培养飞行员应对各类特情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现代化的飞行员训练和评估体系[2]。
2.3 教学实施的管理
按照中国民航飞行员训练体系改革的总体思路,教员在训练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应做更进一步地深入和扩展。教员是教学工作具体实施的核心力量,教员的知识储备、教学技能、教学态度直接影响到训练教学的效果。因此,对于教员,不仅要在知识技能方面有丰富的储备,同时还要根据民航新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所掌握的知识,并必须要熟知岗位胜任力教学和评估的方法。
在每一次训练的实施过程中,训练实施部门应当重视和加强学员的思想作风建设,使其贯穿于飞行员的整个职业生涯当中,充分发挥作风建设在飞行训练中的基础保障作用。在训练实施过程中,可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如采用移动终端教学、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形式,对现有教学手段进行补充或者替代。这能使训练变得更加直观、生动,还可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训练效率,提高训练质量。
3 “因材施教”式教育体系构思
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的是知识、经验的传授,比如固定的课程、固定的模拟机科目、不安全事件的针对性科目训练等等。每个学员的学习背景、个人能力都存在差异,因此每个学员的学习情况可能都是不一样的。教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的调整只能根据大部分学员的情况进行集中调整,且每次训练中,教员难以了解到学员以往的训练情况,不便于对学员进行训练方面的长效评估。笔者所构思的“因材施教”式的教育体系,目的首先是能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其次是能在飞行员的职业生涯期内形成学员技术档案,为长效评估机制建立有效的输入且能对学员进行精准的评估。该教育体系应具有以下特征。
3.1 差异化教学针对具有不同学习背景、个人能力、学习情况的学员,如果设置不同的教学课程,实施差异化、定制化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实施更加科学、精准的训练,达到提升训练效果和训练质量的目的。培训A为满足大纲要求的课程包,学员在完成培训A后,如评估判定为优秀,则达到训练 效果,否则学员继续进入培训B课程,完成后进入第二次评估。以此为例,我们可以设置更多的课程,以达到输入不一致,输出标准统一的效果。当然精细化的培训是我们追求的一个方向,但考虑到训练的成本,精细到 哪种程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3.2 阶段性评价训练过程中,应在不同的时间段对学员进行科学的评价或者考核。这里所说的评价不仅仅指考试,而应该是贯穿于整个训练过程当中的,每天给学员的评价。比如可以在每一堂课开始前设置知识回顾环节,记录学员对之前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每场模拟机训练的表现情况、每次评估或者考试的成绩、训练期间的态度和作风情况,以及每个阶段训练的总体评价等等。
3.3 建立学员技术档案记录每次训练阶段性评价情况以及考核结果,每名学员形成一份学员技术档案,此学员技术档案是伴随飞行员生命周期的一份训练档案,需要在每次训练中进行更新,并能提供给学员所在单位的飞行技术管理部门进行查询,为学员的职业技术等级晋升提供部分参考依据。搭建具有以上特性的课程体系,除了可以提高训练效率和训练质量外,一定意义上还可以为建立长效的评估机制提供训练依据,解决运动式培训和检查为调整长期训练政策提供的有效输入不足的问题,为飞行员技能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建设提供训练方面的参考。
4 结语
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深化飞行训练改革,加强飞行员队伍职业作风和能力建设,建设飞行员技能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是航空安全非常重要和关键的环节。以作风建设推动飞行体系优化,制订有效的训练和评估制度,构建科学的训练理论体系,调整优化训练和评估手段,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培养足够数量且熟悉岗位胜任力教学和评估的教员队伍,是建设和优化飞行培训体系的重点环节。构建适应当前运行环境的飞行培训体系,并持续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将有助于打造一支训练有素、作风优良的飞行队伍,保障民航运输的持续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国民用航空局.关于全面深化运输航空公司飞行训练改革的指导意见[Z].2019.
[2]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民航运输航空飞行员技能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建设实施路线图[Z].2020.
[3]吴剑青.优化飞行训练体系,提高飞行训练质量[N].中国民航报,2020-9-3(7).
作者:李 晶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28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