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教育论文》 教育学课程在公共教育中的应用> 正文

教育学课程在公共教育中的应用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阅读202次 时间:2018-01-27 13:44

本文摘要:这篇教学论文发表了教育学课程在公共教育中的应用,公共教育提高了教育临床思维和创新意识,公共教育课程参与式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改变这种状况,论文提出了有效实施公共教育学可沉的有效途径,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真正发挥参与式教学在公共教育学课程

  这篇教学论文发表了教育学课程在公共教育中的应用,公共教育提高了教育临床思维和创新意识,公共教育课程参与式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改变这种状况,论文提出了有效实施公共教育学可沉的有效途径,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真正发挥参与式教学在公共教育学课程中的实施功效。
 

新教师

  【关键词】教学论文发表,参与式教学法,公共教育学,教学效果

  教育学课程是师范类院校的公共主修课,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目前师范院校的教育学课程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纯理论教授令师范生只是为了完成学业而学习,无法真正体会到这门课在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参与式教学法在公共教育学课程中的运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状况。

  一、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运用参与式教学法的意义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师范生学习教育学课程的积极性。教育学课程在师范院校中的重要性虽然得到认可,但是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严重存在着课时不足、师资薄弱、理论脱离实践、班级生数过多的现象,这些问题导致很多师范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而自身对知识学习缺乏主动建构。参与式教学法能唤醒师范生的主体意识,调动起他们的思考和想法,通过把枯燥的教育理论具体化、生动化,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去内化和建构。

  2、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塑造师范生的健全人格和心理素质。参与式教学法重在学生参与,它能激活师范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学会用发现的眼光审视教育现象,用思考的头脑探究教育问题。它为每一位师范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彰显个性的平台。在参与中,师范生的思想得到交流,产生碰撞,他们的心声得到回应,心灵获得开启,自信得到增强,为塑造他们的健全人格创造了宽松的环境,也为以后的为人师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实现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和实践能力。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它来自于实践又要服务于实践。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到课堂的教与学中,实现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探索和碰撞,为师范生内在潜力和创造力的激发提供条件。这种方式迫使师范生为了参与课堂,不得不去查阅资料、搜集佐证,从而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了自学能力;他们还会努力运用所学概念、理念去分析和解决小学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培养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育临床思维和创新意识,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公共教育学课程中实施的有效途径

  1、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构建师范生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不等同于教材内容,它的选取直接关系着师范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对教育实践的引领。公共教育学作为培养师范生未来职业素养的基础理论课和实践指导课,内容选取上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首先,教师要重视教育学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逻辑性。为帮助师范生准确提取所学的教育理论指导实践,又能把实践中积累的教育经验顺应到已有的教育理论体系里,教师在呈现公共教育学理论时要做到体系完整、逻辑性强,主动帮助师范生建构教育学的理论框架。比如,第一堂课,教师可以从教科书名“教育学”入手,顺着“教育学是一门科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教育的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分解“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各要素”,层层解剖。

  2、增加教育教学案例,提高师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案例是通过呈现特定的教育教学情境来说明教育问题的故事。教育案例中不仅隐含着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同时包含着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教育案例具有典型性,解决案例问题其实是理解、运用教育理论的过程。经常性地分析教育案例,不仅能够加深师范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他们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

  3、改革课堂教学方式,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教师可以从师范生已构建的理论框架里找出某个主题,请他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研究。具体做法:设立一个小组为“质疑方”,而其他小组为“应答方”。“质疑方”小组在自学教材、查找资料、结合实践体会的过程中提出各种质疑,“应答方”要集中、整理各种疑问并进行设计解答,为了解疑,他们必须广泛参考资料、搜集佐证,甚至实地调查、访谈等,才能在课堂上解答“质疑方”的问题;在解答的过程中,“质疑方”还可以就解答的内容进一步地提出质疑,“应答方”又要进一步去搜集、验证,甚至双方可以展开讨论和争辩。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中,每一个成员都是“主角”,他们会为了共同的“任务”认真准备,把每一个问题都作为一个研究课题,积极地设疑解答。这样不仅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还通过不断的质疑、查阅、讨论、研究、实践,扩大了知识领域,训练了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问题意识,调动起了学习的积极性,对公共教育学课的学习态度也将随之转变,由过去消极的疲于应付转变为积极认真地探索学习。

  4、优化教学评价机制,达到公共教育学课程的目的。首先,发挥评价目标的导向作用。教学评价要以评价目标为导向,公共教育学课的教学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对能力、兴趣、态度、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只有明确教学评价的目的,教师才能依据评价反馈,准确地调整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学生也才能认识到自己在某方面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其次,采用灵活恰当的评价方式。

  此外,注重评价主体的多样性。除了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也可以提高公共教育学课的教学效果。比如学习“教学论”,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讨论教材,再结合小学课程模拟教学,在模拟中,学生必须对所学的“教学论”知识进行自评、互评、互教,必须将学与思、思与用紧密地结合,这样必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学生为了模拟教学必须认真备课、上课、设计作业,甚至思考虚拟小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这种锻炼使得师范生必须全身心地参与进来,不仅把枯燥的教育理论知识学活了,而且还提高了教育教学的实践技能,实现了公共教育学课程在师范院校设置的真实意义。总之,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实施参与式教育法应结合课程本身的性质、特点、院校实际情况、学生接受与认可程度等问题,全面综合考虑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教师也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思考和总结,才能真正发挥参与式教学法在公共教育学课程中的实施功效。

  参考文献:

  [1]邓双喜.我国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构想[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3(3):125-128.

  [2]蔺红春.“小组合作学习”在公共教育学课程中的应用[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9(6):145-147.

  [3]赵克高.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教学实践研究,2010(9):256-257.

  [4]何勇刚.“参与式”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管理,2012(9):45.

  [5]司言武.“参与式”教学方法应用有效性探索,[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13(2):54.

  [6]周金其,李水英,吴长春.”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00(3).

  作者:褚淑格

  推荐阅读:《新教师》(月刊)创刊于2012年,是由福建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主办。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15708.html

椤甸潰搴曢儴濉崟鍏嶈垂鑾峰彇璧勬枡

澶氬涓€路绮剧粏鍖栨湇鍔�

璇峰~鍐欎俊鎭紝鍑轰功/涓撳埄/鍥藉唴澶�/涓嫳鏂�/鍏ㄥ绉戞湡鍒婃帹鑽愪笌鍙戣〃鎸囧